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出多肉羊、高產稻 基因編輯如何影響你我生活?

2021-01-12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月9日電 題:基因編輯羊、魚層出不窮,這項「科技利器」如何影響你我生活?

作者 郭超凱

近日,江蘇省農科院獲得世界首例肌抑素(MSTN)基因編輯湖羊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基因編輯技術被視為生物育種的前沿技術,有望幫助解決關鍵領域「卡脖子」問題。這項「科技利器」是什麼,有何用處,未來發展空間在哪,又該如何監管?記者採訪相關專家,一探究竟。

基因編輯有何好處?

近年來,基因編輯技術的相關研究在全球範圍內方興未艾。目前國際上不少基因編輯產品已經上市,基因編輯豬「GalSafe豬」去年12月獲得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的批准,既可食用也可用來生產醫療產品,日本也批准了基因編輯西紅柿上市。

國內方面,江蘇農科院畜牧研究所近日對外公布的世界首例MSTN基因編輯湖羊,正是研究人員利用新一代精準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技術獲得。該湖羊迄今已出生5隻,其中2隻生長速度明顯加快,兩月齡體重比普通湖羊大25%左右。

無獨有偶,2020年中國水產科學院珠江水產研究所等單位採用基因編輯技術敲除了黃顙魚的肌抑素(MSTN),成功培育出生長快速、肉質量高和規格大的新品系黃顙魚。

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政策原因,上述基因編輯湖羊、黃顙魚還不能上市,國內民眾目前還買不到,現階段中國基因編輯技術大多停留在科學研究層面。

事實上,應用基因編輯技術不僅能使動物個頭更大、肉質更佳,同時還能讓農作物產量性狀提高、品質改良。中國在基因編輯農產品的研發方面進展迅速,朱健康團隊已研發出了基因編輯的高產、抗除草劑水稻、香味玉米、油酸含量提高的油菜、超高維C的生菜和西紅柿等。

朱健康介紹道,他的團隊和山東省濟南市合作的基因編輯產業化平臺獲得了一系列基因編輯新品種,這些新農品普遍品質得到改良。這其中新水稻品種畝產提高15%以上,大豆油酸含量達到80%以上。

基因編輯是轉基因嗎?

基因編輯技術由來已久,2013年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Doudna)兩位科學家開發出新一代精準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讓基因編輯更為精準高效,使相關研究「更上一層樓」。這項技術也讓兩人榮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

對此,朱健康盛讚道,「基因編輯追求的是精準編輯,想編什麼基因就編什麼基因」,CRISPR-Cas9技術比傳統的鋅指核酸酶技術更好用,是一個革命性的改變。

他以CRISPR-Cas9技術為例解釋道,99.9%的基因編輯都是「做減法」,CRISPR像一把「基因剪刀」,而Cas9及其他的Cas酶是能夠剪切DNA的內切酶。當基因被『剪斷』後,細胞會修復斷口並產生變異,讓基因失活,從而不起作用。

不少人將基因編輯和轉基因混為一談。事實上,基因編輯與轉基因、全基因組選擇、雜交育種等技術,均為生物育種的重要技術。現階段,基因編輯技術在動植物領域應用已非常廣泛,那它和轉基因技術有何異同?

朱健康告訴記者,兩者的不同之處在於,轉基因是將人工分離或修飾過的基因導入到生物體基因組中,含外源基因。而基因編輯雖然需要轉入基因的操作,但是基因編輯的產品最後是不含外源基因的,在編輯完成後可以把外源的工具分離出去。它等同於傳統的誘變產品,不含外源基因,正因如此,很多國家並沒有把基因編輯納入轉基因管理。

此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家洋也曾對基因編輯與轉基因技術的區別做過界定。他指出,轉基因技術就像在修改文章時插入一大段內容;而基因編輯技術則是修改個別詞語即可,這種修改對文章總體結構無過大影響,但文章關鍵部分的意義卻大不相同。

