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繁榮文化事業】守正創新強文化——我市文化...

2020-12-06 烏海市政府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2014年9月被確定為全區文化體制改革綜合試點地區以來,我市按照「統籌規劃、系統推進、穩步實施」的總體思路,依託現有資源和平臺,紮實推進各項改革任務。至今,改革工作進展順利,效果良好。

  我市以被列為全區文化體制改革綜合試點地區為契機,在全力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工作的同時,結合實際,突出重點、培養亮點,注重總結提煉經驗,已在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社區與機關單位文化服務共建共享、事業單位改革等多個改革項上,形成相對成熟可推廣可複製的寶貴經驗。

  媒體改革與發展邁出新步伐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不斷健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體制機制,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互動融合發展,增強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媒體監管力度進一步加大,組建成立了烏海市新聞道德委員會,建立了新聞從業人員基本信息資料庫,加強了對新聞媒體採編人員的規範管理和市屬媒體派出機構的監督管理審查,開辦了《新聞內參》《烏海新聞評議》等內部刊物,進一步規範了新聞媒體監督機制。

  為進一步推進媒體融合發展,我市制定了《關於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方案》,成立市融媒體中心,依託「雲中心」大數據平臺搭建融媒體採編發內容管理系統,採用「123+」(一個平臺、兩家媒體、三個地區、若干個部門單位)模式,做到全媒介在同一採編平臺共享新聞資源和新聞產品再造,實現精準化投放、分眾化傳播;重點打造「烏海新聞」「烏海日報」「烏海廣播電視臺」等融媒體品牌,推動入駐今日頭條、抖音等平臺。截至去年年底,網絡宣傳平臺累計閱讀量達1000萬人次,網絡直播40餘次,瀏覽量超過420萬人次,「烏海新聞」微信被評為「全區最具影響力十大政務微信」,「活力海勃灣」獲評「全區最具地方特色頭條號」。

  文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80後小夥子溫磊曾是一名軍人,也是一名文化產業從業者。

  「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與我個人的創業想法不謀而合。加之,我看重烏海文化產業發展的前景,因此,決定放手一搏。」談及創業的初衷,溫磊如是說。

  溫磊從事的項目叫活性炭雕。其系列產品是由我市本地優質煤精石粉輔以果殼活性炭壓製成形,天然矽顏料純手工上色完成的藝術品。為了讓產品體現出烏海特色,溫磊不僅在原料選用上就地取材,還從烏海的文化旅遊資源入手,開發出了具有甘德爾山、成吉思汗聖像、「太陽神」、四合木等本土文化符號的系列產品。此外,版權意識極強的溫磊還為自己的產品申請了「烏金之海」 商標以及「烏海,有禮了」的廣告詞版權保護。

  「下一步,我將著重推出烏海巖畫系列、風景系列等產品,努力拓寬創業路,多角度宣傳烏海。」溫磊說,「規劃雖好,可創業之路註定不會一帆風順,但是,我相信烏海文化產業一定會給我驚喜!」

  溫磊的故事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文化體制改革、文化產業發展的縮影。

  近年來,我市圍繞加速經濟轉型和城市轉型,加快打造自治區西部區域中心和「一個統領、一個根本要求、兩個著力、『五區』打造」發展思路,堅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並重,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宣傳部關於培育壯大文化產業一系列相關要求,深入貫徹落實「抓大扶小」的思路,培育新的增長點,挖掘內需潛能,增加有效供給,提升消費品質,努力做大文化產業總量。

  結合文化產業發展現狀,我市在注重大項目、大企業的同時,抓好小項目、小企業,積極促進文化產業項目遍地開花,產業種類日益多元化。據統計數據,截至目前,全市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共有612戶,其中規模以上法人單位23戶,資產總額35.2億元,從業人員9784人。從類別上看,我市文化產業主要集中在新聞電視廣播、廣告、旅遊、娛樂、網絡文化市場、珠寶首飾、民間工藝美術品、書畫奇石、書刊音像、演藝、出版印刷及文化藝術培訓等方面。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認真落實國家和自治區出臺的文化產業發展政策,編制下發了《烏海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烏海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烏海市關於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使用的意見》《烏海市文化產業示範基地評選管理辦法》《烏海市文化產業示範園區評審命名管理辦法》《烏海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文化消費的意見》等多個文件,並設立了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同時,我累計爭取到自治區文化產業扶持資金1900萬元,全部及時撥付相關文化企業用於項目發展建設。

