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軌道交通與常規公交到底是什麼關係?(第1篇:警惕「雙下降」)
本篇看一看軌道交通客運量佔比在30%-50%的10個城市(成都、武漢、重慶、西安、天津、杭州、鄭州、長沙、南寧、南昌),軌道與公交之間又是一個什麼樣發展情況。
軌道交通在保持公共運輸整體客運量增長方面
「功不可沒」
下圖是10個城市10年的常規公交、軌道交通客運量變化情況。
有以下幾個特點:
1.10個城市中,軌道交通從無到有,到日均客運量超過100萬,大多用了5-6年(10個城市中有7個日均客運量超過了100萬,天津地鐵發展較早,但直到2018年才達到)
2.多數城市常規公交客運量從15年左右開始呈下降趨勢,到17年後基本保持住了平穩。
3.成都、武漢、重慶、西安軌道交通客運量增長迅速,呈現出「公交微跌,軌道激增」的特徵,軌道交通在保持城市公共運輸客運量整體顯著增長方面「功不可沒」。
4.天津常規公交客運量下降明顯,軌道客運量上升乏力,也出現了上一篇提到的「雙下降」情況。
5.南寧、南昌常規公交的總量不高,且下降趨勢明顯,雖然2016年開始軌道交通引入,提振了一定的客流,但整體上城市公共運輸客運總量仍不高。
軌道與公交規模數據10年變化情況
接下來是反應公交投入情況的車輛標臺數、線路長度、運營裡程等數據的10個城市變化情況(運營裡程數據從16年開始才有)
有以下幾個特點:
1.軌道交通運營線路長度方面,10個城市中除天津、重慶外,多數城市的軌道交通是從2010年後才開始發展起步,2014年左右開始進入高速發展期,其中6個城市6年內就實現了運營線路長度從0到100km的突破,成都、武漢兩個城市僅用了3年多時間,實現了從100km到300公裡的突破。
2.常規公交車輛水平方面,10年來常規公交車輛質量和數量都得到了顯著提升,從總數來看,10個城市基本都處於上漲趨勢,其中成都、長沙等地上升明顯,較2010年增長了近1倍。杭州、南昌等地增長相對較為平穩。
3.常規公交年運營裡程方面,自2016年開始,10個城市中重慶、武漢、南昌3個城市均調低了常規公交年運營裡程,分別下降了7%、4%、24%。保持增長的城市有7個,其中成都、長沙、鄭州的增幅明顯,最高的成都,2019年常規公交年運營裡程較2016年增長了30%以上。
重慶、武漢近年來在兩網融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不斷提升優化常規公交運行效率。在各地常規公交客運量均出現幅度還不小的下降趨勢下,兩個城市常規公交客運量保持的相對平穩(微降),同時運營效率也有了進一步提高,實屬不易。
不是"有你無我的此消彼長"
看看成都的情況。自2014年成都常規公交客運量達到最高點後,開始進入下降通道,2016年日均客運量已降到425萬(2012年以來的最低點),此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長度剛剛超過100公裡,正有多條地鐵處於大建設中(軌道交通一直持續高投入快建設,17-19年3年間新增運營線路196公裡)。
在2016年這個時間點上,成都並沒有因為常規公交客運量的持續低位和軌道交通持續高投入,而對常規公交進行縮量發展。相反常規公交車輛數、運營裡程自2016年開始均在提升,且幅度還不小,車輛數增長了37%,運營裡程增長了31%。
更重要的是,成都還積極採取一系列兩網融合發展措施。常規公交客運量不但止住了下滑,還得到了小幅的回升。同時,軌道交通建設快速推進,到2019年已突破300公裡,軌道客運量較2016年提升了150%。
從成都公共運輸總體客運量來看,與16年相比,得到了近50%的提升,軌道和公交一起在改變著城市交通的出現結構和出行環境。
不能「一降了之」
看看南昌的情況。南昌是10個城市中軌道交通發展相對較晚的一個,軌道交通目前只有兩條線路,日均客運量尚不足50萬(19年底數據),由於本身公共運輸客運量總體量不大,軌道客運量佔到總客運量的30%以上,也被划進了②類城市之中。
從幾年來數據變化情況來看,南昌2015年底地鐵開通,16年常規公交客運量出現了大幅的下滑,17年開始不斷調低常規公交運營裡程,2019年常規公交運營裡程已較2016年降低了24%。與此同時,常規公交客運量一直處於低位,到2019年底南昌常規公交日均客運量僅有104萬,較2015年最高點時,跌了近40%。
雖然通過4年的建設,南昌軌道交通已開通運營2條線60公裡,但日均客運量尚未突破50萬人。一方面常規公交大幅下降,一方面軌道上升乏力,僅從數據來看,公共運輸總體客運量相當於又回到了2010年左右的水平。
上一篇中,提出在軌道網絡已經比較成熟的城市,應該警惕出現常規公交客運量和總客運量雙下降的情況。對軌道剛剛起步,設施和服務尚有較大提升空間的城市來說,出現「雙下降」將更加讓人擔憂。
人們的出行方式因為各種原因發生變化,並不需要太長時間就會形成習慣,短時間內想要把人再拉回公共運輸來,難上加難。
最後
城市中軌道交通發展從無到有,再到逐漸成網,不可否認一定會搶佔部分常規公交的客流和資源,也必定會給城市交通帶來從需求供給、結構特徵、優勢比較等多個方面顯著和徹底的變化。
面對變化,常規公交顯然不能以「以不變應萬變」的方式去迎接和應對,更不能「一降了之」,只有主動融合,積極融合,全面融合才是出路和方向。
從幾個軌道交通已初步成網,且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城市情況來看,至少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兩網融合不一定是有你無我的此消彼長,也可以是共同發展的「雙提升」,一起從私人交通出行方式中「拉更多人回來」。
作者:杜光遠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 技術諮詢公司
下一篇看一看軌道交通客運量佔比不足30%的城市,這幾個數據又是一個什麼情況。
以上用到的數據均來自對2010-2019年《中國城市客運統計報告》《城市軌道交通統計和分析報告》10年共20本報告中數據的手工整理,如您發現文中數據與2本報告中數據有不同或錯誤之處,恭請指出,感謝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