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等揭示亞精胺對免疫性疾病作用機制—新聞—科學網

2020-12-04 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上海交大醫學院健康科學研究所時玉舫研究組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亞精胺對實驗性自身腦脊髓炎的治療作用和機制。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細胞死亡與分化》。

亞精胺是一種體內胺基酸的中間代謝產物,為細胞生長所必需的多胺類物質,並且具有一定的免疫調節作用。然而,亞精胺的免疫調節機制尚未完全闡明。

研究人員發現,亞精胺可以顯著抑制EAE的發生和阻止EAE的進展。經亞精胺治療後的EAE小鼠,其中樞神經系統的炎症細胞浸潤減少,脫髓鞘程度減輕,發病率降低。進一步研究表明,亞精胺改善EAE的症狀並非直接作用於致病性T細胞,而主要是通過調控巨噬細胞的功能,進而抑制免疫反應。亞精胺一方面通過抑制巨噬細胞中NF-κB信號通路,影響抗原遞呈能力,降低炎症反應;另一方面,它通過上調精氨酸酶1的表達,促使巨噬細胞向抗炎性M2型轉化,並且通過精氨酸的消耗負反饋調節作用機制,發揮對EAE的治療作用。

《中國科學報》 (2016-08-24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上海生科院等揭示KDM5亞家族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底物識別機制
    上海生科院等揭示KDM5亞家族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底物識別機制 2017-12-19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上,該研究利用結構生物學、生物化學和細胞生物學等手段,揭示了KDM5亞家族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底物識別機制。
  • 上海生科院揭示mTORC1信號通路調控機制
    上海生科院揭示mTORC1信號通路調控機制 2017-11-13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研究發現,胺基酸介導的mTORC1信號通路的激活在溶酶體上進行,由一系列蛋白質複合物參與這一複雜過程的調控,其中Ragulator五元複合物作為該信號通路的核心骨架,調控Rag小G蛋白和mTORC1在溶酶體上的定位,但Ragulator複合物如何組裝並招募下遊蛋白的作用機制尚不清晰。
  • 上海生科院等揭示藜麥耐鹽與高營養價值分子機制
    上海生科院等揭示藜麥耐鹽與高營養價值分子機制 2017-10-17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研究工作得到了中科院、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的資助。
  • 上海生科院召開973項目「營養失衡導致脂代謝紊亂疾病的
    9月24日上午,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牽頭主持的「973」項目「營養失衡導致脂代謝紊亂疾病的病理生理學機制與早期幹預研究」課題驗收會在上海召開。  「營養失衡導致脂代謝紊亂疾病的病理生理學機制與早期幹預研究」項目於2012年2月初正式啟動,該項目由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營養所聯合山東省立醫院、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等單位共同承擔,瞄準國家對重大代謝性疾病「關口前移、重心下移」的需求,針對「營養失衡如何誘發脂肪肝和高血脂症及其相關代謝疾病的發生發展」這一關鍵科學問題,圍繞營養成分失衡與脂肪肝和高血脂症發生發展之間的機制關聯等六個方面開展聯合攻關
  • 上海生科院揭示線粒體心磷脂調控肝癌細胞凋亡的新機制
    上海生科院揭示線粒體心磷脂調控肝癌細胞凋亡的新機制 來源: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發布者:左麗媛   日期:2016-11-17   今日/總瀏覽:1/2831
  •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發現控制肥胖及糖尿病轉錄中介體...
    小】 語音播報   11月24日,記者從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獲悉該研究揭示了中介體MED23在肝臟糖脂代謝調控和糖尿病發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及機制,為代謝疾病的臨床治療提供了可能的新分子靶標。相關成果發表於《細胞研究》雜誌。  據介紹,在控制基因表達的眾多因子中,中介體複合物是一個重要而巨大的蛋白複合物。它能整合環境與發育過程中的眾多信息,精細控制特定基因的遺傳信息得到正確的「閱讀」,並被「轉錄」生成RNA,進而產生蛋白,發揮基因的生物學功能。
  • 萬鋼調研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經所
  • 上海生科院等揭示端粒酶蛋白亞基與RNA亞基的相互作用
    /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上海(籌)雷鳴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Structural basis for protein-RNA recognition in telomerase,揭示了端粒酶催化蛋白亞基與RNA亞基識別機制在進化上的保守性。
  • 上海生科院揭示細胞核亞結構小體調控mRNA核滯留機制
