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新增5家國地聯合創新平臺 形成覆蓋多領域創新體系

2020-11-30 湖北省人民政府

  11月14日從省發改委獲悉,經國家發改委批准,我省今年新增5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研究範圍涉及新型電機、藥物、新材料等領域,國家發改委將在資金和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至此,我省國家地方聯合創新平臺增至13家。
  新增的這5家創新平臺,包括華中科技大學新型電機技術、武漢啟瑞藥業心腦血管藥物創製、華中農業大學蛋品加工技術、宜昌人福麻醉藥創新開發、中科恆達石墨股份有限公司新型石墨材料研製等,研究範圍均為新興產業,前景看好。如醫藥行業「新生代」武漢啟瑞藥業生產的拳頭產品「瑞甘」,在2007至2011年銷量連續5年排名全國肝病類輔助用藥單廠家、單品種第一名。宜昌人福堅持新藥研發,已是全國麻醉藥領域第一品牌和全國最大的麻醉藥生產企業。
  此前,國家發改委已批覆我省的8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分別是:武漢生物技術研究院病毒病防治藥物技術、武鋼研究院冶金工藝模擬技術、華中農業大學動物疫病防控技術、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生物製品、武漢中地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地理信息系統、武漢紡織大學先進紡紗織造及清潔生產、華中農業大學藥用植物繁育與栽培、東風汽車公司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這些創新平臺的技術均處於同行業領先水平。
  目前,我省有國家工程實驗室3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4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13家,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有38家,形成了覆蓋多領域的產業創新體系。
  通過這些產業技術創新平臺,一批重大科技基礎工程加快推進。如華中科技大學承建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脈衝強磁場項目已基本完成建設,年底驗收,力爭打造世界四大脈衝強磁場之一;代表國內最高水平的中法合作項目——武漢國家高等級生物實驗室,也正在加快建設。(廖志慧、尚曉麗、天嬌)

