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歷史:德意志西裡西亞織工起義的經過和意義如何?

2021-01-08 山清水秀疑無路

1844年6月4二6日,在德意志普魯士主國的西裡西亞爆發了織工起義。這是德國工人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第二次階級大搏鬥。

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 是德意志紡織業由家庭手工業向機器紡織業過渡的階段。廣天手工業者不僅遭受封建剝削,也受到資本主義競爭旋風的襲擊。當時西裡西亞是德意志麻織業最發達的地區。由於普魯士封建政府厭惡資產階級共和制度,拒絕同歐美各資產階級共和國籤訂貿易協定,加上沙皇俄國的封鎖政策,致使德意志的麻織業遭受到嚴重的打擊。資產階級在西裡西亞山區建立的機器紡織廠,見麻布不行,便抓棉布,以極其低微的工資招收工人。

工廠主規定,工人在六個工作日內要完成一百四十艾勤(一艾勒約合三分之二米)的布,可是只付給十四個銀格羅申(100個格羅申等於一先令)的工資。工人們雞鳴即起,一直幹到深夜,每天工作十七八個小時,拼命去完成定額,卻難以得到維持生命的最起碼的費用。據當時地方官的調查報告說:織工的生活水平不如監獄中的罪犯,住房條件比封建領主的馬廄豬舍還要美。因此,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德意志的外流人口高達四十多萬,許多身強體壯有條件出走的人都被迫出走,跑到美洲和英、法等國去謀生。

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初,西裡西亞窮人的主要食物馬鈴薯連續三年歉收,饑荒奪去了大批織工的生命。在西裡西亞的三萬六千多紡織工人中,餓死了六千人。在這嚴重的災荒年頭,貪得無厭的資本家不顧工人死活,趁機壓榨,:恨不得吸於工人每根血管的血。在西裡西亞歐倫山麓的彼得斯瓦爾道鎮,有一家最大的紡織廠,廠主是茨萬齊格爾兄弟。這兄弟兩人對織工剝削最為兇狠。別的廠主對六天完成一百四十艾勒粗棉布的織工,給十四個銀格羅申工資,而他們兄弟倆對八天完成一百六十艾勒粗棉布的織工,只給十二個銀格羅申的工資。他們對這樣的壓榨還嫌不夠狠,宣稱如果有人在完成同樣定額只拿十個銀格羅申,那末廠 裡準備再僱用三百個織工。他們用這樣低的工資竟然也招到了工人。工人訴苦說,這樣低的工資連馬鈴薯也買不起,簡直話不下去了。茨萬齊格爾兄弟卻譏笑工人說,如果你們真的沒什麼東西可吃了,現在青草長得很茂盛,可以去啃青草!

彼得斯瓦爾道的紡織工人對殺人不見血的劊子手茨萬齊格爾兄弟痛恨到了極點。他們隨口編了一首長二十多節的歌漏,來控訴獲萬齊格爾兄弟的滔天罪行。這支歌名叫《血的裁判》,其中幾節這樣唱道:

馬克思說:「這是一個勇 敢的戰鬥的呼聲。在這支歌中根本沒有提到家庭、工廠、地區,相反地,無產階級在這支歌中一下子就毫不含糊地、尖銳地、直截了當地、威風凜凜地厲聲宣布,它反對私有制社會。

《血的裁判》這支歌成了動員群眾的宣言書,成了組織群眾的動員令,成了織工起義的」「馬賽曲」。彼得斯瓦爾道全村五千居民,大部分是紡織工人,家家都在傳誦這支歌,有人對著茨萬齊格爾家的窗口高聲唱這支歌,也有人把它抄下來貼在茨萬齊格爾的房門上。

1844年6月4日,茨萬齊格爾抓了一個唱歌的織工,毒打一頓之後送到當地警察所關押。當天下午,全村織工集合起來,列隊向茨萬齊格爾的華麗住宅進發。織工們要求釋放他們的階級弟兄,增加一 點工資。但受到了冷嘲熱諷地拒絕。於是,激怒了的織工群眾衝進茨萬齊格爾的住宅,搗毀了家具,燒毀了各種票據、文件,分掉了一些有用的貨物。茨萬齊格爾兄弟這下可喪魂落魄了,帶著家小狼狽逃竄,經過幾個村鎮,誰也不願收留他們。

