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聯盟戰爭的爆發,阿斯佩恩戰役,《舍恩布倫和約》的籤訂

2020-11-30 湘雅論歷史

德國通史:《舍恩布倫和約》對奧地利的打擊極其沉重

歡迎來到百家號湘雅論歷史,今天湘雅和大家談論關於第五次聯盟戰爭與奧地利的再次失敗的歷史,早在提爾西特和談期間,拿破崙就已經意識到「奧地利不甘於1805年的失敗」。

實際上,1805年以後,在首相施塔迪翁和卡爾大公的領導下,奧地利一直在進行相關改革,為反抗拿破崙的統治做準備。首先,法國的擴張和對德意志的統治激發了德國人的反感,法國人由原先的革命解放者變成了異族侵略者,在德意志出現了以知識分子為代表的浪漫主義的民族主義運動。人們研究過去的歷史,懷念中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的輝煌,希望重建德意志的強國地位,推翻拿破崙在德意志的統治,著名作家、政論家弗裡德裡希·根茨即是其中的代表。他由法國革命的熱烈擁護者變成了反對法國統治的堅定鼓吹者。而要恢復德意志的強國地位,哈布斯堡王朝所在的奧地利自然成為人們的期盼所在。

其次,施塔迪翁和卡爾大公都是約瑟夫開明專制政策的擁護者。他們認為,只有像革命的法國一樣,把人民當作積極而負責的國家公民,才能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消除法國的優勢,贏得戰爭。因此在1806—1809年期間,他們進行了一些改革,其中一項重要舉措就是實行「全民皆兵」,除了正規常備軍之外,還建立起由退役士兵和志願兵組成的民兵部隊。此外,國際形勢也促使奧地利走上反抗之路。拿破崙在歐洲大陸實行肆無忌憚的霸道性家族統治。

其長兄約瑟夫·波拿巴成為那不勒斯國王,後來又成為西班牙國王,弟弟路易·拿破崙·波拿巴成為荷蘭國王(1806-1810),弟弟熱羅姆·波拿巴成為威斯特伐利亞國王(1807—1813)等,這一切使奧皇弗蘭茨極度擔心自己的生存,迫使其鋌而走險。同時,拿破崙在歐洲的統治已經激起民族反抗運動。1808年,伊比利亞半島爆發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反抗法國統治的民族起義。起義者屢敗法軍,最後迫使拿破崙不得不將駐守在德意志的大軍調往伊比利亞半島。伊比利亞半島的起義既為德意志反抗拿破崙統治樹立了榜樣,又削弱了拿破崙控制德意志的力量。

奧地利此時也有理由期盼其他列強的支持英國一直堅持反對拿破崙的戰爭。為了打破法國的大陸封鎖,英國不僅在1807年9月炮轟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掠走了丹麥艦隊,而且於1808年7月派威靈頓公爵率領英軍前往伊比利亞半島,支持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反法起義.普魯士也不甘於現有的地位,包括主政的施泰因男爵等人在內,希望通過起義方式來推翻拿破崙的統治。至於俄國,雖然亞歷山大一世與拿破崙於1808年9月底在愛爾福特會晤,表現出相互間的團結,但是當法國要求俄國對施塔迪翁施壓,強迫其停止增強軍備時,沙皇卻拒絕威脅奧地利,只願意通過「建議」形式施加影響。這表明,俄國不想站在法國一邊反對奧地利。

基於上述狀況,施塔迪翁一方面展開備戰,一方面通過著名文學史家和政論家弗裡德裡希·馮·施萊格爾、作家克萊斯特和詩人阿恩特人展開愛國主義宣傳,激發德意志人的民族感情,試圖發動一場旨在「使德意志帝國獲得新生和重建奧地利的德意志民族戰爭」,推翻拿破崙的統治。為此,根茨專門起草了奧地利戰爭宣言,施塔迪翁和施萊格爾則撰寫了致德意志民族號召書,由奧軍最高統帥卡爾大公發布。鑑於拿破崙將駐守德意志的大軍主力調往西班牙,雖然爭取普魯士和俄國的努力沒有成功,奧地利在自身軍事準備尚不充分的情況下,仍與英國在1809年春組成第五次反法聯盟,並於1809年4月9日對法宣戰。

