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援華醫療隊:柯棣華同白求恩一樣被銘記

2021-01-08 搜狐網
印度援華醫療隊:柯棣華同白求恩一樣被銘記

來源:

新華網

2010年05月15日18:10

  70年前,中國大地處處燃起抗日烽火,各國人民紛紛給予聲援。宋慶齡和中國共產黨審時度勢,共同向山水相依的鄰邦印度發出呼籲,得到了印度國大黨在道義和物質上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尤其是印度援華醫療隊遠道來華、援助抗日,更加堅定了中國人民抗擊日寇的信心。兩大文明古國的人民聯手譜寫了一曲同仇敵愾、合作互助的友誼之歌,成為中印關係史上一段佳話。

  早年與尼赫魯結下友誼

  宋慶齡和印度國大黨領導人尼赫魯都是具有世界眼光的政治家。宋慶齡很早就關注印度局勢。1924年,她在日本神戶發表演講時就提到印度的婦女「也開始起來維護她們的權利。」1927年,宋慶齡有關婦女訓練班的談話通過史沫特萊介紹到印度發表。尼赫魯也密切關注中國革命,他很早就聽說過宋慶齡的事跡,知道「自從中國的革命之父逝世之後,她一直是中國革命的火焰和靈魂。」

  1927年,宋慶齡赴蘇聯訪問。在蘇聯慶祝國慶10周年時,她出席了11月上旬在莫斯科舉行的東方國家代表團會議並講話,指出:「我們必須聯合起來,努力推翻擁有世界強權的外國帝國主義。我們同樣必須在廣泛了解彼此的鬥爭,彼此失敗和成功的原因,最終通過這樣的聯合我們可以使所有被壓迫人民獲得自由。」她的話引起了包括印度在內各國與會者的強烈共鳴。11月10日(或11日),尼赫魯和他的父親在宋慶齡下榻的旅館中與她會見。他們只談了「短短的半小時」,尼赫魯就感到宋慶齡是「全世界的上乘人物」,從此「一直抱著同她再見的願望」。後來,宋慶齡寄給尼赫魯一幅自己和孫中山的照片,尼赫魯一直視同珍寶,掛在阿拉哈巴德的阿南德巴汪家宅裡,每天總要看它。

  呼籲印度人民援助中國

  1937年7月7日,日本法西斯繼吞併中國的東北三省後,又向中國華北地區發動了侵略戰爭,在北京盧溝橋遇到堅決抵抗。9月14日,時任國大黨主席的尼赫魯向新聞界發出聲明:「對這一悲劇不能袖手旁觀。因為這也許對印度本身產生相當大的影響。我們必須組織抗議活動……」9月20日,尼赫魯致信移居英國的印度人為支援中國成立的倫敦委員會:「儘管我們自己眼下軟弱無力,為中國人民做不了多少事情,但我們的心是和他們在一起的,我們應該竭盡全力地幫助他們。」他號召印度全國在1937年9月30日、1938年1月9日等日子裡多次舉行「中國日」,在全國上下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援華抗日活動:集會遊行、發布宣言、捐款獻藥、抵制日貨、不為日本運輸、不生產戰爭物資…… 宋慶齡對尼赫魯的行動表示感謝。1937年11月23日,曾經擔任過宋慶齡秘書的史沫特萊在八路軍總部致信尼赫魯要求支援,在她的建議下,朱德總司令11月26日也給尼赫魯寫了一封信。1938年7月7日,宋慶齡致函尼赫魯,並託一位年輕的英國人約翰·利寧經印度回英國時帶去,信中說,中國人民「獲悉印度人民所表示的同情和支持,深為感謝和極受鼓舞,我藉此機會表示我們的感激和同志情誼。」

  在尼赫魯領導下,除在印度各大城市掀起聲援中國人民的浪潮外,國大黨第五十二次會議還通過派遣醫療隊援助中國抗日的決議。1938年7月,在英國訪問的尼赫魯把自己的妻弟愛德醫生從西班牙國際縱隊調回,委託他率領國大黨援華醫療隊來華,並參加了倫敦委員會為愛德舉行的送行活動。愛德離英返印,開始組織一支到中國去的醫療隊。不久,一支由五位大夫組成的援華醫療隊成立了:隊長愛德,副隊長卓克,隊員柯隸尼斯、巴蘇和木克吉。1938年9月1日,五位大夫攜帶了54大箱藥品,一些醫療器械,一架輕便X光透視機,一輛防彈救護車和一輛卡車,自孟買乘坐「王子號」郵輪來華。

