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生科院揭示植物花青素合成調控機理
本文通過解析赤黴素信號轉導途徑中關鍵因子DELLA蛋白調控花青素合成的分子機理,揭示了植物通過調控次生代謝產物合成適應環境變化的新機制。 植物雖然不會移動,但也能像動物一樣感知環境的變化並精準應對。大量的研究表明植物抵禦環境脅迫的強大武器就是產生種類豐富的次生代謝產物。
-
上海生科院揭示決定人胚胎幹細胞神經分化的分子機制
上海生科院揭示決定人胚胎幹細胞神經分化的分子機制 2017-10-26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人胚胎幹細胞神經定向分化是研究人類早期神經發育的理想體外模型,但hESCs神經分化的分子機制尚不清楚。hESCs在不添加外源因子的情況下發育分化為成熟的神經元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這為分階段研究幹細胞命運決定和人體內神經發生過程的分子機制提供了便利條件。 景乃禾研究組利用已建立的hESCs神經分化體系,在神經分化的前22天隔天收取細胞樣品,對所收取的細胞樣品進行轉錄組測序。
-
上海生科院揭示組蛋白乙醯化在人胚胎幹細胞神經分化中的不同功能
上海生科院揭示組蛋白乙醯化在人胚胎幹細胞神經分化中的不同功能 2014-12-26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12月17日,國際學術期刊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景乃禾研究組的一項工作,研究人員利用人胚胎幹細胞體外神經分化作為研究模型,發現H3K9乙醯化在從多能性的人胚胎幹細胞分化到神經幹細胞過程中呈現一個先降低後升高的動態變化過程
-
萬鋼調研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經所
-
上海生科院等揭示藜麥耐鹽與高營養價值分子機制
上海生科院等揭示藜麥耐鹽與高營養價值分子機制 2017-10-17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研究通過對藜麥基因組的高質量組裝和鹽泡細胞的轉錄組分析,揭示了藜麥耐鹽和高營養價值的分子機制。 藜麥(Chenopodium quinoa)是源自美洲安第斯山脈的一種假穀物,距今已有7000多年歷史。近年來,全球藜麥的種植面積不斷增加,其種子均衡的營養組成,也是美國國家航空與航天局選定的太空人食物。
-
上海生科院揭示腦室旁灰質異位發生機制
上海生科院揭示腦室旁灰質異位發生機制 2015-01-19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誘發腦室旁灰質異位的分子機制至今仍不明確。在這項研究中,熊志奇研究組發現一個與唐氏綜合症相關的基因——鈣調磷酸酶調節蛋白1(Regulators of calcineurin 1,RCAN1)——在大鼠皮層發育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利用短髮夾RNA(shRNA)下調Rcan1的表達會影響神經前體細胞的增殖以及神經元的放射狀遷移,並且導致腦室旁灰質異位的發生。
-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等揭示亞精胺對免疫性疾病作用機制—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上海交大醫學院健康科學研究所時玉舫研究組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亞精胺對實驗性自身腦脊髓炎的治療作用和機制
-
上海生科院揭示mTORC1信號通路調控機制
上海生科院揭示mTORC1信號通路調控機制 2017-11-13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以Structural Basis for Ragulator Functioning as a Scaffold in Membrane-anchoring of Rag GTPases and mTORC1為題,在線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上,該工作揭示了Ragulator五元複合物的組裝機制,以及Ragulator複合物調控mTORC1
-
上海生科院揭示細胞核亞結構小體調控mRNA核滯留機制
上海生科院揭示細胞核亞結構小體調控mRNA核滯留機制 來源: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5-04-08 今日/總瀏覽:1/1892
-
上海生科院神經所與大豐教育局籤訂科普合作協議
上海生科院神經所與大豐教育局籤訂科普合作協議 2017-11-02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 10月28日,大豐區教育局局長王國平帶領局領導班子來到上海,與上海生科院神經所黨委副書記王佐仁籤訂科普共建協議,旨在通過研究所的專家引領,促進大豐當地的教師隊伍更新教育理念,掌握科學素質教育方法,做好青少年科技創新的引導者和倡導者,從而營造崇尚科學、運用科學的社會氛圍;通過科普實驗,讓中學生親自動手,接觸最新的科學理念、新奇的科學現象,感受科學的魅力以及實驗成功所帶來的喜悅,充分激發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
