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不好的孩子,將來會吃虧?聽聽北大教授陳平原怎麼說

2020-12-03 楠姐和你聊育兒

最近有粉絲私信我:語文學不好的孩子,將來會吃虧這種觀點可信嗎?如今這個時代真的已經不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的時代了嗎?

當時我就把北大教授陳平原的觀點回復給他:

陳平原認為語文是其他學科的基礎,尤其教育改革後,無論是數理化、還是文史地的題目都變長了,如果沒有強大的語文基礎和閱讀量,孩子可能連審完全部的習題都困難。

陳平原教授的說法相對委婉一些,北大學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就直言,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題,因為高考就是篩選人才的考試,閱讀速度的考量也在其中。

所以說,我個人認為學好語文,已經是一件勢在必行的事情。很多粉絲反應,尤其是養男孩的家庭,學好語文就是「頭疼大事」。

背書懶得背、寫作文一個小時寫兩行、一見試卷就發懵!這幾乎成了很多男孩的常態,那如何才能學好語文呢?我分享3個經驗。

一、要讓孩子有興趣

2019年江蘇省的語文最高成績為145分,是一個男孩,還是一個學理科的男孩張天宇。那他的秘訣是什麼呢?他最大的愛好是看武俠小說,而且直言雖然是理科生也要有人文情懷。

他認為想要學好語文,對語文有興趣是上乘的內功心法。興趣激發要從有趣開始,家長在給孩子語文啟蒙的時候,不能只是拿個識字卡,就讓孩子跟著念。

應該將遊戲與語文的知識結合,比如可以和孩子玩成語接龍或者詞語接龍來拓寬孩子的詞彙量。或者你想要孩子練字,可以通過讓孩子寫超市購物清單的方法,來激發他的興趣,總之要有趣。

二、從小背古詩

我之前在看《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時候,被一個小男孩王恆屹圈粉,一個6歲左右的孩子已經能認識3000多字,會背500首古詩。

很多網友羨慕,但也有人說這麼早讓孩子背古詩將來也記不住,浪費時間。但事實並非如此,班戈大學通過研究發現,從小背古詩的孩子,在學齡階段閱讀能力表現的會更好。

而且,這些孩子在未來學習古詩詞的時候會更快,雖然表面上孩子是忘記了,但是那種過對於詩詞的語感和韻律還潛藏在潛意識中。

三、從小培養閱讀習慣

閱讀仿佛是語文學習上的半壁江山,無論是閱讀理解還是寫作能力,都需要龐大的閱讀量來支撐。而且閱讀能力的好壞影響的不僅僅是語文的成績。

教育專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一個不閱讀的孩子,就是一個學習上潛在的差生」。

在孩子6歲之前,家長要以親子閱讀為主,孩子還缺乏自主閱讀的能力。讓孩子產生對書籍的興趣就落在了家長的身上。建議睡前故事,從3歲開始就不要間斷地堅持下來

如果親子閱讀堅持的好,在一二年級孩子自主閱讀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就更容易。等到孩子孩子可以自主閱讀以後,家長還要教會孩子朗讀、默讀、精讀和泛讀

尤其在一二年級這個階段,建議孩子以朗讀和默讀為主,朗讀能讓孩子更集中注意力和提升口語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對於一些有趣的課外書,可以讓孩子選擇默讀。

因為一二年級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期,這裡提醒家長一定要多下功夫,讓孩子多讀書、讀好書。下面是我家孩子在提升語文成績路上的書單,分享給大家。