戰爭爆發後,奧軍兵分三路直指南德地區、義大利和華沙公國。其中,卡爾大公指揮奧軍主力20萬人在南德地區作戰,約翰大公率軍5萬進攻威尼西亞,費迪南德大公率軍35萬人進駐加裡西亞,防止華沙公國的進攻。在戰爭開始階段,形勢對奧軍有利。卡爾大公在4月10日開始進攻,此時巴伐利亞東部達武元帥率領的法軍和巴伐利亞軍隊還處於分散狀態,倘若奧軍集結優勢兵力發動快速進攻形勢會對敵人極為不利。但卡爾大公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奧軍終因行動遲緩,錯失良機。拿破崙17日到達多瑙沃爾特後,迅速與達武會合,扭轉了不利局面。4月20日,兩軍在阿本斯貝格第一次交鋒,奧軍大敗。

此後在蘭茨胡特等地,法軍屢敗奧軍。奧地利反抗拿破崙統治的行動在德意志其他地區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響應,但沒有形成廣泛的民眾起義。在各地反抗法國統治的鬥爭中,影響較大的有蒂羅爾人民起義。蒂羅爾在1805年《普雷斯堡和約》中割讓給了巴伐利亞。巴伐利亞為了完全吞併這一地區,採取了一系列高壓政策。1808年5月,巴伐利亞王國新憲法宣布,蒂羅爾成為王國的一部分,同時廢除舊的蒂羅爾憲法,取消其自治。此後,巴伐利亞不僅直接派官吏管理該地區,甚至不準人們提到「蒂羅爾」一詞。此外,沉重的軍稅和強制徵兵也引起人們的不滿。

因此,當奧地利準備對法戰爭時,蒂羅爾地區帕塞爾塔爾的旅店老闆安德裡亞斯·霍費爾就已經與奧地利史學家、反法戰爭鼓動者約瑟夫·馮·霍邁爾以及約翰大公等取得了聯繫,準備起義。第五次聯盟戰爭爆發後,蒂羅爾地區立即響應,於4月11日爆發了反對法國和巴伐利亞佔領的大規模人民起義。起義隊伍很快佔領了首府因斯布魯克,解放了北蒂羅爾和南蒂羅爾,並多次擊退巴伐利亞軍隊和法軍的進攻。直到年底,起義才被鎮壓下去。1810年2月20日,安德裡亞斯·霍費爾在曼圖亞被槍決。北德意志地區也出現了零星的反對拿破崙統治的起義,其中有普魯士軍官席爾少校和不倫瑞克公爵弗裡德裡希·威廉率領的志願軍團。

1809年4月28日,席爾在愛國主義激情的驅使下,不顧上級禁令,率領手下輕騎兵離開柏林,直奔威斯伐倫王國,支援那裡由德恩貝格男爵組織的起義。5月威斯特伐利亞起義失敗,德恩貝格逃往波希米亞,席爾則向波羅的海沿岸的施特拉爾松退卻,試圖在那裡建立反法據點,但遭到敵軍優勢兵力的包圍。5月31日,席爾在戰鬥中陣亡,他手下被俘的軍官中有11人被槍決。不倫瑞克公爵則比較幸運,他率領的志願軍團經過哈爾伯施塔特和不倫瑞克到達威悉河河口,被英國船隻接走正面戰場形勢也繼續對奧軍不利。繼阿本斯貝格戰役之後,4月22日,兩軍在雷根斯堡以南的埃格米爾展開激戰結果奧軍再次大敗。

卡爾大公連夜率軍渡過多瑙河,退入波希米亞境內。但是拿破崙並沒有追擊卡爾大公,而是向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進軍。5月13日,法軍進入維也納。此後形成了以多瑙河為界的法軍和奧軍對峙局面。5月21日至22日的阿斯佩恩戰役中,奧軍向試圖渡河的法軍發起攻擊,使拿破崙首度遭到失敗。在這一戰役中,奧軍損失約2.3萬人,法軍損失約4.4萬人,拉納元帥和許多法軍將領在這一戰役中陣亡。法軍進攻受阻。拿破崙的威信受到一定影響。阿斯佩恩戰役的一個重要後果是,法軍的重大挫折可能促使普魯士趁機加入反法戰爭。但是,優柔寡斷的弗裡德裡希·威廉三世只是暫停向法國交付賠款,他向奧地利派往普魯士宮廷的施泰根奇男爵表示,普魯士的參戰與否要等下次戰役的結果而定。

