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實考94賦分成了82,選擇物理化學吃虧,這些數據說明你錯了

2020-11-30 騰訊網

沒有

2020年,是北京、天津、山東實施「選科賦分」新高考模式後的第一次高考。

北京700分以上的考生人數達到了80人,而2019年僅有24人。天津700分以上達到了241人,2019年僅為43人。人們發現:新高考模式分數普遍提高了。

但,很快就有另外一個消息讓北京的家長炸了——化學實考94分賦分成了82分,整整被「負掉」了12分。人們又得出結論:「選化學的太虧了!

有焦慮的新高三家長給我打電話,認為選物理化學的學生吃虧了,並質疑新高考為什麼要採用賦分方式?

為什麼要賦分

採用賦分方式,有人賦分後比實考分高,也有人賦分比實考分低,賦分制很不公平,為什麼新高考要採用賦分制度。

採用賦分制,是為了實現在選科制度下不同科目之間成績的橫向比較。根據各科實考分排名按統一的權重標準重新賦分,消除了不同學科考試題目難易的差異和,這是各科成績能夠公平比較的基礎。沒有賦分,選科就難以推行。

既然選科這麼複雜,為什麼要推行選科賦分的新高考模式呢?

根據國發【2014】35號《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新高考是要破解社會反映強烈的唯分數論影響學生全面發展問題」。改革的原則是:增加學生選擇權,促進科學選才扭轉片面應試教育傾向。

採用選科,目的是通過增加學生選擇權並促進高校科學選才。

為什麼要採用等級分

新高考模式下的賦分,除了解決不同學科之間成績的比較問題,其背後還有一個重要邏輯——在滿足人才選拔要求下,通過弱化分差來破解唯分數論。

人才選拔需要考生的分數宏觀上有一定的分散度,符合正態分布規律。破解唯分數論,又要適當降低分差,新高考就要在兩者之間找平衡。

降低分差,一個措施是,縮小分數分布區間,比如新高考第一批和第二批試點省市中,浙江、北京和天津賦分是40-100,山東是20-100,上海是40-70,這也就是上海總分為什麼是660的原因。

第二個措施是,以3分為一檔,以消除微觀分差,從而引導學生弱化分分必爭的觀念。

比如天津的五等21級的賦分方案如下:

北京的五等21級賦分方案則為

天津前2%賦滿分,這也就是為什麼天津2020年700分以上人數是2019年的6倍。

為什麼要採用3分而不是2分或者4分作為級差呢?

老劉沒有找到官方的解釋,但我在統計了2019年北京理科高考總分一分一段表後,發現了一個規律。以高考總分從高到底的排名來看,從排名前9%-72%區間段,排名每增加1%,總分基本上是減少了3分,比如前9%為640,10%為637,11%為634,12%為631,13%為628,14%為625,15%為622,16%為619,17%為616。

也就是說,採用3分為一檔,能夠獲得1%的總分區分度,這是巧合嗎?

新高考對選科和分數有什麼影響

採用選科賦分後,與傳統文理方式相比,有如下一些新態勢。

1、賦分後分數會變高和變低

(1)不同學科賦分前後的差異

由於學科特點,採用賦分制後,歷史、地理等科目比未賦分前高。

比如傳統的文理分科高考,理科狀元理綜基本上都是在290左右,甚至有的接近於300分的滿分。但文科狀元的文綜達到290分都比較罕見。以北京為例,2016、2017、2018和2019年文科狀元文綜分數分別為274、268、290、275分。

但賦分以後,只要排名在前1%(比如浙江和北京)或2%(天津)即賦滿分,各科沒差別。比如北京2020年高考第一名的歷史和地理均獲得了100分滿分,物理也是100分。也就是說,在選科賦分制度下,學科之間的差異確實消除了。

(2)不同排名位次賦分差異

對於同一學科,排名頭尾兩端的同學賦分之後分數會提高,無論你實考多少分,前1%都賦成100分,後1%都賦成40分(或30、20)。但排名中前部區域的同學將大概率被賦低。

為了有一個概念,我將北京市2019年理科(理綜比文科與賦分後更接近)和2020年選科賦分後的總分,按排名前百分比進行比較,結果如下圖。

雖然不同年份不同科目之間嚴格來說沒有可比性,但上圖能夠大體反映採用原始分與賦分方式分數變化趨勢。從上圖可以看出,前2%的同學2020年分數高於2019年分數,頂部同學賦滿分的影響明顯,排名73%以後2020年高於2019年分數,而在7%-55%區間段2020年分數低於2019年,在排名前25%部分分差達到10分,其它部分基本沒有明顯區別。

2、選科難

對於6選3的地區,有20種選科組合,對於採用7選3的浙江(多一門「技術」)有35種組合,即使第三批試點採用的「3+1+2」的模式也有12種組合。面對這麼多種選科組合,如何選擇成了學生和家長需要面對的第一大難題。

