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簡稱「榕」,別稱榕城,是福建省省會,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濱江濱海生態園林城市 。全市下轄6個區、6個縣、和1個縣級市,總面積11968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357平方公裡 ,2019年常住人口780萬人,城鎮化率70.5%。
福州地處中國華東地區、福建東部、閩江下遊及沿海地區,中國東部戰區陸軍機關駐地,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都市、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開放城市、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 海上絲綢之路門戶以及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組成部分;是近代中國最早開放的五個通商口岸之一。
福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最早在秦漢時期名為「冶」,而後因為境內一座福山而更名「福州」。建城於公元前202年,歷史上曾長期作為福建的政治中心。福州馬尾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中國船政文化的發祥地;曾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濱江濱海生態園林城市 、國家環保模範城 、全國雙擁模範城市 、全國文明城市 等稱號。
福州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晚期曇石山文化至中原商周時期的黃土侖類型表明閩族先民們已在此以漁獵、採集,或從事原始農耕,使用磨製石錛、石斧、石刀等石器;已掌握紡織、制陶等生產技術和相應的裝飾藝術。戰國秦漢,福州閩族先民與越王勾踐後裔融合形成閩越族地方政權。
1992年、1998年、1999年,分別在鼓屏路錢塘巷西口基建工地、屏山菜市場基建工地、歐冶池畔省財政廳基建工地,發現漢代文化堆積層,出土有漢代龍鳳紋瓦當、萬歲紋瓦當、布紋磚、筒瓦、板瓦堆積和建築基址等;與此同時,在新店古城村發現漢代城址遺蹟等,都為《史記》有關閩越國都城的記載提供新的實物佐證。
福州位於歐亞大陸東南邊緣,地處中國東南沿海、福建省中東部的閩江口,與臺灣省隔海相望。西鄰南平、三明,北接寧德市,南接莆田市,東瀕東海,居於亞太經濟圈中國東南的黃金海岸。全市陸地總面積11968平方千米,其中市區面積1786平方千米 。全市海域總面積11.09萬平方千米,海岸線長1137千米。城市建成區面積約為357平方公裡。
福州較特殊的區域地質,形成了獨特的礦種結構。已探明的地下礦產資源近四十種,以建材原料非金屬礦為主,葉蠟石、標準砂、型砂、建築砂、飾面用花崗石、高嶺土、明礬石等儲量多、品位高、分布廣、埋藏淺,具有相當大的經濟價值和開採前景。其中,葉蠟石的保有儲量居中國首位;可廣泛用於工業生產,且是工藝美術製品的重要原料。市郊的壽山石從南朝開始用於工藝雕刻。
福州市林地面積7792平方千米,佔全市總面積的65%,現有森林總面積947萬畝,林木總蓄積量168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57.8%,綠化程度達88.6%。 福州地區維管束木本植物, 共有109科、428屬、945種。及亞變種,種類不少,但資源量不大。在樹種結構上,針葉林明顯多於闊葉林,兩者大致為75∶25。針葉樹中以馬尾松和杉木為主,其中馬尾松尤為突出。 闊葉樹中以殼鬥科為主,桑科榕樹分布也較普遍。
福州市水資源十分豐富。閩江是全省最大的水系,發源於武夷山脈,在水口鎮流入福州境內;自西北向東南流經閩清、閩侯、市區、長樂,分別從長門水道和梅花港水道注入東海。閩江全長530千米,在福州境內150千米;境內主要支流有安仁溪、梅溪、大樟溪、大目溪、新店溪、營前溪等。福州市區水道密布,主要有晉安河、白馬河、光明港、安泰河等30多條內河。
福州市海域總面積11.09萬平方千米,海岸線總長1137千米,佔福建省岸線總長的三分之一。沿海多天然良港,可興建1~20萬噸深水泊位的天然良港有100多個:福清灣、羅源灣、興化灣久負盛名,是全國少有的深水港灣。東部沿海的海壇島面積251.4平方千米,是福建省第一大島,中國第五大島。島上的三十六腳湖,湖面積達2.1平方千米,是全省第一大天然淡水湖。
海壇島,亦稱平潭島,是中國第五大島、福建省第一大島,地處中國東南沿海,位於福建省平潭縣境內,是平潭縣主島,距福州128公裡,東面與臺灣省新竹港相距僅68海裡,是中國大陸距臺灣最近處,島嶼南北長29公裡,東西寬19公裡,面積為267.13平方公裡,佔平潭縣總面積的72%,以形似壇、兀峙海中得名。島上時常"東來嵐氣瀰漫",簡稱"嵐",別稱"東嵐",舊稱"海山"。
林則徐紀念館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位於在鼓樓區澳門路,三坊七巷附近。 進入林則徐紀念館,屏牆左右兩邊的石拱門上,橫額分別為「中宗宗袞」及「左海偉人」。祠門外圍屏牆內壁有浮雕虎門銷煙圖,大門上額刻著「林文忠公祠」,儀門兩側迴廊陳列了20多面執事牌。 儀門廳後有石道可以直達御碑亭,內有光緒三十一年立的道光三十年「聖旨」、「御賜祭」、「御製碑文」等3塊青石碑。
