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自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正式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之後美日兩國在太平洋島嶼上展開了一系列島嶼爭奪戰。最著名的島嶼戰有瓜島戰役、琉磺島戰役、衝繩島戰役、貝裡琉島戰役等等。在這些島嶼戰中,貝裡琉島戰役又是最血腥慘烈的一場戰役,美日殘酷對峙了70天。最終美國佔領了該島,但付出了高達60%的傷亡率,而日軍在斷糧後集體自殺,全軍覆沒。
貝裡琉島是靠近關島的一個珊瑚島,面積只有13平方公裡,是帛琉群島的一部分,位置十分重要,它的西翼即是菲律賓和印尼。自一戰德國戰敗後由日本接管,而且已經營多年。
1944年夏,美軍奪取塞班後,在太平洋戰場上取得連連勝利,而日軍自瓜島戰後,則是一敗再敗,亦使得戰爭步步逼進日本本土。此時,美軍決定把貝裡琉島——定為必須攻克的戰略要點。
駐守在貝裡琉島的日軍守備部隊主力是關東軍第14師團,總兵力約1萬人,全島防禦指揮官為川州男大佐,他曾參與日本的全面侵華戰爭,後晉升為大佐被派往太平洋戰場。由於日本在島嶼戰的接連失敗,他調整了戰術,採取縱深防禦策略,和美軍打消耗戰。
與日軍的小心謹慎相反,節節勝利的美軍開始輕敵。在登陸戰前,美軍完全沒有意識到日軍的戰術改變。最初美軍只派遣了第1陸戰師登陸,計劃4天奪取全島。
登陸前,美軍連續3天對這個小島進行轟炸。可美軍不知道的是,在轟炸前日軍就已經構築了地下防禦掩體,美軍的轟炸對日軍毫髮無損。就這樣,陸戰1師的官兵們抱著輕鬆心情準備上去收拾殘局,完全不知道自己正走向鬼門關。
1944年9月15日,美軍登陸作戰開始,訓練有素的日軍非常沉得住氣,在沒有接到開火命令時無一人擅自開槍射擊。當美軍接近日軍暗藏火力點20--30米時才突然同時開火,如此近的距離遭到突然射擊,美軍毫無防範,在前面的幾百名美軍成了活靶子。
經過一天的激戰,1師只佔領了約兩英裡的海灘。付出的代價是1100名士兵陣亡、失蹤或負傷,損失率超過50%。貝裡琉島登陸一周內,陸戰1師傷亡3946人。打到這裡,美軍內部出現了不同聲音,有的說要放棄,但多數認為既然已經付出了太大的代價,那麼就不能白付,要不惜一切代價打到底,於是美軍不得不派陸軍第81步兵師馳援。
馳援的美軍也領略到了兇悍的日軍。直至10月中旬,雙方還在血鼻嶺陷入反覆的拉鋸戰。最終美軍依託巨大的兵力優勢與物資優勢,靠火焰噴射器,炸藥,炮彈,炸彈以及大量的步兵,一碼一碼的推進,一個洞一個洞的打、燒、炸,沒日沒夜的與日軍拼命,而日軍到了11月,也就是雙方對峙70天後,日軍彈盡糧絕,中川向總部發送電報(意為萬名士兵戰死),燒掉軍旗和機密文件後切腹自殺,一起自殺的還有60名無法行動的傷兵。
在貝裡琉島戰役中,美軍傷亡15000餘人,而日軍在該島上的1萬多守軍幾乎全員戰死,僅160人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