基因編輯或可用於「彎道超車」

近年來,生物育種技術愈發受到各界重視。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把生物育種列為強化國家戰略力量重點發展的八大前沿領域之一。中國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二級巡視員張文指出,當前以全基因組選擇育種、轉基因技術、基因編輯等為代表的生物育種技術已成為國際育種的前沿和核心。

「小麥、水稻和玉米等生物育種需要培養抗蟲抗藥、更高產、品質更好的品種,而基因編輯技術是目前生物育種最先進、最高超的技術。」朱健康表示,中國眾多高端蔬菜種子是由國外提供,用傳統育種方式需要很多年才能趕上,但如果利用好基因編輯技術則可以實現「彎道超車」。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基因編輯技術在生物育種等領域有突出表現,但不同國家對待基因編輯的態度各不相同。美國、日本、阿根廷等國對基因編輯做了相關規定,如果產品基因組中不含新基因,則不屬於轉基因生物的監管範疇。但歐盟法院裁決認為基因編輯產品應按轉基因產品監管。

如何才能保障基因編輯產品的生物安全性?朱健康表示,無論是生物安全、環境安全,還是食品安全,都是要求保證產品在原理上跟傳統產品一致,而基因編輯技術對原生物改變較少,多一個鹼基、少一個鹼基的基因改變跟傳統自然產生的改變是一樣的,不產生額外的風險。

當前,不少人把基因編輯育種等同於常規育種,也有人認為應該把基因編輯育種按轉基因育種來管理。未來基因編輯技術該如何監管?朱健康建議,應儘快出臺明確、科學、可操作的基因編輯相關法規與政策措施,把無外源基因的基因編輯作物按常規育種作物對待,不按轉基因監管。這樣中國才能把基因編輯的研發優勢,儘快轉化為產品優勢、產業優勢,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提供有力支撐。(完)