3、棄選物理等科目

浙滬實施選科賦分新高考改革後,選擇物理的學生連續三年大幅減少,從最初的7萬下降到2萬,物理被棄選,是選科賦分新高考制度面對的第一個挑戰,也是所有當事方始料未及的。

根據復旦大學統計數據,2017級浙滬新生第一次大學物理統考不及格率達到30%以上,這一數據遠遠高於往年。很多學生的物理水平僅僅是初中水平,和其它省份考生物理認知水平存在極大的差距。

因此,從高考後高等院校的專業選擇來看,輕易棄選物理化學並不是明智的選擇。

為了應對這一變化,上海和浙江又出臺了保障機制:當選考某科目某次考試賦分人數少於保障數量時,以保障數量為基數進行等級賦分。

而高校,也不得不公布相關專業的限選科目,以指導學生根據未來職業規劃理性地選擇考試科目 。

怎麼選科

只顧眼前是多數人的面對選擇時的現實心態,比如在高考前多數人想的是只要能考到XX大學就滿足了。然而,一旦分數上線,馬上就從「能進入XX大學」變成了在專業上的糾結,開始考慮未來出路。

那高中生該怎麼選科呢?其實很簡單,主要是這兩點:

1、根據高校專業限選要求選學科

不同的專業,對高考的學科選考有不同的要求,主要分為必選、可選和不限選三種

但,對於一個高中生來說,由於對高校的專業缺少了解,對自己的未來很少有清晰明確的規劃,因此根據未來的選擇和規劃來選擇學科,還是有一定困難的。但,不同學科的選擇,又對未來的專業志願選擇有非常大的影響。

那麼,了解不同學科組合可報專業比例就顯得很重要了,至少要給自己的未來留有更多的可能,有人統計各種學科組合可報專業比例,見下表。

根據2020年北京高考本科院校招生類別限選要求,我也進行了粗略統計。必選物理的數量為178、化學為81、生物為35、歷史為12、政治為7、地理為2。也就是說,從考慮與大學專業課程的銜接來看,物理和化學仍然是學好大學專業課程最重要的基礎學科。

2、根據興趣和學科特長選擇

雖然選科賦分存在著高賦和低賦的差異,大家有了佔便宜或吃虧的感覺,你可能看了很多選考策略的文章,學習了很多選考技巧和經驗,但實際上選科策略真的很簡單,就是要想取得選科賦分的優勢,至少保證不處於劣勢,那就是根據自己的學科興趣和特長選擇。

在六科中,哪三科學得相對比較好,對於高三學生來說,應該是比較清楚的。選擇相對較好的三科,至少能夠保證你的實力得到充分體現。

也有文章分析了學科特點和適合什麼樣特質的群體,來指導學生選科。但,這種選法真的意義不大,因為對於一個高二高三學生來說,理化生政史地,在初中和高一高二都學過了,自己是不是喜歡這個學科以及能不能學好,已經門清了。

3、應該隨大流趨利避害嗎

物理之所以被棄選,一部分人是真的不喜歡不擅長,由於有了自主選擇權,放棄物理化學是正確的選擇。

但,也有一部分「聰明人」是發現了賦分制的「缺陷」,比如下面的說法:

物理、化學學習難度大,學霸為了前途一般都選擇物理化學,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選物理化學是要和學霸競爭,因此容易被賦低分。比如10個人選,你考了80但你是第10名,那麼你就被賦成了40分。歷史地理學起來容易,選擇這兩科不容易墊底,至少不會被賦低,是非學霸的首選。

上述說法應該說影響了很多人的選擇,也是導致物理化學被棄選的重要原因。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賦分制,不僅取決於你自己的能力,還取決於別人的選擇,也就是說和你競爭的人是誰。實際上,真正和你競爭的是和你實力相當的人。雖然,上述極端情況理論上成立,但實現中你很難做到根據別人的選擇來做趨利避害的選擇。

在你所在的班級和學校,在你周圍所有的同學選做出選擇後,你最後選擇時能避開有限的、比你強的幾個學霸,但你認識的那幾個人相對於全省來說,遠遠達不到1%,你更不知道全省、全直轄市和自治區有多少個比你強的學霸和比你弱的學渣做了和你一樣的選擇。因此,想單純通過選擇來獲得優勢,理論上可能,事實上你幾乎做不到。

4、數據證明選擇物理化學沒有吃虧

由於在所有實施了選科賦分的省市中,只有山東2020年高考一分一段表公布了選擇不同科目的學生成績分布,這為老劉進行分析提供了依據。

山東2020年高考共52萬多人,各科選擇人數比例為:物理39.3%、化學49.4%、生物60%、政治37.4%、歷史48%、地理65.7%。地理和生物最高,政治和物理最低。

