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被走私最多的野獸,有獸王血統的穿山甲為何沒能成為獸中之王

2020-11-23 騰訊網

這幾年穿山甲已經成為野生動物界的「網紅」,人們紛紛為它神奇的樣貌而著迷,又為它瀕臨絕種的命運而惋惜。然而大眾對穿山甲的生物學知識仍所知甚少,本文將向大家介紹這類動物不為人知的幾個方面。

中華穿山甲

爬蟲的樣貌,獸王的血統

穿山甲,鱗甲目鯪鯉科動物的總稱。這是一類長得很奇怪的動物,大眾很難看出它屬於哪個類群。在我國,穿山甲古稱鯪鯉,顯然古人認為它是一種魚。這類動物頭尖而身體扁平,渾身長滿了鱗片,而且頗通水性,這些特徵容易讓人相信它是一種魚或者爬行動物

現在我們知道,穿山甲是根正苗紅的哺乳動物,它甚至不屬於原始哺乳動物,而是和人類、老鼠、蝙蝠、牛和大象一樣,屬於先進的有胎盤類,即真獸下綱

科學家為穿山甲的系統發育位置操了兩個世紀的心,在博物學時代,多數學者相信穿山甲是貧齒目的近親,因為它沒有牙齒,以蟻為食,與犰狳、食蟻獸這些動物有幾分相似。

然而,分子遺傳學興起以後,穿山甲與食肉目的關聯不斷被證實。現在學術界公認,穿山甲所在的鱗甲目,屬於由食肉目領銜的猛獸大目。該大目現僅存這兩個目,但在地質史上還曾有個鬣齒獸目(肉齒類),是穿山甲類的姐妹群

鱗甲目的系統位置

鬣齒獸曾在約2000萬年前稱霸大地,大鬣獸、獅鬣獸體重可超過一噸,是那個時代的王者。後來由於環境變遷,鬣齒獸全部滅絕了,王位由其表親食肉目繼承,獅子、老虎至今仍是威風凜凜的獸中之王。

可以說,穿山甲這一支是有獸王血統的,但它本身沒有成為獸中之王,而是選擇了食蟻的進化路線。它的所有結構、習性都是為食蟻而設計的,就好比帝王家族裡出了一位不愛江山卻有一技之長的才子。

在距今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所有真獸的共同祖先還是一群長得像老鼠、體重不到一千克的小傢伙。恐龍滅絕以後,這群小傢伙開始迅速接管地球的各個角落。約6500萬年前,猛獸類、有蹄動物和蝙蝠所屬的勞亞獸總目,與人類、老鼠所屬的統獸總目分家。在勞亞獸總目內,猛獸大目和飛馬大目分家是在約6300萬年前,而猛獸大目的分裂,即食肉目和鱗甲目分道揚鑣,發生在距今6000萬年前。

鱗甲目系統發育樹

穿山甲家族在祖上也曾闊過,有著眾多種類,分布遍及歐亞非三大洲,另一類鱗甲形動物古乏齒獸則生活在北美洲。而現在,鱗甲目僅存一科、三屬、八種動物,分布局限於亞洲東南部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目前已知最早的穿山甲,是產於德國梅塞爾組的歐食蟻穿山甲(歐食蟻獸)和始穿山甲,距今約有4900萬年。與現代穿山甲一樣,它們也是尖頭、無齒,碩大的爪子可以挖開蟻丘。歐食蟻穿山甲身上還長著硬毛,始穿山甲也已經披鱗帶甲了。古穿山甲與現生種類驚人相似,說明穿山甲的進化是很保守的,今天僅存的八種穿山甲可以稱得上是活化石了。

現生八種穿山甲中,穿山甲屬的四種都生活在華南和東南亞。我國產該屬中華種、印度種和馬來種,而除雲南以外,廣大華南地區所產皆為中華種。印度種主要分布在南亞,而馬來種主要分布在東南亞。該屬還有個菲律賓種,僅見於巴拉望島。

