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革命大本營的「奠基禮」:直羅鎮戰役
近日,「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採訪團走進延安市富縣, 走進直羅鎮戰役烈士陵園,追思先烈豐功偉績,傳承革命英烈精神。刻有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楊尚昆同志的題詞「直羅戰役烈士紀念碑」的紀念碑矗立在陵園中,周圍環繞著鬱鬱蔥蔥的松樹、柏樹。陵園裡,一座座墓碑整齊排列,325位有名烈士和630位無名烈士長眠於此。1935年10月,中央紅軍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1月3日,紅軍第15軍團被編入紅一方面軍,全軍共5個師又4個團,1萬多人。
-
平江起義戰士給延安的「奠基禮」
平江起義戰士給延安的「奠基禮」 曾小龍 1928年7月22日爆發的平江起義
-
中央紅軍站穩腳跟 直羅鎮戰役震動張學良
中共中央決定將陝北作為中國革命的大本營。可是,在陝北建立大本營談何容易?蔣介石在西安成立了西北「剿共」總司令部,自任總司令,統一指揮陝甘寧青四省國民黨軍對陝甘根據地進行第三次「圍剿」。於是便有了直羅鎮戰役———堪稱把中國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的奠基之戰。
-
揭秘:中央紅軍長徵為何最終落腳延安?
此時,西北革命根據地正面臨極端嚴重的形勢。天亮後,陳賡率領部隊從直羅鎮東北防區,向第109師發起進攻。直羅鎮戰役的勝利,打破了國民黨軍對陝甘根據地的「圍剿」。用毛澤東的話說,就是為黨中央把全國革命的大本營放在陝北的任務舉行了一個奠基禮。
-
記者再走長徵路:鐫刻在紅土地上的赤誠
原標題:鐫刻在紅土地上的赤誠(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 我們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連日來,在江西贛南的瑞金、於都、寧都、興國等地,我們冒雨前行,踏著泥濘小路瞻仰先烈,涉過溼滑木橋探訪烈士遺屬,心中的感動和震撼前所未有。 用熱血澆築信仰,鍛造長徵鐵軍 1933年9月,國民黨向中央蘇區發動第五次「圍剿」。
-
戰略決斷,一場漂亮仗打出「奠基禮」
李銘新攝從陝西省富縣出發一路向西,上青蘭高速公路,在子午嶺的群山中穿行約半小時,便到了素有「陝北小江南」和「魚米之鄉」美譽的直羅鎮。同行的直羅鎮武裝部長尉延明介紹,81年前,直羅鎮是一個不足百戶人家的小鎮,三面環山,地形險要,利於設伏。著名的直羅鎮戰役,就是一場典型的伏擊戰。
-
銘記湘江戰役,傳承長徵精神——暑期赴全州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園...
2020年7月19日,廣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發現美·傳播美」暑期社會實踐隊師生一行10人,來到桂林市全州縣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園參觀學習,接受長徵精神的洗禮。
-
洋記者眼中的紅軍長徵和新長徵
在兩年的艱苦跋涉中,約20萬紅軍穿越崇山峻岭,行走在人跡的禁區,僅近四分之一勝利會師中國西北。最終他們抵達陝西延安,並在後續數年都在那裡生活、發展壯大,將這一地區變為中國的革命聖地。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在1936年前往陝甘寧邊區進行了數月採訪。他所撰寫的大量報導向世界人民呈現了一幅幅真實詳盡、恢弘感人的紅軍長徵故事,並讓世人了解中國共產黨是怎樣的一群人。
-
70周年 | 紅軍後人挺進高海拔重走長徵路,關心革命老區發展
【編輯/王梅梅 統籌/劉姝蓉】近日,紅軍西路軍研究工作委員會30多位紅軍後代重走長徵路。一行人從甘肅蘭州出發,先後考察了隴西縣、岷縣臘子口、宕昌縣哈達鋪鎮、通渭縣榜羅鎮、會寧縣、靜寧縣界石鋪鎮、隆德縣六盤山,後抵達寧夏固原市西吉縣將臺堡和同心縣等多處革命聖地,歷時一周左右。
-
1948年西北首捷,改變西北戰局的宜瓦戰役
然而,榆林之敵相當狡猾,加之工事堅固,難以在短時間內攻克,且該方向不是西北敵人的要害,攻下此處也無法有力配合中原陳賡兵團作戰。如果我軍再次西進隴東、三邊,再打「兩馬」(馬步芳、馬鴻奎),可利用胡宗南與「兩馬」之間的矛盾,各個擊破,但西進路途遙遠,補給困難,不便於我軍集中。因此,只有南出陝中,配合陳賡兵團對抗胡宗南才最為有利。
-
二萬五千裡長徵勝利後,中共險些又開始「第二次長徵」!
