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教師專業化的根本路徑

2020-12-05 中國教育新聞網

親愛的老師:

非常高興,在「4·23」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即將到來之際,能夠有機會與大家聊聊教師閱讀的問題。

顧明遠先生曾經說過:「現代社會職業有一條鐵的規律,即只有專業化,才有社會地位,才能受到社會的尊重。如果一種職業是人人可以擔任的,則在社會上是沒有地位的。」 現在,教師的地位不高,與教師的專業化程度不高是有關的。而專業化程度不高,與教師相對缺少高品質的專業閱讀、缺少對於教師職業和學科本質的把握有關。

的確如此。一個沒有學過醫學的人,是沒有膽量站在手術臺上動刀為病人開腸破肚的,因為醫生的專業化程度相對較高。而一個沒有學習過教育學、沒有接受過系統師範教育的人,站在講臺上可能會無所畏懼。這至少說明,在大多數人看來,教師職業的專業性是不夠的。

果然如此嗎?我一直認為,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其複雜性、可變性在教育上的表現遠遠超過醫學。現在人工智慧在醫療診斷方面已經成就斐然,我國國防科技大學彭紹亮教授及其團隊研發的超算醫療機器人,對100份病歷的批量臨床診斷,只花了4.8秒,平均單份病歷需要的時間僅為0.048秒。經過對比研究,智慧機器人的診斷和專業醫生作出的診斷結論一致度達到100%。但是,我們能夠研製出這樣的機器人,對教育問題作出診斷嗎?我個人認為,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幾乎是不可能的。

教師職業的複雜性、可變性是內隱的,是不易被普通人發現的。但是,在教育實踐中,它又是外顯的、深刻的。同樣的孩子,在不同的教師面前就有不同的表現;同樣的知識,在不同的教師面前就有不同的闡釋。有的教師,只是簡單地充當知識的傳聲筒,把知識從一個腦袋裝進另外一個腦袋;有些教師,則能夠復活知識,讓知識還原到它最初被發現的狀態,讓學生能夠經歷科學家當初發現知識時的過程,讓學生主動發現知識,而不是被動記憶和接受知識。

教師這種復活知識的能力,與教師的專業閱讀是分不開的。所謂專業閱讀,是指基於教師專業發展的閱讀,是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直接作用於專業實踐的自覺閱讀。新教育實驗曾經提出教師專業發展的「三專」理論,即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和專業交往。專業閱讀是站在大師的肩膀上前行,專業寫作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專業交往是站在團隊的肩膀上飛翔。其中,專業閱讀是基礎、是綱,綱舉才能目張。

為什麼新教育實驗在教師閱讀上,特別推崇專業閱讀?這是因為,閱讀同時具有共性和個性兩種特點。一方面,無論從事什麼職業,無論加入什麼群體,在不同中存在著相同,可以共同閱讀許多基礎圖書。這一類圖書,我們稱之為共同的精神底色。這是教師在拓寬視野時需要關注的問題,這是教師的專業閱讀之基。

但是,另一方面,每個群體、每個職業,都有自己的特點,閱讀的結構會不一樣,會有自己這個群體、這個職業的特殊之處,後者即為專業閱讀。教師的職業特點和教師的專業要求,當然對教師的專業閱讀提出了特殊要求。所以,我們研製了中國中小學教師基礎閱讀書目,從職業認同、專業發展、視野拓展三個方面,為教師自我整合知識,打下了復活知識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正在研製分學科的中小學教師閱讀書目。我們的夢想,就是能夠為教師的成長提供一個可靠的專業發展「成長地圖」。

教師的專業閱讀對於教師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任何學科的教師,如果沒有專業閱讀的訓練,沒有相對成熟的專業素養,是難以真正承擔起復活知識的重任的。因為,復活知識的前提,是要求教師了解這個學科的發展歷史、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這個學科的文化基因、發展趨勢和面臨的挑戰,能夠把那些碎片化的知識通過一定的邏輯和體系整合起來。

當然,我們說的專業閱讀,本身也包括著專業閱讀的方法與路徑。我覺得關鍵就是兩個字:「專」與「問」。所謂「專」,就是能夠專心致志地精讀某一個領域的書籍。物理學家丁肇中先生只用五年多時間就獲得了物理、數學雙學士和物理學博士學位,並在四十歲那一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在總結自己的成長經歷時說:「與物理無關的事情我從來不參與。」話可能有點偏激,但的確說明了「專」的重要性。教師的專業閱讀需要由「浪漫期」進入「精確期」,「精確期」的閱讀相對就體現了這種「專」。

