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80年,對話白求恩

2020-12-05 河北新聞網

11月1日,他本來安排了一份行程,目的地在加拿大——在這個寒冷的季節裡,那個充滿溫暖的家。

但他卻沒有如期起身,而是轉身奔向硝煙瀰漫的戰場。就在這一天,一個小小的意外,讓致命病毒侵入他的體內。

11月12日,他死在唐縣黃石口村。

在最後的時刻,他把這樣的話寫在信箋上:每年要買250磅奎寧和300磅鐵劑專為治療患瘧疾病者和極大數目的貧血病者……千萬不要再往保定、天津一帶去購買藥品,因為那邊的價錢要比滬港貴兩倍。

那是1939年,他叫白求恩。

白求恩在加拿大的寓所裡。

整整80年過去。

簡易手術室裡躬身施救的身影早已模糊,但他用生命執著守護的信仰依然清晰。

不容忘卻的紀念,來自任何一個時代都不會改變的渴求:每一名患者,都希望遇到一位像他一樣的醫生。

翻開老故事,找到新答案。

讓我們問,讓他來答。

白求恩在太行山中。

問:每次看病總是「排隊兩小時,看病5分鐘」,這一狀況能改變嗎?

白求恩:醫生等待病人上門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他們必須要儘快來到傷者身旁。

1938年,到延安不久,白求恩發了次脾氣:他憤怒地抄起一把椅子,從窗戶扔了出去。

「我來延安就是要去前線的,絕不能留在後方!」他大聲喊著,完全不理會人們的擔憂——遊擊戰的艱苦他恐怕很難忍受,他的醫術在後方可能會得到更好發揮。

但白求恩最終還是用行動證明了自己。

當年11月底,他到了前線——在距離戰場12公裡的一個小廟裡,40小時之內,他給71位傷員做了手術——其中只有一位不幸離世。

他在給聶榮臻的報告中說,只有讓醫生接近戰場,才可以大大降低傷亡率。

1939年10月28日,白求恩在淶源縣孫家莊小廟為傷員做手術。 吳印鹹攝

問:總有這樣的事情發生,病人不信任醫生,醫生怕病人鬧事,醫生和病人到底該是怎樣一種關係?

白求恩:一個醫生、一個護士、一個護理員的責任是什麼?只有一個責任,那就是使病人快樂,幫助他們恢復健康,恢復力量。

從延安到晉察冀,八路軍醫院的狀況一直令白求恩不滿意。他曾看到一個醫生悠閒地用手術刀削梨皮,便立即將其推出手術室,剝奪他動手術的權利;另一位工作懈怠的醫生則被他足足訓了5分鐘。

他把弊端一一列了出來,決定要改變這些。他認為,消除這些弊端的唯一途徑是就是對醫院的運營體制和培訓制度進行改革。

他動員了太行山中一個小村內的兩百多戶居民來修建一所示範醫院,被日寇摧毀後又在另一個村莊藉助民房建起了「特種外科醫院」。他還推動成立了由村民代表、病人代表等共同組成的醫院事務委員會,負責協調醫院、病人和村民的關係。

這兩所醫院,後來被稱為模範醫院。

白求恩與木匠師傅一起製作夾板、背靠架等醫療器械。

問:當醫生很辛苦,三餐不定、睡眠不足,沒時間照顧家人。你曾連續69個小時給傷員做手術,不覺得累嗎?

白求恩:我很累,可是我有好久沒這樣快樂了。我很滿足,我正在做我所要做的事情,而且請瞧瞧,我的財富包括些什麼!我有重要的工作;我把每一分鐘的時間都佔據了。這裡需要我。

1939年3月3日,白求恩迎來49歲生日。

從頭一天晚上7點開始,他一直在忙碌,先給輕傷員上藥,然後馬上給重傷員做手術,一共做了三個頭顱環鋸術、兩個大腿截肢術、兩個小腸穿縫合術,還有六七個胳臂和腿部嚴重骨折的手術

直到早上6點他才上床休息。他在日記中寫道,「這一天我是在床上消磨的」「我有個足以自豪的榮譽——在前線我是年紀最大的戰士」。

通宵達旦做手術的情況不止一次,以至於他和勸他休息的人吵了起來:「我知道我也應該休息,可是,我看到傷員的傷口在流血,聽到他們在痛苦地呻吟,我能把他們放下,對他們說你等一等,等我休息完了再給你做手術嗎?」

白求恩和他的勤務員。

問:現在看病有個現象,不管大病小病,都擠破頭往大醫院跑,掛專家號。在晉察冀你也是一個名醫,你希望這樣嗎?

