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西北首捷,改變西北戰局的宜瓦戰役

2021-01-20 臺海網

來源:中國國防報

1948年3月2日,我軍攻克宜川西門

宜瓦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在西北戰場轉入外線作戰後打的第一個大勝仗。這場戰役由毛澤東主席親自指揮,從1948年2月22日開始,至3月3日結束,全殲胡宗南集團主力整編第29軍1個軍部,整編第27師、第90師2個師部,第24、31、47、53、61旅等5個旅,共2.8萬餘人。這次勝利改變了西北局勢,並影響中原形勢,為我軍轉入戰略進攻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從戰略大局出發,選擇有利作戰方向。宜瓦戰役前,我軍遵照毛澤東主席提出的解放戰爭第二年作戰的基本任務,「舉行全國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線去,將戰爭引向國民黨區域」,已在全國各主要戰場上,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

蔣介石在我戰略進攻打擊下試圖集中兵力,同我爭奪中原,挽回敗局。他從西北戰場抽出裴昌會兵團,令其配合劉峙兵團對我中原陳賡兵團作戰。同時,令胡宗南除在我陝甘寧邊區內固守延安、三邊、隴東等戰略要點外,以重兵集結於洛川、宜君一帶作為機動兵團,力保延安並阻止我軍南下。

當時,如果我軍繼續在北線作戰並打下榆林,則能夠鞏固我邊區後方。然而,榆林之敵相當狡猾,加之工事堅固,難以在短時間內攻克,且該方向不是西北敵人的要害,攻下此處也無法有力配合中原陳賡兵團作戰。如果我軍再次西進隴東、三邊,再打「兩馬」(馬步芳、馬鴻奎),可利用胡宗南與「兩馬」之間的矛盾,各個擊破,但西進路途遙遠,補給困難,不便於我軍集中。

因此,只有南出陝中,配合陳賡兵團對抗胡宗南才最為有利。胡宗南部系西北敵軍主力,雖經我連續打擊銳氣已挫,龜縮延安、洛川、宜君、宜川等地,但仍是西北戰場之大敵。這一地區交通比較發達,便於各部敵軍相互增援。敵人為實現其東援中原的企圖,必將盡力守住該地區。

戰爭實踐證明,毛澤東主席指出了正確的作戰方向。西北野戰軍遵照毛澤東主席指示,取得宜瓦戰役的勝利,為解放大西北創造了有利條件。

縝密分析部署,確定作戰對象和戰場。決定在南線攻打胡宗南後,有3個作戰對象和3個戰場可供選擇。

一是打延安。攻佔延安,政治影響大,且是在邊區內作戰,有利條件多,但不符合將戰爭引向國民黨區域的戰略方針,不能有力配合中原陳賡兵團作戰。而且,該地守敵有2個旅,工事堅固,易守難攻,不利於速戰速決。

二是攻洛川。這一方案雖能夠將戰爭引向國民黨區域,且該地確是敵之要害,但敵人在此集中4個旅,也不易達到速決全殲和配合我中原作戰之目的。

三是圍攻宜川,設伏打援。該地雖系國民黨區域,但緊靠邊區,群眾基礎較好。敵人工事雖堅固,守城兵力卻相對薄弱,又較孤立,僅有不足1個旅把守。如果我軍圍攻宜川,位於洛川、宜君的敵劉戡兵團必來馳援,這就便於我軍集中優勢兵力,在運動中將其殲滅,達到有力配合中原作戰的目的。

劉戡進援宜川,有3條道路可行。一是沿洛宜公路,經瓦子街至宜川。這條路可最快到達宜川,也便於重兵器運輸,但大路有遭我伏擊之慮。二是沿洛宜公路,經石堡至宜川。這條路至宜川的距離是上一道路的兩倍,無法實現迅速增援。三是沿宜川以北,經金獅廟梁的山間小路至宜川。走這條路,遭我伏擊的可能性雖小,但要翻山越嶺,重兵器也無法通過。我軍判斷,胡宗南從全局安危出發,急於增援宜川,必令劉戡取捷徑沿第一條道路馳援。

據上述分析,為穩妥可靠,我軍在選擇伏擊戰場和兵力部署時,3條道路兼顧,重點放在敵人增援可能性最大的第一條道路上。結果不出所料,敵人沿第一條道路進入我軍預伏的戰場。

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毛澤東主席一貫主張「戰略上以一當十,戰術上以十當一」。整個西北戰場當時有敵軍38萬人,我野戰軍只有7.5萬人,戰略上敵眾我寡。就宜瓦戰役而言,敵3萬人,我7.5萬人,本次戰役中敵寡我眾。在宜瓦戰役的圍城打援和攻城殲敵兩個階段,由於我軍在關鍵時刻適時轉用兵力,形成了絕對優勢。特別是在戰役主要突擊方向和主要突破地段上,我方優勢更大。在宜瓦戰役中,我軍堅決貫徹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原則,取得巨大勝利。

