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伏在毛澤東身邊的國民黨特工:帶刺殺任務到延安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在國民黨特務系統中,沈之嶽堪稱戴笠之後的第二代諜王。臺灣方面對他的描述是:潛入共產黨內部多年,受戴笠派遣,赴延安試圖刺殺毛澤東,大陸方面則稱他「叛徒」。晚年他到大陸治病,被中共高層當貴賓接待,以至於有關他是雙料間諜的傳聞一度甚囂塵上。

  沈之嶽,有「藍色007」之稱的國民黨王牌特工。拋開政治立場不談,此人一生有太多可以拍成電影的橋段,堪稱傳奇。

  為刺殺毛澤東而混入延安

  1938年,沈之嶽進入延安,第二年入黨,被認為很出色,以至於到他順利返回國民黨那邊,這邊還一直稱他為「叛徒」。直到沈醉(註:國民黨陸軍中將,長期服務於軍統局)一批人被俘或者起義以後,沈之嶽的身份才暴露:他進延安之前就是軍統的人,是帶著刺殺毛澤東的任務來的。從這個任務來說,沈顯然是失敗的,但從他能夠在延安隱蔽自己這一點看,這個特務還是相當厲害。

  沈之嶽在延安何止是「隱蔽自己」。他使用化名沈輝,不但坦然通過了嚴格的政治審查,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而且還是優秀學員。

  臺灣有說法講沈之嶽是「羅瑞卿的得意門徒」,因為羅瑞卿是當時抗日軍政大學的校長。實際上現有文獻中並無羅瑞卿對沈之嶽如何器重的記錄,倒是當時另一個中央領導對沈之嶽印象很好,這個人就是中央社會部負責人康生。康生曾在抗大當著羅校長的面表揚沈之嶽,認為他任勞任怨,艱苦樸素,是國統區來延安青年的表率。

  大約是康生的賞識起了作用,沈之嶽在抗大入黨,畢業後分配到中央機關擔任收發工作。這段經歷被國民黨方面神化,稱沈之嶽當時做到了「毛澤東的秘書」。這種說法殊不可信,因為一來毛澤東的秘書史有名載,無論當時的記錄還是後來的史料,都沒有沈之嶽的名字,二來當時保留下來的中央機關人員照片上,也沒有找到沈之嶽的影子。事實上,沈後被派往浙江敵後工作,在途中金蟬脫殼,曾用化名「李國棟」到漢中與軍統幹將程慕頤會面,時在1939年秋。所以,他在中央機關的工作時間應該很短,也是無緣深入的。

  1963年沈之嶽在澳門設立特務機關,對大陸進行襲擾、情報活動,並試圖刺殺大陸當時的國家領導人劉少奇,由於消息洩露未能得逞,時任公安部長王芳披露當時曾有機會通過澳門警方生擒沈之嶽回大陸,但最終沒有這樣做。

  直到蔣經國去世,沈之嶽始終是國民黨當局最受倚重的特務系統元老。

  皖南事變中為國民黨提供重要情報?

  沈之嶽的傳奇生涯,第一個高潮應該就是打入延安了。大概因為延安對國民黨特務的滲透一向對應有道,沈的脫身而去是件令人尷尬的事情,所以大陸史料中對此記載十分簡單。

  從現有記錄看,沈當時是隨教授蕭致平到延安考察,自稱中央大學學生,以隨員的身份於1938年訪問延安的。到達後沈偽裝「進步青年」,要求留在延安,得到批准。與此同時,中共在陝北的反特一號人物,邊區保衛處長周興(負責對所有進出延安人員的審查,曾多次破獲 在延安活動的國民黨特務案)和副處長王範都曾親自對其進行審查。沈之嶽聰明的地方在於他並不追求毫無破綻,而故意給了周興一個小漏洞來抓:沈自稱河南人,可是卻帶有一些浙江口音。這引起了周的疑惑,直到某次找他談話,沈從容自若地談到曾隨舅舅在上海居住幾年,巧妙地掩飾了這個問題。這種欲擒故縱的做法讓保衛部門產生了鬆懈,但依然對他在大學讀書的情況進行了調查。但是由於戴笠預先花大功夫為沈在中央大學做了工作,他的所謂學生身份有充分的證據,所以保衛部門的調查結果完滿。以此,沈之嶽通過審查,進入了抗大學習,不久入黨。

  沈在延安到底呆了多久,何時和共產黨脫鉤也是一個謎。

  根據共產黨方面的說法,沈在1939年奉命離開延安,到浙江白區工作,所以他在延安只呆了不到一年。然而,國民黨方面則說他潛入共產黨多年,此後到新四軍軍部工作,在皖南事變中他的情報給新四軍造成了重要損失。這裡面有些矛盾。

