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門佳片《德意志零年》-羅西裡尼「戰後三部曲」之三

2021-01-08 斌斌娛樂天地

羅西裡尼攝製於二戰前後的三部不朽的電影。從《羅馬》揭露法西斯的罪惡、展現人性的光輝,到《戰火》四兩撥千斤的六個小故事,再到《德意志》深刻探討戰後初期的法西斯後遺症,它們幹練、緊湊,在緊緊圍繞戰爭主題同時,每一部都展現出獨特的令人尊敬的地方——尤其考慮到它們的製作年份及所呈現的與慌亂的時代不符的從容的藝術性。

《羅馬》是一部從拍攝手法上非常「正統」的故事片,但其情節曲折飽滿,每一個劇情高潮都極具渲染力。片中不同身份的人(地下共產黨人、天主堂主教、家庭婦女、孩子,等等)因對醜惡的反抗而走到一起,導演並未突出任何人的個人身份,而展現了一種超越個體的對理想與信念的執著。另一邊,法西斯分子種種殘暴的行為作為它的反面,極大拉伸了故事的張力,使正面力量雖已悲劇告終,但其最終的勝利在感情上已顯得不可避免。(客觀講,這也是此類電影常規所運用的方式;考慮到影片拍攝時二戰尚未完全結束,且片子整體質量上乘,即使從極苛刻的角度講在某些方面並未「走出俗套」,依然值得尊敬。)片中還有一段德國軍官的自我反思,雖較為做作,但考慮當時的實際情況,它對整個片子的意義是起推動作用的。

這部電影在戰後幾十年間似乎被一部分人轉而視為一部共產主義教育電影,事實上這是一種歪解。雖然它的部分主人翁確為共產黨人,但當時的共產黨(至少是羅氏鏡頭下的義大利地下共產黨)和其後在一些國家獲得執政的共產黨,其理念、行為方式及所處的社會位置都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況且,影片並未援引任何共產主義理念,所有人物之所以為其身份,是因為藝術人物需要身份,而在當時現實情形下,給他(她)們這些身份又是最符合實際的。他們所共同從事的事業的意義——而不是身份的意義——才是影片的重點。病急亂投醫似地在歷史作品中尋求對自己的正面支持一直都不是一個特別可取的行為,它既無法為你的觀點或所作所為雄辯,又只會暴露你的無知、虛妄,及一種因對未來充滿恐懼而迫切希望自我標榜的虛弱心態。   

《戰火》,六個發生在不同地區的二戰前後的小故事。影片妙筆在於,導演在該收時即收,絕不留戀鏡頭,有時甚至留下開放式的結局,這使片子充滿空間感,加之故事的節奏緊湊,使得觀者無論眼睛還是大腦都無法離開屏幕。下面是一些我個人的簡單理解。

一,它展現的是戰爭時期人與人間的敏感和恐懼,它直接導致了不必要的悲劇的發生。恐懼的根源在於不同陣營和身份間的互相殺戮,而行為與行為人立場之間的連接很多時候事實上是模糊的。(這裡援引一句米切爾在《飄》中借艾希禮之口說的話:「主義早在槍響的那一刻就灰飛煙滅了。」)它最後演變為一種不同人與不同人之間簡單的敵對和猜忌。這也從側面證明了,無論以何種理由,殺人行為的最終受害者永遠都是無辜的人。

影片花了很多精力描述女孩與美國兵在海邊殘垣上的聊天,從大海到家人,顯得朦朧而遙遠。這是人與人互相親切的本能在最艱難的情境下的顯現,它讓最後悲劇性的結局令人唏噓不已。

二,它的主角是一個美國黑人大兵和一個義大利小孩。羅氏給了這個黑人一顆很高尚的心。考慮到其製作年份,這是一個另觀者感動,令美國人臉紅的故事。

三,發生羅馬城解放後的愛情片段。它講的是男人與女人對於瞬間的愛情不同的態度。女人較為感性,她健忘,但易感動,所以既顯得見異思遷,又有一股純情的天真和衝動。男人則較為理性,他將美好的發生珍藏,但僅僅作為一種回憶,當回憶與現實產生碰撞時,他決不讓前者影響後者。影片最後,男人與部隊一起離開城市,而女人站在雨中的屋簷下等待他的歸來。很顯然,根據以上邏輯,她不會等他太久,因為能讓她感動的人和事還有很多;而他會一直記著這個插曲,但不再視其為現實的一部分。影片沒有走到這一步,它在恰當的時候收手,留下一個天各一方的故事,男人的一半歸男人,女人的一半歸女人。