美國管理學家託馬斯·卡林經過研究發現:「在任何一個領域裡,只要持續不斷地花六個月的時間進行閱讀、學習和研究,就可以使一個人具備高於這一領域平均水平的知識。」也就是說,只要我們堅持一定時間的專業閱讀,完全可以在專業領域具有一定的水準。如果能夠堅持不懈地長期專業閱讀,自然有可能成為這個專業領域的「小專家」。成為這樣的「小專家」,無論是對於知識的整體把握,還是對於知識的邏輯關聯的認識,都可以成竹在胸。

所謂「問」,就是能夠在專業閱讀的過程中提出問題。愛因斯坦曾經說:「我沒有什麼特殊的才能,不過是喜歡尋根究底地追究問題罷了。」李政道博士在論治學之道時也說過,學問,學問,要學「問」。只學「答」,不學「問」,非「學問」。

前不久,我剛剛讀完劍橋大學艾倫教授的《啟蒙之所,智識之源》一書。他在書中驕傲地說,「英格蘭人決不肯長大,而且確實成功地終身保持了幾分童心。」他介紹說,他採訪過的劍橋思想家們也都保持著這樣的「孩子氣」,動不動就拋出一長串大大的問號。有許多相當優秀的知識分子雖然長期不得志,收入不高,但正是好奇和好問支撐了他們的研究。

好奇好問也是一個教師不可缺少的品質,是專業閱讀的前提。因為,沒有這樣的追問,就容易喪失閱讀的興趣和原動力。教師的專業成長與做學問一樣,一定要先學會提出問題,自己能提問題,再經過自己的思考想問題,自己求得答案。這才是一種創造性思維,才能真正掌握學問,增長學問。知識復活的過程,往往需要對知識進行提煉概括和理性深化,這是加深對知識理解的重要環節,也是對知識進行融會貫通必不可少的思維過程。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問」的過程。

在專業閱讀的過程中,善於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自然就能夠把握知識的源流和內在的關係。專業閱讀中的提問,通常是要解決三個「w」,即「是什麼」(what)、「為什麼」(why)、「怎麼辦」(how)三大問題。「是什麼」的問題要收集事實和認清事實,「為什麼」的問題要解釋事實,「怎麼辦」的問題要認清事實而解決問題。

陶行知先生曾經把這三個基本問題進一步細化,介紹過提問的八種方法(「八賢」)。何事——什麼事情?何故——事情發生的原因是什麼?何人——事情涉及哪些人?何如——事情的來龍去脈?何時——事情發生在什麼時間?何地——事情發生在什麼地方?何去——事情會有怎樣的結果?幾何——事情的關鍵點在哪裡?可以用思維導圖或者「知識樹」等方法來釐清問題、釐清關係,在我們的心中就會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知識自然也就活了起來。

美國教育界有一句流行的話:谷歌裡有的東西,不需要教師在課堂裡講。這句話雖然有些絕對,但是,在資訊時代,是特別值得我們咀嚼的。過去的時代,教師可以成為知識的「搬運工」,把死的知識從自己的腦袋裡搬到學生的腦袋裡,考試的時候能夠準確地再現出來,就完成了教學任務。到了知識大爆炸的今天,教師只有擁有復活知識的能力,讓學生擁有活的知識,才能讓學生掌握髮現知識、運用知識的技能,才能讓學生擁有創造新知識的本領。這一切,是離不開專業閱讀的。