西北野戰軍原計劃二縱由晉南西渡黃河後,直取韓城,得手後視敵情再取郃陽(今合陽)、澄縣等城。後審時度勢,及時改令2縱北上參加打援戰鬥。這樣,除以地方部隊牽制其他敵人外,西北野戰軍主力5個縱隊全部集中於一個戰場,從而保證迅速全殲敵人。

宜瓦戰役中,我軍共殲敵2.8萬餘人,斃敵整編第29軍軍長劉戡和整編第90師師長嚴明。這是西北野戰軍轉入戰略進攻後取得的第一個大勝利。這一勝利有力策應了華東野戰軍和晉冀魯豫野戰軍在中原戰場的作戰,使西北戰場的形勢發生重大改變,為西北野戰軍直指關中創造了條件。(李志新)

(來源:中國國防報)

相關焦點

  • 戰局幾度反轉的羅茲戰役:德軍與俄軍在戰術上的博弈
    戰場上,兩軍交戰,不僅考驗兩方指揮者對戰局的把控和理解,更是對是否能把握關鍵時機擊潰敵人的考驗,任何一個細小的失誤和判斷都會改變戰局。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有這樣一個局面幾度反轉的戲劇性戰役,羅茲戰役。這場戰役是如何戲劇性的?我們且往下看。
  • ...記者再走長徵路】直羅鎮戰役:把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的奠基禮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丁亮 翟羽佳)「壯麗70年84年前,這裡一場甕中捉鱉的殲滅戰,為黨中央把中國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舉行了奠基禮。1935年11月,繼勞山戰役打破敵人對陝北根據地的南北封鎖後,毛澤東決定在富縣直羅鎮打一場殲滅戰,打破國民黨軍隊的東西封鎖,徹底粉碎敵人的第三次「圍剿」。於是,紅一方面軍和紅十五軍團分別在直羅鎮周邊的旗杆山、大梁和大峁山頭,設立了三個指揮所,三面防守布兵,把直羅鎮圍成一個口袋。
  • 「塵煙」西北蘭州,寧夏,青海馬家軍匪史片段
    1949年5月,馬步芳就任西北軍政長官後,寧夏的馬鴻逵即升任副長官,常住蘭州,寧夏的軍政大權,交由其次子,寧夏兵團司令官馬敦靜代理。七月下旬,解放軍向西北挺進時,寧馬部隊奉馬鴻逵命令,與青馬脫離聯繫,直接向寧夏撤退,這時馬敦靜乘車到固原,接應撤退的部隊。八月一日,寧馬第11軍168師,在固原東南的任山河一帶,被解放軍追上,寧馬168師奉命在山地構築工事,防禦抵抗以掩護主力部隊從瓦亭峽順利撤退。激戰至下午,幾個山頭陣地相繼失守,馬敦靜即令部隊連夜撤退。
  • 如果把喜馬拉雅山劈開,西北地區能否改變缺水局面?
    既然如此,有人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那就是吧喜馬拉雅山劈開,這樣的話暖溼氣流就可能長驅直入,為乾旱的西北地區帶來降水,從而根本上改變西北地區的缺水局面。這一設想真的有可能實現嗎? 青藏高原的存在,直接決定了劈開喜馬拉雅山的想法無助於解決西北地區的乾旱問題。
  • 如果把喜馬拉雅山劈開,西北地區能否改變缺水局面?
    既然如此,有人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那就是吧喜馬拉雅山劈開,這樣的話暖溼氣流就可能長驅直入,為乾旱的西北地區帶來降水,從而根本上改變西北地區的缺水局面。這一設想真的有可能實現嗎?青藏高原的存在,直接決定了劈開喜馬拉雅山的想法無助於解決西北地區的乾旱問題。
  • 西北大學法學院師生赴城固西北聯大辦學舊址開展主題黨建活動側記
    考院實驗小學是當年國立西北聯合大學校本部和文理學院所在地,其與西北大學有著難以割捨的歷史淵源和患難與共的深厚情誼。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平津失陷,平津許多高校紛紛內遷。1937年9月,國立北平大學、國立北平師範大學、國立北洋工學院、河北省立女子師範學院和國立北平研究院等聯合組建了西安臨時大學。1937年11月,太原失守,潼關告急。
  • 被譽為「西北高校之母」,最好省屬大學,西北大學2020年本科分數線...
    陝西有這樣一所高校,被譽為「西北高校之母」,省內多所重點大學組建都離不開她,她就是西北大學,西北大學是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大學,雙一流建設高校,目前,陝西高校排名第三,被評為全國最好的省屬大學。
  • 深切緬懷胡沛泉教授-視窗-西北工業大學新聞網
    ,《西北工業大學學報》創始人及主編胡沛泉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9年2月19日20時50分在西安逝世,享年100歲。胡沛泉於1948年放棄美國優越的工作生活條件,回國後先後受聘上海聖約翰大學、華東航空學院、西安航空學院教授,並於1957年受聘西北工業大學教授,曾任學校基本理論研究委員會副主任、科研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教務部副部長、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西北工業大學學報》主編等職。胡沛泉先生一生甘為人梯,為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及高層次人才的培養,作出了重要貢獻。
  • 1948年11月8日,張公店戰役嚇跑國民黨200守軍,虞城解放
