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諾獎最近的中國科學家,創造出6個「世界首次」,卻說物理好簡單

2020-11-22 騰訊網

我們上學的時候都學過物理,很多人都為物理頭疼過,提到物理有些同學臉色都變了。在中國有這麼一位科學家卻是十分喜歡物理,他甚至在談及自己選擇物理的原因時坦言道:「當初在接觸物理時,發現這世界竟然還有如此簡單的學科。」這個人就是中國的量子之父潘建偉。

調皮搗蛋的孩子也要找到自己的興趣

我們都知道偉人的小時候有很多不平凡的經歷,像是愛迪生,愛因斯坦等等,潘建偉也不例外。他出生在浙江東陽的一個平凡家庭裡,從小就調皮搗蛋,是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上課開小差,說話,欺負女同學,這些壞事兒他都做過。成績就更不用說了,一直是班裡倒數名單上的常客。

就是這樣一個壞孩子又是怎樣成為中國偉大的科學家,成為祖國人民的驕傲的呢?

潘建偉擁有一對好父母,在他調皮搗蛋的時候父母從不限制他,而是讓他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這個世界,找到自己的興趣。最後因為他的成績一直不好,父母選擇搬家,給他換一個更好的學習氛圍。

想要提高成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辦成的事,轉學的潘建偉不僅要適應新的環境,薄弱的底子更是他的短板。尤其是英語,從前他根本就沒有接觸過。

面臨著這樣的大挫折,很多人不知不覺間就自暴自棄了。但潘建偉不同,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之下,他找到了自己的興趣——物理。

他在偶然之中感受到了物理的有趣和魅力,自此便下定決心,將來一定要讀物理系。找到了自己的興趣和目標潘建偉就真正踏上了初高中的徵途。

語文成績不好就日積月累,英語成績差就向老師和同學請教,為了能讀自己喜歡的專業,他拼盡了全力。

勇敢選擇,不要最好的,只要最適合自己的

皇天不負有心人這句話終歸是有道理的,潘建偉終於從小時候那個調皮搗蛋的壞孩子,變成了一個成績優異的大學霸。高考時潘建偉本來是可以直接被保送到浙江大學的熱門專業,但是他放棄了這個名額,

因為那不是他喜歡的物理專業。無疑,他是優秀的即便是放棄保送,依然考上了名校,1987年,他如願進入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近代物理系,繼續他的物理夢。

因為熱愛物理,潘建偉的學習越來越深入,越來越精細,他迷上了物理裡的量子力學。當時在這一方面中國現有的資料和技術是落後的,他自然是要出國進一步深造。1996年,他出國攻讀博士,本來選擇的導師是一位諾獎得主,

這位導師年紀大,學生多,人脈也廣,若是跟著他,畢業之後一定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

但是在一番比較之後,潘建偉選擇了他的徒弟塞林格作導師。他認為塞林格學識淵博,在量子力學上的潛力更大。那個時候的塞林格還沒有什麼成就,就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教授,但潘建偉還是義無反顧地跟了他。

見到塞林格的第一面,這個年輕的導師就問了潘建偉一個直擊靈魂的問題:

「你的夢想是什麼?」他說自己想在中國建一個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實驗室。就這樣潘建偉的人生又開始了新的徵途。

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獲得偉大成就

在塞林格導師的帶領下,1997他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論文,《科學》雜誌甚至將其列為年度全球十大科技進步。1999年他畢業了,沒有被外國的繁華所吸引,沒有被金錢所誘惑,

他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引領著中國的人才,建造屬於中國自己的量子物理實驗室。

這是一項史無前例的大工程,投資自然不小,國內沒有哪個高校敢攬下這個工程,這無疑是潘建偉的一段艱難時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他之前在《自然》上發表的論文在國外學術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消息自然就傳回了國內,也引起了國家的重視。他趁熱打鐵,提交了科研項目申請,不久就獲得了審批。

