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華印度醫生柯棣華手書漢字真跡現身河北

2021-01-08 搜狐網

  中新社石家莊6月15日電 (牛琳 田國祥 婁月) 史上著名印度援華醫療隊柯棣華大夫的手書漢字真跡15日現身河北。該真跡被珍藏整整70年,當日由紅軍後代捐獻給華北軍區烈士陵園。這是迄今發現的柯棣華留在中國的唯一手書漢字。

  15日,在華北軍區烈士陵園會議室,退休軍醫賀江勇向記者展示已經泛黃的母親雪影(本名王淑榕)的畢業紀念冊。這本畢業冊是當年戰士們自己用線縫製的,紙質粗糙,首頁上方寫著「紀念 獻給白校第三期畢業學員」,底下有一行小字「冀中八分區敬贈 一九四一·一」。翻開其中一頁,「抗戰必勝」四個繁體字用鋼筆寫得很工整,落款「柯棣華」三字同樣是中文繁體,題字日期寫著「28/1/41」。

  賀江勇介紹說,母親雪影1939年10月進入晉察冀軍區衛生學校軍醫班第三期學習。該校是加拿大援華醫生白求恩大夫創建的,白求恩犧牲後為紀念他易名為「白求恩學校」(以下簡稱「白校」)。1941年,該校軍醫班一、二、三期學員畢業,這也是該校的首屆畢業生。這本畢業冊上寫滿了畢業時師生們的留言。

  賀江勇說,柯棣華當時是白校的教員,除為母親雪影題下「抗戰必勝」的留言外,還為另外一個女學員陳佩莉留了言,只不過給陳的留言是用英文。

  華北軍區烈士陵園工作人員說,從1976年中國開始首在北京辦柯棣華紀念展覽開始,其手書漢字就只有照片而從未見過原物。

  柯棣華於1938年9月隨印度援華醫療隊來到戰火紛飛的中國,開始近5年的援華生活。1942年12月9日,由於積勞成疾,癲癇病嚴重發作,在河北省唐縣不幸逝世,年僅32歲。(完)

(責任編輯:UN008)

