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朋友知道
大飛機最害怕什麼?
知道的請舉手
大飛機最怕小小鳥
這可真不是一個笑話
鳥擊對飛機的傷害那可是相當嚴重
鳥擊又稱鳥撞,是指鳥類與飛行中的人造飛行器、高速運行的列車、汽車等發生碰撞,造成傷害的事件。由於飛機飛行速度快,與飛鳥發生碰撞後常造成極大的破壞。對於螺旋槳飛機,鳥擊會導致槳葉變形乃至折斷,使得飛機動力下降;對於噴氣式飛機,飛鳥常常會被吸入進氣口,將渦輪發動機的扇葉變形,或者卡住發動機,使發動機停機乃至起火。鳥擊對飛行器動力系統的破壞常常是致命的,會直接導致飛機失速墜毀。
新京報記者從民航相關部門了解到,今年以來,鳥擊事件發生數量較往年同期呈明顯上升趨勢。僅8月、9月,華北地區就連續發生70餘起地面保障原因引起的鳥擊不安全事件,部分鳥擊事件還造成了飛機的損傷。機場驅鳥「形勢嚴峻」,首都機場就派出了「驅鳥專家」們,為飛機保駕護航。
首都機場的特殊「上班族」
鷹、隼對於飛機飛行來說本來是一個危險源。它們身形較大,而且飛得很高。但是如果將其加以訓練,充分發揮鷹、隼作為鳥類食物鏈頂端的特點,它們就成了機場的驅鳥「大師」。針對近期鳥擊事件增多的情況,鷹隼「驅鳥員」開始在首都機場「上崗」。
驅鳥技師用「掄餌」的方式讓獵隼盤飛驅鳥。
新京報記者在首都機場飛行區管理部鳥擊防範模塊就看到了慄翅鷹、雀鷹和獵隼這3位特殊的「驅鳥員」,在休息時,它們會被戴上可以遮住眼睛的小帽子。不僅讓這三位「上班族」變得有些萌,更主要的是讓它們能夠安靜下來。
「只要『帽子』一摘,它們就知道該『幹活兒』了。」鳥擊防範技師隋國輝介紹,鷹、隼會一旦「上崗」,就會露出其兇狠本性,驅鳥任務會完成得特別出色。飛行區管理部鳥擊防範模塊業務經理胡承皋也用「鷹和隼所到之處全部沒鳥了」來概括其驅鳥的效果。
首都機場是第一家使用鷹隼驅鳥的國內民用航空機場。胡承皋告訴記者,國外機場有此先例,但「國內其他機場的航班量沒有首都機場大,各種驅鳥措施和驅鳥時間較首都機場更寬鬆,所以用獵鷹驅鳥的迫切程度不如首都機場,而首都機場則必須創新嘗試各種效果更好的驅鳥方法。」
驅鳥技師用「跑繩」的方式讓慄翅鷹在可控範圍內驅鳥。
胡承皋坦言,如何讓鷹、隼把飛行區內的其他鳥趕走,而鷹或隼自身又不對飛機飛行造成威脅,這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因此,首都機場給鷹隼驅鳥定下鐵律,這就是其在驅鳥過程中應避開飛機飛行的高度。
如果與飛機在飛行高度上不會交叉,「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會把鷹撒開來讓它們飛,這種驅鳥效果非常好,那些鳥兒看到天敵都嚇跑了。」如果是在與飛機飛行高度有交叉的區域驅鳥,技師們就需要在鷹的腳上繫上一根繩子,讓鷹隼在可控的範圍中驅鳥。
「殺手鷹」與「盤飛隼」
「快看那邊兒,那片草裡大約有二三十隻鐵爪鵐。」由於從事了十多年驅鳥工作,隋國輝的眼神變得更加「毒辣」,離著老遠就能看到草裡的風吹草動。隋國輝說的這片區域正好位於飛機降落的區域,如果有飛鳥則會對飛行造成影響,必須要驅逐。
驅鳥技師拉著雀鷹進草地內驅鳥。
兩位鷹隼驅鳥技師佀京偉和陳杰,將身形最大的慄翅鷹從架子上取下,輕輕摘下它的小帽子,原本安安靜靜的慄翅鷹瞬間發出尖利的叫聲,不斷扇動著翅膀。由於這裡處於飛行下降區域,因此技師們採用在可控範圍內使用鷹來驅鳥。
驅鳥技師用「跑繩」的方式讓慄翅鷹在可控範圍內驅鳥。
他們在慄翅鷹的腳上拴上一根短繩,在繩子另一頭做了一個環,環內穿了一條長長的繩子。佀京偉和陳杰拉著繩子和鷹走進草坪,兩人分別站於長繩子兩端,鷹站在陳杰的手部。隨後,佀京偉用哨子吹出長短不同、高低不同的哨音召喚慄翅鷹。鷹聽見後,使勁撲稜著翅膀從陳杰手上起飛,向佀京偉飛去。由於腳上的短繩穿在長繩上,因此慄翅鷹飛行的高度和長度均可控。佀京偉告訴記者,在大多數情況下,技師們會把長繩兩端拴在兩個樁子上,讓鷹順著繩的方向來飛行,這樣驅鳥的範圍會更大。這種方法技師們稱為「跑繩」。
