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打破文理分科,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進行選課,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些組合中,哪些組合好,哪些組合不好?我想並沒有固定答案,一句話說「適合的就是最好的」。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對老師、學生和家長的要求都比較高,在不了解孩子學習能力、學科難度、競爭對手和大學要求的前提下,選擇一個適合的組合,並不容易。
在所有組合中,最不被大家看好的組合是哪個呢?很多人都認為是政史地組合。而實際上,無論「3+3」模式還是「3+1+2」模式下,選擇政史地組合的學生,都是排名前幾位的。政史地組合,為什麼不被看好呢?選擇這個組合到底好不好呢?哪些學生適合選擇這個組合?我下面就對這個問題進行一一分析。
一、「賽道」被搶佔,「文科生」更吃虧了!
有位家長在網上說:「山東實行新高考第一年,政史地組合吃了大虧!」,原來,他的孩子今年高考成績非常優秀,考了681分,但是只能上北京師範大學,按照往年,這個分數妥妥地上北京大學。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主要是因為新高考打破文理分科後,所有學生都是一起排名的,這個分數雖然看上去很高,但是其實留給「純文科」的專業並不多,而且這些專業,還會被理科生搶佔。比如有個選擇化學生物歷史的學生,雖然是偏理科,如果考出了690分以上的高分,為了能上北京大學,他也可能會選擇歷史專業,而不是理工科專業。
今年山東省高考情況看,選擇政史地純文科組合的學生,最高分排名到了1000名左右了,這個分數和北大清華這樣的名校,早已無緣了。
而在老高考文理分科時,有文理科兩個狀元,文科狀元一般在660分左右,而理科狀元,一般都要超過700分,所以文科650分以上,就有機會上北大清華了。
二、賦分模式下,分數的「水分」增加了!
那麼,這個學生真的吃虧了嗎?這倒未必!因為這個分數看起來雖然很高,但是其實和「賦分」有很大關係,這也讓這個分數,出現了很多「水分」。
在老高考時代,實行的是原始分,想文科的文綜,由於主觀性強,能考到240分左右就是「狀元級別」的學生了,也就是說各科平均在80分左右。但是,這些成績優秀的學生,如果在新高考賦分模式下,政史地三科的平均分都會超過90分,所以每一科都會提升10幾分,那麼,這個681分的成績,如果按原始分看,其實也就是在650分左右,這個分數上北師大,也算正常了。
三、報考志願更難了,滑檔的學生更多了!
也正是因為上面的兩個原因,高考填報志願時,最難的就是「政史地」組合的學生和家長了,因為留給他們的選擇本來就不多,他們還不清楚自己的目標大學,是不是被其他學生搶佔了,自己的分數,看上去還行,但是到底縮水多少,自己都沒有數。
今年山東省本科線上,有4萬多學生滑檔,無緣本科,其中滑檔最多的,就是這個政史地組合的學生。
四、數學文理一張卷,對「文科生」的要求更高了!
其實,挑戰不只有這些!因為很多學生,因為理科學不了了,才選擇了政史地組合,這些學生的理性思維相對比較弱,數學自然也不是很好,只是沒辦法「扔掉」而已。
但是, 取消文理分科之後,所有學生使用數學一張卷,這樣不僅增加了數學的學習內容,而且提升了數學考試的難度,以前文科生,可以憑藉文科數學考出不錯的分數,而現在這個「待遇」取消了,很多學生的數學成績更差了,也嚴重製約了其他科目的發展。
五、哪些學生,適合選擇政史地組合?
說了這麼多,是不是要勸退學生選擇這個組合呢?並不是!每一個學生,都有適合自己的組合,只要能正確認識自己,正確規劃未來,正確認識學科,就可以選,那麼,哪些學生適合選擇這個組合呢?
我的建議:中等生,如果對於文史類專業或者師範類專業比較感興趣,那麼可以優先考慮這個組合。
為什麼這麼建議呢?其實,對於喜歡文史類專業的學生而言,考上一個好大學更重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211、985大學,進入這些大學,就業的競爭力才能增強。所以,在專業優勢不大或者處於劣勢的情況下,考一個好分數,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的分數在550分到600分之間,學習能力自然是沒有問題的,語數外三科也不會差,這樣的情況下,選擇賦分科目,由於你的競爭對手比較弱,所以賦分就會更高,尤其是突破「肚子」,賦分到80+或者90+,都是有可能的,這樣你的分數可能會進一步提升,從一本院校,提升到211大學甚至985大學,這樣的選擇就是對的。
下面這兩類學生,不建議選擇政史地「純文科」組合:如果你的成績很好,必然超過600分,儘量選擇一門物理,這樣可以拓寬你的「賽道」,保證你大學的質量;如果你的分數在本科線之上,在550分之下,儘量選擇一門偏理科的專業,比如化學或者生物,這樣可以讓你更有機會上本科,如果選擇純文,即便分數到了500分,以很可能滑檔。況且生物和地理的難度相當,選擇生物,可以拓展「賽道」,避開純文科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