四,兩個不同身份的人穿越德軍封鎖線,一個為了家人,另一個為了可能與她有特殊關係的遊擊隊員「狼」(他原是個藝術家)。前者在一個士兵的掩護下成功穿越,掩護他的士兵身亡;後者在抱起奄奄一息的士兵時得知了「狼」的死訊。短片道出在兵荒馬亂的歲月中人生存的艱難;而即使再這麼艱難的環境中,依然有人為了他人而冒死奔波,這也許只能是人的一種崇高本能。

五,三個美國人,一個天主教徒、一個新教徒和一個猶太教徒入宿一家義大利修道院,影片探討了敵對教派間共有卻不能共享的神。處在非前線的義大利天主教神職人員因「迷失的人」(新教徒和猶太人)的闖入而陷入恐慌,甚至戒齋贖罪,但從前線回來的美國天主教徒卻勸說他們應在狹義的教條之上看到更廣闊的憐憫和我們作為一個人的價值。影片在那位美國人的演講中結束,同樣留下一個開放式的結局。

六,一個抵抗者被法西斯殘忍地處死的故事。它是六個短片中最直接的。將它作為結尾影片,可能有較強的現實考慮。而事實上,鑑於故事本身的緊湊和渲染力,它應該說是成功的。  

《德意志》,這是一部極其簡練但深刻的影片。它揭示了法西斯主義帶給不同人不同的心理扭曲,在它最終滅亡之後,這種扭曲轉變為一種重建年代的社會畸形。同時,由於整個國家百廢俱興,也有一部分人因對物質的需求及不滿而暴露了人性的醜陋面。影片三分之二的篇幅在描寫這些畸形和醜陋,直到男孩聽從他法西斯時期的教師的唆使而殺害了他的父親。

影片最後的將近三分之一的篇幅用長鏡頭的方式記錄了男孩在弒父後的心理變遷,這種懊悔最終導致了他的自殺。而同時,他的曾是法西斯士兵的哥哥終於決定不再躲避,重新面對生活(為他打開這扇門的正是其父無意間的「臨終之言」)。生死間,似乎社會自己對自己完成了某種拯救。但片子最讓我震撼的是這種拯救所付出的代價,其沉重似乎在警醒後世的人們政治恐怖主義的代價——表面上,它是迫害、屠戮和對歷史的摧殘;但在心靈上,它帶來的衝擊更大,它會改變整整一代甚至幾代人的心智,可能需要更大的犧牲和更久的時間才能將其恢復。

《德意志零年》(Germania anno zero)在故事片裡算短的——我看的這個版本是74分鐘——故事情節相對簡單。義大利人跑到德國拍電影,到底能拍多深實在值得懷疑,但可以看出來,雖然片子絕非史詩巨作,但羅西裡尼在處理上還是很精緻的。 開頭一大段字幕是煩人的道德說教:「道德以及基督教的慈愛精神,應當永遠成為人類生活的基礎。」別理這些,看下去吧,羅西裡尼的布局和剪裁可以說細緻入微。現實主義電影最怕的就是糙,賈樟柯的片子有不少地方就糙——當然賈大師的《站臺》是現實主義精品,而且許多被稱為現實主義派的中國導演像寧瀛、王超連現實的脈都摸不準呢。

一開始,12歲的埃德蒙特就出現在墓地,為了50克人造黃油挖墓穴,但因為他不足15歲,連掙這份錢的資格都沒有。挖墓穴預示著自殺結局,死亡氣息悄悄蔓延,將男孩推向不可避免的悲慘結局。父親生病、哥哥懦弱、姐姐遭人閒話、房東冷酷無情、到黑市被大人強買東西、初識的女孩為了食物鬼混、被昔日的老師當作賺錢工具,男孩苦苦掙扎,直到最後因為聽信老師的一番混帳話毒死自己的父親。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埃德蒙特希望破滅走向死亡的那段戲。他告訴老師已經按其所說殺死了自己的父親,沒想到老師斥責了他,原來老師並不真的相信他自己所說的「生存競爭」哲學。埃德蒙特絕望了。走到街上,幾個孩子在踢球,他走近踢了兩腳,孩子們拿球離開。作為一個弒父者,他已經不被當作孩子了。他一邊走一邊玩跳格子的遊戲,仿佛要留住天真。爬上斷壁殘垣,看見父親的靈柩被卡車運走。人生徹底要毀滅了,他在傾斜的鋼柱上最後玩了一次滑梯,與童年告別,然後縱身跳下。埃德蒙特在二次大戰的戰火中逃生,卻在德意志重生的廢墟中死去。 《德意志零年》也有生硬的地方。一是埃德蒙特給美國兵賣希特勒的講話錄音,希特勒說,「德意志的將來是無限光明的」,導演將鏡頭轉向廢墟,希特勒激昂的聲音在迴響。另一個是埃德蒙特走向死亡的時候,羅西裡尼插進了教堂的風琴音樂和鏡頭。太刻意了,削弱了影片的力量。不過,總的來說,這是一部好電影。