現存鱗甲目家族

非洲還有兩屬四種穿山甲,體型較小、樹棲的樹穿山甲屬,有樹穿山甲和長尾穿山甲兩種;體型較大、地棲的地穿山甲屬,有巨地穿山甲和南非穿山甲兩種。亞洲穿山甲和非洲穿山甲是鯪鯉科的兩大分支,分化已有4000萬年之久。

渾身解數,只為食蟻

穿山甲沒有牙齒,也沒有顴弓,因此它的嘴沒有咀嚼能力。這點與長有尖牙利齒、粗大顴弓上附著有發達咀嚼肌的食肉動物截然不同。雖是近親,穿山甲與食肉目在解剖學上很難找到共同點。

沒有牙齒那怎麼吃飯呢?事實上,穿山甲取食螞蟻和白蟻,靠的是鼻子、爪子、舌頭和胃的團結協作

穿山甲挖開蟻丘,舔食螞蟻

首先,作為夜行性動物(僅長尾穿山甲一種在白天活動),穿山甲視力很差,是個高度近視眼,而且它外耳廓很不發達,聽覺也不咋樣,但其嗅覺非常靈敏,能通過氣味探查到螞蟻的存在

然後,穿山甲前爪中間的三個趾爪非常粗大,能輕易撕開蟻丘。爪子可是它吃飯的家什,終其一生都會小心呵護,越老的個體爪子就越大。

直立行走的南非穿山甲

大家可以看到,穿山甲走路的姿勢很奇怪,只用手腕著地,彎曲的大前爪不觸碰地面,有時候快走幾步,乾脆只用後腳走,兩隻前腳揣在胸前,這是為了防止前爪磨損。這樣看來,穿山甲也算是「兩腳獸」,尤其是非洲兩種地穿山甲,更傾向於直立行走。

非洲兩種樹穿山甲還會用尾巴將自己倒掛在樹上,用爪子揭開樹皮,吞食藏在裡面的蟻群。樹穿山甲尾尖裸露無鱗,是個重要的觸覺器官,能摸到並抓住樹枝。中華穿山甲尾尖腹面也有這樣一塊裸露區,它也擅長爬樹。而印度穿山甲就沒有這塊裸露區,尾尖也為鱗甲覆蓋,它就很少在樹上活動。

印度穿山甲(左)和中華穿山甲(右)尾尖的區別

一旦把蟻丘撕開了一道口子,穿山甲長長的舌頭就派上用場了,它可以把長舌頭伸進蟻丘錯綜複雜的孔道中,將螞蟻粘出來。它的舌頭不長在嘴裡,而是長在胸腔裡,伸直了比腦袋還長,能把食物直接送到胃裡。穿山甲尤其愛吃軟嫩的蟻卵和幼蟲。

食物未經咀嚼就吃進肚裡,不會消化不良嗎?不用擔心,穿山甲的腹部肌肉發達、胃動力特別強大,結合為助消化而吞進肚裡的小石子,能輕易將螞蟻和白蟻碾得粉碎。

樹穿山甲

禦敵有方,自然界小壽星

穿山甲最顯著的特徵就是身上披著鱗甲,但它的鱗片與魚、爬行動物的不是同源器官。而且,在穿山甲的鱗片之間生有稀疏的粗毛,腹部和腿內側沒有鱗的裸露區域也長了毛,這是哺乳動物的特徵。鱗片和毛的組合在動物世界非常罕見,哺乳動物長鱗的就獨此一家

穿山甲的鱗甲厚重,佔其體重的1/4~1/3,而尾巴由於整體被鱗片覆蓋,尤其沉重,因此穿山甲是時刻負著重的。再加上它是小短腿,跑不快,行動非常遲緩。那麼,在強敵環伺的自然界,穿山甲是如何生存的呢?

