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記憶:「小延安」的來歷

2020-12-05 沁源縣檔案館

作者:梅志強

在沁源縣城東南方向十幾公裡的山坳處,坐落著一個美麗的村莊,因在抗日戰爭中的特殊經歷,名聞遐邇,這就是被稱為「小延安」的閻寨。

1939年12月,薄一波、牛佩琮領導的山西新軍決死一縱隊和陳賡率領的八路軍129師386旅司令部進駐閻寨村,主要機關單位有司令部、政治部、廣東部,下設機關連、通訊連、偵察連、警衛連、《太嶽日報》社等。駐軍共1000多人,西部駐紮在南北石、中峪、柏子一帶,東部駐紮在沁縣樹低、董家、支角一帶。此外還有安子文為書記的太嶽黨委機關也駐紮於閻寨。因為太嶽區的領導機關在閻寨村,所以很多區級機關也駐紮在村子裡或附近的小莊子上。

1940年夏末,「百團大戰」拉開戰幕,太嶽軍區所屬各部隊全部參加了「百團大戰」,狠狠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十月,日軍發動報復性掃蕩,在嶽北地區實行「三光政策」,全縣百分之九十的房屋被燒毀,5000餘名無辜百姓慘遭日軍殺害。作為太嶽區領導機關駐紮的閻寨村更是遭到毀滅性的燒殺掠搶,180名群眾被殺。日軍掃蕩結束後,全村房屋化為灰燼,舊日鱗次櫛比的房屋變為一片廢墟。太嶽軍區領導人動員群眾擦乾眼淚,重建家園。當年冬天,僅一個多月時間,駐軍機關、部隊和本村群眾人人動手,在村四周的土山上打出了170多孔窯洞,原先房屋縱橫的大村一下變成窯洞排排的新村。有一次,村裡的老共產黨員高來文問陳賡說:「聽說毛主席住的延安也是一排排的窯洞?」陳賡說:「是呀!」高來文說:「那你看咱閻寨像不像延安?」他在旁邊說:「咱那能和延安比啊!」人們聽說當時毛主席、黨中央機關駐紮的延安也是一排排窯洞,所以把閻寨村稱為「小延安」。從此,閻寨村「小延安」的稱號傳了開來。

窯洞打成後,太嶽軍區司令部機關及領導人陳賡、畢佔雲、王新亭及警衛班、機要室進駐於村東麻溝口的13孔窯洞裡。顧大川、劉有光、周仲英領導的太嶽區政治部、區公安局、後勤部、作戰科、看守所、民政局等機關和話劇團、部隊住在西山坡窯洞裡;牛佩琮、安子文領導的太嶽區黨委(廣東部)、地委組織科、《太嶽日報》社住在隔著一條沁河的西嶺上的窯洞裡;每次在西嶺王家場上開大會, 25團、遊擊大隊、洪趙支隊、穿著灰布軍衣的戰士排著隊像一道道長城匯聚一起,將閻寨的打麥場變成了人民革命戰爭的「演兵場」。

閻寨村被稱為「小延安」除了它的村貌特徵外,更主要的是太嶽根據地的心臟,太嶽區各縣的抗日指揮中心。閆寨村四周的窯洞裡,每天部隊出出進進,軍號聲聲,歌聲嘹亮,傳遞情報的人員不時飛馬而至,區黨政軍領導的電臺「滴滴答答」發射出指揮各地戰場的電文。每到夜晚燈光閃閃,一派興旺景象。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閻寨村成為太嶽區人民和部隊非常關注的地方。

歷史翻過了那沉重而閃光的一頁,但也給閻寨村留下永恆的紀念。「小延安」見證著老一輩革命家與閻寨群眾同仇敵愾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光輝壯舉。坐落在村東的太嶽軍區司令部舊址,成為人們瞻仰老一輩革命鬥爭業績的教育基地。

