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意媽媽談教育
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發展,傳統的文科理科弊端漸漸出現,於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接受教育,各地紛紛實行高考新組合「3+1+2」的模式。
高考新組合模式已經實行一段時間了,其中在高考時選擇最多的組合為「物化生」,但是因為該組合的難度較高,並不適合班級中所有學生學習,基本上只有班級中的「學霸」,才能駕馭得住這個科目組合。
當然,高考新組合併非只有物化生面向多,雖然選擇略微少一點,但是也完全夠用的物化地和物生政,也備受學生們喜愛。因為這兩個科目組合不像物化生那樣難,物化地和物生政更適合學習中等的學生選擇。其中物理保證了大學專業的選擇數量,其他兩科則是在成績賦分的時候會比較有優勢。
高考新組合3+1+2是什麼意思?
顧名思義,高考新組合就是替換了傳統只能選擇文理科的局限性,讓學生能按照自身情況有更多的選擇。以往到了高二才開始分文科理科,但是實行高考新組合的地區,都是從高一開始就選科進行學習。
高考新組合3+1+2,其中3代表的是3個必選的主科,1代表的是物理歷史選其一,2是剩餘的4個科目中,選擇其中2個。總體整合之後,就是3+1+2的模式了。雖然沒有了傳統的文科理科,但是從高考模式上不難看出,從物理和歷史中選擇一科,也算是對文理科有所保留。
不過在選擇科目上,文科生可不能「一意孤行」全部選擇文科類組合,這樣不僅在賦分時特別沒有優勢,在未來報名專業的時候,選擇也非常少。去年山東省實行新組合後第一次高考,有位女學生原本是北大的分,但是因為組合選擇錯了,最後只去了北京師範大學。
「物化地」和「物生政」,這倆組合更適合哪些人
新組合「物理+化學+地理」
高中最難的科目,要說是物理相信沒有幾個學生會選擇反駁,但是如果說高中最難的科目是化學,那麼很多同學就會抱有異議了。在高中所學的化學,主要的核心是對各類化學元素的反應、配比等相關內容,記憶的部分比較多,但是需要理解的地方比較少。而物化地中的地理,則是十分容易的科目,沒有什麼需要理解的知識點,基本上都是靠記憶。
這次科目不同的是,將物化生的生物更改了地理,倒不是說地理比生物簡單,而是在現在的大環境下,選擇生物的學生十分多,所以在科目賦分的時候,選擇生物對中等生來說並沒有任何優勢,所以退而求其次,選擇地理從整體的難度會減低很多。
新組合「物理+生物+政治」
許多同學為了更好的報考自己心儀的專業,不得不選擇物理開頭的組合,畢竟只要是物理開頭的組合,基本上90%的專業都能選擇,包括熱門的計算機工程、臨床醫學、自動化等等。但是這些學生不太擅長物理,對化學更是一知半解,所以物生政這個組合就被學生們推選出來了。
在所有科目中,生物基本上屬於最好學習的科目,除了生物之外,政治的學習難度也比較低。所以物生政對理科不太感冒的學生更加友好。雖然在報考大學的時候,在專業的選擇上會比較少,但是目前熱門的專業,這個組合都有涉及。
觀點總結:總的來說,這兩個組合在專業的選擇上,物化地要比物生政高很多,但是在學習的難度上也同樣高很多。所以這兩個組合沒有誰更好,只能說更適合哪些學生。我覺得物化地比較適合中上等的學生學習,物生政則比較適合中等和中下等的學生學。
言歸正傳:
許多家長和學生面對高考新組合的時候,總是簡單地認為只要選擇自己喜歡的便可,其實並非如此。除非學生很早就定下心儀的專業,為了專業選擇相應的組合之外,其餘的大部分學生都是到了高三對專業才有了一定的認識。所以在組合選擇上,除了自己的興趣之外,還要選擇未來專業選擇性多的組合才行。
千萬別像我文章開頭說的那個學生,考了600多分,但是因為自己選擇的是純文科的組合,結果在賦分的時候不僅沒有優勢,還十分吃虧,最後與北京大學失之交臂,去了北京師範大學。雖然北京師範大學也是不錯的學校,但是同北大比的話,差距不是一點半點的。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內容,「你或者你的孩子選擇了什麼組合呢?」#教育#
專注分享教育那些大事小情!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用的話,不妨點擊、關注、分享!你的支持就是我的動力,我們下期再見,拜拜~(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