6月5日,起義隊伍發展到三千人,向附近的郎根比勞進發。郎根比勞是一個擁有一萬三千居民的大村鎮。那裡有一家人人痛恨的廠主兼麵包商的迪裡希兄弟。起義者決定去教訓教訓他兄弟倆。迪裡希兄弟聞訊,便施展詭計,向他們的店員和織工說,凡是參加保護他家財產的,每人發五個銀格羅申的酒錢;並讓管家把它寫成告示,張貼在他們的住房、商店、廠房各處的門上。這一詭計果然見效。當彼得斯瓦爾道村的起義織工到達郎根比勞時,兩個村的織工展開了一場棍棒戰。但當從希維德尼察開來的軍隊趕到後,迪裡希就把告示撕掉,再也不說給酒錢那回事了。受騙的店員和織工一鬨而散。起義群眾和反動軍隊展開了搏鬥。他們用斧頭、棍棒石塊把鎮壓軍趕出村去,並搗毀了迪裡希兄弟的住宅。

6月6日,普魯士政府調來了包括步兵、騎兵和炮兵的增援部隊,起義終於被殘酷地鎮壓下去了。1844年6月的德意志西裡西亞織工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它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第一,它表明在封建統治下的德意志,和資產階級統治卡的美國、法國一樣,無產階級也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合。正如思格斯說的,在德國,「如果說資產階級的積極運動開始於180年,那末工人階級的運動則開始1814年西裡西亞和波希米亞的工人起義」

第二,它促進了德國工人群眾的黨醒。在西裡西亞起義之後,接著爆發了波希米亞的工人起義,以及馬德堡楷廠工、人罷工、倫諾茲堡建築木工罷工和薩克森鐵路工人罷工。起義和罷工中,各種工人組織紛紛建立。德國「工人階級已經被窮困、壓迫、失業以及西裡西亞和波希米亞工業區的起義所驚醒,他們不再那樣昏睡不醒了」。

第三,它顯示了工人階級的力量,並給社會科學工作者以莫大的啟示。當資產階級嘲笑西裡西亞織工起義是軟弱無力的饑民暴動,不會引起國王和行政當局絲毫恐懼的時候,馬克思反駁說:普魯士統治者t「必須使用武力來對付軟弱的織工,這難道不是一件大事,不是一件足以引起恐懼的大事嗎?何況在初次衝突時,勝利的還是軟弱的織工。直到補充了援兵,才把他們鎮壓下去。難道工人們的起義由於不需妥出動全部軍隊來鎮壓就不那麼危險了嗎?請聰明絕頂的『普魯士人」把西裡西亞織工的起義和英國的工人起義比一比吧,這樣,他眼前的西裡西亞織工就會是強有力的織工了」德國偉大詩人亨利希。海退,正是從西裡西亞織工起義中看到了無產階級改造世界的偉大力量。他寫下的著名詩篇《西裡西亞織工之歌》,旗幟鮮明歌頌起義者是自覺的戰士,是舊社會的掘墓人。

馬克思說,一個有思想愛真理的人,在西看到西裡西亞工人起義的爆發後,他所應該做的不是指手劃腳為人之師,而是以科學的遠見和對廣大勞苦大眾的熱愛,去研究這一事件的特殊性質。海涅正是這樣長:位有遠見的、有正義感的、公正的偉大詩人。他大聲疾呼:「我們紡織著,日夜匆忙出一老德意志,我們在織你的屍布!

