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時代,究竟是製造「白痴」一代,還是更有創造力的一代?

2021-01-07 澎湃新聞

原創 亞星 外灘教育

看點 Kindle用來讀書、電子詞典用來學英語、iPad用來學編程... ...數字時代,電子設備被賦予各種功能,以幫助提升孩子們的學習能力。雖然存在擔憂,但在專家們的「宣傳」下,家長們也漸漸接受了這種看似未來的學習模式。電子設備們真的創造了更具競爭力的一代麼?法國認知神經科學博士米歇爾·德斯穆格特持反對意見,他在著作《數字白痴工廠---屏幕對年輕一代的危害》中表示:電子屏幕正在危害著新一代人的成長,「數字時代的孩子」智商將比他們父輩更低。

文丨羅亞星 編丨Travis

在如今的數字時代,各種門類繁多的網絡課程,填滿了孩子們的課餘生活:在線英語課、在線鋼琴課,還有很多名人強烈推薦的在線編程課……電子產品顯然成為了年輕一代「賴以為生」的工具。

很多歐美國家也率先啟動了支持兒童編程教育的計劃:

2014年,英國率先把編程列入所有學校的必修課程,5到12歲的兒童都必須接受編程教育;

美國是當前少兒編程教育滲透率最高的國家,比率高達44.8%;

芬蘭也於2016年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教授編程。

數字時代正在飛速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絕大多數的公眾都在輿論和政策的影響下,樂觀地相信,電子設備和科技產品的應用將提高我們孩子的創造力、思考力、學習自驅力,也會增強他們未來的競爭力。

然而,真相的確如此嗎?法國認知神經科學博士米歇爾·德斯穆格特(Michel Desmurget)出乎意料地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米歇爾·德斯穆格特博士是法國國立衛生與醫學研究所(INSERM)的研究主任,多年來一直傾力研究「電子屏幕對兒童認知發展的影響」,並曾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利福尼亞大學合作進行相關課題的研究。

米歇爾·德斯穆格特

去年,他出版了新書《數字白痴工廠---屏幕對年輕一代的危害》引起了很大反響。他大膽地用「白痴(法語為 crétin)」這個尖銳的詞形容電子數字影響下的年輕一代。

在書中,他引用了大量的科學文獻資料,結合自己的專業研究,提出了一個與主流輿論相反的觀點:電子屏幕正在危害著新一代人的成長,「數字時代的孩子」智商將比他們父輩更低。

此前在接受BBC採訪時,他就說過:

人類的智商是通過一個標準測試得來的數據結果,而且這個測試的內容一直在隨著時代而改變。

如果我們讓一群人做舊版本的智商測試,會觀察到世界各地得到的測試成績在逐年提高,這就是所謂的「弗林效應」(Flynn effect),這個現象是由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弗林(James Flynn)提出的。

但近些年來的研究發現,弗林效應在一些國家開始減退,也就是說一些國家的年輕人智商已經不及他們的長輩。

當然智商和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衛生條件、教育系統和攝取食物的營養也有很大關係。但如果我們拿一些社會經濟因素相對穩定的地區來看,比如挪威、丹麥、芬蘭、荷蘭和法國等國家,「弗林效應」確實開始逐漸消失。

輿論製造的完美「神話」

德斯穆格特博士的觀點讓很多人瞠目結舌,但他並非是「危言聳聽」。書的前言就舉出了一組數據:

新一代年輕人在娛樂性數碼產品方面的消耗絕對是巨大的,這包括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電視等各種形式。

西方國家的兒童從2歲起,平均每天累積使用屏幕近3個小時;8至12歲的孩子,近4小時45分鐘;13至18歲的孩子,近6小時45分鐘。

以每年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總和來看,幼兒園的孩子大約使用1000個小時(超過了1個學年的小時數),初中生約為1700個小時(大約2個學年的小時數),高中生為2400個小時(大約2.5個學年的小時數)。

