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起義戰士給延安的「奠基禮」

2021-01-08 嶽陽網
平江起義戰士給延安的「奠基禮」

曾小龍

1928年7月22日爆發的平江起義,誕生了一支紅軍時期的勁旅——紅五軍,後來擴編為紅三軍團。平江起義革命戰士們一路硝煙、一路烈火、一路犧牲、一路勝利走過來,在歷次戰鬥中以「猛打、猛衝、猛追」著稱。

直羅鎮戰役是長徵的最後一戰,也是長徵戰士送給延安的一份「奠基禮」。從平江起義走過來的紅10團所轄二連,在毛澤東親自指揮下參加了直羅鎮戰役,奪取了戰鬥的勝利,毛澤東題詞「英勇勝利」贈給該紅軍連。

「英勇勝利」四個字,後來寫在了「平江起義團」的精神旗幟上。「平江起義團」原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38軍,38軍的建軍紀念日是平江起義紀念日——7月22日,「英勇勝利」也成了38軍的「軍魂」。

平江起義戰士得到這麼高的榮譽絕非浪得虛名,戰士們從平江起義一路趟過來,歷經土地革命戰爭、萬裡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一路都體現了作戰英勇、敢於勝利的精神。

毛澤東對直羅鎮戰役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直羅鎮戰役是「給黨中央把全國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的任務,舉行了一個奠基禮」。直羅鎮戰役也是紅軍戰士送給延安的一份奠基禮。

「英勇勝利」見證了一段歷史,激勵著後來的戰士英勇戰鬥,也激勵著「平江起義團」誕生地的平江老區人民奮勇前進。

(作者系中共嶽陽市委黨校管理教研部副教授)