相關焦點

  • 袁隆平水稻新品種為何早熟又高產?科學家挖掘出一個重要基因
    水稻如何能既早熟又高產?我國多個科研團隊合作發現,一個名為Ef-cd的基因可將水稻成熟期提早7天至20天,不造成產量損失甚至具有不同程度的增產效果。挖掘和利用該基因,將有力促進綠色超級稻品種培育的減肥增效需求。該研究成果8月27日在線發表於知名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
  • 為基因編輯提供「魔剪」兩位女科學家獲諾貝爾化學獎
    「這種基因工具有著巨大的力量,影響著我們所有人。它不僅使基礎科學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而且產生了創新的產物,並將導致開創性的新醫療方法。」諾貝爾化學委員會主席克拉斯·古斯塔夫森(Claes Gustafsson)說。諾貝爾獎官方新聞稿中這樣描述:自2012年夏彭蒂埃和杜德娜發現CRISPR/Cas9基因「魔剪」以來,它們的使用量激增。
  • 「基因魔剪」背後專利之爭:基因編輯「一哥」張鋒為何無緣諾獎?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基因魔剪」背後的專利之爭:基因編輯「一哥」張鋒為何無緣諾獎?諾獎委員會說道,杜德納和卡彭蒂耶開發了基因技術中最銳利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利用這項技術,研究人員可以極其精確地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這將對生命科學產生革命性的影響,可以幫助研究者開發新的癌症療法,並使治癒遺傳疾病的夢想成為現實。
  • 基因編輯技術獲諾獎:與爭議同行的「魔剪」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今天揭曉,法國生物化學家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和美國化學家詹妮弗·杜德納獲得該獎,諾獎委員會給出的理由是「她們發現了基因編輯技術中最有力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
  • 又見猛獁象:基因編輯技術背後的仁與魔,魔剪還是劊子手?
    基因編輯技術,一念成魔,一念成仁。探索是人類的本能,然而過程中,我們難免會被功利心蒙蔽了雙眼,魔剪也會變成一雙劊子手。那麼如果把這種技術用在復活那些已經消失的動物,是利還是弊呢?《又見猛獁象》這本非虛構小說以一種紀錄片的視角講述了復活猛獁象的計劃如何產生又一步步推進的故事。這本書的精彩之處在於它介紹了許多的有關基因編輯技術的知識,就像一本通俗版「猛獁象復活計劃研究進展」。作者莫茲裡奇是美國當代久負盛名的暢銷作家,多部非虛構作品被改編為熱門電影。
  • 基因編輯技術獲諾獎:與爭議同行的「魔剪」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今天揭曉,法國生物化學家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和美國化學家詹妮弗·杜德納獲得該獎,諾獎委員會給出的理由是「她們發現了基因編輯技術中最有力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
  • 「基因魔剪」背後的專利之爭:基因編輯「一哥」張鋒為何無緣諾獎?
    這將對生命科學產生革命性的影響,可以幫助研究者開發新的癌症療法,並使治癒遺傳疾病的夢想成為現實。  作為這項研究的先驅女性化學家,杜德納早在2012年就和另一位科學家卡彭蒂耶率先提出了CRISPR-Cas9用於基因組的可編程編輯,被認為是生物學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 基因編輯「一哥」張鋒為何無緣諾獎?「基因魔剪」背後的專利之爭
    這將對生命科學產生革命性的影響,可以幫助研究者開發新的癌症療法,並使治癒遺傳疾病的夢想成為現實。作為這項研究的先驅女性化學家,杜德納早在2012年就和另一位科學家卡彭蒂耶率先提出了CRISPR-Cas9用於基因組的可編程編輯,被認為是生物學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 「基因魔剪」背後的專利之爭:基因編輯「一哥」張鋒為何無緣諾獎?
    這將對生命科學產生革命性的影響,可以幫助研究者開發新的癌症療法,並使治癒遺傳疾病的夢想成為現實。作為這項研究的先驅女性化學家,杜德納早在2012年就和另一位科學家卡彭蒂耶率先提出了CRISPR-Cas9用於基因組的可編程編輯,被認為是生物學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2014年在波多黎各的一次研究會議上,卡彭蒂耶認識了杜德納,隨後兩人一同開展研究。
  • 打造基因編輯技術高地,濟南基因編輯產業基地項目開工奠基
    該項目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布局基因編輯產業,致力於推動基因編輯這一革命性技術在源頭創新、作物改良及分子檢測等多個領域的產業化應用,將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物提質增量和生命大健康領域提供全新解決方案。基因編輯是一種能夠對生物體的目標基因進行定點「編輯」的工程技術,曾四次被評選為「世界十大科學進展」。
  • 微生物所創建全染色體編輯的高產丁醇細胞工廠