如果以每天孩子們醒著的時間表示,分別為四分之一、三分之一和五分之二的時間。

但是,許多經常出現在媒體上的專家們對此現象非但不感到震驚,反而表示祝賀。

精神科專家、醫生、兒科專家、社會學家、政治演說家、新聞工作者等,都不斷用縱容的言論來使家長和公眾們放心。

他們不斷宣傳說,我們的時代已經變了,世界將屬於年輕一代的「數字原住民」, 這些「後數字時代」的年輕人,可以更快、更適當地並行處理複雜的信息,並且更有能力擔任協作性的工作。數位化的發展也將為學校提供一個重建教學、激發學生動力、發揮學生創造力、克服學校劣勢、消除社會不平等的獨特方式。

但德斯穆格特博士指出,大部分媒體上的宣傳都是有誤導性的。比如,媒體的宣傳總讓人們覺得如今的孩子都是「數碼天才」,能熟練掌握各種數位化產品,但其實歐盟委員會早就發布了一份報告,把「學生的數位化技能低下」列為可能阻礙教育系統數位化進程的首要因素。

問題的嚴重性在於,絕大多數的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是為了娛樂,而並非用於學習。

學生們在很大程度上並沒有掌握最基本的計算機技能,例如:設置端點的安全性、使用標準的辦公程序(Word.,Excel等)、剪輯視頻文件、簡單的編程(無論使用哪種電腦語言)、配置備份軟體、建立遠程連接等。

不僅如此,史丹福大學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年輕人雖然可以毫不費力地在各種社交媒體(Facebook,Twitter和Instagram)上搜索信息,但他們處理信息和對信息去偽存真的辨別能力普遍非常薄弱,這就好像只會揀穀子,卻無法撥開穀殼挑選最精良的穀粒一樣。

作者還認為,輿論把所有年輕人統一看作一個時代的產物,具有同等的需求、行為、技能和學習風格,這顯然也是沒有道理的。我們應該承認每個孩子使用屏幕的時間和掌握數位化技能的程度都不盡相同。

數據顯示,在很大程度上,這些差異性與家庭的社會階層也有關。高階層家庭的孩子每天依靠網絡資源完成家庭作業的機率,幾乎是相對低階層家庭的兩倍(39%比22%)。

之所以輿論總是向公眾宣傳數字產品的好處,擺脫不了經濟利益的驅使。如今的數字產業每年產生數十億美元的利潤,兒童和青少年當然是其中非常有利可圖的資源。

德斯穆格特博士說,其實他在神經科學領域的同事們、數碼行業的專家們,都不會讓自己的孩子過早接觸電子產品。

眾所周知,蘋果公司創始人賈伯斯就曾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他和妻子會限制孩子們在家裡使用智能產品。

矽谷很多高科技公司的高層和工程師們,也都不讓自己的孩子接觸電子產品,他們中很多人還更願意送孩子到完全沒有智能設備的華德福學校,用接近自然的方式激發孩子的智力和潛能。

顯然,數字時代不是完美的神話,「當輿論把一個電子產品描述得非常完美時,我們就一定要保持警惕,所有電子產品都有缺陷,要對相關的評論有所鑑別。」

科學揭示真相

屏幕對年輕人的3大危害

既然輿論和科學現實之間存在如此驚人的差距,那麼真相又是什麼呢?電子產品對孩子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呢?對學業表現有哪些負面影響呢?

德斯穆格特博士認為數碼產品對年輕人的危害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人際互動、語言表達和專注力。