《魔法拼音·名家經典》

適齡兒童:小學一二年級

簡介:全書一共有8冊,集合了兒童文學界的8位名家,包括沈石溪、湯素蘭、王一梅、湯湯、管家琪、張秋生、任溶溶、周銳,這幾位隨便在網絡上一搜都是相當有名氣的人物。

除了是名家作品之外,為了迎合一二年級的小學生,注音大字、彩圖、中篇幅的設計,讓孩子讀起來有興趣又不會覺得太難!這裡面的一些故事,都編入了教材,非常優秀。

《課文裡的寫作密碼》

適齡兒童:小學一到六年級

簡介:全書一共6冊,是同步小學教材的寫作訓練書籍。這是一部手把手教孩子寫作文的書,通過分析所學課文運用的寫作手法,讓孩子理解如何寫作。

分析完以後,就到了孩子練筆的階段。但很多孩子總是無話可寫,不知從何下筆。這套書專門提供了思維導圖和素材填充,看圖說話是小孩最喜歡幹的事兒,從而解決了寫作的難題。

《寫給兒童的文明史》

適齡兒童:小學三年級以上

簡介:因為這套書沒有注音,所以建議小學三年級以上的孩子看,是一套文明史的課外書。全書一共包括10冊,有10大主題。

《奇妙的語言世界》、《書,孩子的翅膀》上下兩冊、《改變世界的書》、《偉大的心靈工程師》、《古書奇遇記》、《古書裡的寶藏》、《古書裡的秘密》、《無字王國》、《紙的神奇之旅》,帶孩子領略人類文明的發展史!

