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一個人有沒有壞心眼?曾仕強:你只需問他這一個問題

2020-12-06 桃煙讀史

站在人來人往的街道,如果有人問道,這群人中哪些是壞人?哪些是好人?

或許很多人一時都答不上來,即使回答出的也是經過良久思考後才做出的解答,因為判斷一個不認識的人是好是壞,有沒有壞心眼除了第一眼所見到的外表以外,毫無可判斷的標準。

可即使外表也存在太多不確定的因素。

因為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長的一副兇神惡煞的嘴臉或滿臉的慈眉善目,僅從外表來判斷一個人壞與好,實在顯得太過片面和單薄。

但是有一位教授,他只需要問對方一個問題便知道這人有沒有壞心眼。

是不是很神奇?

這位教授便是被稱為「中國式管理之父」的曾仕強教授。著有多本和管理相關的書籍,最讓人熟知的便是他在《百家講壇》中的演講。

一個問題判斷出的人心善惡

曾仕強教授一生著有多部書籍,游離多個國家進行講解,由於多年積累的豐富見聞,他對於很多事物的看法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曾在函谷關現場講解《道德經》,當場就吸引了2000多名國學愛好者駐足觀看。

由於他常年研究中國和西方的管理之道,並經常會對中西兩國的管理觀念進行比較,尋找其差異以及造成這種差異背後的深層原因,曾仕強教授在他的著作中不僅有著西方管理學的理念,同時也帶著中國儒家的思想。

而前文所述,曾仕強提到的只問一個問題便知此人有沒有壞心,又到底是什麼樣的問題呢?

那便是:詢問此人覺得呼氣重要還是吸氣重要?

乍一聽,這問題似乎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無解之謎,甚至不知道它的先後順序。

呼氣吸氣作為一種氣息,早已經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我們很自然隨意地去使用它,對於先有吸氣還是先有呼氣這樣的問題從來不會去過多思考。

而這個問題的答案又是什麼呢?

曾仕強教授隨即回道:選擇吸氣重要的人,首先想到的是自身的利益,這樣的人在人際交往中需要小心一些。

因為在吸氣和呼氣只能二選一的情況下,首先想到吸氣的人是想著得到更多的東西,這樣的人只想得到並不願捨棄。

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仔細觀察一下自己的呼吸,便可以從平時呼吸的習慣中發覺,我們總會先選擇呼氣再進行吸氣,因為此時吸氣要比呼氣更加費力,而也只有呼出了那口氣才能得以借力吸進新鮮的空氣。

可是一開始就選擇吸氣的人,卻在一開始就選擇了這種累人的方式,可見,在他們心裡,相對應的得到比付出要來的更加重要。

這樣的話雖不能以偏概全,但仔細想想,或多或少也似乎蘊含了某些深層的意義。

它至少能說明在這個人的內心有著這樣的一面。

畫骨畫皮難畫心

漂亮的衣服,精緻的妝容,摩登的造型,它們裝飾了人們的外在,讓人類這個社會性動物不僅區別於其他動物種群,更在有時候,體現了一種身份的象徵。

人們從一個人的外在打扮以及他的穿衣風格,獲取到和此人相關的基本信息,從事何種職業?偏愛什麼顏色?並且從這些信息中想要獲取更多其內在的性格和特點。

對於一個人的內在,每個與之接觸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好奇,都有一探究竟的欲望,可真正能通過外表就此了解內心的人又有多少?

外在不僅是一層皮相,同時也是一張包裹住內心的皮囊,外表美麗內心善良的人有,外在漂亮內心陰暗的人也有,但終究畫皮畫骨難畫心。

而善良卻也成為了越來越難能可貴的品質,曾經有一個問題火遍網絡:聰明和善良,更願意選擇哪一個?

一時之間,網上議論紛紛,這個問題其實和曾仕強教授提出的問題都值得引發人們深思。

它沒有正確答案,有的只是每人的不同觀念造成的不同選擇。

聰明是一個人的天賦,善良是一種選擇。換言之,聰明是無法選擇的,不是今天我想變得聰明就能變成這樣的人,但是善良卻是一種可以選擇的品質,我可以選擇從善,同樣也可以選擇從惡。

而人這一生,不就在各色各樣的誘惑中做著形形色色的選擇?