相關焦點

  • ...記者再走長徵路】直羅鎮戰役:把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的奠基禮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丁亮 翟羽佳)「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日前來到了延安富縣的直羅鎮84年前,這裡一場甕中捉鱉的殲滅戰,為黨中央把中國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舉行了奠基禮。1935年11月,繼勞山戰役打破敵人對陝北根據地的南北封鎖後,毛澤東決定在富縣直羅鎮打一場殲滅戰,打破國民黨軍隊的東西封鎖,徹底粉碎敵人的第三次「圍剿」。於是,紅一方面軍和紅十五軍團分別在直羅鎮周邊的旗杆山、大梁和大峁山頭,設立了三個指揮所,三面防守布兵,把直羅鎮圍成一個口袋。
  • 滿載濃濃鄉情,向錦武院士今天回平江了!
    10月22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無人系統研究院總設計師向錦武回到家鄉平江,實地考察企業研發、城區規劃、教育發展等情況,併到其母校平江五中開展了專題講座。縣領導汪濤、黃偉雄、凌曉明、張滿蘭、潘如意等分別參加相關活動。
  • 彭德懷一生婚戀,初戀被逼跳崖自殺,結髮妻子與延安之戀遺憾收場
    人生幸福的時光總是短暫的,1928年平江起義以後,蔣介石派人捉拿彭德懷,彭德懷流落各地,從此與劉坤模分開長達十年。風雲飄搖的年代,一個女人的生存充滿了艱辛,還要冒著著隨時被抓獲的風險流落各地,甚至到了乞討的地步。亂世中人活得還不如一隻螻蟻。
  • 1937年,中共中央進駐延安
    1936年12月16日下午,周恩來等從保安來到延安,當晚就住在馬家灣延安工作委員會臨時辦事處,就延安的接管問題,他指出:儘可能爭取和平接管,如若不行,就等部隊來解決。周恩來離開保安前,就已派黃春甫(江華)通知陝北紅一團團長黃羅斌準備接收延安。 12月17日中午,紅一團團長黃羅斌帶人護送周恩來等一行人到延安東郊飛機場,轉乘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派來的飛機前往西安。
  • 榆林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巡禮第10站丨橫山起義總指揮部舊址
    1946年7月1日,西北局常委擴大會議決定及時組織橫山起義。毛澤東聽取匯報後,立即予以批准,並指示邊區部隊趁勢發起榆橫戰役,相機奪取榆林城。▲1946年10月,胡景鐸舉行橫山起義通電(《解放日報》1946.10.23)10月12日晚,胡景鐸按照預定計劃,在波羅堡指揮部隊控制全城,把妨礙起義的頑固分子全部軟禁,逮捕堡內所有反動地方頭目。
  • 明朝開國大帝朱元璋之起義前的他
    導語:本文主要講述朱元璋生平三大階段中,有關其參加起義之前的部分,閱讀約需要3分鐘。 朱元璋同志的生平可分為三大階段,分別為 1:1328——1352年,起義前的不幸生活; 2:1352——1368年,進擊的大帝朱元璋; 3:1368——1398年,好好當皇帝; 今天主要講述的就是第一階段,這個階段其實也可以分為三個小階段
  • 實地·重慶常春藤奠基禮成 掀起智慧生活社區新篇
    長壽新聞網  記者  陽鍵    近日,實地·重慶常春藤項目開工奠基禮成,總包單位代表、監理單位等相關企業代表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
  • 第六屆中國詩歌春晚穿越平江兩千年
    平江有「中華詩詞之鄉」的美譽,同時境內汨羅江也是「屈原」和「杜甫」魂歸地,有「一江兩詩人」之稱,也因此被已故臺灣詩人余光中先生譽為「藍墨水的上遊」。本次晚會歷經一年籌備,在平江縣委、政府的精心準備和屈原後裔、中國詩歌春晚總策劃屈金星的力推下,成就了這次穿越兩千年的致敬。
  • 紅色記憶:「小延安」的來歷
    作者:梅志強在沁源縣城東南方向十幾公裡的山坳處,坐落著一個美麗的村莊,因在抗日戰爭中的特殊經歷,名聞遐邇,這就是被稱為「小延安」的閻寨。有一次,村裡的老共產黨員高來文問陳賡說:「聽說毛主席住的延安也是一排排的窯洞?」陳賡說:「是呀!」高來文說:「那你看咱閻寨像不像延安?」他在旁邊說:「咱那能和延安比啊!」人們聽說當時毛主席、黨中央機關駐紮的延安也是一排排窯洞,所以把閻寨村稱為「小延安」。從此,閻寨村「小延安」的稱號傳了開來。
  • 蛇雕—在平江再次發現
    前二年,我在平江迎瑞村林思洞偶然拍到一隻在高空飛翔的蛇雕,當時因為距離比較遠(至少300多米高空上),拍得不太清楚,留下不少遺憾。
  • 揭秘:中央紅軍長徵為何最終落腳延安?
    用毛澤東的話說,就是為黨中央把全國革命的大本營放在陝北的任務舉行了一個奠基禮。根據協議,延安由中國共產黨接管。1936年12月底的一天,毛澤東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對警衛員說,「你們幾個都把東西收拾好,借老鄉的東西要還清,損壞的要賠償,我們再過幾天就要搬家了。」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機關進入延安城。
  • 潛伏在毛澤東身邊的國民黨特工:帶刺殺任務到延安
    為刺殺毛澤東而混入延安  1938年,沈之嶽進入延安,第二年入黨,被認為很出色,以至於到他順利返回國民黨那邊,這邊還一直稱他為「叛徒」。直到沈醉(註:國民黨陸軍中將,長期服務於軍統局)一批人被俘或者起義以後,沈之嶽的身份才暴露:他進延安之前就是軍統的人,是帶著刺殺毛澤東的任務來的。
  • 從延安整風運動說起
    延安整風運動開始於1941年5月,以毛澤東同志在延安高級幹部會議上作《改造我們的學習》報告為標誌,至1945年4月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使全黨尤其是黨的高級幹部對中國民主革命的基本問題的認識達到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礎上的一致,整風運動宣告勝利結束。
  • 抗戰中的延安戰場:遭日飛機轟炸17次 投彈1690枚
    「可實際上,延安當時已經不怕空襲了!」中國延安幹部學院教授劉煜說。  早在一年前,因為日機轟炸,延安城內的重要單位都已搬到了城外的山溝溝裡,炸不到了。  可以說,軍民一家親,也是延安抗戰的特色之一。1944年到訪延安的國際記者愛潑斯坦曾這樣形容延安:在中國其他地方,老百姓一見到大兵就躲開,如果躲不開就愁眉苦臉地瞪眼看著他們,但在邊區,在我們這支隊伍休息的地方,景象完全不同。老百姓看到護送我們的八路軍戰士就上前同他們交談,打聽我們這一批「奇奇怪怪」的人是來幹什麼的,送熱水給戰士們喝,並且不用吩咐就主動去照顧馬匹。
  • 平江四中:創新訓練形式 砥礪新生蛻變
    8月23日上午8時,平江四中2020級全體高一新生集訓體育田徑場,舉行「愛的教育」教育活動開營儀式。相關校務委員、年級組行政人員、主教官吳高及志願者一道出席,學校負責人下達了開訓指令。397班羅文嘉同學代表全體學員作表態發言,決心把訓練機會當成磨練意志的一塊試金石。
  • 美國歷史:德意志西裡西亞織工起義的經過和意義如何?
    1844年6月4二6日,在德意志普魯士主國的西裡西亞爆發了織工起義。這是德國工人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第二次階級大搏鬥。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 是德意志紡織業由家庭手工業向機器紡織業過渡的階段。廣天手工業者不僅遭受封建剝削,也受到資本主義競爭旋風的襲擊。當時西裡西亞是德意志麻織業最發達的地區。
  • 抗戰時期的延安木刻版畫藝術:人民的力量
    他們共同構成了延安木刻創作的「延安學派」。所謂「延安學派」,力群作了解釋:其是由延安的木刻家們在政治思想、藝術方向的一致,描繪內容和藝術風格上的接近,以及地理環境和人物風貌,互相學習和影響等因素而自然形成的;其以延安魯藝為中心,最突出的代表人物是古元;在藝術內容上歌頌陝甘寧邊區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所過的民主幸福生活,歌頌敵後軍民的英勇戰鬥和英雄業績;在藝術形式上脫離了外國影響而富有民族氣味的風格。
  • 高崗夫婦和馬海德夫婦:簡練速決的愛情,讓延安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愛情的花朵開遍延河兩岸,可親的陝北老鄉放聲唱道:三八槍,帶蓋蓋,誰說咱八路軍沒太太······沐浴在戰火中的革命戰士,為革命事業獻出熱血和青春,無暇顧及個人。而戰爭年月的延安,愛情之花竟接二連三的綻放。十萬裡長徵的大浪淘沙,將士們歷經艱辛際會於延安聖地。
  • 121大會---健康產業轉型升級的奠基禮
    2018年1月21日「全國精準扶貧健康養老大會」將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這是健康產業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助推扶貧攻堅吹響的集結號;是健康產業嚴格執行國家政策、法規,順應時代發展,尋找新的路徑轉型升級的奠基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