相關焦點

  • 印度孟買紀念柯棣華大夫誕辰100周年
    新華網孟買10月10日電(記者聶雲)印度援華抗日戰士柯棣華大夫的故鄉--西部的馬哈拉施特拉邦(馬邦)政府10日在邦府所在的孟買紀念柯棣華大夫誕辰100周年。  馬邦政府在孟買市北部的體育大樓舉辦了柯棣華大夫圖片展,介紹他的一生,包括在馬邦的童年、在中國幫助抗日以及給印度故鄉親人的家書等。  來賓基蘭對新華社記者說,柯棣華大夫在中國抗日戰場上的英雄事跡令許多印度人感動。1946年,他的父親根據柯棣華大夫的不平凡經歷,拍攝了第一部有關柯棣華大夫的電影,受到廣大印度人民的喜愛。
  • 印度援華醫療隊:柯棣華同白求恩一樣被銘記
    印度援華醫療隊:柯棣華同白求恩一樣被銘記 他號召印度全國在1937年9月30日、1938年1月9日等日子裡多次舉行「中國日」,在全國上下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援華抗日活動:集會遊行、發布宣言、捐款獻藥、抵制日貨、不為日本運輸、不生產戰爭物資…… 宋慶齡對尼赫魯的行動表示感謝。1937年11月23日,曾經擔任過宋慶齡秘書的史沫特萊在八路軍總部致信尼赫魯要求支援,在她的建議下,朱德總司令11月26日也給尼赫魯寫了一封信。
  • 著名印度援華抗戰醫生柯棣華與夫人「相聚」華北軍區烈士陵園
    新華網石家莊7月6日電(記者齊雷傑)記者從華北軍區烈士陵園獲悉,中印外交「民間大使」、著名印度援華抗戰醫生柯棣華的夫人她1916年8月出生於山西省汾陽縣,1939年參加八路軍,1941年11月與著名印度援華抗戰醫生柯棣華結婚。1942年12月9日,柯棣華大夫不幸病逝,現安葬於華北軍區烈士陵園。柯棣華病逝後,郭慶蘭在悲痛中攜幼子堅持工作在敵後抗日根據地醫學教育戰線上,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郭慶蘭還曾先後五次訪問印度,為加強中印友誼作出了積極貢獻,是中國外交戰線上的「民間大使」。
  • 柯棣華大夫逝世60周年紀念會在印度孟買舉行
    新華網孟買12月9日電(記者 熊昌義)中國駐孟買總領館9日舉行了印度友人柯棣華大夫逝世60周年紀念會,柯棣華大夫的親友、印中友好協會、印中商會以及孟買華僑華人代表約200人出席了紀念會。  中國駐孟買總領事袁南生在紀念會上發表講話,高度讚揚柯棣華大夫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中印友誼作出的貢獻。他說,柯棣華大夫是中印友誼的象徵,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這位偉大的印度友人。
  • 王家峪村八路故裡思柯棣華
    中新網長治5月7日電(申玲敏)「親眼看見老院長柯棣華曾經工作的衛生室,深感親切,倍受鼓舞。他的精神讓我很感動,我會努力為每一位老區群眾服務好。」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耳鼻口科主治醫師宋琦說。1938年9月,柯棣華等5人組成的援華醫療隊來到中國。1939年2月抵達延安,隨後到八路軍總醫院工作。
  • 在印度這和升遷緊密相關
    在印度,這可和一個人的職場升遷緊密相關哦。  馬尼什·卡普爾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現年34歲的卡普爾在德裡從事市場營銷方面的工作,上個月的一次面試中,他被要求手寫一份大約500個單詞的材料介紹自己。  儘管卡普爾的履歷很精彩,面試也挺成功,但由於手書太爛,被新東家拒之門外。之後,他不得不報班練字。
  • 戰爭對印度電影造成了哪些影響,後來又是怎麼發展的,漲知識了
    世界大戰期間,印度在經濟上為英國殖民者的需求服務,生產了大量的物資,製造商賺取了大量的利潤,此時印度人民的購買能力增強,所以雖然是戰爭時期,電影的需求卻增多了。此時,印度電影的含量居世界第三,佔全球產量的9%。
  • 「永恆的豐碑」京津冀舉辦演唱會頌揚長徵精神 河北文藝者獻唱
    河北省音樂家協會田曉明領唱《四渡赤水出奇兵》,河北省音樂家協會李林領唱大合唱《七律·長徵》,河北省音樂家協會的閆毅帶來男高音獨唱《東方紅》等,一批河北音樂人士獻唱。陵園內蒼松翠柏,綠樹成蔭,主要建築物有:烈士紀念碑、銘碑堂、烈士紀念館、烈士紀念堂、革命文物廳、白求恩大夫陵墓和「白求恩紀念館」、柯棣華大夫陵墓和「印度援華醫療隊紀念館」,董振堂、趙博生紀念碑亭、烈士紀念亭、影視廳等。    保定
  • 讀音最多的漢字是哪一個?「和」字有7個讀音,竟然只能排第二
    (漢字書法欣賞:王羲之《蘭亭序》)情況二:不同讀音,使用情況不同。以漢字「薄」為例,同樣是形容詞,同樣與「厚」相對,一般單用時讀作【báo】,比如薄餅、薄紙、薄厚。但在合成詞中,一般讀作【bó】,比如單薄、厚此薄彼。而「薄荷」則是專有名詞,此處應讀作【bò】,需要單獨記憶。
  • 看到顏真卿真跡,日本天皇夫婦分別說了句話