從此,延安成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指揮中心和戰略總後方,成為舉世聞名的革命聖地。1月的陝北大地,天寒地凍,但當年的毛澤東,心情應該是頗為舒暢的——長徵到達陝北後,之前艱難歲月,終於要告一段落了。很多人都以為,當年紅軍經過二萬五千裡長徵後「勝利到達延安」,其實不然,從長徵勝利到進駐延安的中間,中共中央和紅軍還經歷了一年多異常兇險的時光。幾近山窮水盡,最終柳暗花明。
-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走進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館——靈川團...
> 黨的生日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萬歲2020.07.017月1日上午,為慶祝中共產黨成立99周年,進一步促進黨員堅定理想信念,強化黨員意識,靈川團縣委、縣婦聯聯合黨支部前往全州縣「紅軍長徵湘江戰役
-
江水悠悠 精神永恆——寫在湘江戰役發生85周年之際
光明日報記者 周仕興 光明日報通訊員 李愛彬湘江悠悠,江水緩緩靜流;青山倒映,兩岸樹木蒼翠挺拔……85年前,中國工農紅軍長徵途經廣西,在桂北地區進行了壯烈的湘江戰役,紅軍將士的熱血灑在這片土地上。歲月悠悠,槍林彈雨早已遠去,但紅軍先輩留下的印記永不磨滅。如今的湘江畔正萬物勃發,紅軍長徵精神在這片紅色土地上久久傳承,歷久彌新。
-
漫漫長徵路究竟有多長-光明日報-光明網
《宣言》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的主力,為了直接領導與組織反日的民族革命戰爭,於1934年10月開始了北上的遠徵,「經過二萬五千餘裡的長徵,跨過了十一省的中國領土,以艱苦奮鬥不屈不撓的精神,最後勝利到達了中國的西北地區,同陝甘兩省原有的紅軍取得了會合」。後來,美國記者斯諾把紅一方面軍的二萬五千裡長徵寫入《紅星照耀中國》(即中譯本《西行漫記》),在海內外廣為傳播。
-
從1數到10,用數字來說長徵的故事,保管你能記得住這人間奇蹟!
」確立了主席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中國革命有了真正了解中國的領路人,人民軍隊從此開始,一步步走向勝利。四大紅軍主力參加了長徵:他們是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其中,紅二十五軍走的是另外一條長徵線路,他們從鄂豫皖蘇區出發,一路長徵,並先於其他三個方面軍到達陝北。
-
永福縣人民檢察院組織幹警參觀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館
永福縣人民檢察院組織幹警參觀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館 2019-11-08 17: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溫紅色瞬間 銘記長徵精神 河北水上健兒「划船重走長徵路」
國家體育總局賽艇、皮划艇協會近期隆重推出了「划船重走長徵路」全國體能大比武大型賽事,分專業組和社會組兩個組別。另外根據湘江、烏江、赤水河、金沙江、瀘定橋、臘子口六大戰役,加增六次30 分鐘或3X6km單場競速賽。規模之大、強度之高,可稱為水上項目之最,這也是今年10月下旬全國賽艇和皮划艇錦標賽的體能測試門檻。
-
長徵展覽現場傳真:穿越時空的精神之旅
解放軍報記者喬天富攝 歷年來規模最大的全景再現紅軍長徵歷史的大型主題展覽《偉大壯舉光輝歷程——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勝利70周年》,今天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隆重開幕。 這是黨中央、中央軍委紀念紅軍長徵勝利70周年的一項重要活動。
-
他為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館創作巨幅山水畫作
創作背景:知名畫家唐道一懷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一顆火紅之心,前不久,在任務急、時間緊的情況下,焚膏繼晷、嘔心瀝血為全州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館高質量地創作了《萬山紅》、《清漓攬勝》兩幅巨幅山水畫,從中我們不難看出道一是一位極具承擔社會責任與高度歷史擔當的畫家。
-
重走長徵路:蒼溪「紅軍渡」憶強渡嘉陵江
重走長徵路:蒼溪「紅軍渡」憶強渡嘉陵江 採訪團到進入四方面軍長徵出發地紀念館採訪 四川新聞網劍閣6月21日訊(記者 黃強)滔滔嘉陵江水,仿佛還在訴說著紅軍強渡嘉陵江的悲壯故事21日下午,「重走長徵路」採訪團第四小組從廣元市區出發來到蒼溪,在嘉陵江邊追憶紅軍強渡嘉陵江一戰,站在高處望向嘉陵江邊的塔山灣渡口,似乎還能看見紅軍強渡嘉陵江的戰鬥畫面。 「嘉陵江戰役」為中央紅軍北上,四渡赤水、突破烏江,巧渡金沙江、大渡河創造了有利條件,也為紅一、四方面軍兩支主力紅軍部隊會合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