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2014年9月被確定為全區文化體制改革綜合試點地區以來,我市按照「統籌規劃、系統推進、穩步實施」的總體思路,依託現有資源和平臺,紮實推進各項改革任務。至今,改革工作進展順利,效果良好。
我市以被列為全區文化體制改革綜合試點地區為契機,在全力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工作的同時,結合實際,突出重點、培養亮點,注重總結提煉經驗,已在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社區與機關單位文化服務共建共享、事業單位改革等多個改革項上,形成相對成熟可推廣可複製的寶貴經驗。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不斷健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體制機制,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互動融合發展,增強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媒體監管力度進一步加大,組建成立了烏海市新聞道德委員會,建立了新聞從業人員基本信息資料庫,加強了對新聞媒體採編人員的規範管理和市屬媒體派出機構的監督管理審查,開辦了《新聞內參》《烏海新聞評議》等內部刊物,進一步規範了新聞媒體監督機制。
為進一步推進媒體融合發展,我市制定了《關於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方案》,成立市融媒體中心,依託「雲中心」大數據平臺搭建融媒體採編發內容管理系統,採用「123+」(一個平臺、兩家媒體、三個地區、若干個部門單位)模式,做到全媒介在同一採編平臺共享新聞資源和新聞產品再造,實現精準化投放、分眾化傳播;重點打造「烏海新聞」「烏海日報」「烏海廣播電視臺」等融媒體品牌,推動入駐今日頭條、抖音等平臺。截至去年年底,網絡宣傳平臺累計閱讀量達1000萬人次,網絡直播40餘次,瀏覽量超過420萬人次,「烏海新聞」微信被評為「全區最具影響力十大政務微信」,「活力海勃灣」獲評「全區最具地方特色頭條號」。
80後小夥子溫磊曾是一名軍人,也是一名文化產業從業者。
「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與我個人的創業想法不謀而合。加之,我看重烏海文化產業發展的前景,因此,決定放手一搏。」談及創業的初衷,溫磊如是說。
溫磊從事的項目叫活性炭雕。其系列產品是由我市本地優質煤精石粉輔以果殼活性炭壓製成形,天然矽顏料純手工上色完成的藝術品。為了讓產品體現出烏海特色,溫磊不僅在原料選用上就地取材,還從烏海的文化旅遊資源入手,開發出了具有甘德爾山、成吉思汗聖像、「太陽神」、四合木等本土文化符號的系列產品。此外,版權意識極強的溫磊還為自己的產品申請了「烏金之海」 商標以及「烏海,有禮了」的廣告詞版權保護。
「下一步,我將著重推出烏海巖畫系列、風景系列等產品,努力拓寬創業路,多角度宣傳烏海。」溫磊說,「規劃雖好,可創業之路註定不會一帆風順,但是,我相信烏海文化產業一定會給我驚喜!」
溫磊的故事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文化體制改革、文化產業發展的縮影。
近年來,我市圍繞加速經濟轉型和城市轉型,加快打造自治區西部區域中心和「一個統領、一個根本要求、兩個著力、『五區』打造」發展思路,堅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並重,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宣傳部關於培育壯大文化產業一系列相關要求,深入貫徹落實「抓大扶小」的思路,培育新的增長點,挖掘內需潛能,增加有效供給,提升消費品質,努力做大文化產業總量。
結合文化產業發展現狀,我市在注重大項目、大企業的同時,抓好小項目、小企業,積極促進文化產業項目遍地開花,產業種類日益多元化。據統計數據,截至目前,全市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共有612戶,其中規模以上法人單位23戶,資產總額35.2億元,從業人員9784人。從類別上看,我市文化產業主要集中在新聞電視廣播、廣告、旅遊、娛樂、網絡文化市場、珠寶首飾、民間工藝美術品、書畫奇石、書刊音像、演藝、出版印刷及文化藝術培訓等方面。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認真落實國家和自治區出臺的文化產業發展政策,編制下發了《烏海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烏海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烏海市關於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使用的意見》《烏海市文化產業示範基地評選管理辦法》《烏海市文化產業示範園區評審命名管理辦法》《烏海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文化消費的意見》等多個文件,並設立了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同時,我累計爭取到自治區文化產業扶持資金1900萬元,全部及時撥付相關文化企業用於項目發展建設。