    上海生科院揭示細胞核亞結構小體調控mRNA核滯留機制 來源: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5-04-08   今日/總瀏覽:1/1892
  • 上海生科院揭示動物防禦行為的神經機制
    上海生科院揭示動物防禦行為的神經機制 2016-07-25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神經科學雜誌》發表了題為《導水管周圍灰質神經活動在不同類型的防禦行為中的作用》的研究論文。
  • 上海生科院揭示DNA甲基化對番茄果實成熟的重要作用
    上海生科院揭示DNA甲基化對番茄果實成熟的重要作用 2017-06-02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但是DNA甲基化調控果實成熟的具體機制目前尚未證實。
  • 上海生科院植物春化作用表觀遺傳機制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上海生科院植物春化作用表觀遺傳機制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17-10-27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研究揭示了植物早期胚胎染色質狀態重編程的嶄新分子機制,闡述了胚胎中的基因激活如何傳遞到發育後期的表觀遺傳機理,是開花調控分子與遺傳機制的重要突破。該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也為其在作物花期調控的生產應用提供了新的作用靶點。  新加坡國立大學俞皓實驗室參與了該項研究。研究工作得到了中科院和科技部的資助。
  • 上海生科院等發現人Piwi基因突變致男性不育
    機制研究揭示,MIWI蛋白與組蛋白泛素連接酶RNF8相互作用,可將RNF8扣留在精子細胞胞質中。    該項研究工作是一項從人類遺傳學到動物模型、分子機理及至治療策略探索的系統研究,同時得到了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教授付向東、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教授李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李黨生、李勁松和吳立剛等的大力協助,並得到了國家基金委、國家科技部、中科院及上海市科委的資助。
  • 上海生科院生命科學期刊社及其理事會成立
    3月3日上午,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命科學期刊社第一次理事會會議在生命科學信息中心召開,正式成立上海生科院生命科學期刊社及其理事會。上海生科院副院長吳家睿首先介紹了上海生科院期刊改革的目的、意義及基本情況。生命科學期刊社是適應國家、中科院期刊改革的總體部署和內部發展的需求而成立。
  • 上海生科院揭示小G蛋白Arl1調控GEF蛋白BIG1定位的分子機制
    上海生科院揭示小G蛋白Arl1調控GEF蛋白BIG1定位的分子機制 2016-08-02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上海)丁建平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Structural basis for targeting BIG1 to Golgi apparatus through interaction of its DCB domain with Arl1,該研究工作揭示了膜泡運輸中小
  • 上海生科院揭示植物花青素合成調控機理
    花青素不但有助於植物抵禦紫外線輻射、強光、低溫、營養缺乏等逆境脅迫,而且在植物與昆蟲互作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花青素的積累被認為是一種可視化的分子標記,用來判斷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是否遇到不良環境。然而,不良環境調控花青素合成的分子機理迄今並不十分清楚。  植物為了應對不良的環境條件,在加速合成次生代謝產物的同時又減慢生長,從而協調抗逆與生長之間的平衡。
  • 上海生科院揭示決定人胚胎幹細胞神經分化的分子機制
    上海生科院揭示決定人胚胎幹細胞神經分化的分子機制 2017-10-26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有趣的是,這一階段並沒有已知信號通路的活化,通過數據分析,研究人員找到了對神經命運決定起關鍵作用的轉錄因子。利用CRISPR/Cas9基因敲除技術,研究該階段關鍵轉錄因子SIX3和HESX1的功能後,發現它們對多能幹細胞的神經命運決定是必需的。
  • 上海生科院植物春化作用表觀遺傳機制研究取得突破
    在研究中,研究組進一步揭示了開花後的胚胎發育早期擦除「低溫記憶」,激活FLC基因使下一代又需經歷冬季低溫才能在春季開花的分子機制。  春化作用是指某些植物必須經歷一段時間的持續低溫,才能由營養生長階段轉入生殖階段生長的現象。植物如何響應並記憶長時間的低溫處理即春化作用,是表觀遺傳學和發育生物學的研究熱點。
  • 上海生科院揭示花粉管生長模式從管狀到泡狀的轉變機制
    9月5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唐威華研究組在Plant Cell 雜誌上在線發表題為Overexpression of the Tomato Pollen Receptor Kinase LePRK1 Rewires Pollen Tube Growth to a Blebbing Mode 的研究論文。
  • 上海生科院揭示β-arrestin1在NLRP3和NLRC4炎症小體活化過程中的...
    上海生科院揭示β-arrestin1在NLRP3和NLRC4炎症小體活化過程中的作用 來源: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5-02-06   今日/總瀏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