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自閉症源於基因突變 父親年齡越大子女發病率越高

2020-12-01 中國日報網

據美國媒體4月6日報導,醫學研究人員日前通過研究發現,兒童罹患自閉症的原因可能與缺陷基因產生自發性突變有關,而父親精子中存在缺陷基因的概率比母親卵子中存在類似基因的概率要高。同時,研究人員還指出,父親的生育年齡越大越容易導致此類突變的發生,從而增加子女罹患自閉症的可能性。

據研究人員的推測,如果家族中沒有自閉症病史,那麼患兒罹患自閉症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其體內基因在母體內孕育過程中產生了自發性突變,突變發生在基因的外顯子組部分。

美國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所長(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託馬斯·因塞爾認為,上述突變如果發生在一些無關緊要的DNA片段上,一般情況下不會對胎兒的健康產生太大的影響;但如果突變發生在與胎兒腦部發育有關的關鍵位置,那麼後果比較嚴重。「也就是說,基因突變的大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突變發生的位置,」因塞爾博士說。

那麼,這些具有突變隱患的基因更可能來自父母哪一方呢?經過研究發現,由於父親體內每天產生數億個精子,這比母親體內產生的卵子數量高出許多,因此缺陷基因來自父親的機率是母親的4倍左右。而且,隨著父親生育年齡的增大,發生這類基因突變的風險也會隨之增加。

不過,研究人員也指出,目前的研究結論僅能解釋10%左右的自閉症病例發病原因,不能盲目地認為所有的自閉症都是由於基因突變導致的。

(來源:中國日報網 信蓮 編輯:劉純萍) 