我市狠抓項目投資,促進文化產業擴容增量,按照建設一批、策劃一批、調研一批、儲備一批的要求,加強項目謀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實施一批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建立了文化產業項目庫;積極培育市場主體,形成以特色產業拉動的發展集群。
近年來,我市積極引導支持煤炭、房地產等有實力的企業以新建、合資、收購等形式投資興辦文化產業;抓住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機遇,落實對中小微文化企業的扶持政策,解決好中小微企業發展重大問題,在市場準入、資金扶持、減免稅費等方面搭建好平臺,幫助中小微文化企業激發內在活力,快速成長壯大,形成文化企業梯度發展格局;堅持政府搭臺,持續不斷開展文化產業活動,連續舉辦了10屆「黃河明珠·中國烏海書法藝術節」、6屆「國際書法產業博覽會」等文化交流活動,並通過各項文化交流活動的舉辦,促進了文化旅遊、商貿會展、書畫交易等產業發展,擴大了文化消費規模,拉動相關產業貿易額近5億元。
「我走過很多地方,可是我發現,烏海的文化產業政策還是非常寬鬆的。」面對記者,章雙泉如是說。章雙泉是江西人,祖輩做毛筆生意。2014年,章雙泉來我市二次創業,把毛筆店開在了書法城。初來乍到,令章雙泉暖心和安心的是,政府免費為其提供店面等。這下,章雙泉的創業勁頭更足了,生意也越來越紅火。
我市在大力發展傳統文化產業,諸如演藝、影視、廣告、文化娛樂等產業的同時,還以「文化+」的思維,推進文化與科技、旅遊等產業的融合,高標準規劃建設了烏海湖、甘德爾山生態文明景區、當代中國書法藝術館等大型文化旅遊項目,組建成立了內蒙古黃河明珠文化旅遊產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和烏海湖旅遊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有效增強了我市文化產業發展活力。「幾年前,我開始研發手工皂,起初,由於知名度不高,產品銷售始終是『雷聲大雨點小』。後來,得益於烏海的文化旅遊融合政策,我的產品能夠在本地立足,還走了出去,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喜愛。」「娜茜吉婭」手工皂創始人李麗說,「文化和旅遊融合是大趨勢,我們一直在路上,我相信,未來會更美好!」
日前,烏海市2019年「德耀長河·善行烏海」道德模範基層巡展走進海勃灣區千裡山鎮,通過展板展示我市近年來湧現出的自治區級道德模範和內蒙古好人的先進事跡。「他們都是我們身邊的普通人,卻有著不普通的行為,他們愛崗敬業、樂於助人、孝老愛親……這些人的事跡讓我們特別感動,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團結新村居民王三強說。
今年以來,我市結合實際,已在全市範圍內開展道德模範、身邊好人基層巡講巡演巡展活動十餘場,廣泛宣傳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的感人事跡、高尚情操,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進一步深化道德模範學習宣傳教育,掀起新一輪學習道德模範、崇尚道德模範、爭當道德模範的熱潮。
我市全面開展「中國夢·盡責圓夢」「德耀長河·善行烏海」系列主題宣傳教育活動,以實現「中國夢」為抓手,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為契機,分別開展了「責任擔當·服務圓夢」「愛崗敬業·發展圓夢」「敦品勵學·成才圓夢」「勤儉持家·致富圓夢」4大主題實踐活動;通過抓輿論、抓氛圍、抓載體,大力弘揚社會正能量,核心價值觀宣傳遍及城市每個角落,覆蓋率達到87.5%。
截至目前,我市共湧現出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2人、自治區道德模範15人、烏海市道德模範29人;中國好人榜上榜9人、內蒙古好人榜上榜69人、烏海身邊好人9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