相關焦點

  • 柯尼斯堡,德意志人龍興之地,是如何一步步變成俄羅斯加裡寧格勒的?
    那麼,蘇聯人是如何做到的呢?那裡的德意志原住民又是什麼樣的反應呢?他們到底經歷了什麼呢?於是,渴望統一的西德科爾政府宣布,正式放棄了西裡西亞、東波美拉尼亞、但澤和東普魯士的領土要求,至此,加裡寧格勒州算是徹底被納入了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斯的軌道,和德意志人再無瓜葛。
  • 從《波蘭弗羅茨瓦夫國立博物館館藏精品展》看巴洛克時期的西裡西亞
    展覽現場  《重生:巴洛克時期的西裡西亞》展以17世紀下半葉為時間線索,以「三十年戰爭」的結束為背景,展現了西裡西亞地區巴洛克藝術的繁榮和社會經濟的復甦。展覽共分為三個部分。  巴洛克時期的西裡西亞宮廷風尚  這部分由6幅油畫和11幅版畫組成。為觀眾講述了西裡西亞地區複雜多變的政治格局下,精英階層的變化,讓第一次接觸西裡西亞以及中歐歷史的觀眾,一方面欣賞到西裡西亞地區的繪畫作品,同時了解西裡西亞的時代背景。
  • 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德意志意識形態》導讀
    ·2013年12月3日,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就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進行第十一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推動全黨學習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更好認識國情,更好認識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勢,更好認識歷史發展規律,更加能動地推進各項工作。
  • 「重生:巴洛克時期的西裡西亞——波蘭弗羅茨瓦夫國立博物館館藏...
    12月18日,中國首都博物館與波蘭弗羅茨瓦夫國立博物館共同主辦的《重生:巴洛克時期的西裡西亞——波蘭佛羅茨瓦夫國立博物館館藏精品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基於2017年籤署的戰略合作協議以及展覽互換協議,兩館分別於2017年和2018年策劃了《晚明時期的中國人生活》展和《重生:巴洛克時期的西裡西亞》展,為兩國觀眾帶去獨具特色的中波歷史文物精品。
  • 特立獨行的人:德意志貴族為何不愛講德語?|德意志|德語|巴伐利亞|...
    作者|陸大鵬,網易歷史頻道專欄作者,外文譯者,譯有《1453:君士坦丁堡之戰》《金雀花王朝》《伊莎貝拉:武士女王》等。本文為網易歷史頻道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 關於這場危機,美國與歐盟對峙,籌碼卻是德意志銀行
    早在英國脫歐公投前,曾狙擊英鎊、在亞洲金融危機中做空東南亞和香港的金融大鱷索羅斯(George Soros)就已斥資1億歐元做空德銀,購得相當於0.51%德銀股份的空頭頭寸。  德銀危機如何步步升級?  如果說美國司法部開出140億美元的天價和解金,還只是讓市場對和歐洲金融業復甦的前景產生擔憂;此前德國政府與德意志銀行相繼否認政府救援的可能性,無疑是一記重擊。  9月26日明確否認求援和增資計劃後,德意志銀行股價暴跌7.54%、突破最低歷史記錄,也成為投資者爭相做空的目標:當天金融板塊 SPDR ETF的做空指標標升至4.5%,創7個月來新高。
  • 德意志銀行危機的特徵、成因及其啟示
    近年來,有關德意志銀行的負面消息不斷,不僅嚴重危及其歐洲最大全能銀行的市場地位,更為德國乃至歐洲的金融穩定和經濟前景蒙上了陰影。德意志銀行危機充分暴露了自身經營漏洞和現行歐洲金融監管盲區,對我國金融風險防範和深化金融監管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 從拿破崙戰爭到德意志第二帝國建立,梳理普魯士崛起的發展脈絡
    此後即便普魯士君主勵精圖治,在容克階層的主導下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並成功躋身於歐洲列強行列,卻依舊難以完成德意志統一。那麼究竟為何,進入19世紀之後普魯士的國力會不斷增長,並成功於1871年統一德意志?本文從拿破崙戰爭開始,詳細敘述普魯士是如何一步一步崛起,並成功統一德意志的艱辛歷程。
  • 尼採的「神預言」:德意志精神將成為德意志帝國的犧牲品
    因為在自由的英國和戰前的德國之間存在著知識分子的公約,不列顛「文明」與德意志「文化」之間的鬥爭變得更加激烈。然而,由於艾略特在信中提及的是德國文明,而不是德國文化,因此意義含糊不清。在宣稱他會抵制以軍官和教授為代表的德國文明之後,寫在信件最後的話給人以不祥的感覺:「不過,如果這種文明保持下去的話,對世界也會是極有價值的。
  • 第一國際的建立背景及經過