  我市狠抓項目投資,促進文化產業擴容增量,按照建設一批、策劃一批、調研一批、儲備一批的要求,加強項目謀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實施一批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建立了文化產業項目庫;積極培育市場主體,形成以特色產業拉動的發展集群。

  近年來,我市積極引導支持煤炭、房地產等有實力的企業以新建、合資、收購等形式投資興辦文化產業;抓住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機遇,落實對中小微文化企業的扶持政策,解決好中小微企業發展重大問題,在市場準入、資金扶持、減免稅費等方面搭建好平臺,幫助中小微文化企業激發內在活力,快速成長壯大,形成文化企業梯度發展格局;堅持政府搭臺,持續不斷開展文化產業活動,連續舉辦了10屆「黃河明珠·中國烏海書法藝術節」、6屆「國際書法產業博覽會」等文化交流活動,並通過各項文化交流活動的舉辦,促進了文化旅遊、商貿會展、書畫交易等產業發展,擴大了文化消費規模,拉動相關產業貿易額近5億元。

  「我走過很多地方,可是我發現,烏海的文化產業政策還是非常寬鬆的。」面對記者,章雙泉如是說。章雙泉是江西人,祖輩做毛筆生意。2014年,章雙泉來我市二次創業,把毛筆店開在了書法城。初來乍到,令章雙泉暖心和安心的是,政府免費為其提供店面等。這下,章雙泉的創業勁頭更足了,生意也越來越紅火。

  我市在大力發展傳統文化產業,諸如演藝、影視、廣告、文化娛樂等產業的同時,還以「文化+」的思維,推進文化與科技、旅遊等產業的融合,高標準規劃建設了烏海湖、甘德爾山生態文明景區、當代中國書法藝術館等大型文化旅遊項目,組建成立了內蒙古黃河明珠文化旅遊產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和烏海湖旅遊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有效增強了我市文化產業發展活力。「幾年前,我開始研發手工皂,起初,由於知名度不高,產品銷售始終是『雷聲大雨點小』。後來,得益於烏海的文化旅遊融合政策,我的產品能夠在本地立足,還走了出去,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喜愛。」「娜茜吉婭」手工皂創始人李麗說,「文化和旅遊融合是大趨勢,我們一直在路上,我相信,未來會更美好!」

  善行烏海凝聚正能量

  日前,烏海市2019年「德耀長河·善行烏海」道德模範基層巡展走進海勃灣區千裡山鎮,通過展板展示我市近年來湧現出的自治區級道德模範和內蒙古好人的先進事跡。「他們都是我們身邊的普通人,卻有著不普通的行為,他們愛崗敬業、樂於助人、孝老愛親……這些人的事跡讓我們特別感動,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團結新村居民王三強說。

  今年以來,我市結合實際,已在全市範圍內開展道德模範、身邊好人基層巡講巡演巡展活動十餘場,廣泛宣傳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的感人事跡、高尚情操,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進一步深化道德模範學習宣傳教育,掀起新一輪學習道德模範、崇尚道德模範、爭當道德模範的熱潮。

  我市全面開展「中國夢·盡責圓夢」「德耀長河·善行烏海」系列主題宣傳教育活動,以實現「中國夢」為抓手,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為契機,分別開展了「責任擔當·服務圓夢」「愛崗敬業·發展圓夢」「敦品勵學·成才圓夢」「勤儉持家·致富圓夢」4大主題實踐活動;通過抓輿論、抓氛圍、抓載體,大力弘揚社會正能量,核心價值觀宣傳遍及城市每個角落,覆蓋率達到87.5%。

  截至目前,我市共湧現出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2人、自治區道德模範15人、烏海市道德模範29人;中國好人榜上榜9人、內蒙古好人榜上榜69人、烏海身邊好人93人。