在潘建偉的帶領下中國的量子物理領域邁出了一大步,甚至一度領先世界。1997——2006年這十年之間潘建偉創下了6個「世界首次」依次為:

首次成功實現量子態隱形傳送和糾纏態交換;

首次實現三光子、四光子糾纏態,並在多粒子糾纏態上實現GHZ定理實驗驗證;

首次成功實現自由量子態隱形傳輸;

首次實現糾纏態純化及成功實驗量子中繼器;

首次取得五粒子糾纏態的製備與操縱;首次實現兩粒子複合系統量子態隱形傳輸,並在實驗中第一次成功地實現了對六光子糾纏態的操縱。

這些成就震驚了國際學術界,鮮花和掌聲紛至沓來。潘建偉也被國人封為「中國量子之父」大家都說他是最接近諾獎的中國人。

人紅是非多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的,在享受鮮花和掌聲的同時,自然也會有爭議,潘建偉也逃不掉這一定律。「打假鬥士」方子舟盯上了他,認為他不符合「長江學者」一年必須在國內工作九個月的規定,他大多時候是待在國外的。

潘建偉承認了自己一年沒有在國內工作夠九個月,但他也說到中國在量子物理這一方面還有很多技術不夠成熟,我們還需要向外國學習,借鑑,如果死守規定,在國內待夠九個月其實是很容易的一件事,

但是這樣又怎麼能過建造出一流的量子物理實驗室。

在這之後,潘建偉仍舊堅持自己,不受流言蜚語的影響,潛心研究,致力於中國的量子物理。各項大獎更是拿到手軟,最近的一次是2020年4月,獲得「蔡司研究獎」。

他用自己的行動讓質疑者閉嘴,讓中國的量子物理技術領跑世界。

其實一個成功的人才必不可少的品質就是堅持。看看潘建偉這大半生的經歷哪一個選擇不是跟堅持有關?想要讀物理專業,就努力學習,即使自己成績再差也堅持下去;想要為中國建造一流的量子物理實驗室,即使條件再艱苦,也不放棄。正是因為有堅持,他才能守住本心不被名聲金錢所迷惑,

才能依舊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為自己的夢想繼續努力。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精彩故事推薦:

男版楊麗萍:除了跳舞連飯都不會做,身價百萬卻無人願嫁

值得尊敬!83歲「女俠」造出「中國芯」,為祖國節省了1.4萬億

「天若有情天亦老」下一句是啥?唐朝無人能接,卻被宋朝酒鬼對出

相關焦點

  • 離諾獎最近的中國科學家,創造出6個「世界首次」,卻說物理好簡單
    在中國有這麼一位科學家卻是十分喜歡物理,他甚至在談及自己選擇物理的原因時坦言道:「當初在接觸物理時,發現這世界竟然還有如此簡單的學科。」這個人就是中國的量子之父潘建偉。當時在這一方面中國現有的資料和技術是落後的,他自然是要出國進一步深造。1996年,他出國攻讀博士,本來選擇的導師是一位諾獎得主,這位導師年紀大,學生多,人脈也廣,若是跟著他,畢業之後一定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
  • 法美科學家因首次「活捉」粒子分享物理諾獎
    不過,歐洲經濟狀況不佳所致,與2011年度諾獎相比,獎金總額縮水20%。光子鍾是世界上最精準的鐘,比目前的最精準的銫原子鐘要精確好幾百倍。  今年物理學獎的獲獎者都是實驗物理學家。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院士陳和生對記者介紹,物理學獎得主中,從事理論或實驗研究的都有。此前,華人科學家丁肇中就是憑藉實驗物理而獲得了諾貝爾獎,而李振道和楊振寧則憑藉理論研究獲得諾獎。
  • 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得主:自然科學類的諾獎離中國並不遙遠
    10日,第二屆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閉幕,5位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獲得者、16位中美院士、國內30多名知名醫院院長,會聚京津兩地,共同探討「中西醫優勢互補與融合發展」「腫瘤研究的前沿與方向」「中國諾獎之路」等話題。   本屆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由「院士醫學論壇」和「國際腫瘤研究高峰論壇」組成。
  • 物理最高榮譽者文小剛:追求諾獎只讓我們離它愈遠
    4、我很希望中國的學術評估體系(包括入職提職和科研經費)能夠支持這些以好奇心推動的「無用」科學研究。其實我們現在最有用的科學成果、都是通過這些當時「無用」的科學研究得來的。5、大量的標準人才,對工程技術的發展會非常有用。但對以創新為目標的基礎科學研究,則很不合適。6、別人研究科研得諾獎,我們研究諾獎做科研。追求諾獎討論諾獎只會讓我們離諾獎越來越遠。
  • 諾獎最遺憾的華裔陪跑者
    記者丨盧伊 李鵬亮 編輯丨段文繼3名英美科學家因發現C肝病毒拿下2020年諾貝爾醫學獎,北京時間10月6日下午,諾獎開出第二份獲獎名單。3名分別來自德英美國的科學家,從300餘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憑藉揭示「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斬獲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物理諾獎?天文諾獎
    這次瑞典皇家科學院的頒獎決定可謂又一次「打臉」了物理諾獎在凝聚態-天體物理-粒子物理-光學中循環的不成文的規定,也同時使得之前的大量預測紛紛翻車。掐指一算,近四年內物理諾獎有三次都頒給了天文領域的發現,也難怪大家紛紛高呼物理諾獎改名天文諾獎。接下來就跟著牧夫一起揭開今年天文諾獎的真面紗吧。
  • 離諾獎最近的院士!清華副校長薛其坤曾考研3次,5年沒出過成果
    這幾天,最熱的無疑是量子力學,而主講人清華大學副校長、中科院院士薛其坤,更是被譽為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中國物理學家。他是從沂蒙山走出來的世界級大師,可誰曾相當,科學大咖也曾3次考研,讀研5年內沒出過任何成果,甚至沒有寫一篇像樣的博士論文。
  • 離諾獎最近的院士!清華副校長薛其坤曾考研3次,5年沒出過成果
    這幾天,最熱的無疑是量子力學,而主講人清華大學副校長、中科院院士薛其坤,更是被譽為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中國物理學家。他是從沂蒙山走出來的世界級大師,可誰曾相當,科學大咖也曾3次考研,讀研5年內沒出過任何成果,甚至沒有寫一篇像樣的博士論文。
  • 2020物理諾獎意外獎給黑洞,專家稱早該得,數學物理神級人物
    距離銀河系中心最近、最亮的那些恆星的軌道被越來越精確地繪製出來。兩個研究小組的測量結果一致,他們都發現有一個質量非常大的不可見物體,它牽引著這一團恆星,使它們以令人眩暈的速度四處亂竄。在一個不比我們的太陽系更大的區域裡,聚集著大約400萬個太陽質量的物質。
  • 諾貝爾物理學獎又發給了天體物理!與該獎再次失之交臂的華人科學家...
    ,細數近四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中,有三年的獎項均與宇宙學及天體物理學相關,宇宙天體相關奧秘的研究可謂是近年來諾獎的大贏家。 不過當年,斬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是日本科學家梶田隆章與加拿大科學家阿瑟 麥克唐納,兩位科學家專注於中微子振蕩的研究,奪獎熱門王中林最終與獎項失之交臂。