首先,穿山甲是深居簡出的穴居動物。它很擅長挖洞,「穿山甲」就是因此而得名的。但它其實只能挖得動泥土和樹幹,挖不動石頭,而且通常只挖個幾米深,遠做不到穿山那麼誇張啦。

南非穿山甲蜷成一團,令獅子束手無策

穿山甲的洞穴分覓食穴和生活穴兩種,覓食穴相當於穿山甲的「食堂」,洞比較小,它到裡邊是去舔螞蟻吃的。生活穴則是穿山甲的「家」,是它白天睡覺以及母獸生育幼仔用的,洞內寬闊,可能深達幾米,每隔幾個月就搬一次家。菲律賓穿山甲和樹穿山甲常在離地幾米高的地方挖樹洞。

穿山甲的鱗甲在防禦掠食者方面非常有效,當受到威脅時,它蜷縮成一個球,就像松球一樣,護住自己柔軟的腹部,用尾巴蓋住臉。同時將鱗片外翻,鱗片邊緣很鋒利,若掠食者強行下嘴,很容易被割傷嘴巴。

南非穿山甲的防禦姿勢

穿山甲大而笨重的尾巴不僅能在爬樹和直立行走時保持身體平衡,還可以充當武器。穿山甲是獨居動物,雄、雌穿山甲只有在交配季節才結伴而行,當兩雄看上了同一雌,就會用尾巴作為武器一決勝負。據報導,南非穿山甲在遭遇敵害時不僅會蜷縮成一個球,還會將尾巴像鞭子一樣抽打,並發出威脅性的嘶嘶聲。

在穿山甲家族的進化史上,鱗甲的覆蓋面積越來越大,歐食蟻穿山甲沒有鱗的,始穿山甲只有背上披著鱗,而所有現生種類背、身體兩側、四肢外側和整個尾巴都覆蓋有鱗片。這說明厚重的鱗甲對穿山甲來說絕不是累贅,而是對其生活有重大意義。

穿山甲還有一招,就是肛腺分泌惡臭難聞的黃色液體,把掠食者燻跑。總而言之,穿山甲肉少,喜歡鑽洞,咬不動,還動不動「放臭屁」,通常不是掠食者感興趣的對象。

歐食蟻穿山甲(上)和始穿山甲(下)復原圖

根據衰老的突變積累理論,一種動物天敵越少,其晚年表達的有害基因就越容易被自然選擇篩除掉,其壽命就越長。穿山甲就是在野外幾乎沒有天敵的動物,壽命相對其體型而言是比較長的,可以活到19歲。

渾身是寶,被走私最多的野獸

現在,整個穿山甲家族的生存正在面臨困境。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評估,穿山甲屬中華種、馬來種和菲律賓種現已極度瀕危,印度種和非洲的樹穿山甲、巨地穿山甲亦已瀕危,而長尾穿山甲、南非穿山甲現處在易危狀態。整個目都處在受威脅狀態,這引起了自然保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鱗甲目也因此成為整個哺乳綱最瀕危的一目。

穿山甲已經以這個樣貌生存了5000萬年前了,到今天怎麼就活不下去了呢?這都是人類害的。

黑市上繳獲的穿山甲鱗片製品

在傳統中醫藥中,穿山甲鱗甲被認為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有通乳之神奇功效。越南和一些西非國家亦有食用和藥用穿山甲的傳統。「懷璧其罪」,穿山甲就這樣遭殃了。

穿山甲蜷成一團的防禦令猛獸無可奈何,但對人類來說就太好捉了,人類只需把它揀起來裝進袋子裡。這種在自然界無懈可擊的防禦,反而使它成為最容易捕捉的野生動物。

穿山甲走的是「少生優生」的路線,雌獸通常每年只產一仔,幼仔比較早成,生下來就會走,兩天後鱗甲就變硬。在之後的3個月裡,母獸對「獨生子女」悉心照料,常用尾巴馱著幼仔,形影不離。一旦發生危險,母獸懷抱幼仔蜷成一個球,將幼仔完全護起來。

菲律賓穿山甲幼仔拍打母親

穿山甲的這種繁殖策略,是建立在幼體成活率高、成體壽命長的基礎上,在野外幾乎沒有動物威脅它。然而,這也導致了其種群一旦因人類濫捕而遭到毀滅性打擊,就難以再恢復

1960年,我國穿山甲的種群數量估計有90萬隻,每年都能捕獲15萬隻,到1995年,各地都很難再捕捉到穿山甲了。吃貨們用了40年的時間,將這種「爛大街」的動物吃到了商業性滅絕。

