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CC0
我媽來上海小住。
從家樂福回來,一頭扎進廚房,跟胡伯伯說:「氣死我了,人好多,終於排到我了,有一個大小夥子一下子就插到我前面。年輕人事多要工作,跟我說一句,我這老太太還能不讓嗎?一句也不說還推我。可是咱這麼一個老太太,怎麼能跟大小夥子講理?可真是氣死我了……」
我媽從年輕時就是鼻子特靈耳朵不行,常常她覺得自己在輕聲細語地講私房話,其實滿屋子的人都聽得見。
我在客廳裡聽得真真的,火一下就起來了。就是因為愛,因為在乎,看不得他們在外面受一點點的委屈。
我噌地站起來想去找我媽,幸好我家客廳走廊很狹長,走到一半,我長吸了一口氣,又返回坐了下來,心中大叫:「鎮定。」
反正那個沒教養的人已經找不到了,我媽本來就胸悶,再被我火氣沖天地教訓一頓,我豈不成了幫兇?
從小到大,我媽囑咐我最多的就是:遇上事,不要爭,吃虧是福。
長大成人,我媽最讓我火冒三丈的就是:息事寧人,怒其不爭。
吃虧是福?
據說是一種俗人不能及的境界。化羽成仙,不氣不惱,不疼不癢,逍遙自在。
吃虧是福?
就我等俗人來說,吃了虧,必是要氣憤惱怒,難道還要活活地吞下去,面帶微笑地謝主隆恩?這得多窩心!
吃虧是福?
要我說,這只是自欺欺人的自我麻痺。吃下去的那些大大小小的虧,根本不是福,而是大大小小蝕心的蛀蟲。
圖/CC0
法國超市的收銀臺不多,常常要等很久。為了節省時間,我們常常幾個人去購物,一個人先去排隊,快排到了,其他幾個拿著東西過去,直接交錢。
一次我和兩個朋友買好東西,都穿過整個商業購物中心了,在大門口道別的時候,有一個老太太從後面追了過來,嚴肅地告訴我們:「小姐們,你們的排隊方式也許在你們的國家裡面行得通,可是在這裡行不通。」
當頭棒喝,把我們幾個晾在當場,漲紅了臉講不出話來。老人講完話,提著她買的一包東西,慢慢地走了。
我們看著她遠離,夕陽下,白髮蒼蒼,瘦小佝僂,可是一點兒也沒有讓我們覺得,人老體弱好欺負,反而因為嚴厲的呵斥讓我們心生敬畏。
她能追上我們訓斥一句,估計堵在心裡的悶氣,也就散很多了。
而我們因為她的呵斥,一輩子都明白了一個應該遵守的規矩。
從此去超市,我再也沒有提前去排過隊。偶爾發現某個東西忘記拿了,我會跟後面的人說:「對不起,我忘了個東西,拿一下,馬上就回。如果收銀臺空出來了,您就先請。」
我這樣說,後面的人都會笑著說:「沒關係,我等你。」還有更體貼的會說:「我幫你慢慢往前推車子,快點去吧。」
大家莞爾一笑,世界多麼美好。
在大多數時候,當我們覺得是吃虧,需要咽下去的時候,其實我們已經自我認定是弱勢的一方,沒有能力,也不敢直接出擊。
我們卻忘記了,在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地方,正義都是一種氣場,讓我們高大無比。
圖/CC0
我去查了一下字典。字典上,吃虧的意思是「受到損失」。
為什麼受到損失會和「福」聯繫起來?
這是一個非常傳統的中式觀念。我曾經試圖解釋給幾個外國人聽,說了很久,還是雞同鴨講,他們完全聽不明白。
到底什麼才是「吃虧是福」?
新來公司積極給大家端茶倒水,擦桌子跑腿兒?
就算知道沒有還錢可能,還是咬著牙把錢借給朋友?
合夥做生意,自己拿小頭,大頭讓給對方?
吃虧是福,其實還有下句:「吃小虧,佔大便宜。」
原來在這裡,吃虧不過是一個小小的誘餌,人人都在計算著後面的「大便宜」。
步步設計,猶如下棋。走這步,劃出了這條路,就等你朝我指引的路走下去。
可是你冰雪聰明,難道我就傻嗎?