相關焦點

  • 陳平原教授談中文教育在當代中國的地位和價值
    提要     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陳平原:如今考研究生或晉升職稱,都要考外語,而且是硬指標。是不是人才,外語見分曉,這太誇張了。好多家長看準這一點,直接把孩子送出去念大學甚至中學,理由就是「早點出去,外語必定呱呱叫」。我擔心的是,這些太早出國求學的孩子,將來中文太差。
  • 北大教授:有出息的孩子,往往都有共同特徵,與智商無關
    爸爸媽媽都希望孩子未來會有出息,希望孩子可以在將來過上好的生活。每個家長的理想都是很豐滿的,但是現實卻是很骨感的。很多的孩子最後都沒辦法去達到父母的理想狀態,有的甚至連自己的理想狀態都沒達到。如果大家有這樣的想法,其實一位北大教授的話給了我們一些答案。
  • 北大教授直言:家長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將來想不成才都難
    很多家長看完後陷入深思,你家的孩子是不是也這樣呢?小時候老人常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意思就是說,孩子小時候吃苦、遇到困難時好事,如果家長害怕孩子吃苦,就等於剝奪了孩子獨立成長的機會,一位北大退休老教授直言:「熊孩子都是被父母慣出來的,慣子如殺子,家長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將來想不成才都難!」
  • 在小說家中,金庸是最有學問的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平原專訪
    在小說家中,金庸是最有學問的——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平原專訪    我不止一次提及,應該將金庸的武俠小說和同時期發表的《明報》社論對照著讀,那樣會有很好的發現的。另外,他的媒體事業應該作一個專題來考察。新聞事業是他的立足點,不僅是謀生的手段,更是藉助報紙來記錄乃至影響香港的歷史與現實,這是理解金庸的重要角度。  在小說家中,可以說金庸是最有學問的。他真的是一個「讀書人」,在如此專業化的時代,擁有廣博的知識,貫通古今與中外。
  • 北大教授:「北大學子弒母案」4個謎團不難解開
    北大教授:「北大學子弒母案」4個謎團不難解開北大學子吳謝宇弒母案,從發案至今已經近4年時間了,從今年4月21日抓獲吳謝宇至今,已經20餘天了。如今該案依然是社會上人們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人們之所以以超乎尋常的心態關注北大學子弒母案,是因為籠罩在該案上的謎團太多了,犯罪嫌疑人吳謝宇身上的光環太多了,標籤太多了。吳謝宇從初中到中學到大學不僅是一位學霸,在中學還擔任班長,待人接物,彬彬有禮,不怕吃虧,善於團結同學,同時也是一位陽光健康快樂的孩子。
  • 北大教授一針見血:有出息的孩子,一般有4個特徵,佔1個也不錯
    老話常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是因為孩子小時候的行為,往往預示著未來的發展。家長不要覺得這句話沒有依據,事實上那些長大後容易有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就有跡可循。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有出息,那麼從什麼地方能看出孩子有出息呢?在北大教授看來,長大有出息的孩子,不一定學習有多好,而是他們身上大多都具備這4個特質。
  • 馬洲洋評《回歸語文學》︱好故事與舊喇叭
    沈衛榮教授新書《回歸語文學》顯然下定了決心,要與這娛樂至上的時代背道而馳,呼籲我們回頭去看看那把語文學的「舊喇叭」。The Legend of 1900本書雖然是作者一段時間以來關於語文學的思考的論文解集,卻也不乏作為一部專著的內在邏輯。在筆者看來,書中至少討論了有關語文學的三個主題:(一)語文學衰落的學術史;(二)回歸語文學的矛盾與爭論;(三)語文學的具體實踐。
  • 鋼筋能讓房子更牢固,為什麼放太多了反而不好?聽聽老師傅怎麼說
    導讀:鋼筋能讓房子更牢固,為什麼放太多了反而不好?聽聽老師傅怎麼說無論是什麼高樓大廈,在建設之前都會先用鋼筋,搭建起房屋的大致框架,然後才會進一步澆築混凝土,可以說鋼筋是房子的骨頭,而混凝土就是房子的血肉,混凝土和鋼筋可是黃金組合,鋼筋能承受很強的橫向拉力和擠壓力,混凝土呢,又剛好能受得住房屋的縱向壓力。有些人覺得建房子應該多放點鋼筋,這樣能更穩固,其實這一直是一個誤區,鋼筋太多了反而對房子更加不好。
  • 李玫瑾教授:「窮孩子」這些特徵明顯,很容易被人一眼就看穿了
    為了懲罰爸爸,也為了證明自己不是窮人家的孩子,小壯邀請同學出去吃飯,他還搶著買單。哪怕要花掉一個月的中午飯錢300多元,小壯需要在中午連餓一個月的肚子,他都覺得沒關係。因為這樣做,就沒人會把「穿工服的爸爸」,跟出手闊綽的小壯,再聯繫到一起想了。李玫瑾教授指出,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的「窮孩子」,身上有一些獨有的特徵根深蒂固,即便孩子要掩蓋,也難掩蓋住。
  • 孩子有必要做骨密度檢查嗎?聽聽兒科醫生怎麼說,答案很意外