由於卡爾大公沒有趁機反擊,普魯士又猶豫不決,致使拿破崙有充分的時間重新調來增援部隊。結果,法軍與奧軍力量對比出現重大變化,法軍增至18萬多人,而奧軍只有13萬多人,前者佔據了明顯的優勢。7月5日至6日的瓦格拉姆戰役中,優勢法軍決定性地打敗了奧軍。戰鬥非常激烈,法軍損失約34000人,奧軍損失約4萬人。雖然奧軍在戰後能夠安然撤退,但卡爾大公已經對勝利失去了信心。7月21日,雙方籤訂《茨奈姆停戰協定》8月中旬,雙方開始在阿爾騰堡進行和談。起初,弗蘭茨皇帝受施塔迪翁和國務活動家巴爾達茨等主戰派的影響,想繼續進行戰爭,並期待英、俄、普等國的支持。

然而,英國派往荷蘭和比利時的遠徵軍因瘟疫而匆忙回國,俄國想與法國一起瓜分奧屬加裡西亞而態度暖昧不明,普魯士則按兵不動,靜觀其變。在這種形勢下,以前駐巴黎大使梅特涅伯爵為代表的主和派逐漸佔了上風,弗蘭茨最終不得不接受苛刻的和談條件,施塔迪翁的職位也為梅特涅所接替。1809年10月14日,奧法兩國在拿破崙大本營舍恩布倫宮籤訂和約,即所謂的《舍恩布倫和約》。

根據該和約:(1)奧地利喪失了大片領土。把薩爾茨堡、貝爾希特斯加登和因菲特爾割讓給巴伐利亞;把格爾茨、費拉赫、的裡雅斯特、克萊恩、曼特法爾康納割讓給義大利王國;靠近亞德裡亞海東岸的克羅埃西亞、伊斯特裡亞等地割讓給法國,組成法國的伊利裡亞行政區,地利因此喪失了出海口;東加裡西亞一部分割讓給俄國,西加裡西亞和克拉科夫割讓給華沙公國。(2)取消德意志騎士團在巴伐利亞等萊茵邦聯諸邦中的存在。(3)奧地利支付戰爭賠款8500萬法郎。(4)奧地利軍隊減少到15萬人。(5)奧地利參加大陸封鎖,對英國封閉一切港口和海灣。

《舍恩布倫和約》對奧地利的打擊極其沉重。雖然奧地利仍然是一個擁有2400萬人口和60萬平方公裡國土的大國,其實力已經遭到嚴重削弱。與此同時,梅特涅取代施塔迪翁成為奧地利首相,改變了奧地利的外交策略。與施塔迪翁的充滿浪漫主義激情、試圖通過全德民族運動來推翻拿破崙統治和恢復德意志帝國傳統地位的路線不同,梅特涅奉行一種保守、冷靜而靈活的外交政策,將奧地利的安全奉為最高目標。他的上臺開始了奧地利和歐洲外交的一個新時代。他的第一個舉動就是拆散法俄同盟。

當他得知拿破崙欲通過迎娶沙皇亞歷山大之妹來強化自己在歐洲的地位和正統合法性時,便向法國駐維也納協理專員暗示,可以考慮奧地利公主。他認為,若法奧之間聯姻,不僅會使拿破崙與亞歷山大失和,迫使他把奧地利當作天然盟友,而且可以借法國之力阻止俄國向東南歐擴張。1810年4月1日,拿破崙在向俄國求婚未果之下,迎娶弗蘭茨之女、奧地利,公主瑪麗·路易莎為妻法奧兩國結成了同盟,法俄之間的裂痕卻因此而擴大了。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為止,想看更多好看歷史故事,關注我吧,我們下期見!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