首先在人際互動方面。很多家庭都有這樣一個習慣,即使在沒人看電視的情況下,也會一直把客廳中央的電視開著。

為了評估這種習慣對家庭內部關係的影響,美國麻薩諸塞州大學做了一項實驗:在一小時內,研究人員隨機把電視打開30分鐘,觀察父母與孩子互動情形的變化。

結果顯示,電視對家庭互動有強烈的幹擾作用,當電視關閉時,父母會投入33%的時間與孩子交流,而打開電視後,該比率下降了17%。

實際上,我們的大腦本身就有著對外部刺激(聲音或視覺)和突發狀況做出反應的功能。當然,我們也可以選擇「抵抗」這種外部刺激,但人的認知潛能還是會被大大轉移。

德斯穆格特博士還提到一個實驗:對於剛出生的小猴子,出生後的四周內,如果飼養員每天會和它們進行幾分鐘面對面的互動,將促進它們之後更好地融入族群。

對於人類的孩子也是一樣,如果父母每天可以花一些時間和孩子投入地看書、講故事,將極大促進孩子語言的發展、提高寫作能力、助長學業表現。

也有非常多的研究,證明電子產品對語言發展有很大幹擾。

在18個月大的幼兒中,每天在電子設備上花費每半小時,語言延遲的可能性就會增加2.5倍。同樣的,在年齡較大的3歲半-6歲半兒童中,早晨上學前接觸電子屏幕的孩子,將語言延遲的風險增加了3.5倍。

美國兒科學會也曾提出「兒童每天接觸娛樂性電子產品不得超過2個小時」的規定,但社會調查顯示,大部分的家庭並沒有遵守這項建議。

在專注力方面,電腦遊戲和視頻節目會讓孩子神經總處於興奮的狀態。

現在家長們總是抱怨孩子做作業就像「磨洋工」,坐在書桌前總是小動作不斷,很難專心地把作業及時完成。那就不妨想一想,是不是孩子周圍充斥著各種豐富的電視節目、手機視頻、電子遊戲呢?

成人都未免禁得起這些產品的誘惑,又何況是孩子呢?電子產品對大腦的刺激作用,和睡覺前喝一大杯咖啡有著類似的效果。

在健康方面,其實大部分家長已經在擔憂了。

很顯然,一旦孩子花費更多時間用電腦、玩電子遊戲,就不會想要出去做運動,還會經常熬夜、影響睡眠。而一旦睡眠受到影響,隨之而來的很多問題就會產生:記憶力減退、認知能力下降、肥胖症、精神抑鬱等等。

而且久坐不運動的生活方式,還會直接導致阿爾茲海默症。

不只是未成年人,就算是身體素質高於常人的職業運動員,也會受到睡眠不佳的影響。

在對112位NBA籃球運動員的研究中,通過觀察他們在網上使用社交媒體的情況,分析他們在第二天比賽時的表現。

結果,那些在比賽前一天保持充足睡眠的選手,比另一些晚上11點後還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信息的選手表現要好,前者比後者得分數和籃板球都多出12%。

家長應該以身作則

為孩子制定規則

之前提到,家庭所處的社會階層和孩子使用電子產品之間,存在著直接的聯繫。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習慣對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確實存在不容忽視的影響,德斯穆格特博士在書中指出了主要的三個方面:

1. 共用屏幕的時間通常會增加個人使用屏幕的時間。比如,當全家吃晚飯時總喜歡一起看電視,那麼晚飯後往往孩子會繼續單獨使用其他電子產品。

2. 孩子傾向於模仿父母的不當行為,這是根據著名的社會學習機製得出的。

3. 那些對電子產品持樂觀態度的家長,往往對子女使用電子產品的限制更少。

另外,我們常說的三種家庭教養方式,也分別對孩子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從每天看電視超過4小時的比率來看,縱容型家庭為20%,專制型家庭為13%,而民主型家庭只有7%。

孩子對於管教往往有著叛逆的心態,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不看電視或不玩遊戲時,不要讓孩子覺得這是一種懲罰,而要讓他們真正認同,接觸屏幕時間過長是一種不好的生活習慣。

在書中,德斯穆格特博士也對家長提出了三點建議:

1. 家長應以身作則,先管好自己,再去影響孩子。

2. 一定為孩子制定規則,不要過度放縱。

3. 提倡做一些其他活動,比如戶外運動、遛狗、看書、下棋、做飯等等。

今年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法國也曾關閉學校,施行遠程授課,這也大大增加了法國孩子接觸屏幕的時間。

儘管如此,當德斯穆格特博士接受法國媒體採訪時,仍堅持他一貫提倡的幾點原則:

6歲之前不要接觸電子產品;

6歲以後每天的屏幕時間要少於1小時;

不在臥室放置電子產品;

不可以接觸不適合年齡的視頻內容;

早上去學校之前,和晚上睡覺之前不可以看屏幕;

