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善本收藏印譜成新熱門 集鑑賞史學等價值

2020-11-30 騰訊網

在收藏市場,印譜雖然被歸類於古籍善本,但其歷史文物價值意義非凡。一度成為收藏家佐證書畫真假的有力憑證。

同時,印譜集鑑賞、臨寫於一體,是研究史學、文字學、篆刻發展史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提到印譜,便不可能忽略「篆刻」和「印章」。印譜匯集了歷代印章和篆刻家的篆刻作品。印章在古時為封建王朝服務,皇帝、宰相、將軍將其作為一種印信和憑信。中國南京金陵印社社員、石城中國書畫研究會理事潘方爾認為,印章反映了一個朝代文學、歷史、文字等的序列演變,在文物鑑定、書畫鑑定、歷史考古等方面甚為重要。在書畫中,更具有「畫龍點睛」之功用。

「鑑賞家和愛好者為便於研究篆刻家作品或者璽印等,便把鈐印蓋在印譜上進行研究、學習和探索。」篆刻家潘方爾覺得篆刻是一部濃縮的歷史,也就是所謂的「方寸之間,氣象萬千」。創作者閱讀了文學、歷史、哲學等方面的相關書籍,具有知識的沉澱與累積,並將其審美意識篆刻於印章之中。

目前在收藏市場,印譜雖然被歸類於古籍善本,但其歷史文物價值意義非凡。一度成為收藏家佐證書畫真假的有力憑證。同時,印譜集鑑賞、臨寫於一體,是研究史學、文字學、篆刻發展史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以前,翻閱印譜或是為了研究印章或是為了學習篆刻。但現在印譜成了以印章為載體的特殊古籍。很多人開始從版本學、文獻學的角度進行研究。」上海市收藏鑑賞家協會副秘書長、上海朵雲軒拍賣有限公司金石專家袁慧敏介紹,印譜本身融合的信息量非常龐大、成本高、製作工程浩大、不易保存、珍貴非凡,特別是古印譜。

「印譜屬於金石學、印學的範疇,具有藝術性、史料性、文化性,然而一般的古籍只具有史料性,沒有藝術性。」在袁慧敏看來,篆刻是一種藝術。在拍場上的印譜基本分為兩大類,一是明清流派的篆刻,二是古璽印譜。無論哪種,都風格迥異。 (新金)

連結

具有升值潛力

印譜漸受追捧

2004年,香港蘇富比秋拍,清康熙皇帝御製印璽寶藪(即皇帝御用璽印的印譜)成交價為496.7萬元;2010年朵雲軒印譜專場,明末胡正言的《印史初集》,以15萬元起拍,78.4萬元落槌。此印譜堪稱「海內孤本」,成為國內罕見的印譜拍賣高價;2012年11月,北京泰和嘉成拍賣有限公司也推出了「金石碑版·印譜專場」。可見,印譜的價值已逐漸顯現。

專家認為,印譜如今處於萌芽期,價值尚未被完全發掘開來,具有一定的升值潛力。印譜的價值也在不斷發掘當中。到目前為止,原印鈐蓋印譜價值最高,名家篆刻印譜受藏家追捧。

印譜裡的內容從裝訂之初便是一個嚴格篩選、去粗取精的過程。收藏印譜,必須熟知歷朝歷代的歷史。如果遭遇仿印直接拓在印譜之上的情況,藏家可從各個朝代的印泥、印章風格等方面加以區分。 (卓克)

(汕頭都市報-大華網)