  從軍統方面的記錄看,沈之嶽曾以李國棟的化名,在1939年於漢中訓練班見過軍統大特務程慕頤,並對訓練班的特務做過指點,這符合共方的說法。不過,沈之嶽的化名沈輝,是在1943年才從共產黨方面的花名冊上去掉的,並被認為是「叛徒」。這又符合國方的說法。

  皖南事變發生在1941年,沈之嶽在國民黨中第一個見光的職銜,就是這一年7月被任命為軍統局第一處科長。

  由於沈醉說過,沈之嶽曾經到過延安兩三次,由此推測,沈之嶽很可能曾在延安和新四軍之間擔任過聯絡員之類的工作。也就是說,可能1939年他離開延安,並沒有暴露身份,照舊「為黨工作」,途經國民黨控制區,就是他和軍統交換情報的機會。只是,在共產黨面前,他是抗大二期畢業生「沈輝」,在國民黨面前,他是軍統特務「李國棟」,沒有人知道這是同一個人。1941年皖南事變,新四軍的重大損失,這大約和沈之嶽提供情報確實有關係,並且他從此不敢再回到共產黨方面。

  沈之嶽為新四軍工作過似乎可信,否則他在接受臺灣《傳記文學》雜誌採訪的時候,很難把當時新四軍內部的種種內幕和矛盾講得條理清楚。但由於他隱蔽有術,共方直到1943年才得知他已經為國民黨工作。估計是因為這一年軍統成立東南特別情報站,沈之嶽擔任了這個站的站長,又兼任忠義救國軍淞滬指揮部政治部主任,從後臺走到了陽光下,共產黨那邊,才終於瞞不住了。(讀者高鑫摘自《東方特工在行動》,薩蘇、老拙著,文匯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有刪節)