    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改稱虞城縣,一直沿襲至今。1954年,虞城縣與谷熟縣合併,將縣城所在地從老縣城(今利民鎮利民老城)遷到現址。所以,虞城縣解放的標誌性事件——虞城縣城解放,解放的並不是現在的虞城縣城,而是當時作為虞城縣城的利民老城(本文在解放戰爭中所稱的虞城縣城,均為利民老城)。虞城縣城最終解放日期是1948年11月8日,這已是人民解放軍第三次解放虞城縣城了。
  • 西北變暖變溼,利好?還是災難?|西北地區|降水量|祁連山區|甘肅|新疆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常務委員、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也將提案聚焦於此:「研究表明,西北地區氣溫呈升高趨勢,1961年至2018年,西北地區年平均增溫速率為0.30℃/10年,而全國為0.23℃/10年,全球為0.12℃/10年;降雨總體呈增加趨勢,新疆年降水量增加速率為9.6毫米/
  • 西北大學
    學校肇始於1902年的陝西大學堂,1912年始稱西北大學,1923年8月改稱國立西北大學,1937年抗戰爆發後,國立北平大學、國立北平師範大學、國立北洋工學院等校內遷來陝,組成國立西安臨時大學,1938年更名為國立西北聯合大學,1939年8月復稱國立西北大學。建國初期,學校為中央教育部直屬的全國14所綜合大學之一,1958年歸屬陝西省政府主管,1978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
  • 西北工業大學的「諾貝爾溫度」
    西工大新聞網4月26日電(記者王凡華攝影記者郭友軍)2012年4月26日上午10點,西安,無風,溫度:25攝氏度。2012年4月26日,西北工業大學友誼校區,溫度:熱烈以至沸騰。當日,3位諾貝爾獎得主米歇爾、羅賓•沃倫、丹•舍特曼來到西工大,接受學校的聘請並成為學校名譽教授。
  • 西北變溼是什麼徵兆?
    西北變溼,時間長範圍廣2002年,我國氣象專家通過分析西北地區的氣象、水文等8項資料,對新疆、甘肅、青海等省區氣溫與降水變化進行了預測,得出結論,未來10到50年間,中國西北地區年均氣溫將升高2.7℃,年均降雨量將增加25%,大部分地區可望逐漸變得溼潤起來,這一預測目前看來確實應驗了。
  • 西北工業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2020年第二學士學位招生簡章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在普通高校繼續開展第二學士學位教育的通知》(教高廳函〔2020〕9號)的有關精神,進一步優化人才培養結構,為高校畢業生創造更多再學習機會,培養造就複合型人才,經研究決定,西北工業大學
  • 西北變「暖溼」了?水資源、生態壓力持續存在,不可盲目樂觀
    1960-2013年期間西北47個測站年平均降水量變化序列,80年代中期之後降水比之前有大幅增加。  圖片來自於Wei and Wang (2013)1960-2013年期間西北47個測站年平均溫度變化序列,增溫趨勢明顯。
  • 彭德懷和胡宗南在西北「鬥法」,彭總三戰三捷,胡宗南進退維谷
    比如西北野戰軍保衛延安的任務,也是由彭德懷來完成的。 1947年3月,國民黨軍隊向解放區的全面進攻被粉碎後,即改為重點進攻陝甘寧邊區和山東解放區。 3月13日,胡宗南以第一、第二十九兩個整編軍、十五個旅的十四萬兵力,分左右兩路,從洛川、宜川地區向延安大舉進犯。
  • 西北大學2016年自主招生簡章
    為了進一步探索多元化的人才選拔模式,西北大學2016年繼續面向陝西,通過綜合素質考核等方式,自主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創新潛質的優秀學生。具體實施辦法如下:一、領導機構及人員構成西北大學自主招生工作在學校招生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開展。
  • 西北大學2020年碩士研究生分數情況
    西北大學坐落於陝西省會西安,是教育部與陝西省共建的綜合性全國重點211大學,位列首批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西北大學有24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7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4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別。
  • 西北大學2021年陝西MBA招生簡章
    西北大學2021年陝西MBA招生簡章陝西工商管理碩士學院,是1996年經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陝政發[1996]34號),學院總部設在西安交通大學,同時在西北大學等高校設教學點。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1912年就設立商科,為全國首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