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藏市場,印譜雖然被歸類於古籍善本,但其歷史文物價值意義非凡。一度成為收藏家佐證書畫真假的有力憑證。
同時,印譜集鑑賞、臨寫於一體,是研究史學、文字學、篆刻發展史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提到印譜,便不可能忽略「篆刻」和「印章」。印譜匯集了歷代印章和篆刻家的篆刻作品。印章在古時為封建王朝服務,皇帝、宰相、將軍將其作為一種印信和憑信。中國南京金陵印社社員、石城中國書畫研究會理事潘方爾認為,印章反映了一個朝代文學、歷史、文字等的序列演變,在文物鑑定、書畫鑑定、歷史考古等方面甚為重要。在書畫中,更具有「畫龍點睛」之功用。
「鑑賞家和愛好者為便於研究篆刻家作品或者璽印等,便把鈐印蓋在印譜上進行研究、學習和探索。」篆刻家潘方爾覺得篆刻是一部濃縮的歷史,也就是所謂的「方寸之間,氣象萬千」。創作者閱讀了文學、歷史、哲學等方面的相關書籍,具有知識的沉澱與累積,並將其審美意識篆刻於印章之中。
目前在收藏市場,印譜雖然被歸類於古籍善本,但其歷史文物價值意義非凡。一度成為收藏家佐證書畫真假的有力憑證。同時,印譜集鑑賞、臨寫於一體,是研究史學、文字學、篆刻發展史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以前,翻閱印譜或是為了研究印章或是為了學習篆刻。但現在印譜成了以印章為載體的特殊古籍。很多人開始從版本學、文獻學的角度進行研究。」上海市收藏鑑賞家協會副秘書長、上海朵雲軒拍賣有限公司金石專家袁慧敏介紹,印譜本身融合的信息量非常龐大、成本高、製作工程浩大、不易保存、珍貴非凡,特別是古印譜。
「印譜屬於金石學、印學的範疇,具有藝術性、史料性、文化性,然而一般的古籍只具有史料性,沒有藝術性。」在袁慧敏看來,篆刻是一種藝術。在拍場上的印譜基本分為兩大類,一是明清流派的篆刻,二是古璽印譜。無論哪種,都風格迥異。 (新金)
連結
具有升值潛力
印譜漸受追捧
2004年,香港蘇富比秋拍,清康熙皇帝御製印璽寶藪(即皇帝御用璽印的印譜)成交價為496.7萬元;2010年朵雲軒印譜專場,明末胡正言的《印史初集》,以15萬元起拍,78.4萬元落槌。此印譜堪稱「海內孤本」,成為國內罕見的印譜拍賣高價;2012年11月,北京泰和嘉成拍賣有限公司也推出了「金石碑版·印譜專場」。可見,印譜的價值已逐漸顯現。
專家認為,印譜如今處於萌芽期,價值尚未被完全發掘開來,具有一定的升值潛力。印譜的價值也在不斷發掘當中。到目前為止,原印鈐蓋印譜價值最高,名家篆刻印譜受藏家追捧。
印譜裡的內容從裝訂之初便是一個嚴格篩選、去粗取精的過程。收藏印譜,必須熟知歷朝歷代的歷史。如果遭遇仿印直接拓在印譜之上的情況,藏家可從各個朝代的印泥、印章風格等方面加以區分。 (卓克)
(汕頭都市報-大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