天門山景區位於福建省永泰縣葛嶺鎮溪洋村,佔地12平方公裡,最高海拔可達828米,距福州49公裡,永泰8公裡,交通便捷,譽有福州「後花園」之美稱。天門山巍峨秀麗,景點眾多,類形各異,因山中有一巨石屹立形狀如門而得名。主要景觀:天門、天門洞、天門窗、天門橋。地下河,乃自然界天公造物之奇,地下河巖壁上萬年石乳形成的天然「觀音」、「彌勒」佛顯像,栩栩如生,神秘莫測。
福州辛亥革命紀念館位於福州市鼓樓區楊橋東路17號,郵編350001。該館成立於1991年11月,隸屬於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館址為黃花崗烈士林覺民故居。坐西向東,原有二進廳堂、後花廳、北院南花廳(紫藤書屋)及樓房,居住著林覺民父輩七戶族人。 1980年林覺民故居僅存第二進廳堂、紫藤書屋和後花園廳,系林覺民夫婦的居室。1982年公布為福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石竹山風景區位於福清城區以西10公裡處,是福建省首批省級風景區之一,也是國家首批水利風景區,2004年評為國家4A級風景區。景區內空氣清新、鳥語花香,四季如春,石竹山東北起自太城山,向西南伸展,經獅子巖、馬壩、天子峰,至狀元峰;西南側為無患溪(今為石竹湖)。山上「石能留影常來鶴,竹欲摩空盡作龍」,因了翠竹滿山與奇石嶙峋而得名。山下石竹湖碧波萬頃,與石竹山交相輝應。
福州這座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古老城市中心,坐落著這片遐邇聞名的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由三個坊、七條巷和一條中軸街肆組成,分別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和南后街,因此自古就被稱為「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起於晉,完善於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國都市僅存的一塊「裡坊制度活化石」。
福州南后街西起楊橋路口,南至吉庇路達澳門橋,全長1000米左右,是福州城內「三坊七巷」的中軸。它的東側有七巷,西側有三坊,是曾經主要的商業街,由北到南路面商賈雲集。 南后街是三坊七巷的中軸,翻修後的南后街將充滿古色古香韻味,路面的寬度將達到12米,包括中間寬7米的步行街。起於楊橋路、止于吉庇路的南后街全長只有634米,是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休閒文化商業街。
福州金牛山公園是福州市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重點工程,公園總佔地44.24公頃,是福州市區唯一的現代化公園。它以金牛山山體為建設藍本,純樸自然,中西合壁,融海內外園林專家的集體智慧精心設計而成。公園以依山就勢保護環境,局部改造,適度置景為原則,規劃建設南山"綠波流泉"景區,西山"花谷飄香"景區,中心"牛嶺泉月"景區和北山"金頂松風"景區。
鼓山風景名勝區位於福州市東郊,閩江北岸,可以算的上是福州市最著名風景區。它因頂峰有一巨石如鼓,每當風雨交加,便有簸蕩之聲,故名鼓山。鼓山一直都很受當地人的喜愛,是個爬山鍛鍊身體的好地方,山上的千年古剎湧泉寺也常年香火旺盛。
中國福州雲頂景區位於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境內,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青雲山之巔。距福州僅90公裡,佔地36平方公裡,是易達旅遊集團耗資10億,按照5A級標準建設的集觀光休閒、度假養生、求知探險、科普教育為一體綜合型的旅遊目的地,努力打造成「福州人引以為傲的福建旅遊新地標」和「 高山休閒度假基地」,被譽為「福建的香格裡拉」。
福州西湖公園位於福建省福州市區中心區域,至今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福州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園林。有蘇州園林的別樣風格,兔耳嶺怪石奇觀,是福州市民休閒最佳去處。福州西湖為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郡守嚴高所鑿,在唐末就已經是遊覽勝地;五代時,福州西湖成為閩王王審知次子王延鈞的御花園;到宋代更富盛景;清道光八年(1828年)林則徐為湖岸砌石,重新修建;1914年闢為西湖公園。
福州屏山公園位於福州三山之一的屏山北麓,由福飛路往東拐至思兒亭之間,其形如屏,故稱屏山,又因越王故都建在山麓,故又名越王山。明朝曾於山上蓋有樓,是當時福州最高的建築物,又稱鎮海樓。登樓眺望,可極目閩江口。不幸此樓毀於"文化大革命"中。屏山鎮海樓於 2006年12月在原址重建,目前已經修繕完成,遊人可以遊覽。
福州其他主要景點還有,於山,福州國家森林公園,羅源灣海洋世界,貴安歡樂世界,青雲山,衣錦坊,烏山,西禪寺,郎官巷,左海公園,羅星塔,鼓嶺風景區,福州動物園,金山寺,海峽熊貓世界,旗山國家森林公園,開元寺,壽山溪漂流,金雞山公園,龍鳳頭海濱浴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