有目的的貪慾,其實就是一個明擺在那裡的弱點,常常被段位更高的大魚吃了誘餌還甩掉了鉤。於是我們常常吃虧,常常佔不到便宜。
端茶倒水的,並沒有混到好人緣,打雜成了分內的工作。
把錢借給不靠譜朋友的,人財兩失,得不償失。
做生意,自己拿小頭,那是因為自己根本沒有拿大頭的實力和資源。
「吃虧是福」,其實說起來全是無奈。
吃虧從來都不是福,虧從來都不好吃。橫著脖子硬硬地吃,咽下去的都是委屈。
圖/攝圖網
兩個真實的故事。
第一個。
有位叔叔是個出了名手巧的木匠。農閒的時候,常有鄉親叫他去打家具。家具打完,招待頓酒菜,工錢欠著,日後必還。
有一年,他家出了點兒事急著用錢。翻出舊本子,厚著老臉,挨家挨戶去要帳。欠債還錢,大多數人雖然有點尷尬,但還是都還上了錢,單有一家並不特別窮困的遠房親戚,欠著拖著就是不給錢。
嬸子忍不住,吵上門去,一通理論,親戚把錢還了,恩斷義絕,永無瓜葛。
叔叔生氣,罵嬸子:「吃虧是福,現在親戚都沒得做,這在村子裡面怎麼抬得起頭?」
第二個。
我的朋友、作家徐滬生,寫的第一本書再版三回,賣掉五萬多冊。對於新人真的是非常可喜的成績。可是他一點也不高興。出版社隱瞞銷售量,拿不到再版的版稅,讓辭職以寫字為生的他非常氣憤。
所有的人都「語重心長」地勸他息事寧人:
算了吧!第一本書全當是個提醒。
算了吧!你這麼年輕,吃點虧,不算什麼,吃虧是福。
算了吧,出版圈水太深,和出版社鬧翻了,誰還敢給你出下一本書?
我們的社會講究「和為貴」,提及自己的利益,總有人道德綁架,指責利己的自私。可是事實上,當自己都放棄為自己爭取權益,別人誰有責任有義務幫助你呢?
後來:
叔叔雖然失去了一門遠房親戚,但是從第二年開始,找他打家具的人,都是完了工就給錢,不再拖欠。
徐滬生通過律師幫自己要到了應得的版稅,換了更大的出版社,又出了兩本書。
圖/CC0
人生這麼長,吃虧不是問題。永遠不吃虧的人是不存在的。每個人都會常常吃虧,也會常常佔便宜。沒有一個公式可以計算出吃虧和佔便宜的比例,從而算出到底有多少回報率。
人生這麼長,那些事事總覺得自己吃虧,那些事事都在計算吃多少虧可以佔到多少便宜的人,才有問題。
自認吃虧,第一就是自己已經把自己放在弱勢的地位上。
自認吃虧,第二就是事發當時,自己已經無力爭取。
自認吃虧,第三就是自我麻痺,幻想換取更大的便宜。
可是自認吃虧,無論是否能夠得到期望的利益,彌補自己的損失之前總是委屈。大損失小損失,只要是損失,都是會引起心理的不平衡,對自己的心靈產生不同程度的傷害。
吃虧就是吃虧,和今後能不能佔到便宜沒有什麼關係。
如果端茶倒水可以混個好人緣,端茶倒水就是好人緣的有效投資。
如果借錢給朋友,可以找到莫逆之交,打了水漂的錢就是一個合理投資。
如果生意分成,拿小頭可以使財源廣進,讓出去的大頭更是一個高回報的投資。
這個世界上沒有平白無故的愛,沒有平白無故的利益。就算天上掉金子正砸在我頭上,代價就算不是被砸死也得受傷。
有付出才有回報,想要回報請先付出。付出是有目的,有計劃,光明正大,理智投入。既然投資必有贏輸,這是遊戲規則,那麼下場之前,請人人謹記。
人生幹嗎老要算計能不能佔到別人的便宜?
佔便宜都是要用不正當的手段,得到非分的好處。
吃虧和佔便宜這套理論,把付出和回報,好好的光明正大的人生努力,變得憋憋屈屈,鬼鬼祟祟,偷偷摸摸,猥瑣不堪。
不要再用「吃虧是福」這種話來麻痺自己。因為吃下去的所有的虧,不會變成福,也不會帶來便宜。
給自己一個底線,能吐出來的虧,就別咽下去。
那些無可避免、無法挽回的虧,梗著脖子咽下去的時候,要好好分析,總結經驗,調整方向,爭取下次不再出現,這叫作「吃一塹,長一智」。
該出汗的時候出汗,該出力的時候出力,該拼命的時候拼命,該承受委屈就承受委屈,認真做好自己,拿自己該拿的部分,心安理得。
自己的福,是自己努力掙來的。
本文摘自盧璐新書《有實力,才有底氣》,這是一部溫暖且有力量的勵志作品,作者以第一人稱的角度,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及身邊人的故事,生動有趣,代入感強,為那些在工作、情感、學習、生活中陷於迷茫、糾結、焦慮的讀者指明了方向。
來源:青年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