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胰腺的介紹】
胰腺「隱居」在腹膜後,它長約14—18釐米,重65—75克,胰腺分頭、頸、體、尾4部分,胰腺知名度遠不如其近鄰胃、十二指腸、肝、膽,但胰腺分泌的胰液中的好幾種消化酶在食物消化過程中起著「主角」的作用,特別是對脂肪的消化。
在分泌方面,雖然胰腺體積細小,但含有多種功能的內分泌細胞,如分泌高糖素、胰島素、胃泌素、胃動素等等。這些細胞分泌的激素除了參與消化吸收物質之外,還負責調節全身生理機能。如果這些細胞病變,所分泌的物質過剩或不足,都會出現病症。
胰腺為混合性分泌腺體,分為外分泌腺和內分泌腺兩部分。外分泌腺由腺泡和腺管組成,腺泡分泌胰液,腺管是胰液排出的通道。胰液中含有碳酸氫鈉、胰蛋白酶、脂肪酶、澱粉酶等。胰液通過胰腺管排入十二指腸,有中和胃酸,消化蛋白質、脂肪和糖的作用。內分泌腺由大小不同的細胞團──胰島所組成,主要分泌胰島素、胰腺素,其次是生長激素釋放抑制激素、腸血管活性肽、胃泌素等。
胰腺的分泌受神經和體液的調節。交感和副交感神經隨血管進入胰腺,其末梢分布於腺泡,副交感神經興奮促進胰酶分泌,交感神經興奮使分泌減少。消化管內分泌細胞分泌的某些激素也參與對胰腺分泌的調節,如促胰液素主要作用於小導管上皮細胞,使其分泌大量水和碳酸氫鹽,胰液量增多;膽囊收縮素-促胰酶素可促進腺泡細胞分泌大量消化酶,但胰液量不增多;胃泌素也有促進胰酶分泌作用。
二、【關於胰島素】
(一)概念
胰島素是由胰島β細胞受內源性或外源性物質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種蛋白質激素。胰島素是機體內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時促進糖原、脂肪、蛋白質合成。外源性胰島素主要用來糖尿病治療。
(二)分泌影響因素
體內胰島素的分泌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響
1)血漿葡萄糖濃度是影響胰島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
2)進食含蛋白質較多的食物,血液中胺基酸濃度升高,胰島素分泌也增加。精氨酸、賴氨酸、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均有較強的刺激胰島素分泌的作用。
3)進餐後胃腸道激素增加可促進胰島素分泌,如胃泌素、胰泌素、胃抑肽、腸血管活性肽都刺激胰島素分泌
4)自由神經功能狀態迷走神經興奮時促進胰島素分泌;交感神經興奮時則抑制胰島素分泌。
(三)胰島素生理作用
胰島素是機體內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也是唯一同時促進糖原、脂肪、蛋白質合成的激素。作用機理屬於受體酪氨酸激酶機制。
1、調節糖代謝
胰島素能促進全身組織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並抑制糖原的分解和糖原異生,因此,胰島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胰島素分泌過多時,血糖下降迅速,腦組織受影響最大,可出現驚厥、昏迷,甚至引起胰島素休克。相反,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受體缺乏常導致血糖升高;若超過腎糖閾,則糖從尿中排出,引起糖尿;同時由於血液成份中改變(含有過量的葡萄糖), 亦導致高血壓、冠心病和視網膜血管病等病變。
2、調節脂肪代謝
胰島素能促進脂肪的合成與貯存,使血中游離脂肪酸減少,同時抑制脂肪的分解氧化。胰島素缺乏可造成脂肪代謝紊亂,脂肪貯存減少,分解加強,血脂升高,久之可引起動脈硬化,進而導致心腦血管的嚴重疾患;與此同時,由於脂肪分解加強,生成大量酮體,出現酮症酸中毒。
3、調節蛋白質代謝
胰島素一方面促進細胞對胺基酸的攝取和蛋白質的合成,一方面抑制蛋白質的分解,因而有利於生長。腺垂體生長激素的促蛋白質合成作用,必須有胰島素的存在才能表現出來。因此,對於生長來說,胰島素也是不可缺少的激素之一。
4、其它功能
1)胰島素可促進鉀離子和鎂離子穿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
2)可促進脫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及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