相關焦點

  • 他是《風箏》裡影子的原型,為一場暗殺潛伏9年,暴露後全身而退
    1933年,年僅20歲的沈之嶽考入了上海復旦大學,在大學期間,沈之嶽接觸到了共產主義思想,並且對共產黨的主張十分支持。那麼沈之嶽後來又是如何成為國民黨高級特務的呢?戴笠與蔣介石關於沈之嶽人生的轉變,就不得不提到國民黨內部的「特工之王」戴笠。
  • 1937年,中共中央進駐延安
    1936年12月16日下午,周恩來等從保安來到延安,當晚就住在馬家灣延安工作委員會臨時辦事處,就延安的接管問題,他指出:儘可能爭取和平接管,如若不行,就等部隊來解決。周恩來離開保安前,就已派黃春甫(江華)通知陝北紅一團團長黃羅斌準備接收延安。 12月17日中午,紅一團團長黃羅斌帶人護送周恩來等一行人到延安東郊飛機場,轉乘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派來的飛機前往西安。
  • 王超北:被毛澤東稱為「無名英雄」
    到西安面見林伯渠時,林伯渠一方面稱讚他成功完成了任務,另一方面又指示他暫留寶雞,繼續利用公開身份,掩護和處理這批車輛和物資,了解和掌握國民黨的反共活動。這批車輛和物資被安全運到西安的八路軍駐陝辦事處以及延安。   巧設秘密機關,創造保密奇蹟   1939年,黨中央決定成立西安情報處,王超北任處長。
  • 盤點螢屏諜戰型男特工 《夜隼》黃覺最身不由己
    《夜隼》黃覺:最身不由己的型男特工在電視劇《夜隼》中,政治觀念模糊的唐燁,最後成為我方一名出色特工,全是情勢所迫、身不由己。本來,在唐燁的理想中,他只是希望為養父母盡孝,與朋友真心相待,不去參與到政治鬥爭中。不料後來一步步地被卷進諜戰中心。
  • 絕密臥底潛伏13年,主席誇他頂幾個師,為何總理要暴露其身份?
    提起中共特工,會想到《潛伏》、《麻雀》等影視作品中的人物,他們機智勇敢,為新中國建立立下汗馬功勞,一名戰略特工比普通情報人員更有影響力,他們的作用甚至抵上成千上萬人的作用。大家都知道龍潭三傑,其實還有一個龍潭後三傑,今天要介紹的就是後三傑之首熊向暉。
  • 「戲骨」祖峰的諜戰劇之路,潛伏臥底亦正亦邪,正反角色信手掂來
    祖峰在《潛伏》中成功的塑造了這個對國民黨忠心耿耿,外表儒雅帥氣卻心狠手辣的特務角色李涯。也因此收穫了觀眾的喜愛與關注。縱觀祖峰的成長曆程,這位曾經在南京汽車製造廠工作四年的汽車工人,從1996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再到2000年留校任教。祖峰通過自己對表演事業的熱愛完成了人生華麗的轉身。
  • 張國燾:從先驅到叛徒,中共創始人叛變加入國民黨,晚年癱瘓在床
    其實,西安事變後,每到清明節,國民黨政府就會派出代表去黃帝陵祭拜,而在1937年9月,國共二次合作,所以1938年的清明節祭黃帝陵國民黨對共產黨也發來了邀請。在會上,張國燾積極爭取,最終,中共中央派他作為代表去黃帝陵祭拜。
  • 親歷者憶延安:毛澤東最愛唱這首歌,放英文原版電影能請周恩來做...
    明知前路艱險重重,多數知識分子,甚至有些從前還是過著「小姐」「少爺」的生活,卻毅然離開故土,作別家人,奔赴偏僻落後的延安。中國社會科學院原秘書長吳介民回憶:出身地主家庭的他「從小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少爺』生活。到了讀中學的時候,受到進步思想的啟蒙,漸漸關心時事。眼看國民黨達官顯貴貪汙腐敗,欺壓百姓,強取豪奪,而廣大民眾食不果腹,衣不遮體,掙扎在死亡線上。」
  • 揭秘:中央紅軍長徵為何最終落腳延安?
    毛主席當時就決定了,我們不能把這個尾巴帶進來,要打一仗。這一天的夜緊張而忙碌,毛澤東窯洞的燈光仍然亮著。面對著作戰地圖,毛澤東和彭德懷仔細研究著每一個細節。毛澤東要把這場戰鬥,當作「禮物」送給陝北人民。1935年10月21日清晨,雖然剛到陝北身體十分疲憊,可毛澤東還是登上了吳起鎮的平臺山頂,他坐在一棵杜梨樹下等候消息。
  • 延安時期的學習熱潮:毛澤東勤奮鑽研哲學問題
    我有一陣子每天晚上都去見他,向他採訪共產黨的歷史,有一次一個客人帶了幾本哲學新書來給他,於是毛澤東就要求我們改期再談。他花了三、四夜的時間專門讀了這幾本書,在這期間,他幾乎是什麼都不管了。」1938年春,潘梓年出版了一本哲學著作《邏輯與邏輯學》,毛澤東對之感覺「頗為新鮮」,於是只用3天時間,就讀完了該書。
  • 毛澤東與白求恩情誼如何 到底見沒見過面?
    他堅決回絕了國民黨政界、軍界、衛生界的挽留,決定到共產黨建立的敵後抗日根據地去。他相信,在條件最艱苦的地方醫生更能發揮作用,他決定趕到戰爭前線給他們以最直接的幫助,這是導致他與美國外科醫生帕森斯產生意見分歧的原因。帕森斯決定回國而不是長途跋涉去華北。  1938年2月,白求恩隨醫療隊離開漢口前往西安。
  • 潛伏中的特工技能:吳敬中李涯專業翠平左藍業餘,餘則成啥水平?
    在《潛伏》中,餘則成是特工,邱掌柜是特工,吳敬中李涯陸橋山馬奎當然也是特工,但是這幾個人的特工技能明顯是有差別的:吳敬中和李涯很專業,翠平和左藍很業餘,至於餘則成、陸橋山、馬奎是啥水平,就要有請研究過特工行業的讀者諸君來品評了。翠平的業餘,那是因為沒有經過特工訓練,她是遊擊隊長出身,打仗講究個酣暢淋漓,性格自然也是粗獷豪放,對戰友以及冒充的戰友都會無條件地信任。
  • 教育整頓·每日一學|延安整風運動
    1937年,王明教條地搬用共產國際指示,提出「一切服從統一戰線,一切經過統一戰線」的右傾口號,主張對國民黨讓步。這就給全黨帶來了很大的思想混亂,給黨在抗戰初期的工作造成了不良後果。三、皖南事變的發生,促使毛澤東思考如何儘快改變與共產國際的關係,這是延安整風運動的導火線。
  • 毛澤東與紅中社
    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中央革命根據地的中心——江西瑞金舉行,選舉產生了同國民黨政權性質根本不同的工農民主專政的新型政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11月7日,在大會開幕的當天,一個呼號為CSR的通訊社,開始通過無線電臺,向全世界播發來自蘇維埃中國紅色政權的新聞。這個通訊社,就是人們常說的紅中社,1937年初在延安更名為新華社。
  • 延安整風與反「三風」
    全面抗戰爆發後,1937年11月末,王明從蘇聯回到延安後,竟由過去的極「左」立場轉到極右立場。這次他教條地搬用共產國際指示,提出「一切服從統一戰線,一切經過統一戰線」的右傾口號,主張對國民黨讓步。在1937年12月政治局會議和1938年3月政治局會議上,他還一再反對洛川會議以來黨堅持統一戰線中獨立自主的路線、方針、政策,並不點名地批評了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