由於穿山甲在東亞市場需求極大,每年有10萬隻穿山甲被從非洲販賣到東亞,穿山甲因此成為全球被走私最多的野生動物,據估計,穿山甲貿易額佔全部野生動物非法貿易總額的20%之多。《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在2016年將八種穿山甲全部列入附錄Ⅰ,一切未經許可的進出口都被嚴格禁止。

事實上,穿山甲的通乳功效源自古人對「穿山」的聯想,屬於以形補形、吃啥補啥的樸素觀念,是沒什麼科學依據的。穿山甲鱗甲主要成分是角蛋白,和人類指甲相同,是不可能有這種神奇功效的。而穿山甲是野生動物,身上可能攜帶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病毒,是人類流行病的潛在中間宿主。

穿山甲母獸馱著幼仔

2020年2月,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肆虐的背景下,我國頒布了全面禁止獵捕、交易和食用野生動物的禁令,這邁出了非常積極的一步。然而,中華穿山甲在我國至今仍只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我國是CITES締約國,凡列入附錄Ⅰ的非原產物種,在我國都能自動享受一級保護待遇,而穿山甲由於在我國有產,以國內保護級別為準,只能享受二級保護待遇。這意味著國家對穿山甲的保護是嚴重滯後的。然而在穿山甲已經商業滅絕20多年的今天,即使將它升格為一級保護動物,還來得及嗎?

保護穿山甲人人有責,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為了讓我們的子孫後代還能看到這種神奇的動物,我們每個人都應對穿山甲產品說不。