相關焦點

  •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推動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文化為其提供積極的思想理念引領、過硬的人才素質支撐,提供新的資源要素、新的動力源;離不開融合度高、帶動性強、綠色低碳的文化產業為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體系提供強大助力。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本身的發展,也要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以更好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推進社會文明程度提升、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
  • 青州市文化和旅遊局獲評「全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突出貢獻單位」!
    12月4日上午,在全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獎勵大會上,青州市文化和旅遊局榮獲「突出貢獻單位」!全面統籌部署青州市文旅局高度重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堅持文旅系統業務建設和文明建設兩手都要硬的思路,全面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任務。
  • [安徽] 蕪湖文化與科技高融合 促進文化產業大繁榮
    在蕪湖華強文化科技產業園的二維動畫設計室和三維建模設計室裡,一位位手點滑鼠、雙眼緊盯顯示器的年輕人,用自己的智慧為全國的小朋友們帶來了無窮歡樂。  華強原創動漫的崛起是蕪湖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2011年,蕪湖完成增加值35.44億元,同比增長36%,分別高於全國、全省GDP增速26.8和22.5個百分點;實現出口600萬元。
  • 立足新起點,把握新要求,全力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更快更好地發展
    、加強文物保護、推進產業發展為重點,深化改革,創新思路,全市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文化活動創出品牌。舉辦了中國古箏藝術學術交流會、少兒藝術節、老年藝術節、群眾文藝新作調演等品牌性群眾文藝活動,承辦了農民藝術節、社區藝術節等大型文化活動;多次組織送文藝下鄉、進社區活動,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營造了城鄉的文化氛圍;各縣(市、區)文化活動有特色、有創新,群眾參與性強。
  • 蘭州:歷史文化"積澱"城市名片 20多年的文明風雨路
    「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是我國城市的最高榮譽。而奮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提升文明素質,促進一個城市健康全面發展的過程,更是塑造一個城市形象的過程。從2009年我市啟動新一輪創建文明城市工作以來,在人文、民生、教育和美化優化城市環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 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第十二屆「全國文化企業30強」提名企業...
    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第十二屆「全國文化企業30強」提名企業簡介(排名不分先後)  編者按  光明日報和經濟日報日前發布第十二屆「全國文化企業30強」名單,同時發布了第十二屆「全國文化企業他們堅持創新發展,發揚工匠精神,在履行社會責任中不斷做大做強,為社會提供高品質的文化產品和服務;他們注重提升自身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發展水平,助力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中華文化影響力持續增強。
  •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建設文化強國
    ,並以專門一個部分闡釋「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為今後文化發展謀篇布局、擘畫藍圖。韓子勇說,「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以文化凝心聚力、以文明交流互鑑,中華民族必將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強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需要中華文化的當代創造。
  • 文化流動是深圳文化創新的重要原動力
    深圳應先行先試,示範引領,努力創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城市範例。 文化創新是一個國家永葆生命力的重要基礎,也是一座城市快速發展的不竭動力。作為我國最早建立的經濟特區之一,40年來,深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城市文明鑄魂,以順應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為民生幸福夯基,以「文化+」新模式新業態為高質量發展賦能,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實現了幾乎從零起步,到碩果纍纍的歷史性跨越。
  • 我市紮實推進森林城市生態、產業、文化、管護「四大體系」建設
    茂名網訊 近年來,我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按照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的要求,牢牢把握森林城市建設的著力點,加快城鄉綠化步伐,增加森林資源總量,擴大城市生態空間,豐富生態產品供給,弘揚優秀生態文化,全面鋪開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建設森林城市生態、產業、文化、管護「四大體系」,著力推進宜居宜業森林城市建設
  • 關於我市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的思考和建議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文化使旅遊的品質得到提升,旅遊使文化得以廣泛傳播。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要決策。今年8月,我市召開高規格的全市文化旅遊大會,做出推進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文化旅遊強市的重大戰略部署,文旅融合迎來蓬勃發展的春天。