    然而,實驗室構建的工程菌株大多基於質粒系統完成,通常需要抗生素和誘導劑來保證功能基因和途徑的穩定存在,這為大規模低成本生產帶來挑戰。在染色體水平上進行基因編輯與操作,創建完全沒有質粒、基因表達無需誘導的高產工程菌株,對於化學品的生物製造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由於染色體拷貝數少、目標靶點不清楚、基因表達水平低、基因操作相對困難等因素,見諸報導的全染色體編輯的高產工程菌株很少。
  • 中外科學家:保護野生稻資源已刻不容緩
    中新社北京4月9日電 (記者 張素)普通野生稻資源在應對未來水稻穩產高產的挑戰中具有重大價值,但中外科學家的最新研究發現「野生稻已不夠『野』」。  記者9日從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獲悉,該所儲成才研究組與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合作,深入挖掘大量野生稻和栽培稻基因組數據,發現野生稻基因組中有著人工選擇馴化的痕跡。相關成果發表於美國期刊《基因組學研究》。  「有大量栽培稻基因流入野生稻群體。」
  • 稻盛和夫:關於如何凝聚員工的心,我有9點建議
    關於如何經營企業,稻盛和夫很有話語權,他說:「我到現在所做的經營,是以心為本的經營。換句話說,我的經營就是圍繞著怎樣在企業內建立一種牢固的、相互信任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麼一個中心點進行的。」本文章,小米醬給大家帶來稻盛和夫「關於如何凝聚員工的心」的9點建議,特別是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更應該關注,每一點建議都是稻盛和夫80年的人生智慧,能夠讓你在管理的道路上更得心應手。和諧的氛圍可以激發員工激情稻盛和夫說:「管理就是要重紀律,也不要忘了獎賞。
  • 院士呼籲適度放開基因編輯
    隨著中央「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的提法出臺,「基因編輯」等名詞再度引起關注。「生物育種包括基因編輯技術、轉基因技術、全基因組選擇技術,在我看來最關鍵的是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是一種工具,像基因剪刀,能夠剪切DNA的內切酶,最大的神奇之處是你讓它剪什麼地方就可以剪什麼地方,可以精準定位到需要剪的地方,剪了以後基因斷裂了,之後細胞修復斷裂,緊急修復過程中產生誤差,絕大多數時候誤差效果使基因失活,通過剪切基因產生變異,讓基因不起作用,這是一個減法。」朱健康表示,99.9%的基因編輯都是做減法。
  • 基因「魔剪」CRISPR「保護開關」:Cas9酶活抑制劑AcrIIA4
    通過對釀膿鏈球菌Cas9酶進行改進,科學家構建出一種新的鹼基編輯器CRISPR/Cas9,使得DNA基因切割成為可能。但為了更好地控制「魔剪」CRISPR/Cas9,科學家需要一種具有「抑制開關」作用的分子機制來抑制其酶活性,在最新的《Science Advances》雜誌中,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CRISPR先驅Jennifer A.
  • 濟南基因編輯產業基地項目開工奠基
    高產、耐逆、高品質,舜豐生物啟幕基因科學領域新篇濟南基因編輯產業基地項目位於山東省工研院地塊,項目規劃建設用地80畝,規劃建設總建築面積95200平米,包括10000平米全光照智能化溫室、10000平米快速育種植物工廠及技術平臺實驗大樓、企業孵化基地等平臺,是打造基因科學領域上下遊產業協同發展的產業集群的重要保障。
  • 兩位女性科學家憑「基因魔剪」斬獲諾獎,基因編輯「一哥」張鋒為何與之無緣?
    這將對生命科學產生革命性的影響,可以幫助研究者開發新的癌症療法,並使治癒遺傳疾病的夢想成為現實。 作為這項研究的先驅女性化學家,杜德納早在2012年就和另一位科學家卡彭蒂耶率先提出了CRISPR-Cas9用於基因組的可編程編輯,被認為是生物學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 預防「斷種」風險,專家:基因編輯能提高我國種子競爭力
    他表示,CRISPR像一把「基因剪刀」,而Cas9及其他的Cas酶是能夠剪切DNA的內切酶。「這把『剪刀』最大的神奇之處在於,你讓它剪什麼地方就可以剪什麼地方,可以精準定位。當基因被『剪斷』後,細胞會修復斷口並產生變異,讓基因失活,從而不起作用。」朱健康說,99.9%的基因編輯都是以「做減法」的方式進行,簡單的做減法就培育出高產、優質、抗病的品種。
  • 基因庫倫理委員會委員:基因編輯技術或誤傷好的基因
    作為全國知名的基因學專家,他對轟動醫學界的「世界首例愛滋病免疫基因編輯嬰兒」是怎麼看待的?  祁鳴告訴錢江晚報記者,該項目用到的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也被稱為「基因魔剪」,難度很高,在美國目前是被禁止在人類胚胎中使用的。而在中國,並沒有明確的規定對它禁止或是許可。「按照『法無禁止即可為』的原則,這項技術的使用在程序上並沒有問題。」祁鳴說,而真正需要討論的問題存在於倫理上。
  • 水稻親本去鎘技術獲突破,基因編輯為育種帶來新天地
    基因編輯在親本去鎘技術中的運用親本去鎘技術的原理是通過基因組編輯技術,定點突變水稻吸收鎘的關鍵基因,從而有效阻斷水稻對鎘的吸收,降低水稻植株的鎘含量。基因組編輯技術在親本去鎘中的運用(圖片來自網絡)目前,水稻吸收鎘的主效基因已經被挖掘,以它作為靶標基因,通過轉基因技術導入可使該基因突變的外源基因(CRISPR/Cas9系統),可使靶標基因發生定點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