相關焦點

  • 《自然》刊文稱父親生育年齡大 孩子基因突變多
    英國《自然》雜誌22日刊載的一篇研究報告顯示,父親的生育年齡與孩子非遺傳性基因突變存在關聯,父親生育年齡越大,孩子基因突變越多,罹患自閉症、神經分裂症等疾病風險越高。冰島「解碼」遺傳學公司研究員卡裡·斯特凡松和來自冰島、丹麥和英國的其他研究人員組成研究小組,在冰島挑選78個孩子患有自閉症或神經分裂症的三口之家作為研究對象。研究人員排列、比對一家三口的基因序列,找出孩子基因序列中相對於父母基因序列的突變基因。研究人員發現,成年男子達到生育高峰年齡段後,生育年齡每推遲一年,孩子的非遺傳性突變基因就增加兩個。
  • 孩子97%基因突變來自父親
    科學家證明,男性的生育年齡越大,遺傳突變基因給他們的子女的風險越大。一些研究甚至認為,高齡男性生育的孩子,以後容易患有阿爾茨海默症、躁鬱症、心臟病和癌症。
  • 高齡父親的精子 發生基因突變概率更高?
    研究人員警告說,男性推遲做父親的時間越長,他的精子就越有可能 「突變」。他們稱,大齡父親孕育出的孩子出現自閉症或精神分裂症等障礙的風險較高。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隨著男性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精子質量會變差。由於基因突變導致睪丸幹細胞分化異常,因而隨著男性年齡增長,他們的精子出現突變體的數量就會增加,《新科學家》雜誌報導。有些研究甚至將大齡父親和阿爾茨海默氏症、雙相情感障礙(以前被稱為躁狂抑鬱症)、心臟病和癌症聯繫在一起。
  • 深度解讀:自閉症與遺傳的關係
    據美國自閉症之聲的Andy Shih透露,他們的合作方在韓國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發病率更高,38個小孩中有1個是自閉症。所以,他們找到華大基因,希望合作開展10000個樣本的基因測序,尋找自閉症相關基因。該項目於2011年底啟動,前期分別對33個中國和北美的核心家系(父母及自閉症子女)進行基因測序。
  • 想要二胎趕緊生 子女97%的基因突變來自爹
    科學家證明,男性的生育年齡越大,子女發生遺傳基因突變的風險就越大,以後容易患有阿爾茨海默症、躁鬱症、心臟病和癌症。有共識的是:母親年齡越大,母嬰健康風險越大;而現在很流行的老夫少妻組合,是合情合理的——不知道哪裡傳來的說法兒是:父母年齡差越大,孩子越聰明。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科學家證明,男性的生育年齡越大,遺傳突變基因給他們的子女的風險越大。一些研究甚至認為,高齡男性生育的孩子,以後容易患有阿爾茨海默症、躁鬱症、心臟病和癌症。
  • 研究發現自閉症譜系障礙的隱性基因突變
    研究發現自閉症譜系障礙的隱性基因突變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26 20:38:01 近日,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教授Timothy W.
  • 自閉症病例可能有5%源自基因隱性突變,女性發病率低於男性
    自閉症病例可能有5%源自基因隱性突變,女性發病率低於男性 新華社北京6月26日電 一項大規模國際研究發現,基因隱性突變引發自閉症的情形比人們原先認為的更常見,可能有3%到5%的病例與此有關。
  • 四十歲後生娃風險挺大 高齡父親生下的孩子可能基因突變
    有共識的是:母親年齡越大,母嬰健康風險越大;而現在很流行的老夫少妻組合,是合情合理的——不知道哪裡傳來的說法兒是:爹老來得子,這仔是越發聰明的。  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科學家證明,男性的生育年齡越大,遺傳突變基因給他們的子女的風險越大。一些研究甚至認為,高齡男性生育的孩子,以後容易患有阿爾茨海默症、躁鬱症、心臟病和癌症。
  • 3歲多孩子身高70釐米 病因可能父親基因突變所致-廣西新聞網
    3歲多的孩子身高只有70釐米倒查病因可能因為父親年紀大引發的基因突變想生二孩 高齡爸爸最好做個體檢經一系列檢查後,發現是孩子的某個基因突變導致的身高異常,而導致孩子基因突變的原因,有可能是由於孩子爸爸年紀較大的緣故。日前,在廣西多家醫院舉辦的「中國預防出生缺陷日」宣傳活動中,記者了解到,近兩三年高齡爸爸與高齡媽媽備孕二孩的情況較為普遍,在生育孩子時高齡的父親身體狀況與高齡母親一樣,同樣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 自閉症兒童可能遺傳父系DNA突變—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MEGAPRESS 沒有一種基因,當其突變時,會導致自閉症。但在過去的10年中,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數百種基因變異,似乎會影響大腦發育,從而增加患自閉症的風險。然而,這些科學家主要研究的是DNA的變異,這些變異直接編碼了蛋白質組成部分。 現在,一項對所謂的非編碼DNA進行的新研究發現,調節基因活動的區域的改變,也可能導致自閉症。
