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利用空餘時間製作了一個21s簡單的小視頻,不知道大家覺得這樣的視頻怎麼樣?我們接下來轉入正題。八年級下冊物理寒假自學指南,第一小節《力和力的作用效果》。
作為八年級下冊物理第一課是和八年級上冊學過的運動的描述是有很大的關係的。因為力的最直觀效果就是改變物體的運動的狀態,而另外一個效果就是改變物體的形狀。我們平時說的力氣大,說明一個人施加的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或者是形狀的程度比較強。
一、本節課需要掌握的知識點
力的概念(什麼是力)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力是不陌生的,但是我們無法用眼睛看到,也無法用手觸摸到力。但是我們用力起跳,身體會跳起來,跳起來之後也會被地球的力拉回到地面。我們也能看到水能向低處流,還有我們騎自行車自相車會向前運動。這都是力的表現形式。那什麼是力呢?那麼為了紀念被在蘋果樹下不幸運地被蘋果砸到腦袋的牛頓。用牛頓作為力的單位,簡稱牛,用字母N表示。注意是大寫,不要寫錯了。而單位就是表示數量關係來用的,1N讀作1牛頓。那正常情況下一個100斤的人站在地面上對地面的壓力約是500N。上面的例子,我們發現了,一個物體對另外一個物體產生了作用。而這個作用就是力。那麼力的定義就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在物理學的學習過程中,我們用F來表示。而力不能脫離物體存在,產生力的話需要兩個物體,一個是施力物體,一個是受力物體。例如我們用手拍桌子,手就是施力物體,而桌子就是受力物體。若一個人的內力深厚,施加的力就能把桌子破壞掉。
力的作用效果我們先來看一個簡單的實驗圖片:
序號1我們會發現因為磁鐵的關係小球運動會越來越快,序號2我們可以發現小球的運動方向會向磁鐵所在位置發生偏轉。這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的狀態。而序號3用手拉或者壓彈簧,彈簧的形狀都發生了改變。這說明了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所以當你用力握住易拉罐的時候會發生變形,這就說明了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這一效果。
而我們通常所說的運動狀態主要是指,運動到靜止(從靜止到運動),物體的速度改變,物體運動的方向發生改變。只要三者有一種或者幾種發生變化便預示著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了變化。
那我們第一天就花10幾分鐘的時間學習了力和力的作用效果,相信只要專心預習加上這篇文章學生便能預習好這節課並把基礎的知識學會。下節自學課我們簡單學習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圖。陳老師也會及時在百家號更新微課,大家可以關注我,及時獲得微課和學習知識,在八年級下冊的物理學習之路上遙遙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