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白求恩
在20世紀60—70年代的那場「轟轟烈烈」的運動中,學習「老三篇」的熱潮幾乎讓每個中國人讀到了毛澤東1939年12月21日在延安的寫的《紀念白求恩》一文,於是白求恩這個名字在中國不脛而走,家喻戶曉。2009年他又被中國網民評為一百年來對中國幫助最大、最受中國人民愛戴的國際友人之一。被評為「中國緣·十大國際友人」的還有:救助25萬中國平民的德國人約翰·拉貝,熱愛中國的國際奧委會終身榮譽主席薩馬蘭奇,為中國紅軍和毛澤東贏得世界性影響的美國人斯諾,讓中國古代科技揚名世界的英國人李約瑟,加入中國國籍的著名記者波蘭人愛潑斯坦,在中國生活奮鬥60年的紐西蘭作家路易·艾黎,抗戰時期國際援華醫療隊成員印度人柯棣華,泰國王室中的「中國通」詩琳通公主和幫中國農民致富的日本大分縣前知事平松守彥。而白求恩則以票數最多排名第一,由此可見,不管是在抗戰時期還是今天,白求恩精神永遠值得我們中國人學習與弘揚。
白求恩與毛澤東惟一一次的延安會面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產黨員,是一位著名的胸外科專家,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1936年白求恩曾在西班牙參加國際縱隊,幫助支援西班牙共和軍進行馬德裡保衛戰,抗擊法西斯主義。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受加拿大和美國共產黨的派遣,率領一個三人醫療隊來到中國參加中國的抗日戰爭,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白求恩曾經的翻譯亨寧·索倫森在回憶白求恩時說:「當我探尋白求恩的一生時,我似乎要為他在中國那段生活和工作的最後時光做大量的準備工作」。①因為隨後白求恩把一切的熱情、努力以及生命都留在了中國這片土地上。
1938年1月8日,白求恩率領著由他和美國外科醫生帕森斯、加拿大護士瓊·尤恩三人組成的加美醫療隊,購買了充足的設備和器材,乘「日本皇后號」海輪從溫哥華啟程來中國,他們途徑香港,到達當時國民黨政府所在地——武漢。在這裡,白求恩既目睹了國民黨政府「一片混亂和優柔寡斷、昏庸無能的官僚政治」,又通過和八路軍辦事處的聯絡,見到了一支新生向上的力量——中國共產黨。他堅決回絕了國民黨政界、軍界、衛生界的挽留,決定到共產黨建立的敵後抗日根據地去。他相信,在條件最艱苦的地方醫生更能發揮作用,他決定趕到戰爭前線給他們以最直接的幫助,這是導致他與美國外科醫生帕森斯產生意見分歧的原因。帕森斯決定回國而不是長途跋涉去華北。
1938年2月,白求恩隨醫療隊離開漢口前往西安。為了躲避敵機的轟炸和敵軍的進攻,他們不得不從臨汾、潼關等地繞道而行,穿越國民黨統治下的中國廣大農村地區。荒蕪的土地、被燒焦的村莊及顛沛流離、饑寒交迫的難民給白求恩留下了強烈的印象,他詛咒這場戰爭,更對滅絕人性的日本侵略者充滿了憤慨之情。他在自己的《從漢口到西安》一書中提到:「我們在談到日本兵慘無人道惡行(他們洗劫了南京,殘忍殺害了8000人,包括婦女和兒童。歷史將記載日本軍隊這種不可饒恕的罪行)」。②他們前往延安的行程是非常危險而忙碌的,醫療隊曾一度與延安、紐約、漢口都失去了聯繫,一些西方新聞記者紛紛報導白求恩已在中國內地被日軍俘獲殺害。這一點可以在他的書中得到證實:「我們發現,到這裡(指西安)之前沒人知道我們的下落,不知道我們是活著還是死了,或是被俘了。我們等著4天後,啟程去延安」。③
白求恩和尤恩在3月底到達共產黨人的根據地延安。他們到的時候已經是午夜了,仍被邀請到了毛澤東居住的窯洞,毛澤東親自接見了他,尤恩任翻譯。會見是十分愉快的。他們從西班牙談到中國,談到前線在醫療方面的需要。白求恩闡述了他的計劃,在延安成立一個模範醫院。建議利用他帶來的一批醫療器械組織戰地醫療隊,到前線去就近醫護照顧重傷員,並鄭重保證這是救助傷員最有效的方式。毛澤東對他提出的傷員立即手術將有75%的復原率很感興趣,表示會大力支持他的工作。會談持續了將近三個小時,決定由白求恩組織中國第一個戰地醫療隊,並由他帶隊去戰爭的前線——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這是白求恩與毛澤東的惟一一次見面會談,但毛澤東的魄力與偉人形象卻給白求恩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認為毛澤東「是一個巨人,他是我們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④
白求恩在延安的時間加起來不到一個月,但延安給他印象是深刻的:「在這裡,無論地位高低,人人都是平等相待,人們都有一種勤奮向上的精神,相處非常友好。」⑤。此外,他以自己的勤勉、辛苦以及精湛的醫療技術和熱情的服務,贏得了延安軍民的信賴,給延安軍民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