天津大學:成功研發全球首枝藍玫瑰

2020-11-22 中國教育新聞網

本報訊(記者 陳欣然)在英語裡,「藍玫瑰」意味著無法實現的希望或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自然界中沒有藍玫瑰。不過如今,「藍玫瑰」的含義可以改寫了。天津大學藥學院張雁教授研究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大學陳義華教授團隊合作,利用合成生物學技術成功研發出全球首枝藍玫瑰。

近日,這篇題為《一種用於藍玫瑰生產的非核糖體肽合成酶的克隆與表達》的文章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合成生物學》上,第一作者為天津大學藥學院國際博士後安卡納哈利·南加瓦。

人類有5000年玫瑰培育歷史,卻無法獲得藍色的玫瑰。張雁課題組通過構建雙重表達質粒實現了這一目標,該質粒包括兩個參與靛藍合成的細菌基因。研究人員將該質粒轉化進入農桿菌中,再將農桿菌注射到白玫瑰的花瓣中,注射12小時後,農桿菌在植物荷爾蒙乙醯丁香酮的誘導下把基因轉移到玫瑰花瓣細胞基因組中,從而使玫瑰細胞表達合成深藍色的酶。

全球首枝藍玫瑰就這樣生成了。據悉,下一步張雁團隊計劃與相關科研團隊合作,利用遺傳學技術,永久性地修改植物的基因組,從而獲得穩定可遺傳的藍色玫瑰。

《中國教育報》2018年10月17日第3版 

相關焦點

  • 天津大學團隊成功研發全球首支藍玫瑰
    近日,天津大學藥學院張雁教授研究團隊和中國科學院大學陳義華教授團隊合作,利用合成生物學技術成功研發全球首支藍玫瑰。如果進一步研究成功,將成為50億美元全球玫瑰市場中的新品,並可以改變英文字典中「藍玫瑰」的定義。
  • 中國科學家成功研發「全球首株藍玫瑰」(雙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科技IT>正文中國科學家成功研發「全球首株藍玫瑰」(雙語) 2018-10-15 11:41 來源:中國國際廣播電臺 作者:
  • 天津舉行「全球天大人·攜手築小康·共建地球村」天津大學建校
    原標題:9月27日天津舉行「全球天大人·攜手築小康·共建地球村」 天津大學建校125周年主題活動新聞發布會  9月27日,天津舉行「全球天大人·攜手築小康·共建地球村」天津大學建校125周年主題活動新聞發布會,請天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元英進,天津大學黨委副書記雷鳴,天津大學黨辦校辦、扶貧辦主任李武,天津大學天津校友會會長劉毅介紹天津大學建校
  • 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成功發射
    電子科技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消息,11月6日11時19分,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星時代-12/天雁05)搭載長徵六號遙三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電子科技大學號」發射瞬間 「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重達70公斤,由電子科技大學、國星宇航等聯合研製,該衛星搭載了由電子科技大學與國星宇航設計開發的太赫茲衛星通信載荷, 將在衛星平臺上建立收發鏈路並開展太赫茲載荷試驗,這也將成為太赫茲通信在空間應用場景下的全球首次技術驗證。
  • 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成功發射
    記者丨樊英 許雯圖據電子科大官方微信11月6日,11時19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NewSat9-18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衛星重達70公斤,由電子科技大學、國星宇航等聯合研製,該衛星搭載了由電子科技大學與國星宇航設計開發的太赫茲衛星通信載荷,將在衛星平臺上建立收發鏈路並開展太赫茲載荷試驗,這也將成為太赫茲通信在空間應用場景下的全球首次技術驗證。
  • 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成功發射!
    11月6日11時19分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重達70公斤,是由電子科技大學、國星宇航與微納星空聯合研製,該衛星搭載了由電子科技大學與國星宇航設計開發的太赫茲衛星通信載荷
  • 天津大學自主研發的水系鋅基電池光儲充一體化示範項目投入運營
    近日,全國首個由新型水系鋅基電池電芯組成的光儲充一體項目在溫州樂清投入運營。該項目技術由天津大學材料學院電化學儲能研究團隊自主研發,是水系鋅基電池在國內儲能領域的首次應用,為電網儲能和電力調峰成功配備上了「大型充電寶」。
  • 以四川這所大學命名的,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成功升空,羨煞旁人
    6G試驗衛星星時代-12/天雁05,搭載在長徵六號運載火箭上,在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此次任務為完成「太赫茲通信」在空間應用場景下的全球首次技術驗證。該衛星的成功升空,標誌著我國在航天領域探索「太赫茲空間通信」技術上有了突破性進展。而更讓四川人民驕傲的是,該衛星是由四川一所大學參與研發的,而該衛星除了學名之外,還以四川這所大學命名,真是羨煞旁人啊。
  • 天津大學: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注釋資料庫向全球開放
    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生物信息中心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注釋資料庫上線,並納入中國國家基因組科學數據中心向全球開放服務。面對疫情蔓延,我國科技界正在爭分奪秒與病毒抗爭,開展病毒防治相關藥物的研發。鑑於目前在美國NCBI網站上公布的新型冠狀病毒全基因組序列,很大一部分缺少詳細的基因組注釋,尤其是對多聚蛋白酶切位點的注釋,天津大學生物信息中心的高峰教授、羅昊博士採用已研發的ZCURVE_CoV系列軟體對包括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在內的兩千餘株冠狀病毒的基因組進行了基因識別和酶切位點預測,並以資料庫(ZCURVE_CoV Database)的形式提供網上服務。
  • 我研發成功首個「人工角膜」
