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一次西北大環線自駕之旅,早已將延安作為一個重要的目的地,車隊終於在9月16日到達了大家夢寐以求的延安。像我們這樣50歲左右年紀的中年人,都或多或少有著延安情懷,從小我們就是聽著延安的故事長大的,延安寶塔山始終是深藏在心裡的一處紅色聖地。終於,我們在即將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到達了延安,也終於遠遠地望見了寶塔山......
在延安逗留的那幾日裡,我們特意選擇了寶塔區一處偏僻的窯洞住了下來,誰曾想這一安排令所有人喜出望外,更為難得的是,在窯洞的院子裡,我們傾情拍攝了令人感動的短視頻《我和我的祖國》、《擁軍秧歌》,也因此收穫到了許多遠方朋友的讚譽,如果您願意,可以在視頻欄目中一睹為快!當然,接下來的寶塔山之旅才是我們到達延安後,最迫切要去做的事情......
去往寶塔山的那日,陰雨綿綿,陰雨卻無法阻擋每一個人激動的心情。寶塔山,一直以來都是「中國革命聖地」延安的名片,它的畫面經常出現在詩人、畫家的筆下。寶塔山見證了中國革命的歷史,更見證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延安發生的巨大變化。我們剛剛到達寶塔山景區就被景區井然有序、氣度非凡的模樣深深的打動了......
延安寶塔山享譽四海、是千千萬萬中華兒女深入骨髓、難以磨滅的記憶。人們期待著去寶塔山主要出於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在上世紀戰火紛飛的年代,無數中華兒女為了尋求真理來到寶塔山下、來到延河之濱,投入到轟轟烈烈的革命熱潮之中。更因為中共中央駐紮在延安,因此寶塔山也成為了延安標誌性建築和革命聖地的象徵......
寶塔山吸引大家前來當然還有其他很多的原因,比如說:寶塔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許多文人墨客創作的源泉,如詩人賀敬之筆下那首膾炙人口的詩歌《回延安》,一句「幾回回夢裡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仿佛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還有那首盪氣迴腸的歌曲《延安頌》,曾經激勵無數華夏兒女投身於抗戰、浴血奮戰。關於寶塔山本身的歷史和傳說也極為引人入勝,如民間流傳著「黃金鎖骨菩薩」等撲朔迷離的故事都令人著迷......
寶塔山,在古時稱為豐林山,宋代以後稱之為嘉嶺山,其位於延安市中心城區,海撥1135.5米。由於寶塔山就在延安的市中心,到達那天,我們駕車走進延安市區,遠遠的就望見了它美麗的樣子。如今身臨其境,才了解到在寶塔山上,有許多歷史文物和現代革命文物,如烽火臺、範公井、嘉嶺書院、古城牆、摩崖石刻、摘星樓、日本農工學校等等......
寶塔山上寶塔旁有碑文記載:延安寶塔(嶺山寺塔)始建於唐代宗大曆年間(766--779年),宋仁宗慶曆年間(1041--1048年)重建,金世宗大定九年(1169年)和明神宗萬曆36年(1608年)曾予以修葺。寶塔高44米,為八角九級樓閣式磚塔,塔基周長36.8米,闢有南北二門,南門額書「高超碧落」,北門額書「俯視紅塵」,北門內有樓梯,可登臨塔頂......
寶塔山寶塔,在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寶塔山,我們不僅可以登塔遊覽,在山腳下還可以欣賞到北宋名臣範仲淹的墨寶「嘉嶺山」三個隸書大字,那裡還有很多摩崖石刻都極為珍貴。寶塔山上是欣賞延安城市風貌和黃土高坡風光的絕佳觀景臺,登山觀景、登塔望遠,都可以俯瞰革命聖地延安全貌,延安的老友也一再叮囑我們,寶塔山的夜景也不容錯過......
我們在寶塔旁邊見到一口明代鑄造的鐵鐘,中共中央在延安時,曾用它來報時和報警,我也試著輕輕用手掌敲擊一下,它就會發出渾厚悠揚的鐘聲。上文所提及的,山下還有長達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和碑林,石刻岸面整齊,岸石完整,是難得一見的石刻藝術。我們也在寶塔山上見到如圖中很多保存完好的石獸,它們都在風雨百年中見證著延安的歷史......
我們在寶塔山,怎麼能不回憶起黨中央在延安那永載史冊的十三年,那是從1935年10月19日黨中央到達吳起鎮,直到1948年3月23日毛主席、周總理、任弼時等國家領導人在吳堡縣川口東渡黃河,經歷的一共12年5個月零4天的漫漫歲月。在那段歲月裡,以毛主席為首的中國共產黨在延安領導、指揮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奠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基石,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
在那段近13年的歷史進程中,有10年零2個月的時間,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由於延安所具有的這種重要的政治地位,我們把13年的歷史統稱為延安時期。按照歷史發展的脈絡,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延安時期跨越土地革命戰爭末期、整個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前期,幾乎佔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28年曆程的一半時間,由此可見延安在中國近代革命史中的重要地位......
在延安那一時期,毛主席和中共中央運籌帷幄、決勝千裡,中國共產黨人導演了一幕幕扭轉乾坤、威武雄壯的歷史篇章,譜寫出了光照千秋、彪炳史冊的輝煌歷程,正是由於那一時期,才使得中國革命力量由弱到強、革命事業由艱辛走向勝利。因此,延安時期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很榮幸,在即將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我們來到了延安、並重溫那段光輝歲月......
我們登上寶塔之巔,新延安生機勃勃的風採盡收眼底。我們俯瞰到延河大橋,聽身邊的本地老人說,歷次延河泛洪,延河大橋巍然不動、毫髮無損。巍巍寶塔山,滾滾延河水,在延安這片土地上屹立、流淌,生生不息、激情澎湃。它們見證著這座城市的變遷,見證著一代又一代延安人的奮鬥精神,新延安、新中國的故事也從這裡開始,由奮發圖強的新一代繼續書寫。這裡有太多太多傳奇,這裡,就是延安......
我們站在寶塔久久凝望著延安,延安城高樓林立、街道錯落、行人車輛穿梭如織,身邊的老人繼續跟我說:以住的練兵場不見了,變成了今天的體育館,那裡經常舉辦革命紀念活動和演出,以往寶塔山周邊光禿禿的黃土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青山綠水和生機勃勃的新氣象,七十年過去了,延安精神仍然深深的烙印在中華兒女的記憶中,並被繼往開來、發揚光大,延安精神永駐......
在遊覽過程中,我們得知延安寶塔歷經千年的風雨侵蝕和戰火洗禮,到全國解放時,已是彈痕累累、遍體鱗傷。全國解放後,陝西省和延安市兩級政府先後於1959年和1984年兩次撥出專款,對寶塔進行了維修。當時的修繕主要是替換了塔體風蝕殘磚,填補了彈洞,增設了樓梯,加固了塔基,在塔尖安裝了避雷針。今天我們能一睹莊嚴矗立的寶塔,倍感欣慰和自豪......
早在「延安時期」,延安寶塔就已經被反覆地吟唱。陳毅元帥當年就譜有一首《延安寶塔歌》,借歌頌寶塔,用塔尖與塔基的關係歌頌了中國共產黨與人民群眾互為依存的魚水關係。在即將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寶塔山國旗飄揚、國歌嘹亮,我們又一次情不自禁的唱起《我和我的祖國》,表達對偉大祖國的衷心祝願,祝願祖國繁榮昌盛!圖文原創:文藝蜀黍看世界,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