有舍有得 求而不得

曾仕強教授在提出他的這個問題以後,隨即便表示:有舍才有得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人人都懂的道理,可是真正願意做到的人寥寥無幾。

其實對於這許多的大道理,很多人都知道,但是明白道理是一回事,能夠參透其中的精髓並做到真正領悟卻又是另外一回事,這當中還需要經過理解和頓悟這兩個過程,許多人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便輕易放棄了。

可是同樣也有人做到了,並且,也就是這些人的捨棄,才有了我們的所得。

離我們最近的事便是此次的疫情。

今年的疫情,來的快且悄無聲息,等我們反應過來時,武漢已經封城,國內外的旅遊業暫停、公共場所關門、我們每天走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從客廳到房間,各種腦洞大開的家庭玩樂方式層出不窮,讓人們再次感概高手在民間。

可就在我們用這樣的方式消耗著「閉關不出」的那幾個月間,有一部分人卻馬不停蹄地趕赴抗疫第一線,來到陌生的城市,不分日夜,沒有娛樂,如廁不便的工作著,原本也該在家休息的他們因為國家的召喚毫不遲疑放棄原本屬於他們的休息時間。

雖然新聞報導中對於他們的辛苦付出並沒有過多的渲染,但是沒有經歷過這一切的我們也知道抗疫第一線的實際情況遠比拍攝出來的還要苦的多。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抗疫的英雄們替我們承受了一部分原本屬於我們的苦難,如果不是他們的捨棄,也不會有我們賦閒在家的悠閒自得和輕鬆自在。

更不會有如今不同於國外社會的安穩狀態!

玩過沙子的人都知道,當僅僅攥緊手中沙子的時候,沒過多久沙子便會從手指的縫隙中流走,可是當我們一旦張開手掌,那些沙子反倒乖乖的停留在自己的掌心中。

求而不得是人生的兩大苦難之一,並且似乎越是求取越是得不到,這似乎已成為一種常態。

可是為何不試著放下一些東西,放下一些執念,或許反倒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小結:

人心的複雜程度並不亞於大腦神經,一個人的好壞,善良與否,單靠一句話、一個問題、一個眼神,甚至是一個心理測試都不足以說明其全部。

曾仕強教授的這個問題所涵蓋的意義有其一定的道理,但是想要以此就說此人是善是惡,也是過於武斷。

但是這個問題所顯現出來的深層內涵,卻值得我們推敲和琢磨,在人心複雜的現代社會,社會是在不斷進步,可人心似乎在慢慢地退化。難以捉摸、人心不古已經漸漸成為現代人內心的寫照。

選擇善良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它不難,遠比我們想要得到的慧根容易得多,只要我們願意跨出這第一步。