    我是不要,因為孩子並沒有缺鈣表現。她就問我:「你去給孩子做骨密度檢查了嗎?這比測微量元素要準呢。」我姐姐知道,微量元素測量早已被叫停,所以又開始給孩子做骨密度檢查了。有關骨密度檢查,很多家長都想知道,到底有沒有必要給孩子做?這一點,我專門諮詢過一位專業的兒科醫生朋友,我們還是聽聽醫生怎麼說吧。
  • 他兩次被北大清華勸退,第四次又考上清華,教授:這孩子我沒法教
    四川考霸「張非,1次考上復旦,1次考上北大,2次考上清華,他本是當之無愧的天之驕子。但當他第4次考上清華時,教授卻直言教不了,這是什麼回事呢。,別家孩子還是學『1234』時,他已經會簡單的加減法了,搞得左鄰右舍以為自家的教育方法出了問題。
  • 人工智慧,聽聽「大咖」怎麼說
    人工智慧,聽聽「大咖」怎麼說 湖南日報 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曹嫻 王晗 黃利飛 攝影 田超 如何開啟人工智慧的未來?
  • DaDa少兒英語價格表貴嘛,聽聽家長怎麼說
    以前沒有當媽媽的時候,不知道培養一個孩子是這麼困難的,直到這幾年我家孩子越來越大,我才意識到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是需要家長和孩子共同努力的。我家孩子的英語學習不太理想,我打算給孩子報名一所線上輔導機構,畢竟建設線上輔導機構還是很方便的,這樣我也能夠及時監督孩子學習,聽說DaDa英語這家機構是非常有名氣的。那麼,DaDa少兒英語價格表貴嗎,聽聽家長怎麼說。DaDa英語機構成立於2013年,DaDa英語機構比較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機構的課程體系,現在機構的課程體系可以分為21個級別,而且包含了4個學習階段。
  • 681分無緣北大,選擇北師大,新高考選擇「純文」組合最吃虧?
    這些組合中,哪些組合好,哪些組合不好?我想並沒有固定答案,一句話說「適合的就是最好的」。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對老師、學生和家長的要求都比較高,在不了解孩子學習能力、學科難度、競爭對手和大學要求的前提下,選擇一個適合的組合,並不容易。 在所有組合中,最不被大家看好的組合是哪個呢?很多人都認為是政史地組合。
  • 聽聽醫生怎麼說
    孰是孰非,雞蛋到底該不該吃,我們聽聽醫生怎麼說吧。 雞蛋,是營養佳品還是心血管病的「禍根」?終於他們找到了,所謂雞蛋黃內的膽固醇含量特別高,是不適合心血管不好的人食用的。沒有專業基礎,常年被病痛折磨的患者自然會被嚇到,對於雞蛋只能謹慎起來。
  • 北大教授:「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北大數學天才重返美國是利己?
    有一位前北京大學教授,憑藉通俗易懂的講解,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被北大的學生評為「最受歡迎十大教師」之一;曾經多次大膽批判當今社會的教育問題,被從而被外界的人所熟知,被認為是當代中國批判知識分子的標誌性人物。錢理群教授曾經在一次公開演講中,當眾指出了如今教育界的一些不好的現象,直接而大膽。
  • 高考英語到底會不會變為副科?聽聽浙大的教授鄭強怎麼說的
    總的來說分為兩個派系,一個派別反對將英語作為高考的主要科目,代表是俞敏洪,他認為英語應該被高考「淘汰」,受影響最大的孩子是窮人的孩子,因為這些孩子需要更多的錢參加培訓班。當談到日本諾貝爾獎獲得者已經有60多年沒有出國的時候,鄭強教授就把話題轉到了「外語」問題上,他說了耗費了多少中國年輕人寶貴的時間去學習英語?人家已經60年沒有出國了,難道他們就不能獲得諾貝爾獎嗎?在過去的20年中,我們誇大了英語在兒童成長中的分量,實際上,這是我們國家極度不自信的重要體現。我並不是說說外語不好,沒有外語,我也沒有今天的成就。
  • 聽聽這些「過來人」怎麼說
    來聽聽名校學長學姐的志願填報方法。清華還是北大?「別人家的孩子」也有報志願的煩惱黃同學是湖北省孝感高級中學的2019屆畢業生,當年的高考名次位列全省第二名、應屆理科第一名。這個又高又瘦的男孩子,性格有些靦腆,平常喜歡宅在家裡鑽研問題,課餘時間喜歡練毛筆字、看科幻電影。
  • 聽聽老人怎麼說!
    聽聽老人怎麼說,漲知識了人生自古誰無死,這句話是上輩人留下來的經典。雖然說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人都會生老病死,但每當聽到身邊有人去世,我的心都會有那麼一絲疼痛。就會想起他們在世的種種畫面。人死不能復生,我們要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
  • 北大教授一針見血:有出息的孩子,大多有4個特質,佔1個也不錯!
    北大教授一針見血:「成功的因素是有很多,但孩子的本身特質才是決定將來成敗的關鍵」。2、孩子自律性強孩子自律性強將來一定會有出息,因為自律的孩子往往對自己的目標很清晰,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時間,並能主動地去實施計劃。細心的家長會發現,自律的孩子是不允許自己懶惰的,他們都自制力超強,能克制住自己的欲望,這一點就已經超過了很多同齡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