相關焦點

  • 穿山甲:獸王血統食蟻心,全球被走私最多的野獸
    該大目現僅存這兩個目,但在地質史上還曾有個鬣齒獸目(肉齒類),是穿山甲類的姐妹群。鱗甲目的系統位置鬣齒獸曾在約2000萬年前稱霸大地,大鬣獸、獅鬣獸體重可超過一噸,是那個時代的王者。後來由於環境變遷,鬣齒獸全部滅絕了,王位由其表親食肉目繼承,獅子、老虎至今仍是威風凜凜的獸中之王。
  • 全國查獲涉案數量最多的一起穿山甲鱗片走私案件在浙江溫州中院...
    據悉,該案是浙江省目前偵破最大的走私穿山甲鱗片案件,也是近年來全國查獲涉案數量最多的一起穿山甲鱗片走私案件。經法院審理查明,2018年年初,被告人姚某賢、王某洪和蔡某練(另案處理)等人商議,由蔡某練從非洲奈及利亞收集穿山甲鱗片,在境外採購裝櫃並委託走私凍品團夥走私入境,運送至國內後由姚某賢、王某洪負責收貨、銷售。
  • 走私穿山甲的中國式命運
    摘要:6月,穿山甲由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升至一級,並從中華藥典中「除名」。背景是全球範圍內穿山甲數量銳減,走私依舊猖獗,高昂的利潤驅動著遍及亞洲與非洲的走私網絡,它們最終指向中國,屢屢爆出大案。而救助穿山甲卻面臨多方角力。
  • 被捕殺最多的動物:穿山甲究竟做錯了什麼?
    什麼是穿山甲?在地球上,目前現存的穿山甲一共有8個物種,它們都是哺乳動物,特點也都是身體被角質磷甲所覆蓋,而且都是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白天的時候潛伏休息,在夜晚的時候出來覓食,它們的主要食物是螞蟻。
  • 特大走私穿山甲鱗片案告破,近50000隻穿山甲慘遭毒手……
    10月底,緝私人員偵查中獲得線索,犯罪團夥在境外的嫌疑人蔡某,將組織一批穿山甲鱗片走私入境。溫州的姚某和王某他們再委託另外一批境內專業走私團夥,從韓國釜山港走私進來。藏有穿山甲鱗片的貨櫃混裝在四十多個貨櫃之中。運輸這些貨櫃的是一艘千噸貨船,該船趁夜晚從釜山開到上海一個小碼頭,將貨物偷卸入境,而後再轉運到溫州甌海。就在團伙頭目姚某、王某正組織人員接貨時,由海關緝私和當地警方組成的專案組民警出現在他們面前。
  • 從境外走私價值95萬穿山甲鱗片,山東一鄉村醫生獲刑4年
    經鑑定,疑似穿山甲鱗片分別為鱗甲目穿山甲科大穿山甲鱗片、鱗甲目穿山甲科長尾穿山甲鱗片和鱗甲目穿山甲科樹穿山甲鱗片,分別淨重16.7852千克、5.4156千克、3.9686千克(合計26公斤有餘),經核定,價值共計958080元。王某於2019年8月9日經警方電話通知後到案,涉案穿山甲鱗片已被依法扣押。
  • 我市偵破特大走私穿山甲鱗片案,近50000隻穿山甲慘遭毒手……
    一年前,根據情報,有不法分子將大量穿山甲鱗片走私入境的情況,於是溫州海關緝私局與我市地方公安機關展開偵查。今年10月11日,不法分子組織6名船員,駕駛涉案走私船舶前往境外某國港口裝運從非洲某國採購的穿山甲鱗片,於10月29日凌晨從上海某非設關地碼頭走私偷卸入境,然後委託境內一物流公司運輸至溫州甌海區的一倉庫,在這批貨物交付給姚某某、王某某時,被設伏的專案組警察當場查獲。
  • 走私穿山甲鱗片23噸,相當於3到5萬隻穿山甲被殺
    ,查獲的穿山甲鱗片足足有306包,共10多噸。溫州海關緝私分局民警 馮晨雪:「因為穿山甲鱗片在很多人眼中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所以市場的利用空間非常大,在這樣利潤的驅使下,很多不法分子就會去捕殺穿山甲鱗片。」
  • 全國查獲涉案數量最多穿山甲鱗片走私案在溫州一審宣判
    該案涉及走私穿山甲鱗片23噸多,是浙江省目前偵破最大的走私穿山甲鱗片案件,也是近年來全國查獲涉案數量最多的一起穿山甲鱗片走私案件。溫州中院審理查明,2018年年初,被告人姚某賢、王某洪和蔡某練(另案處理)等人商議,由蔡某練從非洲奈及利亞收集穿山甲鱗片,在境外採購裝櫃並委託走私凍品團夥走私入境,運送至國內後由姚某賢、王某洪負責收貨、銷售。
  • 穿山甲提升至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走私導致瀕臨滅絕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穿山甲提升至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走私導致瀕臨滅絕 穿山甲,世界上 一種身披鎧甲的哺乳動物。 穿在身上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的鱗片鎧甲,卻成為滅絕種族的根源。與人無害的穿山甲,懷璧其罪。