但在總分680分以上的513人中,選擇物理的佔了498人,選擇化學的佔了492人,選擇生物的佔了447人,而選考人數最多的地理只有52人,也就是說頂尖學生96%是選擇了物理和化學的。

另外,對於中等生,也就是各科選考人數中位數即排位在50%的同學,選擇物理的中位數同學總分為496分,其次是化學的486分,第三是生物的463分,第四是政治的430分,第五是地理的427分,第六是歷史的410分。也就是選擇了物理和化學中等成績的同學總分比選擇地理和歷史的要高70分。

那對於中等偏下的呢,以排位前80%的人數做標準,物理排在80%的同學分數為414分,化學為405分,生物為365分,政治為334分,地理為333分,歷史為321分,與中等生順序相同。也就是說,對於選擇政治、歷史和地理的人,其前80%位次同學的總分仍然比選擇物理和化學的同學低了80分。

然而,如果根據賦分方案,各科排名百分比相同時其賦分也相同。但,為什麼選擇人數最多的歷史和地理的同學,不僅相對於選擇物理和化學的同學未佔到「便宜」,而且總分仍然全面落後達到70、80分呢?這個有趣的現象,說明選擇物理化學生物的同學,在語、數、英三科上佔了明顯的優勢。

如果選擇物理化學的頭部同學佔優說明確實是學霸選擇物理化學的多,但中位數和80%位次仍然保持了70、80分的優勢,顯然不是因為選擇物理化學的都是學霸了。那是什麼原因呢?

老劉認為:物理化學生物這樣的學科,知識點之間關聯度高,知識體系性強,題目規律性強,容易舉一返三,因此在複習階段提分快,容易達到自己認為的上限。而一旦感覺達到上限,會有更多的精力放到語、數、英的學習上。而政治、地理和歷史,知識點散亂不易形成體系,需要記憶的多,題目規律性不高,提分慢,因此不易象理化一樣得高分(文科狀元文綜就是證明),選擇這些科目的同學,感覺還有更大的提升空間,所以不由自主地投入更多的精力學習,而與理科生比相對減少了語數英的投入。

看了山東的高考數據,有沒有推翻你原有的選科認知?你還覺得選地理、歷史比物理、化學更容易在選科賦分的高考模式中取得分數優勢嗎?對於選科賦分你有什麼看法,以及對山東一分一段表你有什麼不同解讀,歡迎交流。