    ■研發成功的人工角膜產品。據央視報導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人工生物角膜日前成功完成臨床試驗,人工角膜移植後的總有效率達到94.5%,愈後效果已經接近人體角膜。該產品是組織工程的前沿產品,可以替代人捐獻角膜,這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完成臨床試驗的高科技人工角膜產品,該產品完全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並擁有完整的自主智慧財產權。
  • 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發射成功,研發方之一的國星宇航最快明年登陸...
    鈦媒體11月6日消息,今天11時19分,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星時代-12/天雁05)搭載長徵六號遙三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這標誌著,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發射升空,中國航天正式進入6G探索時代。另據央視新聞報導,此次任務中長徵六號運載火箭可謂「一箭十三星」,除了「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還搭載發射了NewSat9-18衛星、北航空事衛星一號和八一03星。
  • 天津大學團隊研發超級塗層 為戶外設備披上「防寒服」
    央廣網天津11月13日消息(記者楊煜 通訊員焦德芳)日前,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張雷教授團隊成功研發「超級塗層」。這種新型塗層能夠為戶外、高空、高寒等環境下的儀器設備穿上「防寒服」,實現高效率、低能耗、無損傷防冰除冰。相關成果已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化學工程雜誌》。
  • 2020年天津大學新年賀詞!
    天津大學黨委書記 李家俊天津大學校長 金東寒初心如炬引航向 使命在肩再出發黨委書記 李家俊 校長 金東寒律回春漸,新元肇啟。承辦教育部等14個中央部委和單位聯合舉辦的「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啟動大會,「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全國新工科教育創新中心」落戶天津大學。發布新工科建設「天大方案」,新設人工智慧、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智能製造、智能電網與信息工程等新工科專業,首個新工科人才培養校級平臺——「未來智能機器與系統平臺」面向新生開課。這一年,我們一起積極建設高水平教師隊伍。
  • 天津大學培育出全球首支藍玫瑰
    記者12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藥學院張雁教授研究團隊和中國科學院大學陳義華教授團隊合作,利用合成生物學技術成功研發全球首支藍玫瑰。如果進一步研究成功,將成為50億美元全球玫瑰市場中的新品,並可以改變英文字典中「藍玫瑰」的定義。這一研究成果日前在《美國化學會合成生物學》(ACS Synthetic Biology)上正式發表。
  • 經濟學人全球頭條:月避孕藥研發成功,首輛飛行汽車亮相,全球首例...
    女性月服避孕藥研發成功:將進入人體測試12月4日,據外媒報導,美國Lyndra生物醫藥公司宣布成功研發出女性月服避孕藥,已做完動物活體實驗。該藥劑專門為使用口服避孕藥的人群設計,為六芒星形狀,比一般藥片大,一旦吞服,藥片會留在胃裡數周,緩慢釋放避孕荷爾蒙。當起完成工作,便會分解從體內排出,期間對食物消化沒有影響。
  • 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發射成功,研發方之一的國星宇航最快明年登陸資本市場
    鈦媒體11月6日消息,今天11時19分,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星時代-12/天雁05)搭載長徵六號遙三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這標誌著,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發射升空,中國航天正式進入6G探索時代。另據央視新聞報導,此次任務中長徵六號運載火箭可謂「一箭十三星」,除了「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還搭載發射了NewSat9-18衛星、北航空事衛星一號和八一03星。
  • 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發射成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成都11月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鑫昕)電子科技大學今天對外公布,由該校和國星宇航等聯合研製的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星時代-12/天雁05)當天上午11時19分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據悉,這是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
  • 人民日報海外網:天津大學研發新型光催化材料
    日前,天津大學教授封偉團隊成功合成新型帶隙可調的二維層狀鍺矽烷材料。這種新材料可用作性能優異的光催化劑,在常溫光照條件下高效製備氫氣,還能將二氧化碳高效還原成一氧化碳。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
  • 天津大學團隊研發「神奇敷料」 監測糖尿病傷口只需手機「掃一掃」
    天津大學團隊研發「神奇敷料」 監測糖尿病傷口只需手機「掃一掃」 2020-01-21 22:03:00中國新聞網 作者:劉歡 責任編輯:劉歡   中新網天津
  • 2019天津大學新聞大事件盤點
    11月,國產手術機器人進入臨床試驗,標誌著我國高端醫療裝備自主創新又有新突破;天大研發的一款AI「智圖」機器人可幫助漂流的圖書找到正確位置;國家航天局完成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器懸停避障試驗,承擔了探測器著陸環節「再造火星表面」重任;成功研發全球首個液態全柔性智慧機器人,有望成為柔性電子產業和植入醫療器械的革命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