  • 地球上瀕臨滅絕的精靈,每年多少只穿山甲被口腹!
    據央視網報導,2015年江門查獲特大走私穿山甲案,也是五年來最大穿山甲走私案。近日,廣東江門海關破獲一起特大涉嫌走私穿山甲凍體案件,這是全國海關「五大戰役」以來,查獲數量最多的走私瀕危動物案件,也是近五年來華南片區查獲走私穿山甲數量最多的案件。涉案走私船共裝有穿山甲凍體414箱,共2674隻。被剝去鱗片慘白的穿山甲捲縮著被放在泡沫箱面,血跡滲出。
  • 《重磅》第9期:穿山甲庫存,為何源源不斷?
    那麼,穿山甲這個獨特的珍稀藥材,目前的原料來源是哪裡?——繼而細思極恐:為何舊庫存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呢?        一方面,國外穿山甲已進入全球禁止貿易名單;另一方面,國內穿山甲資源已嚴重枯竭;最後,人工養殖穿山甲又未能實現資源補給——那麼,當前國內大量流通的穿山甲原料來自於何方?
  • 穿山甲:被捕殺最多的動物,我們該如何拯救其瀕臨滅絕的不幸?
    新冠肺炎再一次把穿山甲推向了公眾視野,儘管穿山甲是否是新型冠狀病毒的中間宿主有待進一步研究論證,但一直以來人們對穿山甲——這一至少在地球上存在了7 000萬年的哺乳動物缺乏了解,存在誤解。本期每日深閱讀,帶大家通過一部BBC紀錄片《穿山甲:被捕殺最多的動物》來解析穿山甲為什麼會面臨如此嚴重的滅絕危機,我們能為保護穿山甲做些什麼?
  • 全國查獲涉案數量最多穿山甲鱗片走私案宣判
    1月5日上午,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姚某賢、王某洪等17名被告人走私珍貴動物製品一案進行公開宣判。涉案珍貴動物製品系穿山甲鱗片,涉案交易數量累計達23餘噸,涉案金額高達1.8億餘元。據悉,該案是浙江省目前偵破最大的走私穿山甲鱗片案件,也是近年來全國查獲涉案數量最多的一起穿山甲鱗片走私案件。
  • 穿山甲瀕危始末調查:捕甲人稱有的話還要抓
    歷史上嶺南地區穿山甲數量最多,在惠州市博羅縣羅浮山自然保護區,一位村民告訴第一財經,從前他一年最多可抓35頭。至少5000萬年前,穿山甲在地球上出現。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兩次大規模的種群分布變化都與自然環境改變有關。一次是距今1500萬年至1200萬年的中新世,全球氣溫異常導致食物短缺,它們在歐洲和北美滅絕。少數倖存者經過漫長而艱辛的爬行,終於在亞洲和非洲找到棲息地。
  • 揭秘浙江最大走私穿山甲鱗片案
    涉案珍貴動物製品系穿山甲鱗片,涉案交易數量累計達23餘噸。據悉,該案是浙江省目前偵破最大的走私穿山甲鱗片案件,也是近年來全國查獲涉案數量最多的一起穿山甲鱗片走私案件。被查獲的穿山甲鱗片走私入境現場查獲10餘噸穿山甲鱗片中國市場對穿山甲鱗片的追捧,讓價格水漲船高。這讓遠在奈及利亞的蔡某(在逃)嗅到了「商機」。
  • 穿山甲再次被推上風口:人與野生動物的區隔是如何打破的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物種生存委員會(IUCN/SSC)穿山甲專家組成員、華南師範大學生命學院教授吳詩寶說,穿山甲是全球非法貿易最多的哺乳動物。吳詩寶近年來走遍全國各地的穿山甲保護區。第一財經N+曾專訪吳詩寶並前往嶺南穿山甲之鄉探訪,在昔日的「穿山甲獵人」引領下,仍未覓得野生穿山甲的痕跡。
  • 石板夾藏穿山甲鱗片 廣州海關查扣走私穿山甲鱗片7.26噸
    廣州海關查獲的走私穿山甲鱗片 丘永忠 攝  「順藤摸瓜」擴線 截獲逾7噸穿山甲鱗片  7月11日,通過風險分析、布控,廣州海關隸屬雲浮(羅定)海關現場關員在對一票申報進口的花崗巖毛板進行查驗時,發現申報重量、貨物裝載情況異常。打開貨櫃後,發現花崗巖毛板下藏有大量白色編織袋。
  • 廣西警方查獲走私穿山甲鱗片820公斤!
    來源丨八桂警事3月9日凌晨,在海關總署的統一指揮下,廣西公安廳、南寧海關、合肥海關聯合開展打擊野生動物及其產品走私「護衛2020」專項行動,出動150餘名民警,分成17個行動小組,分別在廣西南寧、崇左,安徽亳州等地成功打掉一個穿山甲鱗片走私犯罪團夥
  • 穿山甲正在全球範圍內瀕臨滅絕 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80後」「90後」可能會想起動畫片《葫蘆娃》中能鑽破葫蘆山的神奇生物。現實中,穿山甲確實不討喜:它渾身覆蓋著深色鱗甲,晝伏夜出,以白蟻為食;它沒有聲帶,是個安靜的「可憐蟲」:受到驚嚇時,只會把身體蜷縮成一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