  迎接醫療隊並安排他們去延安9月17日,醫療隊到達廣州,時任保衛中國同盟主席的宋慶齡和各機關團體代表及印籍僑民等2000餘人到廣州碼頭歡迎。宋慶齡、何香凝等人到碼頭登上「拉吉普塔納」號英國郵船,對醫療隊來華服務的熱情和精神,表示敬佩和感謝。醫療隊成員看到,宋慶齡「很年輕,風度迷人,講一口漂亮的英語」,而且「衣著樸素,絲毫沒有中華民國國父夫人的架子。」

  翌日是「九·一八」事變紀念七周年,醫療隊隊員在廣州瞻仰了中山紀念堂、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和十九路軍抗日陣亡將士墓並獻了花圈。晚七時,廣州市民不畏日機的轟炸,舉行了抗日火炬遊行示威,穿著軍裝背著步槍的青年高舉火把,還有一隊車身兩側貼著描畫敵人狼狽相的愛國招貼畫和漫畫的卡車……宋慶齡與群眾一起行進在遊行隊伍中。這壯觀的場面給醫療隊隊員留下了深刻印象。巴蘇醫生向宋慶齡談起醫療隊打算去中共領導的軍隊中工作。宋慶齡聽了很高興,說醫療隊可在長沙或漢口由史沫特萊安排會見周恩來,醫療隊可向周恩來提出到延安去。

  9月29日,醫療隊到達漢口,會見了周恩來、葉劍英和史沫特萊。根據周恩來的建議,醫療隊先在國統區武漢、宜昌和重慶工作了半年。到重慶後,接待他們的中印文化協會的譚雲山教授為每一位印度大夫取了一個中國名字,順次為安德華、卓凱華、柯棣華、巴思華和慕客華,後來在使用過程中逐漸變為愛德華、卓克華、柯棣華、巴蘇華和木克華,並將巴蘇華稱為巴蘇了。

  國民黨不希望醫療隊去延安,費了一番周折後,1939年1月22日,援華醫療隊在工合國際委員路易·艾黎的陪同下開赴延安。2月12日,醫療隊抵達延安,受到群眾熱烈歡迎,並見到了毛澤東,開始了醫療服務。

  十分關心援華醫療隊的工作

  宋慶齡非常關心援華醫療隊,她與尼赫魯保持聯繫,商討如何鼓勵醫療隊更好地開展工作,還邀請尼赫魯和醫療隊隊長愛德華擔任了保盟的贊助人。

  1939年9月15日,她向木克華大夫了解醫療隊工作後致函尼赫魯,信中說:「我和木克華大夫長談過一次,談關於醫療救濟工作和貴國能如何幫助我們的問題……我相信他將向你報告我們的全部談話內容以及我建議印度成立保衛中國同盟分支機構問題。……我要繼續獲得你領導的工作的情況並以極大的同情關注你的事業的進步,這也是中國的事業。」1939年12月16日,宋慶齡再次致函尼赫魯,信中說:「保衛中國同盟扶持的五臺山國際和平醫院的院長白求恩犧牲了,這個地方沒有醫生,也沒有護士」,「我很高興地了解到你們已作出決定:你們醫療隊的工作將繼續在西北地區進行下去,這個地區嚴重缺乏合格的醫務人員和醫療用品,所以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這個醫療隊的非常良好的服務。」

  為了鼓舞醫療隊的士氣,尼赫魯從印度給隊員寄來了唱片機和25張唱片,並與隊員保持密切聯繫,到中國訪問時還安排時間看望他們。接到宋慶齡的信後,他鼓勵醫療隊繼續留在中國工作,為中印兩國人民的友誼做出貢獻。醫療隊隊員時刻不忘尼赫魯的囑託,投身於艱苦卓絕的工作和鬥爭中,正如1940年5月31日柯棣華在冀西行唐縣幾千人的軍民大會上所說:「我們是代表印度國民大會,代表印度全體人民的願望而來援助中國抗戰,是在尼赫魯先生的號召下派來的。」