    你的朋友:朱永新

    2019年4月20日寫於北京滴石齋

《中國教育報》2019年04月22日第9版 

相關焦點

  • 諾亞舟中大附屬藍山外語實驗小學閱讀工程之教師閱讀分享
    欲求教書好,先做讀書人-諾亞舟中大附屬藍山外語實驗小學閱讀工程之教師閱讀分享「欲求教書好,先做讀書人」。閱讀是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博覽群書、讀自然萬物、領略社會風情。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有愛心、有詩意、有內涵的老師。諾亞舟中大附屬藍山外語實驗小學全校教師認真做一名讀書人。
  • 湖南石化職院以賽促建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科教新報·新湖南客戶端訊(通訊員 鄧玉瑩)近日,湖南石油化工職業技術學院舉辦了教師職業能力競賽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能力比賽,此比賽也是為今年省賽選拔選手。為做好有關工作,學院專門成立了由院長何子明擔任主任、主管教學工作的副院長符文文擔任副主任的比賽委員會。比賽由思政課說課、思政課課外實踐活動設計以及課程思政說課三個賽項構成。
  • 回歸教育本原的教師專業發展
    貫穿教師整個職業生涯的專業發展,成為政策制定者、決策執行者、理論研究者和一線教師們的關注焦點。  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不斷學習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及健全專業情意的過程,它既為了實現教師自身價值,更為了滿足教育發展需要,旨歸是提升學生學業成就、促成學生全面發展。
  • 解決技術源頭供給難題 全國高校將建專業化轉移機構
    解決技術源頭供給難題 全國高校將建專業化轉移機構科技日報訊 (記者雍黎)「十四五」期間全國高校將建立專業化轉移機構,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源頭積極性問題。11月5日,科技部「2020全國科技成果轉化與技術轉移體系建設培訓班」在重慶開班,來自全國各省市的80多名科技成果轉化工作負責人聚集一堂,探討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發展新路徑。「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關鍵是要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鏈條,形成技術、產業、應用、市場的『一條龍』機制。」
  • 語文教師要做兒童閱讀的引路人
    你在閱讀《普羅米修斯》《盜火英雄商伯》《託阿盜火》三篇神話時,發現有哪些異同之處?這些神話為什麼都要製造一個英雄?今天我們為什麼要讀神話?」在首屆蘭州兒童閱讀暨書香校園建設論壇上,甘肅蘭州東郊學校語文教師徐世贇站在臺上,正面對40多名四年級學生上《神話中的「火」》研討課。臺下,400多位來自教學一線的語文教師一面專心聆聽,一面不停地在筆記本上做著記錄。
  • 這位校長給教師的7點閱讀建議裡,蘊藏著一位名師的專業蛻變之路
    自古以來,教師以「教書人」和「讀書人」的雙重身份出現於世人面前。「讀書」本應該是教師天然的職業要求和生活狀態,然而,不知從何時開始,教書的教師不愛讀書的問題日益突出,居然演變成為一個社會擔憂。在「全民閱讀」和「終身學習」成為社會共識的今天,要讓教師們體會到閱讀不僅僅是自身職業所需,也是自己生活所求,以「價值驅動」代替「任務驅動」。讀書,要「肯讀」,才能「啃讀」,我們要審視閱讀價值,明晰路徑選擇。
  • 構建循證教育體系 推動教育決策和實踐科學化專業化
    今年以來,我國政府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戰鬥中基於醫療科研團隊科學和專業化的實證研究所提供的數據和證據做出了正確決策,以「循證醫學」的理念在防控疫情上做出了系列的科學決策,極大地降低了人民和國家的損失。聯繫到教育決策和實踐,教育學科也需要構建循證教育體系,通過循證教育推動教育決策和教育實踐的科學化和專業化,更好地服務新時代深化教育改革和發展。
  • 這份新學期學校德育工作計劃用7個導向狠抓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點擊右上角關注【教育好文】,遇見更多教育類文章和材料本文字數3259字,閱讀需要6分鐘,交流發言需要18分鐘左右文末下載本專欄全部電子文檔新學年開學前學校德育處在認真研讀《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意見》等文件的基礎上,對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加明確了未來學校德育工作的方向和思路。
  • 社工教育在社工專業化發展中的作用——基於一個整合的概念框架
    特質論為我們認識專業這一概念提供了基礎,但這種專業和非專業的二元論忽略了中間狀態,且成為「專業」的標準根本無法達成共識,存在邏輯謬誤(Austin,1983; Millerson,1964; Wilensky,1964)。繼而出現的是過程論,「專業」概念開始轉化為「專業化」。Caplow(1954)和Wilensky(1964)斷定專業是一種發展的過程,應在專業的「生活史」中找出構成過程。
  • 2019教師招聘考試專業基礎知識:關於現代文閱讀中說明文閱讀的幾點...
    2019年甘肅省教師招聘考試陸續發布,為了讓大家比較好的備考,甘肅中公教育給考生們準備了教師招聘備考資料,請各位考生及時查詢。在歷年的教師招聘考試中,無論哪一學段,閱讀理解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所佔分值也比較大,是對考生閱讀、理解、歸納、總結、鑑賞、語言表達等能力的綜合考查。