相關焦點

  • 兩性關係中,如何判斷一個男人有沒有壞心眼?只需問他這一個問題
    這個世界熙熙攘攘,紛紛擾擾,人來人往,倘若問你,當那些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哪一個男人有壞心眼的時候,你大概會覺得有些不知所措。因為在短時間內所能接收到的信息只是對方長得好不好看,穿得精不精幹,而關於內在的東西,你無法第一時間獲取到。因為畫人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可能你第一眼覺得高尚的人,私底下兇神惡煞。
  • 曾仕強:當一個人擁有財富以後,從他的行為就能看到他的未來
    導讀:在社會的大染缸裡,可以說是魚龍混雜,什麼樣的人都有,但是如何才能看清一個人呢?曾仕強,曾老在一次訪談中講到識人的方法,那就是當一個擁有財富以後,從他的行為就能看到他的未來!曾老在一次訪談中說,生在中國,相信有句話大家都知道,那就是人只能同患難不能同享福。
  • 世界上有沒有鬼?碰到了怎麼辦?曾仕強:疑心生暗鬼,心正鬼則亡
    在黑氣沉沉的夜晚,我們是不是會疑神疑鬼在自己的周圍有晃悠悠的小鬼追隨呢?那世界上究竟有沒有鬼神呢?即使現在,我們都很難用科學的理論去解決一些問題,就比如那神秘的百慕達三角洲。鬼神學說在真真假假的言論中,更顯得撲朔迷離了。
  • 曾仕強主講:易經的奧秘,善易不卜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人們卜卦的目的都是為了預知未來,如果這種預測是沒有準的,那預測還有什麼用呢?如果預測是沒有用的,又為什麼說,學習《易經》可以使人趨吉避兇呢?如此說來,卜卦其實就是一個充分引發自己潛能的過程,同時可以尋找更多的資訊,作為自己判斷事物,做出決定的參考。但是為什麼孔子在認真研讀《易經》之後,卻說:不佔而已矣呢?
  • 如何判斷一個人有沒有對你撒謊?別瞎猜,心理學家告訴你答案
    我身邊有一位研究心理學的朋友,在和他說話時,我們總會不自覺中變得謹慎一點。因為按他的說法,經驗豐富的心理學高手,可以通過微表情看穿一個人的心中所想。一個人不管表面如何掩飾,表情都是內心想法最質感的表達。
  • 《易經的奧秘》曾仕強,源起伏羲八卦,不僅僅是算卦哦
    是什麼這樣的問題大多都不好回答,因為沒有標準答案,怎麼說都對,但怎麼說都只對一部分,因為《易經》包含的知識實在是太大了。可以說《易經》就是我國哲學細想的源頭,是群經之首,它對於我們普通人既熟悉又陌生,既高深又簡單,學習《易經》一定要有比較寬廣的包容性,要放眼更高。《易經》怎麼完成的咱們先來回顧了《易經》是怎麼完成的。
  • 著名臺灣學者曾仕強去世,享年84歲!曾仕強教授一路走好
    曾仕強這一生都在弘揚中國文化,有著「中國式管理大師」的尊稱,這一生都在發揚道德文化,所以才得來了這個稱號,曾仕強著名的作品有《胡雪巖的啟示》《易經的奧秘》《中國式管理》等一些經典作品。曾仕強最讓人熟悉的是在《百家講壇》中的講解,講解了很多系列的作品,在課堂上他是帶有幽默風格的老師,講課的方式非常生動有趣,讓人們很是容易接受,聽之者受益匪淺。
  • 如何判斷汽車避震器壞了,只需知道這兩點,車友:早知道就好了!
    如何判斷汽車避震器壞了,只需知道這兩點,車友:早知道就好了!汽車減振器是汽車懸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是抑制彈簧回彈衝擊對振動和變形的吸收,並吸收路面的衝擊。它直接影響到車輛的乘坐舒適性和操縱性,這將影響到我們的行車安全。
  • 鬼谷子:心眼壞的人,往往有這3個難以察覺的特徵,千萬要當心
    人生總能遇到各種形形色色的人,這些人當中有好人也有壞人,而我們最怕的就是遇到哪些壞人,因為你不知道哪天他就將你給賣了,你還幫他數錢。因此,看一個人非常重要,可是有句話叫做「知人知面不知心」,你不知道對方在想什麼,所以讓你在人際交往當中不得不小心。
  • 世界上究竟有沒有鬼?碰到了怎麼辦?曾仕強:14歲那年我親身經歷
     他在各大高校的演講,也將鬼怪之說第一次拿到了明面上探討,對於學生們向他提出的究竟有沒有鬼的問題,他向眾人將出了一個在他14歲時遇到的真事
  • 判斷一個人對你有沒有愛,做好這件事,就有數了