  深切懷念柯棣華大夫

  1940年,卓克華、木克華、愛德華因服務期滿或生病,先後回國。柯棣華和巴蘇華兩人繼續留在中國服務。1941年1月,柯棣華被任命為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的院長,繼承了白求恩大夫的未竟事業。1942年7月7日,柯棣華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還娶了一位中國妻子,並有了中印兩國的結晶,聶榮臻給孩子起名叫「印華」。但不幸的是,1942年12月9日,柯棣華就病逝於河北省唐縣,時年僅32歲。宋慶齡向柯棣華家屬表示了深切同情,認為他們「感到悲傷,還應該感到驕傲。」1943年7月14日,巴蘇華醫生回國時,宋慶齡在重慶寓所會見了他,詳細詢問醫療隊的情況,特別表達了對柯棣華大夫的深切懷念,還委託巴蘇華帶一封信給印度人民,信中說:「向為自由而戰,保衛祖國,反對法西斯侵略的印度人民致敬。」同時,宋慶齡以私人交往的方式表達了她對印度的同情,像母親一樣專門準備了魚給巴蘇吃,說孟加拉人是愛吃魚的,給巴蘇留下了難忘的記憶。 建國以後,印度世界和平大會籌備會主席、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當年的醫療隊隊長愛德華到中國訪問,專程到上海拜訪了宋慶齡。宋慶齡幫助他更多了解新中國,並給以鼓勵。宋慶齡到印度訪問時也看望了醫療隊隊員的家屬。對於柯棣華大夫,她寫道:「如同白求恩大夫一樣,柯棣華大夫的名字將被永誌不忘。那些在經受偉大考驗中得到他的醫療服務和印度人民一致支持的人……(以及)我們這些把每一個爭取自由的戰鬥都看作自己的戰鬥、屬於各個國家的人,將永遠懷念他。」「後世將比今天對他更崇敬——因為他是為未來而鬥爭,為未來而獻身的。」 (來源:人民網)

上網從搜狗開始

民生視點

瀋陽男子曾令軍在這不足20平方米的廁所小家生活了五年,還娶了媳婦,生了大胖兒子……

今日熱點

溫家寶總理在記者會上表示,現在改革到了攻堅階段…[詳細]

汪成榮面臨的獎金被收回再分配難題,並不是一個單一事件。[詳細]