相關焦點

  • [視頻]紅色記憶――延安整風(下)
    [視頻]紅色記憶――延安整風(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16日 16:54 來源:CCTV.com     CCTV.com消息(新聞30分):著名的延安整風運動經過了三個基本階段,對黨內若干重大歷史問題作了結論,為奪取抗戰勝利和民主革命的勝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礎。
  • 重慶珍檔|「紅色三巖」的來歷
    風正巴渝消息,重慶是一方充滿紅色記憶的英雄土地,孕育了偉大的紅巖精神,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今天,請跟隨小編一起,探訪位於渝中區的「紅色三巖」舊址,聆聽紅色往事。「紅色三巖」的來歷抗日戰爭時期,紅巖、曾家巖、虎頭巖被稱為「紅色三巖」。
  • 2018中國延安紅色旅遊商品設計大賽收官
    2018中國延安紅色旅遊商品設計大賽收官 十餘件創意作品有望開發上市 發布時間:2019-05-28
  • 【新中國從這裡走來】紅色基因綠色發展 繪就延安最美風景畫
    傳承紅色基因、踐行綠色發展,共同繪就了延安的最美風景畫。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武曉娟/攝  傳承紅色基因:將延安精神代代相傳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回望來時路,我們不會忘記,共和國的旗幟是紅色的,是千千萬萬先烈用熱血染紅的。而在延安,延安市委副書記吳鐵介紹,每四個延安人,就有一個是烈士的後代。
  • 重慶紅色地名發現之旅7:紅巖村裡的「小延安」, 是這樣在國統區...
    在重慶化龍橋的嘉陵江畔,因地質為侏羅紀紅色頁巖,土地呈紅色,又因地形看似一個延伸至江邊的「嘴」型,故此地被人稱之為「紅巖嘴」。這個「紅巖嘴」,其實就是現在的「紅巖村」,名字的改變背後,有著一段鮮有人知的歷史故事。
  • 陝鐵院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紅色延安,我們來了
    原標題:陝鐵院管理學院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紅色延安,我們來了陝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工程管理與物流學院團總支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青春飛揚隊於7月16日下午在西安北站集合。渭南網(通訊員 葉博超)為提高陝鐵院學生綜合素質,從延安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陝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工程管理與物流學院團總支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青春飛揚隊於7月16日下午在西安北站集合,郭聯俊和葉博超兩位帶隊老師強調了一系列的出行安全問題,一切準備就緒,踏上了追尋紅色延安精神的旅程。
  • 電視劇《奔向延安》劉芳毓肖聰同臺演繹家國情懷
    網易娛樂9月18日報導 9月15日,由北京木星時代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山西作家影視藝術製作有限公司、寧波晉作家影視製作有限公司出品,德豐影業股份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的紅色主旋律電視劇《奔向延安》,在太原市青龍鎮影視基地隆重舉行開機儀式。
  • 1938老延安街區將開放 五大文創品牌向紅色歷史致敬
    通過全球最頂尖的設備和技術,輔以現代、時尚的表現手法,將遊客帶回延安時代,親身感受革命的艱辛和人民的堅毅,感受那段激情、浪漫、充滿理想的歷史與記憶,接受紅色教育和紅色精神的洗禮。截至目前,東方紅大劇院、「長徵之路」4D體驗館、「陝北非遺傳承博物館」等紅色傳承業態完成主體建設;文化藝術廣場景觀、雕塑、綠化、鋪裝等各項工作迅速推進;1938老延安主題街區環境裝修和設備安裝接近尾聲,將率先亮相併成為各界矚目的焦點。   1938老延安主題街區,從美食休閒到創意衍生品,都為觀光者演繹了一場記憶與時尚的生活秀。
  • 安然納米書寫安然風採——安然納米公司繼承「延安精神」
    延安,是中國的革命聖地,從1935年到1948年,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就是在這裡生活和戰鬥了13個春秋,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偉大的歷史篇章。9月8日,主題為「安然精英聚延安,勝利會師展新篇」的安然納米延安紅色之旅盛大開啟,山東安然納米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然納米公司」)組織近千名安然納米經銷商奔赴紅色旅遊勝地——延安,與安然經銷商一同去學習和感受老一輩革命家艱苦奮鬥的延安精神。
  • 湖南33名專家人才赴延安接受「紅色洗禮」 看看他們有些什麼體會
    9月17日至22日,全省各條戰線的33位優秀專家人才代表,赴延安開展以「愛國奮鬥、建功立業」為主題的研修培訓活動,接受一場愛國主義精神教育的「紅色洗禮」。通過觀看紅色革命劇《延安保育院》、召開專題座談會等方式,深入了解了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艱苦奮鬥、攻堅克難、為民造福的感人事跡,也深入了解了習近平總書記知青歲月的奮鬥歷程,深切感受了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博大情懷。