    所以我們要看清一個人對自己還有沒有愛,那麼就要通過平常的瑣碎小事來判斷。如果我們想要知道對方對自己還愛不愛,那麼我們就可以通過一些小事去引導他,讓他表現出來,對自己的心意。或者是可以主動大方對她是愛,不管他對你是愛還是不愛,那麼他都會有一種方式來表現出來,你也可以通過他表現的這種方式來判斷他是否愛你。
  • 判斷一個人是否有發展潛力,就看這幾點,有一點就恭喜你!
    我們經常用「潛力」來形容一個出色而樂觀的人,他的前途光明,前途無限,值得期待。一切都必須合理並有充分根據。否則,就是胡說八道。判斷一個人是否有發展潛力,就看這幾點,有一點就恭喜你!1、看他的性格自我約束和學習能力決定一個人可以擁有多少能量,但是能力的強弱並不是唯一的衡量因素。
  • 曾仕強:為什麼說人是萬物之靈?
    就比水火進一點了,植物它有氣,還有生,它會生,可是植物它不能動。你會發現,一株植物它的氣不足,所以植物是一叢一叢地生。植物為什麼要叢生?就是它結合起來,那股氣才足夠傳出去,把它所需要的蝶、蜂引過來。動物又進一步,動物有氣,有生命,它還有知,只不過它的知叫做本能,動物是有本能的。你可以把一隻狗帶到大興,然後讓它自己走回來,可以。
  • 佛教:判斷一個人有沒有福氣,就看是否具備這三點
    福報也是如此,在佛教看來,每個人的福報皆有定數,但同樣可以通過後天的積攢來換取福報無量。那麼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福報無量呢?有什麼依據可言?道理很簡單,身上有著三點的人往往福報深厚,日子自然越過越好,即使沒有洪福,也能安享清福!看看你是嗎?
  • 女面試官:如何判斷一個人的性取向?專科生精彩回答,被錄取
    並相應地設置了許多很難解答的問題。特別對於那些與市場客戶群體接觸密切的客戶代表而言,在這些方面的考察就更常見了。比如,在某專注服務青少年群體的一家綜合性網際網路企業的面試環節當中,就有一名女面試官在招聘客戶代表的面試環節中,提出了一個相當「前沿」,卻又有點「奇葩」的問題。因為她當時所提出的問題,既跟客戶服務技巧無關,也跟她們公司的用人要求無關。
  • 國學大師曾仕強先生與世長辭,最後一段時光的影像正式公開
    中國著名學者曾仕強先生在臺灣去世,享年84歲,引起無數人追思!曾仕強大概很多人都不會陌生了,他是久負盛名的中國式管理大師,更是當代影響力非常大的學者,他的一身都在為弘揚中國傳統道統文化而奔走,他的去世,也讓很多人都紛紛為之痛心。
  • 當一個人問律師能不能找關係,他希望聽到的回答是有還是沒有?
    做律師以後,經常遇到有問:認識檢察官法官嗎?能找點關係嗎?人能想辦法「弄出來」嗎?我一直很好奇,當一個人問律師:能不能幫忙找關係?他是想聽到怎樣的回答?有沒有關係?這要看你怎麼想關係這件事。尤其是我生活在五線小城市,出門買個菜都可能遇到熟人,但是這些熟人,只能在他的工作權限範圍以內,幫你點小忙。身家性命的大事,除了你爸媽,誰都不會無條件幫你。對於法官來說,他的親戚朋友圈子,不會比任何一個人小,打招呼的人,估計也少不了。
  • 怎樣判斷摩託車繼電器的好與壞,當壞了的時候需要怎麼樣做
    有些東西壞了是沒有修理的價值了,這個繼電器壞了換個新的也才15塊左右,要是真讓修理給你,修的的話那也得10塊吧,甚至更多的吧,而且時間要遠遠多於更換的時間。所以壞了直接更換為好,新的總比舊的好吧。本身不貴的東西,往往換要比修更好,無論對使用者還是維修者。
  • 男人對你有沒有「意思」,試一次就知道了,別再自作多情
    當然,一個男人對女人有沒有「意思」,實際上早就在和女人交往的細節裡表現得淋漓盡致,只是女人錯把假象當成了深愛,愛到最後才發現自己是自作多情。那麼,如何判斷一個男人是不是對自己有「意思」呢?其實很簡單,用下面的3種行為試一下就知道了。
  • 心眼不壞,鬼主意卻不少的星座,善於跳躍性思維,智商很高
    文 | 安 達有些人心眼不算壞,但是鬼主意卻也不算少,他們只不過是擅長跳躍性思維,智商很高,所以好像點子很多一樣,那麼哪些星座是這樣的呢?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雙子座:古靈精怪,點子多雙子座的人往往心眼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