3)促進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此作用主要通過提高肝臟和肌肉中糖原合成酶的活性而完成;
(四)體內對抗胰島素的激素
1、胰升糖素(胰高血糖素)
由胰島α細胞分泌,在調節血糖濃度中對抗胰島素。胰升糖素的主要作用是迅速使肝臟中的糖元分解,促進肝臟葡萄糖的產生與輸出,進入血液循環,以提高血糖水平。胰升糖素還能加強肝細胞攝入胺基酸,及因能促進肝外組織中的脂解作用,增加甘油輸入肝臟,提供了大量的糖異生原料而加強糖異生作用。胰升糖素與胰島素共同協調血糖水平的動態平衡。
進食碳水化合物時,產生大量葡萄糖,從而刺激胰島素的分泌,同時胰升糖素的分泌受到抑制,胰島素/胰升糖素比值明顯上升,此時肝臟從生成葡萄糖為主的組織轉變為將葡萄糖轉化為糖元而貯存糖元的器官。飢餓時,血液中胰升糖素水平顯著上升而胰島素水平下降。糖異生及糖元分解加快,肝臟不斷地將葡萄糖輸送到血液中。同時由於胰島素水平降低,肌肉和脂肪組織利用葡萄糖的能力降低,主要是利用脂肪酸,從而節省了葡萄糖以保證大腦等組織有足夠的葡萄糖供應。
2、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
腎上腺素是腎上腺髓質分泌的,去甲腎上腺素是交感神經末梢的分泌物。當精神緊張或寒冷刺激使交感神經處在興奮狀態,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增多,使肝糖元分解輸出增多,阻礙葡萄糖進入肌肉及脂肪組織細胞,使血糖升高。 、
3、生長激素及生長激素抑制激素
①生長激素
由腦垂體前葉分泌,它能促進人的生長,且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生長激素主要通過抑制肌肉及脂肪組織利用葡萄糖,同時促進肝臟中的糖異生作用及糖元分解,從而使血糖升高。生長激素可促進脂肪分解,使血漿游離脂肪酸升高。飢餓時胰島素分泌減少,生長激素分泌增高,於是血中葡萄糖利用減少及脂肪利用增高,此時血漿中葡萄糖及游離脂肪酸含量上升。
②生長激素抑制激素
由胰島D細胞分泌。生長激素釋放抑制激素不僅抑制垂體生長激素的分泌,而且在生理情況下有抑制胰島素及胰升糖素分泌作用。但生長激素釋放抑制激素本身對肝葡萄糖的產生或循環中葡萄糖的利用均無直接作用。
4、腎上腺糖皮質激素
腎上腺糖皮質激素是由腎上腺皮質分泌的(主要為皮質醇,即氫化可的松),能促進肝外組織蛋白質分解,使胺基酸進入肝臟增多,又能誘導糖異生有關的各種關鍵酶的合成,因此促進糖異生,使血糖升高。
三、【關於胰腺炎】
(一)胰腺炎的病機病因
造成胰腺炎的原因主要有酗酒、創傷、膽道疾病(膽結石等)等。除了這些,暴飲暴食也是急性胰腺炎的重要發病因素。暴飲暴食促使胰液大量分泌,酒精直接刺激胰液分泌,酒精進入十二指腸會引起乳頭水腫和奧狄氏括約肌痙攣,於是沒有「出路」的胰液對胰腺進行「自我消化」;合併膽石症者也可因膽汁反流或是胰液「出路」不暢發生急性胰腺炎。如果一次進餐時攝入大量蛋白質,又過量飲酒,會很有可能引發嚴重的急性胰腺炎。
(二)胰腺炎疾病症狀
1、急性胰腺炎
分水腫性和出血壞死性兩類。
水腫性:
表現為暴食後突然發生的上腹部持續劇痛,伴有陣發加重,治療3~5天後漸漸緩解。嘔吐後不能使腹痛緩解,可不發熱或僅有輕度發熱;
出血壞死性:
表現為病情嚴重,腹部加劇,嘔吐厲害或頻頻乾嘔,還伴有持續高熱,甚至少數病人在上腹痛症狀未表現時即進入休克狀態,因呼吸衰竭而猝死,病死率達40%以上!
2、 慢性胰腺炎
表現為一是消瘦,二是脂肪瀉,三是疼痛(上腹部疼痛,痛感有輕有重,呈連續性,吃完飯後疼痛更重,因為胰腺屬於腹膜後器官,會導致後背痛)。
(三)胰腺炎的危害
1、胰腺的內外分泌功能往往有不同程度的損害.
2、外分泌功能損害表現為消化功能減退,特別是對脂肪和蛋白質的消化能力降低.
3、胰腺內分泌的損害就有可能會導致繼發性糖尿病.
金匱正元堂健康服務連鎖機構,整店輸出,創業無門檻、零加盟費,全新康復理念,千年中醫文化底蘊,敬請廣大有志於從事健康產業的業界同仁來電來司洽談!
【弘揚國醫精粹,布施健康功德】用行動和誠信實踐我們的的心靈誓言,對投資人、對員工、對廣大患者、對社會,做到偉業共享,事業體合作模式,是我們起心動念的行動宗旨!不忽悠、不虛偽,只為大健康國家戰略貢獻綿薄之力!
關注【金匱正元堂】公眾號
了解更多大健康項目資訊
掃微信加好友
諮詢金匱正元堂大健康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