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需要每天比別人多努力一點點,那麼不知不覺中你就會比別人優秀很多;同樣的如果別人比你努力一點,不知不覺中你就會被拉下很遠。
這個「每天努力一點點」的經典激勵性的小例子,是不是也曾許多次會出現在你的某位老師的課堂上?
還曾記得,在老師言語激昂、諄諄教導的言語中,在底下的我們聽得熱血澎湃,恨不得馬上就開始踐行,每天一定要比別人多努力一點。
我們甚至暗下決心:我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要像魯迅先生在課桌上刻個「早」字!
可是僅僅在一個課間後,我們似乎就把努力的事忘記了。
那麼,這個經典的1.01和0.99的指數例子,真的和我們的實際情況相符合嗎?它有究竟是營養豐富的大補湯還是毒雞湯呢?
我們不妨通過數學模型的觀點來看看這個問題。
1.01按次方計算的意思,是每天都在自己昨天的基礎上再進步1%,如此巡返往復,這樣在365天之後,就能夠在計算中得到37.8這樣的數字。這個數字比0.01X365=3.65的到的結果要大上很多。
但是在實際過程中,這個模型顯然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邊緣效應」的問題。即我們的努力程度不能無限制地進行增長,就像一個舉重運動員在訓練中不能無限制增加舉起的重量一樣。
以學習時間為例,在簡化其他因素的情況下,假設每人每天的學習時間是10小時,我們可以每天比別人多學習1%,也就是每天學習10.1個小時,這樣堅持365,就可以比別人多出3.65小時的學習時間。這個結果顯然不怎麼理想。
在用指數運算來看看,我們每天第一天要比前一天多出0.01小時的學習時間。
那麼
第二天學習時間是10.01小時。
第三天學習時間是10.02小時。
…………
如此循環下去,到第365天時每天的學習時間就變成了13.64小時。
也許問題還不夠突出,我們不妨繼續這樣堅持下去,我們在每天努力一點點的情況下,10年後的結果會是怎樣的?
同樣的
第二天學習時間是10.01小時。
第三天學習時間是10.02小時。
…………
第3650天的學習時間為46.5小時。
這顯然不可能達到,我們不可能每天有46.5小時的時間來進行努力。
所以,這個「每天努力一點點」的經典小雞湯顯然不太符合我們實際中的情況。這個小例子對努力的結果進行指數化顯然有誇大的成分,它極其理想得把我們能力能達到的範圍排除在外了。
所以這樣看來,這個經典的「每天努力一點點」的雞湯實驗,味道並不是那麼甜美。
當然,我們永遠不能忽略了努力的重要性,正是: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越努力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