  • 諾獎得主是個愛開跑車的拉風漢子?你所不知道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你知道這次諾獎得主之一,是個喜歡圍著紅圍巾開跑車的拉風漢子嗎?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走近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獎成果——美國物理學家阿瑟· 阿斯金(Arthur Ashkin)、法國物理學家熱拉爾·穆魯(Gérard Mourou)及加拿大物理學家唐納·斯特裡克蘭(Donna Strickland)三位,在雷射物理領域的突破性貢獻。
  • 華人科學家張首晟,再也無法獲得諾獎的遺憾……
    2016年9月,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在上海科學會堂聆聽了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張首晟做的報告,感覺他口才很好,講話語速很快,還挺帥氣,是一位既有才華又有能力的科學家。令人痛惜的是,這樣一位有望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頂尖科學家,12月1日因抑鬱症意外離世,年僅55歲。
  • 26名諾獎得主月底齊聚上海滴水湖,一起解答這6個宏大問題
    百年諾貝爾獎雖然頒出了無數桂冠,但26名得主出現在同一個論壇,這樣的密度並不多見。10月15日,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在市政府常務會議上聽取了有關滴水湖論壇籌備情況的匯報,該論壇將邀請包括26名諾獎得主在內的37名世界頂尖科學家齊聚滴水湖畔。
  • 諾獎得主崔琦62年後首次回鄉
    23日,他參觀了河南省博物院,盼望新世紀河南能延續歷史輝煌;他接受河南省省長謝伏瞻會見,分享對河南發展加速度的驚訝;昨日,他一口氣趕了兩個「場子」,與河南高校學子親密接觸……這位諾獎得主以治學做人之光,所到之處,掀起了一陣讓家鄉自豪的「諾風」。
  • 三名科學家憑雷射物理獲諾獎 盤點A股概念股
    北京時間10月2日下午5點45分,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獲獎者為美國科學家亞瑟·阿什金(Arthur Ashkin)、法國科學家傑拉德·莫羅(Gérard Mourou)、加拿大科學家唐娜·斯特裡克蘭(Donna Strickland)。
  • 2020物理諾獎意外獎給黑洞,專家稱早該得
    距離銀河系中心最近、最亮的那些恆星的軌道被越來越精確地繪製出來。兩個研究小組的測量結果一致,他們都發現有一個質量非常大的不可見物體,它牽引著這一團恆星,使它們以令人眩暈的速度四處亂竄。在一個不比我們的太陽系更大的區域裡,聚集著大約400萬個太陽質量的物質。
  • 2020物理諾獎意外獎給黑洞,專家稱早該得
    年輕的荷蘭物理學家約翰內斯·德羅斯特(Johannes Droste)在1916年使用更簡單、更直接的推導,獨立地找到了與史瓦西相同的解。這兩個工作告訴我們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言了黑洞的存在。直到1963年,29歲的紐西蘭數學物理學家Roy Patrick Kerr進一步從廣義相對論中推導出軸對稱的旋轉黑洞解。
  • 離諾獎最近的物理學家擔任南科大校長
    巧合的是,1個月前的10月19日,「大樹成長營」曾寫過《離諾獎最近的院士!清華副校長薛其坤曾考研3次,5年沒出過成果》,11月18日,《高考倒計時兩百天!南科大舉辦優秀中學生體驗營,一路向南到深圳》也關注到南科大,可以說,「大樹成長營」算得上薛其坤校長和南科大的「雙重粉絲」。為此,「大樹成長營」嘗試作一點粗淺的解讀。1、薛其坤出任南科大校長算得上「高配」。
  • 對話「諾獎」得主:國際合作改變世界
    就在在本屆「諾獎」頒布之前,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與百度聯合推出「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連續幾天的時間,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線上系列對話直播活動,邀請多位諾貝爾獲得者及中國知名科學家參與對話,吸引900餘萬網友線上觀看。中外科學家就世界科技前沿方向、如何開展國際合作等諸多公眾關注的話題展開深入探討,其中許多觀點引人深思。
  • 2020物理諾獎意外獎給黑洞,專家稱早該得,數學物理神級人物獲獎
    距離銀河系中心最近、最亮的那些恆星的軌道被越來越精確地繪製出來。兩個研究小組的測量結果一致,他們都發現有一個質量非常大的不可見物體,它牽引著這一團恆星,使它們以令人眩暈的速度四處亂竄。在一個不比我們的太陽系更大的區域裡,聚集著大約400萬個太陽質量的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