白求恩:一個外國醫療隊對你們的幫助,主要是培養人才。即使他們走了,仍然留下永遠不走的醫療隊。

1938年,白求恩的行程有3165英裡,他在山西、陝西、河北三省徒步的距離就達400英裡。一年內完成了762臺手術,救治了1200名傷員。

他走訪了晉察冀邊區十個分區中的八個,對每家醫院的情況都了如指掌,他發現,存在的共同問題就是醫療水平低。

「想想看!20萬人的部隊,2500名入院傷員,去年作戰1000餘次,而負責醫療工作的只有5名擁有本科學歷的醫生,50名沒接受過專業培訓的中國『醫生』,以及一個外國人。」他在報告中不斷重申,要把工作重點放到培養醫護人員上。

他撰寫了3本教科書並組織翻譯成中文,制定詳細的教學大綱,挑選了任課教師,還制定了課表以及詳細的預算。

這所學校後來成為他留給中國人民最寶貴的財富之一。

白求恩率隊在太行山區巡回醫療。

(編輯:董立龍 趙麗肖 製圖:侯猛 張宇昊)

相關焦點

  • 吉林大學醫學學科暨原白求恩醫科大學慶祝創建80周年
    21日上午,吉林大學醫學學科暨原白求恩醫科大學舉行創建80周年慶祝大會。來自海內外友好院校代表、校友代表及師生代表千餘人參加。副省長李悅出席大會。吉林大學醫學學科的前身白求恩醫科大學,誕生於戰爭的烽火中。
  • 毛澤東與白求恩情誼如何 到底見沒見過面?
    ,學習「老三篇」的熱潮幾乎讓每個中國人讀到了毛澤東1939年12月21日在延安的寫的《紀念白求恩》一文,於是白求恩這個名字在中國不脛而走,家喻戶曉。2009年他又被中國網民評為一百年來對中國幫助最大、最受中國人民愛戴的國際友人之一。
  • 吉林大學舉行與未名集團框架合作協議籤約儀式暨白求恩銅像落成儀式
    【文/吉林大學報研究生記者 高健欣 攝/徐立華】6月28日,吉林大學與未名集團框架合作協議籤約儀式暨白求恩銅像落成儀式在白求恩醫學部舉行。吉林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未名集團董事長潘愛華、總裁楊曉敏及公司相關負責人,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部學部長李凡、白求恩醫學部領導班子成員、各附屬醫院以及校內相關職能部門負責同志參加儀式。
  • 王海龍:新見白求恩晉察冀手稿釋讀
    新見白求恩晉察冀手稿釋讀文 | 王海龍(《讀書》2019年11期新刊)白求恩(一八九〇年三月三日至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十二日)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加拿大援華抗日國際主義戰士。在中華民族遭受侵略的時候,遠在萬裡的他義無反顧地離開家園投奔到中國血與火的戰場與中國人民並肩戰鬥。
  • 弘揚紅色革命精神、白求恩精神和黃大年精神 吉林大學引導師生矢志...
    組織開展「重走白求恩路」主題活動。2018年7月中旬起,白求恩醫學部分別在河北省唐縣、順平縣晉察冀革命老區,陸續開展主題為「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重走白求恩路」活動。學校公共衛生學院等5個學院組織的白求恩志願者小分隊,分別在唐縣、順平縣6個鄉鎮開展村小學支教、健康普查等社會實踐活動。
  • 白求恩是個「發明家」!你知道嗎?
    眾所周知,白求恩為了支援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遠涉重洋來到中國,在晉察冀抗日前線,他以精湛的醫術救治了大批八路軍傷員和當地患病群眾,為中國革命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白求恩不僅是一位戰地醫生,他還在艱苦的條件下,就地取材,研製出了多種方便實用的醫療器械。近日山東衛視《中國面孔》解讀了一位非常特殊的「中國面孔」,告訴一個你所不知道的「發明家」白求恩!
  • 穿越時空的一場對話
    這是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一頭是湖北省來鳳縣95歲離休老幹部張富清,另一頭是新疆軍區某團的90後官兵。穿越時空的一場對話——張富清老英雄與老連隊官兵視頻通話側記■唐繼光 董雲傑 本報記者 安普忠 柴 華
  • 《白求恩在晉察冀》的創作靈感從何而來?呂其明是這樣回答的
    圖說:舞臺上的呂其明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攝拎著一隻紅色無紡布袋子,裡面裝著《白求恩在晉察冀》總譜,昨天,90歲的作曲家呂其明在2020上海重點舞臺藝術創作劇本研討會現場,亮出了其代表作《紅旗頌》姊妹篇。
  • 電視動畫片《可愛的中國》:穿越時空與英雄對話
    原標題:穿越時空與英雄對話   電視動畫片《可愛的中國》講述了方志敏烈士一生的理想信念追求和為之奮鬥犧牲的故事。這部動畫片採用時空穿越的創作手法,引領觀眾感受歷史,對話歷史,認同歷史,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 一場穿越時空的心靈對話
    你有多久沒有和自己對話了不驚擾他人卻充盈著自己的心聲其實放空閉眼大聲呼吸再睜開眼就會迎來萬丈光芒我們總想留住時間,捨不得那時璀璨的花火,捨不得此時正值年少的自己。這是與自己心靈的一場對話,是對未來自己的無限期許。背上最初的行囊,帶上夢想和願望,向前奔跑吧,勇敢的少年!在2020最後一天的最後一節語文課上,三營中學的孩子們與自己進行了一場穿越時空的心靈對話。「年輪的信」——寫給一年後的自己。研支團老師介紹完活動之後,孩子們都躍躍欲試,迫不及待想要動筆去寫一封給自己的信。