    由於現存的顏真卿的真跡數量有限,所以明仁天皇在看到《祭侄文稿》後,感慨道「很好地保留下了」,美智子皇后則讚賞「珍貴的東西啊。」另據報導,截至2月8日,此次「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展覽參觀人數已突破10萬。此前相關報導原標題:我們質問日本如何保護顏真卿真跡,對方改口再改口!
  • 文字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標誌——中國古代漢字的演變歷程
    漢字經過了幾千年的演變,其演變過程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漢字的演變過程。大篆的真跡,一般認為是「石鼓文」其風格凝重雄勁,字體結構整齊規範,筆畫流暢均勻,並有橫豎行筆,形體趨於方正。在形體結構方面,開始擺脫了象形的控制,為後來的方塊漢字奠定了基礎。
  • 32600多個「會呼吸」的漢字開啟「穿越時空的對話」
    【環球網文化頻道報導】32600多個「會呼吸」的漢字,如瀑布、如光束,從北京中糧廣場中庭16米高空傾瀉而下,氣勢磅礴,光影變幻。這件名為《穿越時空的對話》的大型裝置藝術作品,是由藝術家王麗華傾力打造、可口可樂「中國字·在乎體」文字特展的眾多參展作品之一。
  • 王羲之真跡值多少錢難以估量 一字值八千二百萬億人民幣
    我們臨沂歷史上有過一個最著名的書法家,那就是王羲之,可能很多人想到王羲之會想到王羲之的真跡值多少錢,遺憾的是王羲之沒有真跡流傳,如果有的話,能賣多少錢呢?   王羲之有著「書聖」的稱號,可見王羲之書法功力之深。王羲之書法在當時便已經非常地受推崇,那麼到了現在,王羲之書法值多少錢呢?
  • 印度前總統慕克吉最後一次訪華:參觀華林寺、在北大演講
    當地時間8月31日,印度前總統慕克吉因新冠肺炎去世。慕克吉曾擔任印度國防部長、外交部長和財政部長等職,並於2012年2017年擔任印度總統,曾多次訪問中國。 2016年5月26日,印度總統慕克吉在北京大學演講。
  • 印度申遺象棋?來看看象棋和大象起源
    近日,一則匪夷所思的新聞引爆了中國象棋界——印度向聯合國申遺中國象棋!這條新聞的真假存疑,暫時不做討論。我們今天主要來討論討論象棋起源印度的可能性。如果新聞確實,那麼印度申遺的理由是:中國象棋裡有象,而大象起源於印度,所以中國象棋也是印度來的。
  • 量子文物鑑定儀的檢測「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被發現
    近日,經過量子文物鑑定儀的檢測,傳說1000多年前被唐太宗殉葬的「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被發現了!這個鑑定是在一場「古書畫量子檢測研討會」上進行的,一幅來自珠三角的藏家「祖傳書法」《蘭亭序》通過了量子科技的年代檢測。
  • 2006河北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及答案(部分)
    河北:2006年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及答案  第一部分 言語理解與表達  1.年長的兒童之所以比年幼的兒童的記憶量大,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年長的兒童對所要記憶的材料有更多地了解。用漢字做服裝裝飾,更受消費者歡迎。在日本街頭,穿"真""誠""愛""美"等漢字服飾的年輕人到處可見。美國、法國等西方國家的年輕人,則喜歡在服飾上用"龍""鳳""虎""獅"等漢字作點綴。只是因為,日本和美國等國家近年來興起了"漢語熱",具有藝術性的漢字裝飾也由此興起。
  • 姚政:量子文物藝術品檢測儀大顯神威——王羲之書法真跡橫空出世
    根據一些未經考證的史學界說法,李世民在駕崩後,讓王羲之真跡為其殉葬。其三,無科學儀器鑑定,都是憑眼學經驗推測鑑定。唐代王羲之書法真跡尚存,因為唐代離晉代還並不遙遠。王羲之的後代、親屬可能保存大量書法。一旦得到唐代皇帝寵愛,或不斷臨摹,唐太宗以天子之尊,命令精於書法的歐陽詢、馮承素等臨摹。既然臨摹,必然會有真跡可臨摹。
  • 穿越千年的相會--古老漢字現身漯河現代遊園
    近日,漫步漯河街頭,市民們發現許多遊園裡增添了「新成員」,很多「形態各異」的漢字立於遊園裡,煞是吸引眼球。這是漯河市城管局園林綠化養護中心圍繞市委、市政府「四城同建」決策部署,結合漯河市園林綠化實際,在街頭遊園中植入的漢字文化元素,旨在進一步增強漢字文化的傳播力度,推動漢字文化融入百姓生活,豐富園林綠化景觀,提升街頭遊園文化內涵
  • 華西口腔醫院慈善醫生,把微笑「送到」印度
    「微笑行動」印度·霍爾迪亞慈善手術。五年裡,他18次以慈善醫生的身份前往楚雄,寧夏,封開,都江堰,長治,黃石,盈江,深圳,文山,濟南,臨滄,大方,楚雄等地,還四次出國,前往印度、菲律賓,玻利維亞,為那裡的貧困唇顎裂患者實施手術,其中,印度就去了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