凱拉從樓上跳下去的時候,內心一定充滿了絕望。這個12歲的德國孩子,在1947年的一個陽光明媚的夏日,毒死了父親之後,從殘破不堪的高樓上跳了下去。這是電影《德意志零年》最後的鏡頭。

想起這部多年前看過的影片,是因為在網上讀到一位日本網友的留言。不久前,筆者曾寫過一篇小文《日本缺少什麼樣的反思》(本版4月11日),文章被譯成日文在人民網日文版上登出,日本網友的跟帖有數百條之多。其中一位這樣寫道,「作者的意見在日本年輕人當中是很難獲得共鳴的。我今年31歲,小學初中除了教科書之外,其他的教育都來自於社會科的老師。對於南京大屠殺、勞工、慰安婦等問題,只是毫無感情地教給你歷史上有這個事情,而不涉及對和錯。但在日本人的感情中,二戰的歷史教育只有原子彈受害國的概念。基於這種單方面的理解是無法進行溝通的,也不會有反省和和解。特別是處於新老年代更替的現在,問題更加複雜。」

對於日本右翼篡改歷史教科書,中國媒體的報導不少。但這位網友提出「新老年代更替,問題更加複雜」,顯然涉及到了歷史教育的責任問題。從二戰開始至今的60多年裡,至少應該有三代人。而最關鍵的一代就是像凱拉這樣承前啟後的「中間代」。《德意志零年》攝於1947年,這部影片的成功就在於它真實地表現了「中間代」面對的殘酷現實。新現實主義派大師羅西裡尼執導的這部影片,完全在真實場景中拍攝。影片中的柏林廢墟連著廢墟,350萬人生活在貧困與飢餓之中。凱拉一家四口,父親患病臥床,哥哥因當過納粹,不願自首,躲在家裡,姐姐則淪為娼妓。凱拉為了養家餬口,到處找活,甚至做過掘墓人。一位地下推銷法西斯宣傳品的老師要凱拉去賣希特勒演講的唱片,不知不覺中凱拉就接受了納粹思想的蠱惑。當父親勸說哥哥去自首,他竟毒死父親。在目視父親的遺體被收屍車拉走後,他緊閉雙眼,跳樓自殺。

《德意志零年》可算是戰後最早的涉及反思的文藝作品之一,這部影片至今仍常常被提及。我在網上看到的最新的一篇評論說,凱拉的悲劇引發出一串串疑問:是什麼讓一個孩子變得如此瘋狂?德國人還是不是人類的一員?法西斯主義僅僅只是道德的失誤嗎?反思就是這樣開始的。

片名本身就象徵著德意志民族在現實與精神的雙重壓力下重新起步。凱拉選擇了自殺,但是他的更多的同齡人,像現任總理施洛德、前總理科爾一樣,勇敢地承負起了歷史的責任。當父輩們漸漸從歷史中淡出,這一代人用自己的言行教育他們的後代,向歐洲和世界表明:凱拉的悲劇不再會重演。他們走出了凱拉沒有能夠走出的心理陰影。有了這代人的反思,德國才會成為歐洲一體化的核心動力,才會有更多的波蘭人、法國人、荷蘭人……願意與他們和他們的下一代「集體承擔共同的記憶」。

戰後德國的歷史告訴我們,像施洛德這樣的「中間代」為父輩的罪責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但也用自己的責任感教育了後輩。對照德國,我們對日本的「中間代」會有更為深刻的了解。現在小泉內閣的成員也大都是在戰爭結束前後出生的,平均年齡接近57歲,但與同代的德國人不同,他們當中有不少人面對歷史的責任,都選擇了逃避。正是由於他們的逃避,新一代日本人才不得不面對更加沉重的歷史負擔,才會越來越多地遇到那位日本網友所提到的「更加複雜的問題」。這一切也加重了亞洲人民的擔憂:凱拉的悲劇會在日本重演嗎?