  • 上海交通大學成立教育學院 探索綜合性大學教師教育新路徑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任朝霞 通訊員 餘天佐 江倩倩)記者近日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為響應國家培養優質教師隊伍號召,服務上海教育師資需求,在國家和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海交大成立教育學院。
  • 仰望星空頂層設計,腳踏實地推動閱讀
    仰望星空頂層設計,腳踏實地推動閱讀 2015-06-01 來源:教育部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讓受教育者獲得自我教育的能力。而自我教育的最佳路徑與方式是學會閱讀和熱愛閱讀。
  • 朱永新寄語教師: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nbsp&nbsp&nbsp&nbsp最近,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強調要按照「四有好老師」標準,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這「四有好老師」標準就是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9月9日到北京師範大學看望教師學生時發出的「全國廣大教師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的要求。
  • 專家建議:積極探索數字條件下深閱讀路徑
    傳統的紙質閱讀根深蒂固,存在了數千年之久,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一種全新的閱讀方式闖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我們稱之為數位化閱讀。近年來,伴隨著網絡和各類智能終端的迅速發展,這一閱讀方式已走入千家萬戶。  全民閱讀促進條例徵求意見稿第二十一條規定,國家鼓勵和支持促進閱讀的新技術開發與應用,促進數字閱讀和閱讀便利化。
  • 制度自信教育的戰略意義與實踐路徑
    隨著我們黨「四個自信」理論創新的不斷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的實踐功能、理論淵源、科學內涵、強化路徑等一系列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的問題得到更加明晰的闡釋。制度自信實踐探索日益豐富,特別是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擘畫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美好藍圖,進一步在實踐中明晰了制度自信的奮鬥方向,實現了制度自信從理念到實踐的重大飛躍。
  • 考拉閱讀CEO趙梓淳:如何利用AI、語言學做出國內首個中文分級閱讀...
    而在國內,中文閱讀不僅連分級標準都未建立,很多教師甚至連分級閱讀都沒聽過,尤其是在重要的K12教育領域,很多書店給童書分級,只能給出諸如「適合8歲以下孩子閱讀的童話書」等基於感性、經驗基礎的文字建議。此外,教師、家長對孩子的閱讀水平的了解也一直處於空白狀態,因為獲取這一數據的渠道不是沒有,就是非常非常有限。
  • 廣州:逢教師節深圳觀瀾湖植美麗樹種
    觀瀾湖從中開闢了一條充滿野趣的生態路徑,全面拓展生態遊,為深莞市民周末休憩增添了一個旅遊好去處。推薦閱讀:鄭州:教師節送花季 玫瑰花成新寵 陝西省苗木繁育中心教師節前培育萬盆鮮花送教師 海南:教師節 美麗的鮮花送恩師 河北:教師節將至 商家忙打「感恩」牌 (來源:廣州日報)
  • 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荷蘭農業領先的訣竅有這些……
    我國是典型的地大物博,荷蘭與我們的資源相比,那根本不值一提,但荷蘭農業在國際上的名聲卻比我們要響亮得多。今天我們《有農有藝》全球農業研究室發現,荷蘭的耕地是不多,但他們的效率卻高的嚇人。我們就來看看他們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的生產。荷蘭由於耕地的不足,促使其比任何國家都要更注重提高勞動生產率。因此,大多農業企業都採用集約化、規模化、生產化的生產方式。
  • ...的學習——長春市小學語文統編教材閱讀策略單元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長春市基礎教育研究中心為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組織開展基於新教材的學科教學課例研究活動:聚焦核心素養,實現兒童有過程的學習。這次教研活動以探析「閱讀策略」的教與學為主,正確理解並落實統編版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與編寫意圖,完善和豐富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創造新的意義,發現新的可能,展示新的課堂。
  • 綜合素質評價的量化路徑
    綜合素質評價是實踐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能有效引導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從根本上扭轉唯分數、唯考試等弊端的重要措施。  但圍繞綜合素質怎麼評、怎麼用的問題始終爭論激烈。爭論的焦點在綜合素質評價的科學性、客觀性上,由此引發出綜合素質評價的種種理論和操作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