相關焦點

  • 蘇聯衛國戰爭:德軍突襲挑起戰爭 經歷5大著名戰役
    蘇聯衛國戰爭是蘇聯人民為反對法西斯德國及其盟國而進行的正義戰爭。本組珍貴的老照片將向您講述這場戰爭的歷史過程。  德軍突襲挑起戰爭 紅軍浴血奮戰保衛家國  蘇聯衛國戰爭通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反抗納粹德國及其歐洲盟國侵略的戰爭,時間從1941年6月德國進攻蘇聯開始到1945年5月德國投降為止,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 第五次的聖杯戰爭中,紅A的到來改變了什麼?
    但是白小夜發現作為第五次聖杯戰爭英靈的紅A是意外被召喚而來,那麼意外而來的紅A改變了什麼?就由白小夜來為大家揭開迷霧。01紅A的過去根據紅A自己來說是未來的士郎與抑制力籤訂契約成為英靈後的存在。因此出現想要改變的想法,被遠坂凜召喚到第五次聖杯戰爭。02如果紅A沒有被召喚我們大膽的推測一下,在紅A沒有被召喚的世界,如果那時的士郎就是過去的紅A,因為沒有紅A,這條線上的士郎只是在聖杯戰爭結束後,就去往世界各地。
  • 盤點二戰十大著名經典戰役
    英倫保衛戰的勝利,鼓舞了反法西斯國家和人民,尤其是使自法國戰敗投降後,對歐洲戰爭持「中立」態度的美國政府明確地站在英國一邊,促進了英美聯盟的建立,為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希特勒於8月21日籤發了第35號指令,命令德軍殲滅蘇聯西南方面軍,進而佔領克裡米亞和頓涅茨盆地的工業基地,切斷通往高加索的石油供應。基輔合圍戰,是人類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圍殲戰。戰役持續了兩個半月以上,在正面300餘公裡、縱深約600公裡的大面積領土上進行。
  • 美國介入的戰爭中有哪些是沒打贏的
    儘管在戰爭過程中美國經歷了其歷史上最為慘痛的失敗,但英國陸軍在美國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戰場、尚普蘭湖戰役、巴爾地摩戰役、紐奧良戰役中多次遭到挫敗,海軍也遭受敗局。最終雙方以籤訂《根特條約》的方式握手言和——雙方均未做領土讓步。從最終的戰役結果來看:雙方似乎算是打了個平手,但美國入侵加拿大的既定圖謀最終以失敗告終。
  • 韓戰美國戰敗後,總結原因,直呼三次「想不到」
    1950年,韓戰爆發,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強制出兵幹涉,在擊退朝鮮軍隊後,美軍公然越過三八線,試圖威脅我國領土主權。為保國家主權,捍衛國家尊嚴,我軍統帥當機立斷,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至此,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拉開了帷幕。
  • 三體:小說中的三體第二艦隊在金牛座爆發的戰役是黑暗戰役嗎?
    劉慈欣的科幻長篇小說《三體》講的是一個生存環境瀕臨毀滅的三體文明發現地球坐標,打算長驅直入佔領為殖民地,從而發生的一系列的戰爭史詩。乍看之下,外星人入侵的題材並不少見。而《三體》之所以得到如此高口碑、高評價,正是劉慈欣賦予了前所未有的宇宙黑暗理論和不一樣的戰爭畫面。
  • 1812年戰爭:北角戰役
    1814年9月12日,英國進攻馬裡蘭州巴爾的摩時,爆發了北角戰役1812年戰爭。隨著1813年的結束,英國人開始將注意力從拿破崙戰爭與美國的衝突。這始於海軍力量的激增,皇家海軍擴大並加強了對美國海岸的全面商業封鎖。這削弱了美國的商業,導致通貨膨脹和商品短缺。
  • 歷史上有五場戰爭,決定了華夏的光明與黑暗,第五次至今讓人痛心
    子淵之前為大家介紹過許多古代著名的戰爭,引發了讀者熱議,今天咱們就來聊聊五場決定中國歷史走向的重要戰爭,每一場都帶來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交流,雖然可能有進步也可能後退,但都成為了我們心中的歷史。為了爭奪黃河流域的肥沃土壤和適於耕作放牧的中原地帶,黃帝部族聯合炎帝部族,和蚩尤率領的九黎部落進行了一場大戰。經過浴血奮鬥,炎黃聯盟最終勝利,成為了中華文明的始祖,對華夏族從野蠻蒙昧步入文明時代產生了重要影響,而敗退的蚩尤部族則成為三苗的先祖。
  • 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國和日本還爆發了一場戰役,但很多人不知道!
    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世界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苦難,我們至今仍無法忘懷。1945年,隨著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不懈奮鬥,日本戰敗宣布投降,1945年9月9日,日本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茨在南京代表日本向中國方面投降,戰爭就這也結束了嗎?不!並沒有!