相關焦點

  • 7部高評分的冷門佳片, 全都看過的絕對是大神
    導語:7部高評分的冷門佳片,全都看過的絕對是大神 一、《大人別出聲》 1992年上映的,豆瓣評分8.2,看過很多由戲劇改編出來的電影,完全和這部電影沒有可比性,不得不佩服這個編劇的腦迴路太奇特了,非常搞笑、
  • 英國(帝國)電影雜誌世紀百大佳片 華人導演三部電影上榜
    英國(帝國)電影雜誌公布(21世紀百大佳片),李安有兩部片入榜,分別是奪下奧斯卡最佳導演的《斷背山》為第54名,以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臥虎藏龍》位居第90名。隨著邁入2020年,21世紀已經度過了五分之一,(帝國)電影雜誌(Empire)特別選出過去20年100部佳片。其中,享譽全球的導演李安有兩部執導電影入圍。
  • 盤點:影史上138位導演的「三部曲」(上)
    其中三部被稱為「未來三部曲」,代表了庫布裡克的最高水準。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現代愛情」三部曲《奇遇》《夜》《蝕》安東尼奧尼在電影裡塑造了一個沒有神的世界,藉助外力並不能解決內心的困惑。既困於心,便應該回歸內心尋找答案。在「現代愛情」三部曲中,他通過三對情侶來展示情感世界的孤獨,只能用愛不斷探索。
  • 圖文:《宇宙歷:零年》讓高達迷熱血澎湃!
    《宇宙歷:零年》(暫定名)是TQdigital正在開發的一款網絡RPG遊戲。這款遊戲將以高達世界為藍本,包括遊戲中的世界觀、陣營、機體、武器、NEWTYPE等設計!雖然也是網絡RPG,但是卻和市面上的其他遊戲大為不同,在這款遊戲中完全是以機器人為主角。
  • 《宇宙歷:零年》遊戲內核
    《宇宙歷:零年》遊戲大綱(徵求意見稿)發表意見 http://bbs.17173.com/ListTopic.asp?Url=30,272,0,0,1,0《宇宙歷:零年》暫定名,是一部即時性的網路遊戲。
  • 《全面回憶》:施瓦辛格的冷門佳片,女主角兩年後出演《本能》
    施瓦辛格最負盛名電影的是《終結者》系列,但是《全面回憶》在劇情上來說,是絕對不輸《終結者》的,甚至在邏輯上來講,《全面回憶》也更加圓熟和令人信服,也算是施瓦辛格的一部冷門佳片了。
  • 大名鼎鼎的10部佳片,當年上映票房慘敗,如今卻被奉為神作
    2004年他拍了最受好評的《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之後,就投入拍科幻災難片《人類之子》。導演不可思議的才華,使該片的敘事、製作設計、攝影技術、表演到攝影術,每個方面都是一部傑出之作。但是《人類之子》卻無奈接受虧本的命運:投資7600萬美元,全球票房僅有7059萬美元。
  • 德意志銀行危機的特徵、成因及其啟示
    一、德意志銀行危機的三大特徵 深入剖析德意志銀行危機,有三大特徵值得深思:一是從個體層面來看,德意志銀行經受住了兩場大危機的考驗,反而在全球銀行業復甦期間陷入困境;二是從監管層面來看,德意志銀行主要指標滿足德國和歐盟監管合規要求,反而接連遭受監管處罰;三是從國際層面來看,金融風險沒有率先在國內暴露,反而是在海外集中爆發。
  • 諾蘭蝙蝠俠三部曲是哪三部?
    諾蘭蝙蝠三部曲是《蝙蝠俠:俠影之謎》,《蝙蝠俠:黑暗騎士》與《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這三部。《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是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拍攝,克裡斯蒂安·貝爾、麥可·凱恩、摩根·弗裡曼、加裡·奧德曼等主演的三系列電影。
  • 從拿破崙戰爭到德意志第二帝國建立,梳理普魯士崛起的發展脈絡
    此後普魯士開始頻繁參與到對德意志地區主導權的爭奪中,並於1740年哈布斯堡家族直系男子絕嗣之後,拒絕承認瑪利亞·特蕾西亞的繼承權。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長達8年之久,嚴重消耗了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力量、改變了歐洲外交格局。此後歐洲列強之間發生被稱作外交革命的「夥伴交換」,長期以來相互敵對的法國和奧地利放下芥蒂,締結了同盟以應對普魯士在德意志地區、英國在海外殖民擴張方向的競爭。
  • 柯尼斯堡,德意志人龍興之地,是如何一步步變成俄羅斯加裡寧格勒的?