驅鳥技師用「跑繩」的方式讓慄翅鷹在可控範圍內驅鳥。
如果在飛行高度可完全錯開的區域,技師們則可以用「掄餌」的方式讓獵隼驅鳥。使用這種方法時,技師會將一個色彩鮮豔的物體高高掄起,同時通過哨音讓獵隼完全自由地飛行起來。記者注意到,在這種方式下隼飛行的高度和範圍都很廣。
驅鳥技師用「掄餌」的方式讓獵隼盤飛驅鳥。
雖然同為驅鳥「利器」,但不同的鷹或隼具有不同的特點,隋國輝說:「鷹的特點是適合捕捉,而且捕食過程很短,它特別適合出擊,所以我們把這種鷹稱為『殺手鷹』,專門用來起到『殺一儆百用』的作用。隼的特點是盤飛好,它在天上盤旋的同時觀察地面是否有食物,然後再俯衝下來,所以我們採用掄餌的方式,讓它盤飛,起到驅鳥的效果。」
生態治理驅鳥
早在1998年,首都機場成立了專門的驅鳥隊伍,經過多年觀測,首都機場地區常見的鳥類有139種。胡承皋表示,這些鳥有的就為了來找東西吃,有的是為了來找地方睡覺,有的覺得機場特別好玩,而有的則是因為氣候突變,在遷徙過程中迷路了,不小心到了首都機場。
而且首都機場的跑道周邊都有大片的草皮,這對於鳥類來說就是天堂,「鳥兒在空中一看,機場周邊高樓林立,正好機場裡面草水豐盛,這可不就是綠洲嘛。」
為了讓鳥不再留戀首都機場,機場決定通過生態治理讓鳥另尋他所。首先從草種上做文章,定期割草,更換草種。此外,治理老鼠、兔子,碾壓土地,治理排水溝等方式都能較好地切斷鳥類食物鏈,起到改變區域生態系統的目的。
聽覺、視覺系統驅鳥
除了動用鷹隼驅鳥,首都機場還有其他的驅鳥方法。
驅鳥車。
這種車的車頂有一個大大的喇叭,喇叭裡播放著各種聲音,有的是鳥類的慘叫聲、有的是鳥類天敵的聲音。每一天,技師們都會開著驅鳥車24小時巡邏,滾動播放鳥叫聲,以此達到嚇跑鳥類的目的。驅鳥車一天的總裡程可達300公裡左右。
大喇叭。
在機場飛行區內,草坪上安裝了不少「大喇叭」,喇叭裡同樣播放著各種鳥聲,整個機場鳥鳴起伏,這也可以起到驅鳥的作用。
不過相同的聲音播放時間一長,鳥也會對聲音產生「免疫」。隋國輝以喜鵲舉例說,喜鵲領地、團結意識比較強,是本地的留鳥,「像這種鳥的話,如果播放同類鳥的慘叫聲音,其他鳥就會以為同伴發生了危險,有可能就會大規模飛過來,這倒給驅鳥帶來困難。」所以機場播放聲源,需要根據白天或者晚上,根據不同的鳥類活動,選擇相對應的聲源。
彩色風車和假人。
這些彩色風車和假人,對於遷徙季節路過首都機場的「外地」鳥類相對更為有效。胡承皋告訴記者,「針對不同季節、不同鳥種,我們也會綜合採取各種『土洋結合』的手段,實現驅鳥措施的最優組合。」
假人驅鳥。
來自家鴿的威脅最大
給機場飛行安全帶來威脅最大的是機場周邊居民飼養的家鴿。據粗略統計,首都機場周邊3公裡範圍內有大概48戶、5000隻左右鴿子,而且部分養鴿戶緊靠西跑道。
家鴿最讓技師們頭疼,胡承皋連連搖頭:「家鴿的特點是,不僅會從飛行區穿過,而且它們飛到首都機場也不是為了吃的,就為了飛著玩,所以生態治理對它們沒用。像這種情況我們只能驅趕,態度必須狠一點。」
根據《民用機場管理條例》,在淨空保護區範圍內,禁止放飛影響飛行安全的鳥類,升放無人駕駛的自由氣球、系留氣球和其他升空物體。
根據《華北地區民用機場淨空障礙物管理辦法》,民用機場淨空保護區即機場遠期規劃中每條跑道中心線兩側各10公裡、跑道端外20公裡的區域。
根據我國《民用機場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禁止在民用機場淨空保護區域內從事放飛影響飛行安全的鳥類,升放無人駕駛的自由氣球、系留氣球和其他升空物體;違反相關規定情節嚴重的,處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沒想到小小鳥看起來乖巧可愛
但還挺讓機場頭疼的
轉發起來
讓更多朋友了解機場的「特殊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