  • 研究發現CHD8基因突變的人可能會患自閉症
    據外媒報導,研究人員們發現,有CHD8基因突變的人「很可能」會患自閉症。新研究發現該基因突變有以下幾個共同特徵,如腸胃疾病、大頭、寬眼距。自閉症又稱孤獨症,它不是單一病種,是一種症候群。以男性多見,起病於嬰幼兒期,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言語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
  • 要孩子趁早:高齡男性精子有更多基因突變
    目前,科學家警告稱,男性不宜年齡過大生育孩子,很可能高齡男性的精子存在「基因突變」,孩子易患有孤獨症或者精神分裂症。越來越多的身體跡象表明,伴隨著男性年齡增大,將出現越來越多的基因突變,進而導致睪丸幹細胞出現反常。一些研究甚至認為,高齡男性生育的孩子以後容易患有阿爾茨海默症、躁鬱症、心臟病和癌症。
  • 自閉症日 | 研究盤點:「垃圾」DNA突變導致自閉症?
    複雜的自閉症遺傳學機制目前發現與ASDs相關的致病基因有數百個,所發現的致病位點突變類型多樣。越來越多的自閉症相關致病基因的發現,正在為臨床檢測和治療策略的研發奠定堅實基礎。在基因、神經發育和認知功能之間架起橋梁,可能需要在轉化神經科學和臨床精神病學領域採用類似的大數據方法。基因的發現加速了這一過程,為臨床測序和ASD新治療策略的開發奠定了基礎。遺傳學研究已經發現了三類遺傳風險的結論性證據,包括在人群中常見的多基因變異、在人群中最近發生的罕見變異以及在後代中自發發生的新生突變。
  • 恢復「忠誠基因」,能夠改善自閉症症狀?
    該研究發現了基因與自閉症之間的新聯繫:Nlgn3中的自閉症相關突變,會導致多巴胺能神經元的催產素信號轉導受損,降低催產素的作用,改變小鼠對社交新鮮感測試的行為反應。2013年,日本研究者發現催產素可能對提高自閉症患者的社交能力有一定的幫助。「催產素可以幫助社交場合因羞澀而受人冷落之人克服社交羞澀感。」也有研究表明:自閉症患者的社交功能障礙可能源於體內催產素水平較低。但到底催產素和自閉症之間有什麼樣的聯繫,還需要更多的研究數據。
  • 2020年度盤點:自閉症領域十大研究突破!
    自閉症非常多樣化,但是用於研究它的數據卻十分不足。近年,研究人員將不同性別、年齡、種族和能力的自閉症人士納入研究範圍,於2020年取得了成果。據研究,自閉症男性在前額葉內側皮層的興奮和抑制性信號的失衡比自閉症女性更嚴重。而大腦這個區域與社會行為和認知有關,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自閉症女性比自閉症男性更容易掩飾自己的自閉症。研究人員還對一組非洲自閉症兒童及其家庭進行了基因測序,並深入研究並記錄黑人等各種族兒童的各項數據。這是迄今最大規模的自閉症患病率研究。對成年自閉症人士的調查顯示,他們的社會認知能力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
  • 父親的基因決定寶寶的兩大特點,第二個跟壽命有關
    經過科學研究證明,父親的基因決定了寶寶的兩大特點——外形和壽命。一,決定寶寶是否雙眼皮生物學認為雙眼皮是絕對的顯性遺傳,而單眼皮則是屬於隱性遺傳。一般來說,如果父親是雙眼皮,那麼遺傳給孩子的機率為90%以上。
  • 大腦掃描有助於提前診斷自閉症?美國科學家的結論是肯定的
    中國人群自閉症基因測序研究中國對自閉症的認識比較晚,1982年南京醫科大學陶國泰引入「自閉症」概念。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一方面醫學水平提高了,自閉症的診斷水平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對於健康問題更重視了,該類疾病的診斷率提升了。而環境因素等可能也對自閉症發病率的提升有一定作用。
  • 自閉症與基因和遺傳有重要關係
    ,致使自閉症無法通過基因測序預測。一般來說,我們認為基因突變和基因的丟失和變多會導致自閉症。到底有多少基因和自閉症有關係,這還是很複雜的。」仇子龍舉例介紹了自閉症在基因問題上和一些遺傳性疾病的不同,這也是當下無法用已掌握的技術對自閉症進行預判的原因。比如安徽醫科大學曾圍繞銀屑病的問題,做了一個非常經典遺傳學工作。「他們找到了銀屑病的致病基因,明確了哪幾個基因和這種遺傳病有關係。
  • 「深度」解碼基因是自閉症的救命稻草嗎?
    根據臨床研究,科學家推測,自閉症與基因明顯相關。但這一論斷對與自閉症的基因解碼還只是第一步。20世紀90年代,科學界擁有了對全基因組進行測序的能力後,從基因層面對自閉症進行研究正式成為課題。截止2017年,世界範圍內的研究人員已經統計出與自閉症有強烈關聯的65個基因,以及超過200個與自閉症有較弱關係的基因。
  • 研究人員已經證明所謂的垃圾DNA突變會導致自閉症
    這些人沒有自閉症家族史,這意味著其狀況的遺傳原因可能是自發突變,而不是遺傳突變。 該分析預測了基因組部分不編碼蛋白質的基因突變的後果,這些區域經常被誤稱為「垃圾」 DNA。與非編碼突變相關的自閉症病例數量與與禁用基因功能的蛋白質編碼突變相關的病例數量相當。 Troyanskaya說,這項工作的意義不僅僅限於自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