    在德意志民族的歷史上,普魯士佔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而位於東普魯士的首都柯尼斯堡則是其民族成長的核心所在,被譽為德意志民族的龍興之地。 但這個柯尼斯堡,在二戰後短短的三年時間裡,就被蘇聯人徹底地抹去了一切德意志存在的痕跡,完完全全成為一個地地道道的俄羅斯城市加裡寧格勒。
  • 特立獨行的人:德意志貴族為何不愛講德語?|德意志|德語|巴伐利亞|...
    作者|陸大鵬,網易歷史頻道專欄作者,外文譯者,譯有《1453:君士坦丁堡之戰》《金雀花王朝》《伊莎貝拉:武士女王》等。本文為網易歷史頻道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 張璐詩「告別」三部曲之三《It’s A Painting》正式揭曉
    以「旅居」為生活方式的音樂人張璐詩Lucie以「漫長的告別」為主題,相繼推出「告別」三部曲系列作品,今日,第三部曲《It’s A Painting》的概念視頻也正式發布。作為三部曲以倒敘方式最後釋出的作品,《It’s A Painting》實則記錄了Lucie在「告別」的初期階段的心境。
  • 豆瓣發布2016高分佳片電影榜單
    2016最受關注的院線電影前三名分別是:《瘋狂動物城》、《美人魚》和《你的名字》。湄公河行動 、美國隊長3 、大魚海棠神奇動物在哪裡 、七月與安生 、X戰警:天啟魔獸2016最受關注的非院線電影釜山行 、死侍 、完美陌生人樹大招風 、小姐 、踏血尋梅遇見你之前 、自殺小隊 、隧道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2016年度中國大陸獨立佳片(未全面發行劇情長片)
  • 《藍白紅三部曲之紅》:深度剖析「紅色」影調在片中的三重寓意
    文/卷姐電影《藍白紅三部曲》是法國著名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代表作。藍白紅三色是法國文化的象徵,分別代表了自由、平等、博愛。基氏借電影的形式講述普通人的故事,背後其實是對法國文化的質詢和探索,三部曲以三個故事分別表達了現代人面對自由、平等、博愛這個傳統價值觀的情感與困惑。
  • 尼採的「神預言」:德意志精神將成為德意志帝國的犧牲品
    1914年10月4日,九十三位德高望重的知名學者、科學家、作家和藝術家——弗裡茨·林格稱他們為「知識官僚」——發表了一份名為「致文明世界」的宣言。在宣言中,他們為德意志帝國遭受的外來批評作了辯護。這份宣言是由一位名為路德維希·富爾達的猶太詩人起草的,富爾達於1939年自殺身亡。
  • 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德意志意識形態》導讀
    作為「重溫馬克思主義經典」系列第二講(總129期),北京大學哲學系豐子義教授做客講堂,以「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為主題,對《德意志意識形態》進行導讀。主講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豐子義精彩觀點:·《德意志意識形態》的學習、研究,習近平總書記給以高度重視和評價。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到了5部馬克思經典,其中就有《德意志意識形態》。
  • 封神三部曲是哪幾部系列電影名 封神三部曲上映時間
    封神三部曲是哪幾部系列電影名 封神三部曲上映時間  烏爾善的電影一向都是很有特點的,這一次「封神」系列的電影還是很讓人期待的,有老搭檔陳坤加盟,電影品質還是不低的。  封神三部曲為哪幾部  《封神三部曲之妖亂國殤》、《封神三部曲之魔道爭鋒》、《封神三部曲之封神天下》。
  • 薩克森王國:曾經統治波蘭的德意志邦國
    薩克森王國是德意志的重要邦國之一,曾經統治過波蘭,與華沙大公國組成共主邦聯。後來俄羅斯吞併華沙公國,普魯士獲得薩克森王國40%的領土,使得薩克森王國淪為德意志小邦。那麼薩克森王國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敵視法國
  • 【佳片有約】看湯姆·漢克斯如何演繹《薩利機長》
    本期佳片《薩利機長》就是根據全美航空1549號班機發生的意外改編而成的電影·漢克斯 / 艾倫·艾克哈特 / 蘿拉·琳妮 / 傑瑞·費拉拉傳奇電影人伊斯特伍德作為一部好萊塢空難題材的電影,《薩利機長》一經放映,便在當年獲得了第17屆美國電影學會獎年度佳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