  • 文化小康的大瀝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落地生根
    如今,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點通過舉辦各類文藝體育活動、提供閱讀培訓學習場地、開展文明創建和模範人物宣傳等,成為培養時代新人、弘揚時代新風的精神家園。 大鎮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推動下,大瀝鎮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各種群眾文體活動蓬勃開展。
  • 經濟發展和文明創建同頻共振相得益彰
    全國文明城市是衡量一個城市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的綜合性榮譽稱號,既是經濟硬實力的體現,又是文明軟環境的象徵。近年來,我市處於歷史上發展最好的階段之一,發展形勢好、態勢好、趨勢好,經濟總量成功躍居全省第三,多項主要經濟指標位居全省先進位次。
  • 力爭2025年建成文化強市和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
    「全會把文化建設放在突出位置,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文化建設的目標要求,提出了建設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為我市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南和基本遵循,鼓舞人心、催人奮進。」劉旗說,「十四五」時期,我市文化旅遊部門將圍繞建設文化強市和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的目標,促進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全力打造旅遊業發展升級版。
  • 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參考範文
    信陽跨入全國文明城市行列,既是我們以創建高質量推動城市發展高質量的精彩縮影,也是我市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生動實踐,更是全市上下牢記總書記殷殷囑託,為加快老區振興、實現「兩個更好」交出的一份出彩答卷。在此,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向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中付出艱辛努力、作出無私奉獻的全市廣大幹部群眾和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敬意!
  • 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文化建設成就述評
    新華社北京9月19日電題: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文化建設成就述評新華社記者周瑋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一窮二白邁入大繁榮大發展的新時代,群眾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多彩,文化軟實力大幅提升——1949年,全國公共圖書館僅有55個,文化館站896個,博物館21個;2018年底,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3176個,文化館站44464個,博物館4918個。
  • 王力在澄江市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總結暨玉溪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王力在澄江市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總結暨玉溪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動員會上強調 實施全域創建工程 常態長… 2020-11-25 18: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文化品牌與文化創意就是文化旅遊產業的生命力
    發揮旅遊的產業化和市場化優勢,能夠豐富文化產品供給方式,帶動文化產業發展、文化市場繁榮。中華春節符號秘書長劉祥法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文化日益成為支配旅遊活動的精神支柱和旅遊經濟的重要引領,中華春節符號多年來一直用自身的文化品牌與豐富多彩的文化項目與文化活動,促進與旅遊的密切結合,走出了一條文化品牌加旅遊的新路子,受到了地方和社會的稱讚。
  • 解讀:深圳從「文化沙漠」到「文化綠洲」的華麗轉身
    近年來,深圳文化建設也後來居上,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創造了與經濟奇蹟一樣的文化奇蹟,深圳由昔日的「文化沙漠」華麗轉身為生機勃勃的「文化綠洲」。  當前,深圳正在努力打造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與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相匹配的現代文明之城,文化創新成為深圳一張靚麗的名片。回顧40年的發展歷程,深圳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創新發展的深圳模式。
  • 喚醒沉睡的文化——慶城縣挖掘文化內核扮靚「千年古城」
    其中張改琴藝術館的成立,也填補了慶陽沒有美術館的空白,使文化事業在傳承中弘揚,在弘揚中傳承。徵集全國各地參展作品120幅,評出獲獎作品18幅,其中我市作品獲獎8幅。此次展覽是我省農民藝術家向祖國70華誕的獻禮,也是對近年來我省農民畫創作成果的一次檢驗。作品圍繞農業發展、農村變化及脫貧攻堅過程中發生的人和事為題材,充分反映新中國成立70年來農村發生的巨大變化,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多角度展示中國農民新形象,突出了甘肅的獨有特色。
  • 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繁榮發展成果述評
    原標題:延續中華文脈 鍛鑄中國精神——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繁榮發展成果述評每一個時代都有獨特的文化表情;每一個個體都有珍重的文化記憶。2015年9月,《關於推動國有文化企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指導意見》印發,這是文化體制改革中一個裡程碑式的文件,將文化改革進一步推向縱深。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印發《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作出重要制度設計和政策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