相關焦點

  •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創新體系...
    到2015年,基本建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符合科技發展規律、創新資源配置高效合理、具有湖北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到2020年,建成創新型湖北,自主創新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將湖北建設成為中部地區乃至全國重要的科技體制改革先行區、科技創新創業示範區、科技成果轉化核心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聚集區。  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確立。
  • 從「國字號」實驗室看成都創新高度
    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 成都日報記者 李冬 攝數說成都創新「高度」全市國家級創新平臺數量達11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0家國家(國地聯合)工程研究中心42家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2家……成都,這座城市的科技資源「家底」,不可謂不豐沛——目前,全市擁有國家級創新平臺114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10家、
  • 與西南交大共建「國地實驗室」 成都新都區打造軌道交通產業生態體系
    西南交通大學與新都區就「國地實驗室」建設與合作辦法現場舉行籤約儀式。此次高峰論壇作為2018成都全球創交會的配套高端峰會,緊密圍繞「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主題,為軌道交通產業的資源匯聚、融合、對接提供交流合作的平臺。
  • 寧夏瞄準應用基礎研究 新增17家科技創新平臺
    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廳批覆組建了寧夏反芻動物分子細胞育種重點實驗室等3家自治區重點實驗室和寧夏矽靶及矽碳負極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14家自治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湖北12家工程研究中心被撤銷資格 19家限期一年整改
    《中國網·中國湖北》是中央重點新聞網站中國網專門設立、全方位服務新時代湖北外宣的專業平臺,投稿郵箱:yanx@china.org.cn,聯繫電話:027-88221118,傳真:027-8822110112家被撤銷資格、19家因評價不及格被限期一年整改。
  • 海南省新增33家院士創新平臺
    中新社海口11月7日電 (記者 尹海明)2020年度海南省院士創新平臺授牌儀式7日在海口舉行,新獲批的33家院士創新平臺正式掛牌。海南省院士創新平臺建設工作從2016年啟動以來,已認定5批次145家院士創新平臺(含此次授牌),柔性引進院士百餘名和院士團隊成員近400名。
  • 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顯示我國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
    多層次、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更加完善,有力支撐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  區域科技創新能力整體提升  《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2020》從科技創新環境、科技活動投入、科技活動產出、高新技術產業化和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等5個方面,選取12個二級指標和39個三級指標,對全國及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科技創新水平進行測度和評價。
  • 【求真|第5期】吳小英:以創新平臺建設助推產業轉型升級
    目前孵化器內共有入孵企業19家,累計畢業企業3家,有三家企業被評為省、市創新型企業,獲得智慧財產權21個;眾創空間方面,2016年8月8日,永嘉縣首家眾創空間——溫州優客眾創空間有限公司註冊成立,主要面向泵閥、鞋服、教育裝備產業等創業創新團隊、創客,目前申報入駐企業29家,入駐的企業、團隊和創客,將享受前三年100%的房租補助或減免等系列優惠政策。
  • 工信部促進各領域的聯合創新,武漢光谷是戰略重地
    打開APP 工信部促進各領域的聯合創新,武漢光谷是戰略重地 圖圖 發表於 2019-11-15 11:33:21 近日,在第十六屆「中國光谷」國際光電子博覽會暨論壇上,工信部副部長王志軍表示,工信部將促進光電子細分領域之間、光電子與其他產業之間的聯合創新和交叉創新。
  • 百度大腦創新體驗中心落戶襄陽高新區 聯合打造智能生態產業創新示範
    開幕式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致辭講到,要大力推廣智能化製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製、服務化延伸、數位化管理五大創新模式,加快「5G+工業網際網路」典型應用場景向更多實體經濟行業延伸。現場還舉行了16個5G+工業網際網路項目籤約儀式。其中,湖北襄陽高新區管委會與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武漢百牛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籤訂了進區協議,宣告百度大腦創新體驗中心正式落戶襄陽高新區。
  • 南京:在全球創新體系中刷出「存在感」
    吸引頂尖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落子布局南京:在全球創新體系中刷出「存在感」兩年前,劍橋大學副校長艾莉斯·費倫對南京還知之甚少,如今劍橋大學將首個海外科創中心放在南京。一年多來,南京新增182個新型研發機構,其中超過1/3的機構引入國際團隊。
  • 武漢東湖高新區 構建高質量創新生態系統的思路與對策
    創新主體方面,武漢東湖高新區的創新主體具備多樣性,在此主要以企業和研發平臺為典型代表,論述東湖高新區產業創新主體的發展現狀。  企業主體活力增強。2018年,武漢東湖高新區新增企業2萬多家、總數7萬多家,平均每個工作日誕生88家企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80家、獨角獸企業3家,瞪羚企業總數達355家,是7年前的10倍多。
  • 山東大學:創新「6+3」育人體系 5大學科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
    此次活動由鳳凰網教育、鳳凰網公益、鳳凰網視頻和數字佳信「網上高招辦」聯合主辦,中國移動擔任戰略合作夥伴、京東校園擔任頂級合作夥伴。擁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4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34個,本科專業12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1個,形成了結構完整、實力雄厚、獨具特色的學科生態和人才培養體系。
  • 湖北舉行「科技創新20條」新聞發布會
    1月4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科技創新20條」新聞發布會。省政府副秘書長劉仲初出席新聞發布會並介紹解讀「科技創新20條」主要內容。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周德文及省發改委、經信廳、財政廳相關負責人就「科技創新20條」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強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科技創新20條」)。
  • 堅定下好創新「先手棋」 打造世界一流綜合性創新平臺
    攻關核心技術,豐富創新體系,增強創新磁場凝聚力   在合肥大蜀山西麓,有一座「X」造型的建築,象徵著「探索未知」,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研院的所在地。這個項目曾獲第四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安徽省企業組二等獎等榮譽。   「過去的一年,儘管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的創新研發力度仍然不斷加大,科技創新成果豐碩。」中國科大先研院常務副院長康宇介紹,2020年,先研院智慧財產權新增申請量69件,同比增長53%。   強化創新驅動,科技創新是核心。
  • 請回答2020丨上海-亞馬遜AWS聯合創新中心年末盤點!
    作為國際化科技創新賦能平臺,創新中心秉持創意思維多元化、創業條件生態化、資源配置便捷化、服務保障貼心化的理念,以開放的姿態匯集多方創新資源,為已入駐企業提供全方位專業孵化服務,涵蓋技術支持、投資對接、品牌推廣、政策輔導等。經由創新中心的孵化加速,今年共有超過7家入駐企業獲得了總計超過3.5億元人民幣的投資。
  • 衡水市多維度優化科技創新生態
    培育主體 搭建平臺 轉化載體衡水市多維度優化科技創新生態今年以來,河北省衡水市科技系統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科技創新工作,深入實施科技創新五年行動計劃,重點在創新主體培育、創新平臺建設、創新載體轉化等方面尋求突破,構建起多維度科技創新生態,助力創新型衡水建設。
  • 佳兆業科創集團聯手一清創新 布局無人駕駛領域
    4月22日,佳兆業科創集團與佳兆業-港科大聯合研究院培育的深圳一清創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清創新」)在深圳嘉裡中心舉辦戰略籤約儀式。雙方將基於佳兆業的資源優勢和一清創新的科技實力,共同探索建設智能駕駛產業基地,共同開展無人駕駛領域的科技攻關和應用創新,以及共同建設智能化園區。
  • 杭州未來科技城高通中國中科創達聯合創新中心暨高通AI創新實驗室...
    杭州未來科技城高通中國中科創達聯合創新中心(以下簡稱「聯合創新中心」)位於中國(杭州)5G創新園內,旨在推進杭州雙創事業的發展,聚焦於5G、AI、物聯網等領域的技術應用需求,為杭州雙創企業和機構提供支持。
  • 「十三五」期間湖南已形成三大世界級產業集群,科技創新成果顯著
    成績:三大世界級產業集群初成 科技創新成果顯著「十三五」期間,湖南製造強省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已基本形成三大世界級產業集群——工程機械、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航空動力產業集群。其中,長沙工程機械、株洲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成功入圍國家先進位造業集群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