-
上海生科院揭示花粉管生長模式從管狀到泡狀的轉變機制
9月5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唐威華研究組在Plant Cell 雜誌上在線發表題為Overexpression of the Tomato Pollen Receptor Kinase LePRK1 Rewires Pollen Tube Growth to a Blebbing Mode 的研究論文。
-
上海生科院揭示小G蛋白Arl1調控GEF蛋白BIG1定位的分子機制
上海生科院揭示小G蛋白Arl1調控GEF蛋白BIG1定位的分子機制 2016-08-02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上海)丁建平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Structural basis for targeting BIG1 to Golgi apparatus through interaction of its DCB domain with Arl1,該研究工作揭示了膜泡運輸中小
-
上海生科院揭示革蘭氏陽性細菌CcpA蛋白的調控新機制
上海生科院揭示革蘭氏陽性細菌CcpA蛋白的調控新機制 2017-02-15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上海生科院植物春化作用表觀遺傳機制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上海生科院植物春化作用表觀遺傳機制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17-10-27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這一發現解釋了在營養生長階段擬南芥響應和記憶冬季低溫的分子與表觀遺傳機制。 該項研究揭示了開花後的胚胎發育早期擦除「低溫記憶」,重新激活FLC基因的分子機制;此外,研究發現了植物營養生長期的「胚胎記憶」現象及調控這一現象的表觀遺傳機理。
-
上海生科院等揭示KDM5亞家族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底物識別機制
上海生科院等揭示KDM5亞家族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底物識別機制 2017-12-19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對其分子機制的研究為探索生命本質以及開發相應的靶點藥物提供了理論依據。 以往研究表明,擬南芥JMJ14是一個含有jumonji結構域的組蛋白H3K4me3的去甲基化酶,從序列分析上屬於KDM5亞家族。人源的KDM5亞家族基因可以促進腫瘤生成及產生耐藥性,因而是重要的抗癌藥物靶標,但植物或動物中KDM5亞家族去甲基化酶的其底物識別機制尚不清楚。
-
上海生科院等揭示端粒酶蛋白亞基與RNA亞基的相互作用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於5月4日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上海(籌)雷鳴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Structural basis for protein-RNA recognition in telomerase,揭示了端粒酶催化蛋白亞基與
-
上海生科院等發現人Piwi基因突變致男性不育
該項研究工作是一項從人類遺傳學到動物模型、分子機理及至治療策略探索的系統研究,同時得到了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教授付向東、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教授李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李黨生、李勁松和吳立剛等的大力協助,並得到了國家基金委、國家科技部、中科院及上海市科委的資助。
-
研究揭示動物社交欲望的神經機制
,並揭示動物社交欲望的神經機制。動物主動接近並探索同類的自然行為,即社會親和行為(social approach behavior)。該行為提供近距離社會交往的必要條件,並表徵動物摒棄孤獨去社會交往的意願。社會親和行為是動物各種行為的主要內在動力之一,這種社會動機賦予種群中的個體超過孤獨個體的生存能力。
-
上海生科院揭示胸腺嘧啶水解酶底物特異性的分子基礎和催化機制
上海生科院揭示胸腺嘧啶水解酶底物特異性的分子基礎和催化機制 2015-10-10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上海生科院揭示小G蛋白調控豆科植物根瘤共生互作新機制
3月20日,The Plant Cell 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彥章及其學生完成的The Small GTPase ROP10 of Medicago truncatula Is Required for Both Tip Growth of Root Hairs and N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