  • 1937年,中共中央進駐延安
    1936年12月16日下午,周恩來等從保安來到延安,當晚就住在馬家灣延安工作委員會臨時辦事處,就延安的接管問題,他指出:儘可能爭取和平接管,如若不行,就等部隊來解決。周恩來離開保安前,就已派黃春甫(江華)通知陝北紅一團團長黃羅斌準備接收延安。 12月17日中午,紅一團團長黃羅斌帶人護送周恩來等一行人到延安東郊飛機場,轉乘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派來的飛機前往西安。
  • 陝西延安:夏日南泥灣 青山環繞綠水依傍
    無人機視角下的延安南泥灣,荒山禿嶺變身碧綠群山。謝耿華 攝南泥灣開發區位於延安市區東南45公裡的汾川河上遊,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是延安精神的發祥地、中國農墾事業發源地。近年來,圍繞「紅色南泥灣、陝北好江南」的總體定位,延安規劃將南泥灣開發區建設成為集紅色旅遊、教育培訓、生態休閒、農耕體驗、智慧養老為一體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旅遊集聚區。
  • 延安美食有多絕?到延安旅遊,這12大當地特色美食讓品味無窮
    延安沾沾延安沾沾有點類似於四川的串串,食材有麵皮、雞蛋皮、肉食、麵筋、鍋巴等等,鍋底可以是麻辣味,也可以是孜然味,蘸上醬料食用,簡直是舌尖上的享受。延安人對於串串的喜愛,不亞於四川人對火鍋的依賴。到延安旅遊,定要嘗嘗當地的沾沾,讓你品味不一般的特色。
  • 延安,我們來了!您要聽寶塔山的故事嗎?請跟我來
    我們這一次西北大環線自駕之旅,早已將延安作為一個重要的目的地,車隊終於在9月16日到達了大家夢寐以求的延安。像我們這樣50歲左右年紀的中年人,都或多或少有著延安情懷,從小我們就是聽著延安的故事長大的,延安寶塔山始終是深藏在心裡的一處紅色聖地。終於,我們在即將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到達了延安,也終於遠遠地望見了寶塔山......
  • 延安往事:女扮男裝去延安,夜宿騾馬店,見男人光腚睡覺嚼蝨子
    很多人至今無法理解,抗戰時期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人,願意放棄大城市的生活,甘冒艱難險阻奔赴清苦偏僻的延安。其實,有時候原因很簡單,就是覺得到延安,讀書不花錢,生活不要錢,而且人人平等。青年演員黃晨(當時還是家庭主婦),一位上海大小姐,當初就是抱著這麼一個簡單樸素的想法奔赴紅色聖地延安的。
  • 德豐利達新劇速遞:《奔向延安》講述熱血文藝青年的故事
    金九銀十,一大波紀念日紛至沓來,紅色文化元素成為當季旅遊的主旋律,在螢屏上,紅色影視劇也在相繼熱播。9月15日,由德豐利達集團旗下德豐影業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839797)聯合出品的紅色主旋律電視劇《奔向延安》,在太原市青龍鎮影視基地隆重舉行開機儀式,將為螢屏再添佳作。
  • 青年編輯記者延安行:延安,我們來了
    記者 李錦雲攝   小小講解員 在棗園革命舊址,記者們遇到了10歲的小講解員馬藝璇,她是延安職業技術學院附小的學生。  ■日記   毛澤東:「為群眾服務」   8月3日,星期三,延安,晴   我終於踏上了延安——這片嚮往已久的紅色土地。景仰,激動!
  • 王均偉: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的引領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一系列關於建設和發展紅色文化的重要論述,為我們把紅色文化挖掘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提供了思想上理論上實踐上的指南。」紅色文化中最核心的內涵是黨領導人民創立的革命精神,比如建黨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徵精神、延安精神、太行精神、張思德精神、抗戰精神、沂蒙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雷鋒精神、紅旗渠精神、焦裕祿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改革開放精神等。這些精神具有鮮明的形象性、時代性和強大的感召力,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
  • 陝北丹霞地貌第二次國際聯合科考在延安舉行
    延安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志丹-安塞-甘泉一帶,是陝北丹霞地貌地質遺蹟「s」型景觀帶中的核心部分,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旅遊價值。據調查,延安地區丹霞地貌地質遺蹟共70處,有溝谷型、孤峰型、丹霞天生橋、丹霞石蘑菇等類型。其中,溝谷型丹霞地貌按照其形態特徵可進一步劃分為天井式、狹縫式、巷道式、寬谷式四個類型。在這70處丹霞地貌中,世界級地質遺蹟2處,國家級16處,省級13處。
  • 德豐利達聯合投資《奔向延安》再現血與火的戰爭年代
    德豐利達聯合投資《奔向延安》再現血與火的戰爭年代 2017-10-10 16:44:25   來源:網絡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