相關焦點

  • 一文帶你看懂新高考等級賦分規則,選考不吃虧
    如圖所示,假設考生一共100人選擇化學,只有1個人考了100分,那麼這個學生很幸運賦分也是滿分100分,不吃虧。也就是說,原始分第二名和第一名同學相差1分,賦分後相差3分了,吃虧了。 大家都是學霸,賦分後有的同學差距就拉大了,更有甚者如果原始成績考了95分的同學,賦分後可能成為85分,差距更大,由此可見,同樣是學霸,只有頂級學霸才不吃虧,但是後面的學霸就成了炮灰,學霸扎堆壞處就在這裡。
  • 家長發現新高考賦分漏洞喜不自勝,異想天開大夢方醒羞得滿臉通紅
    所以又有家長費盡心機,想鑽漏洞,呼籲大家高考報名時以社會考生報名,從而讓物理化學等科目實現保底賦分,可謂費盡心機!家長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什麼是社會考生?什麼是保底賦分?這種操作可行嗎?痴人說夢為哪般?真相大白,大夢方醒之後家長羞得滿臉通紅!
  • 江蘇新高考賦分學科,化學被無情「拋棄」?這個學科30萬人選擇?
    而面對在科目選擇上面江蘇的「1」將採取選擇物理或歷史中的一科,而且為必選科目,剩下則是從化學生物等學科中隨意選擇兩門。文章,一時間沸沸揚揚,甚至還傳聞說從江蘇已經分科的考生情況來看,僅有3萬人左右選擇了化學,而選擇地理學科的考生卻是化學的十倍達到了30萬之眾。 雖然這個數據和內容的真實性有待商榷,但也反映出了在新高考模式之下,大眾普遍對化學學科的冷落。 而之所以會導致這樣現象的出現其實無外乎下面幾點原因,但這樣選課真的合理嗎?
  • 2019清北自招綜評優惠數據一覽
    從老高考,實考分數的政策下,以目前還在用的高考考綱範圍之內,不同的命題難度,已經很難拉開頂尖學生之間的差距。這也說明,當下學生的水平,越來越高了。 從新高考,浙江、上海的選考賦分政策下,選考科目賦分,導致選考三科的分數極度膨脹了,浙江頂尖學生滿分300分的選考賦分294以上,已是稀鬆平常。
  • 新高考方案下,620分會賦分變成600分嗎?看完這張表格一目了然
    提到新高考改革目前有10多個省已經宣布,比如像北京等地將在2020年的夏季迎來新高考的第一年,而像浙江已經實習了賦分模式好幾年了,那麼問題來了,新高考的賦分模式和當下的高考有多大不同呢?是不是會出現高分賦分變低或者實際考試分數低而賦分變高的情況出現呢?
  • 681分無緣北大,選擇北師大,新高考選擇「純文」組合最吃虧?
    而實際上,無論「3+3」模式還是「3+1+2」模式下,選擇政史地組合的學生,都是排名前幾位的。政史地組合,為什麼不被看好呢?選擇這個組合到底好不好呢?哪些學生適合選擇這個組合?我下面就對這個問題進行一一分析。 一、「賽道」被搶佔,「文科生」更吃虧了! 有位家長在網上說:「山東實行新高考第一年,政史地組合吃了大虧!」
  • 新高考賦分,選擇人多的學科好,還是人少的好?網友解釋很通俗
    新高考採取賦分制度,很多人對於賦分並不了解,再加上各省賦分模式不一樣,選科數據難公開等因素的影響,讓賦分制度變得非常神秘,一般家長和學生也不太懂。今天,「贏在高三」老師給大家解釋一下賦分制度。一、什麼是「等級賦分」?
  • 政解|中考《考試說明》出爐 物理化學增加實驗探究分值
    (原標題:政解|中考《考試說明》出爐 物理化學增加實驗探究分值)
  • 原始分差1分,賦分後差10分,新高考賦分制度到底公不公平?
    浙江省出現明顯的「棄物理」現象,山東、海南等地,選擇物理的學生並不少,沒有明顯的「棄物理」現象,但是這不代表這個制度沒有問題,因為這些地方第一屆新高考考生明年才參加高考,如果出現物理賦分偏低的情況,很難說會不會對選擇物理產生影響。一、為什麼選物理會比較吃虧?
  • 太陽紙業:融資餘額7.81億元,創近一年新高(12-03)
    摘要 2020年12月3日太陽紙業融資餘額7.81億元,創近一年新高
  • 應用市場分成高達50%!遊戲廠商無奈選擇新渠道
    吳志/本版制表 吳比較/本版製圖 證券時報記者 吳志「你知道安卓應用市場的分成比例是多少嗎今年以來,多款頭部遊戲相繼放棄應用市場,選擇新型渠道發行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遊戲廠商與傳統發行渠道之間的博弈,也隨之變得更加激烈。廠商有了新選擇在移動遊戲市場上,應用市場等傳統渠道商在遊戲產品的推廣、分發環節發揮著重要作用。遊戲廠商與手機終端廠商、第三方應用平臺等渠道商聯合運營,一直是國內遊戲產業的重要運作模式。
  • 新高考賦分:鼓勵和比自己差的人相比,鼓勵學生學容易學科
    簡單說就是考生(選擇的三科)最後的高考得分,不是考生實際的得分,而是根據考生在選擇該科目所有考生中的排名而賦給一個等級分,計入高考成績,這個等級分,有可能高於、等於或者低於你的卷面得分!二、實行等級賦分的弊端是什麼?
  • 中考物理化學該不該降分?物理學不好,高考填報志願會吃虧
    物理化學所佔中考總分比例也從原來的25%下降到約18%,所佔比重大幅下降。其實,2019年的時候,安徽合肥公布的2020年中考改革也出現了類似情況,將英語從150分降低為120分,物理從90分降低為70分,化學從60分降低為40分。高考和中考是指揮部,政策的調整將直接影響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物理和化學分數的降低,勢必會導致學生在這兩門學科上重視程度下降。
  • 腦科學究竟研究什麼 賦思頭環演示給你看
    腦科學究竟研究什麼 賦思頭環演示給你看 來源:財訊網 • 2020-10-15 10:56:53 人類大腦一直是一項神秘的存在
  • 常被認錯的一種魚,卻比草魚珍貴,營養價值比草魚高,買錯要吃虧
    常被認錯的一種魚,卻比草魚珍貴,營養價值比草魚高,買錯要吃虧!現在人們的生活是過得越來越好了,我們也知道在平常的生活當中,我們經常也會吃上一些比較有營養的食物,比如說魚肉蝦肉等等來補充我們身體所需要的營養,對於這些肉類來說是比較實惠的,吃起來也是特別美味的,這是我們要知道的,是人們在選擇的時候也會根據自己的喜好裡選擇,那麼對於這些人來說,大多數的人還是非常喜歡吃魚肉的,因為魚肉不僅味道鮮美,而且也是特別好消化的,最重要的是魚肉的營養價值特別的高,怎麼吃都不會長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