看視頻和電視時要專注一項內容,不能頻繁轉換頻道。

數位化設備在學校中的應用

「在學校裡,人們很快將不再使用書本,我們的學校體系也將在十年內徹底改變。」這是美國著名發明家託馬斯.愛迪生在1913年的預想,儘管在他的有生之年,這個超前的設想並沒有成為現實,但誰又能說的準在如今這個「數字時代」它會不會真的實現呢?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整個教育系統也體驗到了現代化教學帶來的便利和成果,學生們藉助數碼產品可以更輕鬆地學習知識。

但實際上,我們越是將認知活動的重要部分交給機器處理,我們的大腦神經元就越難以發現用於構造、組織和連接自身的物質。

俗話說的好,「腦子越動才越聰明」。今天的學生們能夠用計算器節省算術時間,但並不代表他們已經掌握運算的基本法則,以及精通數學的原理。

又比如,Word.軟體使人們寫作和編輯的工作更加輕鬆,但並不意味著使用這類文字處理軟體可以促進寫作水平。

恰恰相反,現有的研究清楚地表明,比起那些用筆和紙學習的孩子,用鍵盤在電腦上學習書寫的孩子,在記憶和識別字母上的困難要大得多,在閱讀方面也會有更多的障礙,而且對課程的理解和記憶力也表現不佳。

而且,如何應用好數位化工具也非常考驗學校的教學水平。數字產品就是一把雙刃劍,能趨利避害地應用好才是對學生學業表現有幫助的。

如果只是簡單地讓先進的科技產品代替老師講課,不僅會大大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還會因為缺失人性化的互動和對個體的關懷,降低學生探索知識的主動性。

很顯然,由於學校教學水平參差不齊,很少能有學校把數位化教學的優勢發揮出來。

「少一些屏幕,多一些生活」

我們總是抱怨如今的社會越來越冷漠,在被科技產品裹挾的同時,世界缺失了人性化的溫暖。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想要逃離數位化的環境,開始崇尚貼近自然的生活方式。

德斯穆格特博士在《數字白痴工廠》這本書中的很多建議,儘管看起來很難實施,也提出了很多「忠言逆耳」的觀點,但他還是善意地鼓勵說:

「當你給孩子制定規則時受到阻礙,請記住一件事:等你的孩子長大後,他一定會感謝你曾經為他的成長提供了運動、思想和文化的豐富滋養,而不是數碼產品造成的貧瘠的危害。」

原標題:《數字時代,究竟是製造了「白痴」的一代,還是更有創造力的一代?》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董俊山:大力培養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迫切需要大力培養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列寧指出,只有弄清一個時代轉變到另一個時代的客觀條件,才能分析它的主要矛盾,並找出解決辦法。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元素要素就在黨和國家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層面發育著成熟著。
  • 千禧一代選擇這樣離婚:以數字方式處理分手事宜
    為什麼千禧一代在數字時代「終結」你的分手方式》文章,文章摘編如下:羅西娜·博斯科和她當時的丈夫就像臉書網站上許多情侶一樣,經常曬出度假、聽音樂會和一起活動的照片。博斯科的社交媒體動態裡總是充斥著朋友們結婚生子的畫面。她說:「你在社交媒體上看到的儘是婚禮和寶寶。」因此,當離婚後更新個人資料時,她「極其痛苦」。
  • 千禧一代vs嬰兒潮一代
    出生於1946年至1964年間的嬰兒潮一代,是美國50多年來人數最多的一代人。自1993年以來的四位美國總統都是嬰兒潮一代。但是到2019年,他們的鼎盛時代將落幕。世代是一個頗具彈性的概念,但皮尤研究中心依據廣泛接受的定義判定,2019年將是嬰兒潮一代人數被新世代超越的一年。這個取代他們成為最大群體的世代即所謂的千禧一代。千禧一代與嬰兒潮一代迥然不同。
  • 西媒解讀YouTube火爆時代:年輕一代新偶像陣地
    參考消息網12月15日報導 西班牙《趣味》月刊8月號刊登《YouTube一代》一文。文章稱,在線視頻網站YouTube已經成立10年,在這10年裡,在線視頻已經發展變化為一種大眾化現象和數字原生代最青睞的視頻渠道。2015年4月,阿根廷,埃塞薩國際機場。
  • 數字裝置不利兒童大腦發育 下一代人智商恐比父母更低
    網絡時代越來越多的數字裝置對下一代的孩子的腦部發育有負面影響法國神經科學家德斯穆格(Michel Desmurget)認為,網絡時代越來越多的數字裝置對下一代孩子的腦部發育有負面影響在他的新書《數字白痴工廠》(The Digital Cretin Factory
  • millennials是千禧一代,知道英語裡其他時代出生的人怎麼稱呼?
    在不同時代出生的人身上勢必會留下不同時代的烙印。社會學家,語言學家會賦予他們專屬的名稱,往往很快被大眾所接受,成為他們的代名詞。在英語裡像millennials(千禧一代)和baby boomers(嬰兒潮一代)等已經為大家所熟知,但Xennials,Generation Jones 和Gen Alpha等指的又是什麼時代出生的人呢?共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大概有七代人。
  • 他們家族的實力一代比一代強嗎?
    《雷神2:黑暗世界》的開頭,博爾曾有過一個「短暫」的露面,並率領阿斯加德大軍擊敗「瑪勒基斯」,戰勝了「黑暗精靈」。那麼,博爾的神力究竟從何而來,又為何會傳給自己的後代呢?這要從「九界誕生之初」說起。所以說,布力、博爾、奧丁、雷神,這支血脈之所以天生就擁有「神力」,是因為他們是「眾神之祖歐德姆布拉」一脈單傳下來的「眾神之王」,只要血統還在,他們就的神力就會一代代的傳下去。而這股神力,在博爾時代,就叫做「博爾之力」,而到了奧丁時代,就叫做「奧丁之力」。二、奧丁家族的神力真的一代比一代強嗎?
  • 數位化革新升級,全新一代奔馳E級試駕體驗
    隨著時光的流轉與打磨,奔馳E級已經不僅是德國製造最高水品的工業產品,更是汽車行業發展的推動者,還是標榜社會身份地位的標籤。到了今天,對於汽車工業來說,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大變革時代。在數字與網際網路的洗刷中,汽車屬性的維度也在不斷擴充。在今年的北京車展,第十代奔馳E級車的長軸距車型完成了中期改款。
  • 新一代信息技術助力數字經濟發展高峰論壇舉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張莉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近日,新一代信息技術助力數字經濟發展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行。論壇聚焦「新基建·新機遇·新活力」,探討產業、行業和企業數位化轉型升級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方向。
  • 三聯生活周刊:誰是最愚蠢的一代
    法國小說家馬丁·佩奇,生於1975年,他的第一本小說就叫《我怎麼變愚蠢的》,書中的主人公25歲,是個阿拉姆語言的學士,貧窮,不快樂,孤獨,並且認為自己的不快樂與自己的智識生活有關——他相信,有知識有智慧,只能讓一個人更痛苦,更孤獨。他想成為一個酗酒者,想做大腦手術,想方設法要變得愚蠢。
  • 「一代不如一代」,為啥年輕人總被嫌棄?