相關焦點

  • 著名印度援華抗戰醫生柯棣華與夫人「相聚」華北軍區烈士陵園
    新華網石家莊7月6日電(記者齊雷傑)記者從華北軍區烈士陵園獲悉,中印外交「民間大使」、著名印度援華抗戰醫生柯棣華的夫人郭慶蘭的親屬、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白求恩軍醫士官學校約200人參加了骨灰安放儀式。據介紹,郭慶蘭因病醫治無效,於2012年6月28日在大連逝世,享年96歲。她1916年8月出生於山西省汾陽縣,1939年參加八路軍,1941年11月與著名印度援華抗戰醫生柯棣華結婚。1942年12月9日,柯棣華大夫不幸病逝,現安葬於華北軍區烈士陵園。
  • 援華印度醫生柯棣華手書漢字真跡現身河北
    中新社石家莊6月15日電 (牛琳 田國祥 婁月) 史上著名印度援華醫療隊柯棣華大夫的手書漢字真跡15日現身河北。該真跡被珍藏整整70年,當日由紅軍後代捐獻給華北軍區烈士陵園。這是迄今發現的柯棣華留在中國的唯一手書漢字。
  • 王家峪村八路故裡思柯棣華
    中新網長治5月7日電(申玲敏)「親眼看見老院長柯棣華曾經工作的衛生室,深感親切,倍受鼓舞。他的精神讓我很感動,我會努力為每一位老區群眾服務好。」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耳鼻口科主治醫師宋琦說。1938年9月,柯棣華等5人組成的援華醫療隊來到中國。1939年2月抵達延安,隨後到八路軍總醫院工作。
  • 柯棣華大夫逝世60周年紀念會在印度孟買舉行
    新華網孟買12月9日電(記者 熊昌義)中國駐孟買總領館9日舉行了印度友人柯棣華大夫逝世60周年紀念會,柯棣華大夫的親友、印中友好協會、印中商會以及孟買華僑華人代表約200人出席了紀念會。  中國駐孟買總領事袁南生在紀念會上發表講話,高度讚揚柯棣華大夫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中印友誼作出的貢獻。他說,柯棣華大夫是中印友誼的象徵,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這位偉大的印度友人。
  • 毛澤東與白求恩情誼如何 到底見沒見過面?
    被評為「中國緣·十大國際友人」的還有:救助25萬中國平民的德國人約翰·拉貝,熱愛中國的國際奧委會終身榮譽主席薩馬蘭奇,為中國紅軍和毛澤東贏得世界性影響的美國人斯諾,讓中國古代科技揚名世界的英國人李約瑟,加入中國國籍的著名記者波蘭人愛潑斯坦,在中國生活奮鬥60年的紐西蘭作家路易·艾黎,抗戰時期國際援華醫療隊成員印度人柯棣華,泰國王室中的「中國通」詩琳通公主和幫中國農民致富的日本大分縣前知事平松守彥。
  • 印度孟買紀念柯棣華大夫誕辰100周年
    新華網孟買10月10日電(記者聶雲)印度援華抗日戰士柯棣華大夫的故鄉--西部的馬哈拉施特拉邦(馬邦)政府10日在邦府所在的孟買紀念柯棣華大夫誕辰100周年。  馬邦政府在孟買市北部的體育大樓舉辦了柯棣華大夫圖片展,介紹他的一生,包括在馬邦的童年、在中國幫助抗日以及給印度故鄉親人的家書等。  來賓基蘭對新華社記者說,柯棣華大夫在中國抗日戰場上的英雄事跡令許多印度人感動。1946年,他的父親根據柯棣華大夫的不平凡經歷,拍攝了第一部有關柯棣華大夫的電影,受到廣大印度人民的喜愛。
  • 王海龍:新見白求恩晉察冀手稿釋讀
    編者按: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巴特勒圖書館珍本—手稿書庫中,王海龍搜尋並發現了一批白求恩赴華之前以及他在延安和晉察冀寫給中共中央、國際援華組織及其親友的大量親筆信,並據此展開對白求恩追求共產主義理想的人生歷程的闡釋和高揚。謹以此文紀念白求恩逝世八十周年。
  • 中國援非醫療隊在非洲颳起「中醫風」
    這片我們曾經播撒過辛勤汗水的熱土,在這裡與我們結下了深厚友誼的非洲人民,以及在異鄉有緣相遇的朋友們,都將在我們的生命中被永遠銘記!」  萬米晴空,藍天白雲……當地時間7月21日14:20,法國航空AF128班機從法國巴黎戴高樂機場騰空而起,直飛中國北京國際機場。機上,由珠海市選派27名醫護人員組成的中國第29批援赤道幾內亞醫療隊隊員心潮起伏,歸心似箭。
  •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援鄂醫療隊返回北京
    4月6日,醫療隊隊員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當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援鄂醫療隊圓滿完成任務後平安返回北京。1月26日起,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援鄂醫療隊前往武漢,之後一直奮戰在武漢同濟醫院。新華社發(北大醫院供圖)  4月6日,人們在機場歡迎醫療隊隊員。
  • 中國(廣東)第31批援赤道幾內亞醫療隊出徵
    1月12日,中國(廣東)第31批援赤道幾內亞醫療隊出徵送行儀式在廣州舉行。據介紹,第31批援赤道幾內亞醫療隊由中山市衛生健康局組派,醫療隊共由25名隊員組成,其中中共黨員16人,高級職稱技術人員10人。將在國外開展為期一年半的援外醫療工作。  「2021年是廣東省承派援赤道幾內亞醫療隊50周年,也是廣東援外工作的一個裡程碑。」
  • 吉林大學舉行與未名集團框架合作協議籤約儀式暨白求恩銅像落成儀式