    1864年法國工人迫使波拿巴政府廢除了「霞不列法」,1863年法國成立細木工人,煉鐵工人聯合會,又成立「全法工人聯合會」;同時還有1859年德意志、義大利民族統一運動,1863年波蘭反俄民族起義,1851——1864年中國太平天國起義,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義,1857年,美國紐約出現了共產主義者俱樂部,1863年初建立了全美工人聯合會。1861——1865年的美國內戰。
  • 講座︱張旭鵬:全球思想史的興起與作為「織工」的歷史學家
    與其老師斯金納提出的「語境中的觀念」不同,阿米蒂奇在本書副標題中強調了「觀念中的歷史」,即觀念的縱向發展。該書講述了西方自古希臘羅馬到當代,「內戰」這一觀念在不同語境涵義和表現,以及內戰如何從某一階層內部的爭鬥發展為現代意義上的國內戰爭。
  • 第五次聯盟戰爭的爆發,阿斯佩恩戰役,《舍恩布倫和約》的籤訂
    德國通史:《舍恩布倫和約》對奧地利的打擊極其沉重歡迎來到百家號湘雅論歷史,今天湘雅和大家談論關於第五次聯盟戰爭與奧地利的再次失敗的歷史,早在提爾西特和談期間,拿破崙就已經意識到「奧地利不甘於1805年的失敗」。
  • 冷門佳片《德意志零年》-羅西裡尼「戰後三部曲」之三
    他們所共同從事的事業的意義——而不是身份的意義——才是影片的重點。病急亂投醫似地在歷史作品中尋求對自己的正面支持一直都不是一個特別可取的行為,它既無法為你的觀點或所作所為雄辯,又只會暴露你的無知、虛妄,及一種因對未來充滿恐懼而迫切希望自我標榜的虛弱心態。    《戰火》,六個發生在不同地區的二戰前後的小故事。
  • 《德意志意識形態》「費爾巴哈章」思想的邏輯結構與馬克思恩格斯...
    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而且,這是人們從幾千年前直到今天單是為了維持生活就必須每日每時從事的歷史活動,是一切歷史的基本條件。……任何歷史觀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必須注意上述基本事實的全部意義和全部範圍,並給予應有的重視。(第531頁)  這番話把勞動生產視為一切歷史的第一個前提,同樣是在強調它在歷史觀中的重要意義。
  • 【今日歷史】5月23日大事記,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什麼?
    原標題:【今日歷史】5月23日大事記,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什麼?,起義的新教徒衝入王宮,把斐迪南派遣的兩名欽差從20多米高的窗戶扔出,史稱「擲出窗外事件」,是捷克民族起義的信號,也是三十年戰爭的開端。
  •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五大農民起義口號,各有千秋,你服哪一句?
    自中國進入封建社會以來,農民起義就沒有斷過。從秦朝建立,到清朝滅亡,幾乎每個朝代都會發生農民起義。農民起義是專制朝廷和民間社會矛盾的反映,說白了根本原因就是四個字——官逼民反。農民起義也是一項技術活,要想成功,首先一個好的口號就是非常重要的。
  • 德意志史:「鬥爭」成為納粹主義意識形態,宣傳鼓動的核心概念
    德意志史:「鬥爭」成為納粹主義意識形態,宣傳鼓動的核心概念歡迎來到百家號琅琅新雨,德意志史:「鬥爭」成為納粹主義意識形態,宣傳鼓動的核心概念。小編發現在1939年8月23日,史達林與希特勒讓世界輿論大吃一驚。他們籤訂了互不侵犯協議,同時還達成了秘密補充議定書,確定了兩國在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的勢力範圍。
  • 引爆甲午戰爭的朝鮮版「太平天國」——1894年「東學黨起義」
    「1894年,朝鮮半島爆發了由「東學黨」領導的農民起義,這是朝鮮半島歷史也是世界歷史上的一次聲勢浩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農民革命運動。同時,它還導致了甲午中日戰爭的爆發」。1871年「辛未洋擾」,美國入侵朝鮮王朝此時的日本不比以往,經過了明治維新的日本已經漸漸成為近代國家,這完全不是日本能夠抗衡的,1876年,依靠西方先進武器的日本軍隊挑事成功,迫使朝鮮籤訂《江華島條約》,日本取得自由勘測朝鮮海口、領事裁判權、貿易等權利。
  • 黑暗的歐洲中世紀為何沒有農民起義?
    比較中國和歐洲的中古歷史,會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中國自秦末以來,每隔百十年就會暴發一次驚天動地的農民大起義--陳勝吳廣、赤眉軍、黃巾軍、瓦崗寨、黃巢、紅巾軍、李自成、白蓮教、洪秀全等等,每一次都是狂飆突進,能量驚人。農民起義這樣頻繁,可能以為這是階級鬥爭的必然現象,可是中國式的農民起義在世界歷史上是個獨一無二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