    延遲滿足指的是一種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它的發展是個體完成各種任務、協調人際關係、成功適應社會的必要條件。丨 圖蟲創意 在分析數據之前,普羅茨科訪問了260位發展心理學家,請他們預測:隨著時代發展,在延遲滿足、抵制誘惑方面,年輕人是變得更強了,還是更弱了,抑或基本一致?作為發展心理學家,他們對兒童行為的趨勢應該有著更為準確的判斷。 84%的專家選擇了變差或者不變。
  • 兒童創造力的解放到底有多重要?
    我們發現了兒童有創造力,認識了兒童有創造力,就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我國的教育部也已經發布了多個關於少兒編程的相關政策,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實施全民智能教育項目,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慧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寓教於樂的編程教學軟體、遊戲的開發和推廣。
  • 火影忍者:那些口口聲聲「一代不如一代」的忍者們,應該看看你們
    近日,嗶哩嗶哩發布一段演講視頻,認可、讚美、寄語年輕一代:「那些抱怨一代不如一代的人,應該看看你們。一個國家最好看的風景,就是這個國家的年輕人。你們有幸遇見這樣的時代,時代更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火影忍者》完結了,鳴人、佐助、小櫻,以及以前年輕一代的忍者也都為人父母,現在不僅是木葉忍者村還是其他村莊,都已經大變樣了,城市的味道越來越濃,忍者不再是人們首選的職業,因此很多人都說現在的忍者都是一代不如一代!
  • 新一代OPPO AR眼鏡亮相 交互方式更豐富
    時代變遷,科技高速發展,如今AR技術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滲透到了與人們息息相關的各行各業。在去年舉行的未來科技大會上,OPPO面向5G時代推出包括智能手錶、智能耳機、5GCPE、AR眼鏡在內的多款智能終端產品,向外界展現前沿科技預研與儲備的實力。
  • 雷尼紹推出VIONiC全新一代數字光柵
    世界領先的測量專家雷尼紹為其種類豐富的光柵產品再添新生力量,全新推出VIONiC™系列光柵 — 新一代超高精度
  • 古巴親歷記|「千禧一代」、網際網路與「後卡斯楚時代」難題
    古巴即將告別持續近六十年的「卡斯楚兄弟時代」。值此之際,「外交學人」約請在不同時代與古巴有過近距離接觸和深入觀察的學者撰文,古巴今昔的對比,或能幫助我們更直觀地了解即將到來的時代變遷。缺少「千禧一代」的投票站據古巴國家選舉委員會披露,全國共有約740萬選民參與了投票,17.1%的已註冊選民缺席,這是古巴革命後數十年來最低的投票率。面對這一終結「卡斯楚時代」的歷史性選舉,選民的熱情似乎並不高漲。
  • 代表新一代載人飛船發展方向的美國龍飛船,中國的技術差距有多大
    推遲發射可以消除威脅,或使工作人員有時間診斷和解決問題。而龍飛船的內部幾乎沒有儀錶盤,僅保留最低限度的物理按鍵來應對極端情況,目前正在開發的新一代載人飛船都在使用數字觸控螢幕和機械開關的組合可以說載人龍飛船代表了新一代載人飛船的發展方向。但與之相應的,就是技術難度增加,之前,載人龍飛船的測試就出現過好幾次的問題。2019年,馬斯克SpaceX的載人龍飛船(Crew Dragon),在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對載人龍飛船上的「超級天龍座」發動機進行地面測試,在進行靜態試點火的過程中發生爆炸。有報導稱,太空艙幾乎完全被毀。
  • 從價格到價值 全新數字高爾夫引領數字時代進化
    如今,全新數字高爾夫以12.98-16.58萬元的價格問世,被冠以「數字」之名的新車還是那個一代更比一代強的「國民神車」嗎?史上「最聰明「的高爾夫如果說1到7代的高爾夫是在機械性能上不斷創新,那麼全新數字高爾夫則是開創了數字進化的全新道路,將你對智慧型手機的使用習慣延伸至車輛。
  • 全新一代起亞KX5,車身增加七十毫米,後排乘坐空間更舒適
    起亞KX5,全新一代起亞還是一個虎嘯式的前臉,但與k5、K3虎嘯的前臉不同,他不是那種霸氣外洩的感覺,在平靜的大氣中有著一絲優雅,進氣格柵採用菱形點陣,採用燻黑式處理,不是像群眾的幾根直線,而是體現了全新一代在KX5設計方面的創新,下面的4個燈帶構成了方向轉換,提高整體的可視度,另外,底色銀色保護板給整體帶來特別的等級感
  • 遼寧省科技廳編制新一代信息技術科技創新專項規劃 紮實推進「數字...
    日前,遼寧省人民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數字遼寧發展規劃(1.0版)》有關情況。《規劃》明確指出,「到2025年數字遼寧建設體系基本形成」的發展目標,具體細化為新型基礎設施、數字經濟新動能、政府數字治理、數據要素市場、網絡和數據安全保護等五大領域的18項工作任務。遼寧省科技廳及遼寧省發展改革委、遼寧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遼寧省通信管理局等參加發布會,並介紹相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