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年級下冊物理《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中,老師們都把重點放在了「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上,進而得出牛頓第一定律的結論。這樣的教學本身無可厚非,但在由實驗到結論的過程結束之後,若能反思一下過程中所用到的物理方法,這就滲透了物理方法的教育。
在圖示實驗中,用小車滑動的距離表示小車所受阻力的大小,這是運用了轉換法。我們來看看轉換法的定義。
轉換法:在研究看不見的物質或現象時,可以通過研究該物質或現象所產生的可見的效果,由此進一步分析物質或現象,這種方法叫轉換法。
轉換法的應用還有很多,比如在聲現象中,用彈開的桌球顯示音叉的振動等等,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回憶前面所學內容都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轉換法以強化物理方法的滲透教育。
我們再來看看科學推理法的定義。
科學推理法:物理學中常常有難以達到條件的時候,這時,我們需要藉助將實驗想像為理想情況下來達到我們的目的,在實驗的基礎上經過概況、抽象、推理得出規律。這種方法就叫科學推理法。
在上述實驗中,完全消除阻力是不可能的,所以,結論的得出應用了科學推理法。
強調一下,我們倡導的是物理方法的滲透教育。在教學中只說方法,不宜進一步詳細解釋,正如我經常比喻的那樣:我們知道滑鼠的名字,會用滑鼠,但沒有必要知道滑鼠的詳細結構、原理等等。
歡迎商榷!祝老師們教學愉快!
(本文系葉老師物理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和來源於百家號葉老師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