相關焦點

  • 古籍新書書單·2018年春季 │ 中國歷代家訓集成
    本書在保存佛教第一手資料上的文獻價值,在完善佛教目錄編撰體系上的理論水平兩大方面,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目錄學家姚名達先生稱之為「至高無上」,佛學家田光烈先生說本書「在現存各種經錄中,可算最精之作」,方廣錩先生則說本書「集前代之大成,創一時之新風,垂千年之典範」。
  • 世界最貴古籍善本成交,曾被揚州人收藏
    2日晚,永樂2020年首拍古代書畫夜場舉槌,湮沒近千年的古籍宋龍舒本《王文公文集》為全場最重磅拍品,最終以2.6335億元成交。這一價格創造了宋版書的最高價紀錄,同時也是世界最貴古籍善本。
  • 平陰:珍貴古籍罩上了「鐵布衫」
    縣文化和旅遊局、縣圖書館立即行動,積極聯繫省市古籍專家出方案、制定了保護措施。目前600餘套六合無酸古籍函套已經裝完,8個展示櫃也已到位,製作了榮獲省級古籍珍本的複製簡本21冊。同時,提取了一部價值高、有意義的古籍進行再版,目前古籍再造900套正在影印之中。平陰縣多措並舉力爭讓珍藏古籍活起來,為讀者查閱服務,為助力「文化興縣」作出積極貢獻。
  • 鄭振鐸當年如何搶救古籍文物,國家典籍博物館與故宮展開紀念
    抗日戰爭時期,他曾在上海秘密組建「文獻保存同志會」,為國家搶購了善本古籍3800餘種。就任國家文物局局長之後,他主持成立了文物徵集小組和北海團城文物收購點,陸續將王獻之《中秋帖》等許多文物精品收歸國有。且自己又率先垂範,將其多年購藏的六百餘件陶俑悉數捐獻給了國家。他還倡議從事文物工作的人員,不能購買和收藏文物。
  • 這些能幫你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的網站,你收藏了沒?
    收藏了不少網站,今天特地整理了一下,把一些覺得不錯的分享出來,希望對你也有用。01壹心理「世界和我愛著你」壹心理網站是一個專業的全生態心理服務平臺。有趣的心理內容,趣味的心理測試,專業的心理諮詢師,為需要心理幫助的人提供在線解決方案,輸出健康、科學的心理學價值。
  • 藏身中國的西文古籍:那些歷史最悠久的印刷品有什麼好看?
    但是時至今日,西文古籍在中國不僅在大眾層面關注寥寥,而且專業研究和資料也不多。面對這一局面,近日,國內第一本西文古籍史話《書世界·第一集》出版了,這本書是一群西文古籍的愛好者合作創作的一本書,內容涉及了西文古籍印刷、出版、裝幀、傳播和收藏等環節。在日前的新書發布會上,讀者可以看到,本書作者中既有書評人、出版人、收藏家,也有裝幀師和學人。
  • 安思遠舊藏「最善本」《石鼓文》付梓出版
    因此,我們對於《詩經》的文學價值和史料價值,便有了堅實的憑證。而且,石鼓剛好是十個,所刻的詩剛好是十首,這和《小雅》《大雅》以十首為『一什』的章法恰恰相同,這也恐怕不是偶合。故從文學史的觀點來看,石鼓詩不僅直接提供了一部分古代文學作品的寶貴資料,而且更重要的貢獻是保證了民族古典文學的一部極為豐富的寶藏。」
  • 書畫鑑賞與書畫收藏的含義
    書畫鑑賞與收藏,古人稱之為鑑藏。它包括鑑定、欣賞、收藏、流傳、著錄等方面,是一個十分廣泛而又具有相當研究價值的課題。同時,鑑定著重於筆墨內涵、個性風格、文獻考證等,而欣賞則重在藝術論析、氣韻意境、審美價值等。因而,鑑定家未必能對作品作出較深的論析,欣賞家也不見得能判斷作品的真偽。能集鑑定與欣賞於一身的鑑賞家為數實在不多。
  • 謝輝丨梵蒂岡圖書館藏漢籍版本價值初探
    但由於梵蒂岡藏漢籍的絕大部分此前未曾刊行,學者不易見其全貌,故對其認識尚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別是至今尚無人從版本角度探討其價值。通過對此批文獻進行全面研究,可以看出,梵蒂岡藏漢籍具有收藏版本豐富、珍本善本眾多兩大特點,其在版本方面的價值不容忽視。