    【文/吉林大學報研究生記者 高健欣 攝/徐立華】6月28日,吉林大學與未名集團框架合作協議籤約儀式暨白求恩銅像落成儀式在白求恩醫學部舉行。吉林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未名集團董事長潘愛華、總裁楊曉敏及公司相關負責人,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部學部長李凡、白求恩醫學部領導班子成員、各附屬醫院以及校內相關職能部門負責同志參加儀式。
  • 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院領導視頻連線慰問援武漢醫療隊、南湖院區...
    【新華網】3月18日,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院長崔樹森、書記高繼成與院領導班子召開遠程視頻會議,連線慰問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前線援武漢醫療隊和南湖院區重症醫療隊全體隊員。 會上,高繼成表示,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三批前線援武漢醫療隊和南湖院區重症醫療隊的全體隊員,舍小家顧大家、視病人如親人,用生命和汗水詮釋了白求恩精神,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抗疫讚歌,大家要繼續努力、再接再厲、堅持到底。
  • 援吉醫療隊頻頻填補當地醫療空白
    接下來,我打算先把腹腔鏡手術教給當地醫生,再逐步把正確的理念、最新的醫學知識、先進的手術技術帶給當地人民,希望通過我們中國醫療隊的言傳身教,規範當地醫療,提高吉布地整體醫療水平。」董博說。及時更換氣管套管避免患者進入險情李欣是中國(山西)第20批援吉布地醫療隊耳鼻喉科醫生。
  • 直擊:湖北空管分局保障援卾醫療隊撤離重大航空運輸任務
    援卾醫療隊撤離重大航空運輸保障任務援卾醫療隊撤離重大航空運輸保障任務援卾醫療隊撤離重大航空運輸保障任務援卾醫療隊撤離重大航空運輸保障任務援卾醫療隊撤離重大航空運輸保障任務援卾醫療隊撤離重大航空運輸保障任務
  • 吉林援薩摩亞醫療隊:中國抗疫經驗獲薩方認可
    郭佳 攝(抗擊新冠肺炎)吉林援薩摩亞醫療隊:中國抗疫經驗獲薩方認可中新網長春11月24日電 (記者 郭佳)中國(吉林)第三批援薩摩亞醫療隊最後一名隊員24日返回吉林長春。因新冠肺炎疫情原因,該醫療隊推遲回國計劃,就地參與抗擊疫情的行動。
  • 中國(福建)第16批援波札那醫療隊出徵
    -09-21 15:58:25 來源: 福建日報 舉報   19日,中國(福建)第16批援波札那醫療隊一行
  • 「戰疫」中見證青春力量——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學習總...
    近日,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的34名「90後」黨員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了在抗疫一線搶救生命的情況,表達了繼續發揮黨員作用、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的決心。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3月15日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回信,向他們和奮鬥在疫情防控各條戰線上的廣大青年致以誠摯的問候。習近平總書記回信中表達了深深囑託和拳拳期望。
  • 白衣披甲戰江城——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戰「疫...
    「口罩和頭套,擋不住你堅定的目光;汗水和壓痕,印證著你的誓言和信仰」,從1月26日庚子年大年初二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出徵武漢,到2月1日、2月7日第二、三批援鄂醫療隊相繼逆行江城;從2月8日元宵節當晚接管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重症病房收治病人,到4月4日病房病人清零;從4月6日結束72天在武漢的鏖戰回京到6月中旬先後派出2批共90名醫護人員前往北京西城區、大興區支援核酸檢測工作……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戰「
  • 汝州援鄂醫療隊隊長靳彩娜:馳援武漢,今生最美的旅程
    肩負汝州援鄂醫療隊隊長的使命,我將帶著9名姐妹,奔赴湖北,馳援武漢,和武漢人民一道與新冠肺炎抗爭,與全國人民一起與新冠病毒戰鬥。當時,疫情肆虐,形勢嚴峻。汝州也已封城閉戶,武漢作為疫情的發源地,累計確診病例40000多例,日增確診病例1000例以上,武漢告急,湖北告急。除夕以來,已經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援鄂醫療隊奔赴湖北,全力馳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