  • 七上語文《紀念白求恩》知識要點總結:詞語、段落分析、重難點
    三、背景連結諾爾曼·白求恩(1889-1939),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加拿大共產黨員,著名的胸外科醫師。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受加拿大共產黨的派遣,率領由加拿大和美國人組成的醫療隊於1938年初來到中國,經延安到達晉察冀邊區。
  • 卓明磊榮獲全國第四屆「白求恩式好醫生」榮譽稱號
    2020年9月27日,由中國醫師協會、白求恩精神研究會、中國醫師協會人文醫學專業委員會、《中國醫學人文》雜誌社共同主辦的第四屆中國醫學人文大會在北京召開。本次大會主題為「生命至上——人文精神與抗疫」,旨在大力弘揚白求恩精神,激勵廣大醫務工作者見賢思齊,勇於奉獻,積極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 比白求恩更偉大的人:P. Roy Vagelos博士
    _Roy_Vagelos對中國人民的偉大貢獻毛澤東同志在1939年12月21日的《紀念白求恩》一文中說:「一個外國人,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這是國際主義的精神,這是共產主義的精神,每一個中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這種精神。」
  • 北京大柵欄街道:穿越70年時差 三代黨員接力初心
    通過大柵欄街道搭建平臺、企業參與公益、學校參與共建,在「紅色記憶·穿越時空的對話」主題系列活動中,三代黨員共同對話、觀影,開啟一場穿越幸福時差的旅程,接力初心,做好傳承。 90後牽手90後 穿越幸福時差 在大柵欄街道前門西河沿社區陳福茂家中,一場「穿越」70年的黨員對話開啟了。
  • 年輪的信|一場穿越時空的心靈對話
    你有多久沒有和自己對話了不驚擾他人卻充盈著自己的心聲其實放空 閉眼 大聲呼吸 再睜開眼就會迎來萬丈光芒這是與自己心靈的一場對話,是對未來自己的無限期許。背上最初的行囊,帶上夢想和願望,向前奔跑吧,勇敢的少年!在2020最後一天的最後一節語文課上,三營中學的孩子們與自己進行了一場穿越時空的心靈對話。「年輪的信」——寫給一年後的自己。研支團老師介紹完活動之後,孩子們都躍躍欲試,迫不及待想要動筆去寫一封給自己的信。
  • B·Talk 「穿越變局」對話周活動完美收官
    2020年註定是不平靜的一年。在今年前半段,全世界共同經歷了巨大挑戰:「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球,造成美國、歐洲等多國經濟停擺,失業率上升;隨著中美矛盾的激化,中美關係也進一步被蒙上陰影,影響波及全球。然而,即便在艱難的外部環境之下,科技創新的步伐也依然堅定往前。
  • 印度援華醫療隊:柯棣華同白求恩一樣被銘記
    印度援華醫療隊:柯棣華同白求恩一樣被銘記 1924年,她在日本神戶發表演講時就提到印度的婦女「也開始起來維護她們的權利。」1927年,宋慶齡有關婦女訓練班的談話通過史沫特萊介紹到印度發表。尼赫魯也密切關注中國革命,他很早就聽說過宋慶齡的事跡,知道「自從中國的革命之父逝世之後,她一直是中國革命的火焰和靈魂。」  1927年,宋慶齡赴蘇聯訪問。
  • 在尤邁診所 白求恩精神與協和專家只為那一個個遠來的病人
    一間小小的尤邁診所,能夠把呈現白求恩大夫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的雕像放置在每日熙熙攘攘、國內外人流湧動、比鄰協和醫院的東單大街上,其昭示的不僅僅是「白求恩大夫」救死扶傷的故事,更是對現有醫療體制的呼喚-回歸醫療本質,治病救人,以人道主義的公益之心做好醫療。
  • 鐵達尼號船長80年後重現,空間穿越意義在哪
    今日與大家聊聊時空隧道的傳說,客機失蹤35年後復出江湖,鐵達尼號船長80年後獲救,已140歲……讀完本文,一起來了解時空隧道"洞中一天,人間千年"。什麼是時空隧道?時間和空間穿越許多電影和小說中經常出現的橋段,像今年大火的漫威電影《復仇者聯盟4》,一群超級英雄穿越時空尋找宇宙靈石。那什麼是時空隧道呢?
  • 山西白求恩醫院 同濟山西醫院舉行人體細胞組織再生醫學轉化中心合作籤約儀式
    2月18日,山西白求恩醫院 同濟山西醫院與山西沃森克裡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籤署人體細胞組織器官再生醫學轉化中心合作協議,山西白求恩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吳華出席並主持籤約儀式。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教授、山西白求恩醫院特聘教授陳忠華、山西省人體器官獲取與分配服務中心主任武小桐、山西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山西沃森克裡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葉進培、山西沃森克裡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蘇雲飛、總經理張繼明、副總經理劉斌,院領導班子全體成員,科教處、藥物與臨床試驗機構辦公室、器官移植中心、腫瘤中心、血液科、風溼免疫科等相關負責人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