  • 蝴蝶效應事件:萬曆援朝戰爭,諾門罕戰役
    一,萬曆援朝戰爭(1592年-1598)的蝴蝶效應導致了滿洲女真的崛起,最後使明朝滅亡。 兩次都被朝鮮政府和明朝援軍擊敗,日軍在豐臣秀吉死後退出了朝鮮。
  • 皇帝的軍刀:拿破崙一生的戎馬,戰爭和傳奇
    也許老天爺真的還是給拿破崙以某種契機讓他一戰成名,新政府先後派遣了一位畫家和一個醫生來指揮作戰,其結果可想而知。不但攻城無望,還丟掉了幾個海岬制高點,眼看局面岌岌可危。這種世界上有一種天才是需要將他放到對的位置上才能發光發熱,甚至爆發出足以照亮世界的光芒。
  • 太平洋戰爭最慘烈戰役,美日殘酷對峙70天,日軍斷糧集體自殺
    1941年12月,自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正式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之後美日兩國在太平洋島嶼上展開了一系列島嶼爭奪戰。最著名的島嶼戰有瓜島戰役、琉磺島戰役、衝繩島戰役、貝裡琉島戰役等等。在這些島嶼戰中,貝裡琉島戰役又是最血腥慘烈的一場戰役,美日殘酷對峙了70天。
  • 中越戰爭之法卡山戰役:最後活下來的戰士相擁而泣,場面感人
    發生於四十多年前的中越戰爭,對於當今中國仍然具有積極意義,這場戰爭,遏制了越南在東南亞擴張的野心,讓中國的南邊保持了長達數年的太平,為中國的發展贏得了穩定的局勢。  追憶往夕,仍舊讓人豪氣幹雲。戰爭的勝利來之不易,當年的解放軍與越南軍隊在邊境線上的展開生死對決,以法卡山戰役為最激烈,無數英雄長眠於這座山頭。
  • 朝鮮的一場代理人戰爭!籤訂停戰協定是雙方老大不願被綁架的結果
    韓戰本就是美蘇兩大政治集團在世界範圍內冷戰的時候所爆發的一場代理人戰爭,這一場戰爭在朝鮮半島本土其實是不被承認的,他們只承認這一場戰爭是南北雙方之間的統一戰爭,而且這一場戰爭最大的輸家便是朝鮮。當然一人認為是韓國,但是從最初的政治目標和軍事目標上來看,我更傾向於前者。
  • 中土半獸人(奧克)戰爭簡史
    Tolkien)小說的中土大陸裡,阿格烈瑞伯戰役(Dagor Aglareb)是敘述在《精靈寶鑽》內的一場戰爭,是第一紀元貝爾蘭爆發的第三次大型戰役,阿格烈瑞伯戰役又稱光榮戰役(Glorious Battle)。諾多族(Noldor)精靈在努因吉利雅斯戰役(Dagor-nuin-Giliath)獲勝後,並沒有趁機迅速擊敗魔苟斯及強襲安戈洛墜姆(Thangorodrim)。
  • 上甘嶺戰役為什麼這麼出名?
    其實,上甘嶺戰役之前的五次戰役和上甘嶺戰役之後的金城戰役,規模都比上甘嶺戰役大,可是為什麼單單上甘嶺戰役名氣這麼大呢?關於上甘嶺戰役,你可能還有很多不知道的。根據志願軍作戰條令規定,軍以下規模作戰稱為戰鬥,所以戰鬥開始後被稱為「597.9和537.7高地戰鬥」,因為這兩個高地都是無名山,只能以海拔高度命名。這兩個高地後面的山窪裡有個才十幾戶人家的小村莊,叫「上甘嶺」。一年多前,志願軍還在這個小村莊裡召開過第五次黨委擴大會議,研究第五次戰役。但經過五次戰役雙方拉鋸激戰,上甘嶺村莊已成為一片廢墟,只是作為一個地名,出現在地圖上。
  • 全球十大戰爭大片,戰爭電影排行榜,戰爭遠比想像中更慘烈
    極度逼真的戰爭場景、感人肺腑的情感故事、發人深省的電影意義。被影迷、軍事迷、發燒友們奉為寶典,無法超越。相關歷史:諾曼第登陸:代號「霸王行動」,諾曼第戰役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 建國以來,中國一共對外出兵7次,除了韓戰,還有哪6次?
    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我國一共對外出兵7次,也可以說是7次保衛戰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韓戰,中國一一己之力對抗多國聯軍,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趕回了38線,除了這次戰爭,中國還對外出兵6次。在韓戰爆發之前,中國還曾幫助越南抗擊法國。二戰中,法國快速被德國打滅國,但二戰失利的法國卻不願意放棄自己在越南的殖民地,二戰結束之後,開始重新攻略越南。
  • 俄土12次戰爭(5):兩大帝國迎來最後一戰,戰後紛紛走向滅亡
    今天我們來說第11次俄土戰爭,這是奧斯曼帝國與俄羅斯帝國的最終之戰,它在傳統上也被認為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在這次戰爭結束後,奧斯曼帝國和俄羅斯帝國都會走向滅亡,資本主義興起,封建主義消退,奧斯曼帝國和俄羅斯帝國退出歷史舞臺。而在這場最終之戰中,奧斯曼帝國就取得了勝利,俄羅斯帝國先其一步,走向了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