  • 雁翅樓店周末舉辦「中國書店藏珍貴古籍展」
    人民網北京4月22日電 為讓公眾更直觀地了解中華古籍,感受傳統典籍文化,深入理解古籍重要的文化意義,適逢「4·23世界讀書日」,中國書店將在雁翅樓店舉辦「中國書店藏珍貴古籍展」,展覽時間為23日、24日,每日9時至17時30分。
  • 百集大型電視系列紀錄片《中國通史》:盛世思維 史學智慧
    近日,由電影頻道節目中心製作出品、中國社會科學院監製的百集大型電視系列紀錄片《中國通史》在CCTV6黃金時段再度七集連播。如果說,年初首輪試播從《諸葛亮治蜀》到《煬帝功過》的七集讓觀眾感到新穎別致,那麼此次包括漢末三國到東晉門閥百年亂世和唐太宗、武則天、唐明皇三朝治世在內的第二輪七集精選,則讓人看到了史學的智慧。  由漢而唐,是中國歷史上波瀾壯闊的大治-大亂-大治,豪傑輩出,群雄逐鹿,大起大落的戲碼以令人眼花繚亂的速度上演。宏觀來看,這段歷史最能體現打天下與治天下的區別,也最能體現人與時代的互動。
  • 新時代的易學古籍資料庫建設
    作者:張濤、尹小林(分別系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易學文化研究院院長、首都師範大學電子文獻研究所所長)    《周易》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化經典,隨著其思想體系的不斷拓展、社會價值的不斷發掘,逐漸形成了博大深邃的易學文化。
  • 手錶收藏價值判斷幾個標準!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鐘錶愛好者越來越多,而手錶收藏也成為一個比較熱門的一個話題,在西方收藏手錶是一種文化,需要從較高的學問和欣賞角度才能了解其中的門道。而我國不少收藏家以高價格購買保值空間小的手錶是常有的事情,因此古董手錶經常以天價賣出。但每塊手錶的真正價值,卻總被保值,升值等市場因素而掩蓋。
  • 中西比較視域中的宋代史學近世化:基於歷史觀與史學方法的考察
    (83)歐陽修著《集古錄》,「載夫可與史傳正其闕謬者」,(84)將金石材料引入歷史研究;呂大臨著《考古圖》等,明確實物材料對於文獻和歷史研究的價值,云:「以意逆志,或深其製作之原,以補經傳之闕亡,正諸儒之謬誤」;(85)趙明誠進一步指出金石材料相對於歷史文獻的優越性,「史牒出於後人之手,不能無失,而刻詞當時所立,可信不疑。」
  • 保大元寶.鑑賞解析
    以上圖片出自中國古錢大集,歡迎鑑賞……鑄幣時期:五代十國時期南唐李璟保大年間(公元943-957年)鑄行鑄幣材質:銅、鐵鑄幣尺寸:保大元寶折五版式直徑一般在33mm左右;保大元寶另一種折拾背天版式,直徑一般在45mm左右(折三版式直徑一般在31mm左右
  • 寶石級隕石—橄欖隕石收藏鑑賞
    橄欖玻璃隕石最值錢的應該是新近降落的,因為受地球物質的汙染少,科研價值高。 橄欖隕石 阜康隕石鑑賞 由於橄欖隕鐵的品質獨特且數量較少
  • 史學「循證」的啟示
    讀「大師」傅斯年(1896-1950)的《史學方法導論》始知,所謂現代「循證」的理念早在一百年前就在我國史學界被提倡,甚至在傅斯年《史學方法導論》「擬目」的第三講,竟出現了「統計方法與史學」。美國的統計協會(ASA)成立於1839年,統計學的p值誕生在上世紀二十年代,但幾乎是同期,傅斯年就在中國的史學研究中討論應用統計學方法,足以見新文化運動時期思想之解放,革新之活躍,遺憾的是中醫藥的「圖新」,當時未能跟上史學的步伐。傅斯年是中國近現代學術史上一個裡程碑式的領軍人物,他提出的「史學即史料學」的現代史學方法論,是讓中國現代考古學迅速走向國際的「路燈」和「指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