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幾種情景是我們時常遇到的,你坐在一輛行駛在崎嶇山路上顛簸的客車之中,一定渴望找到一個舒服的體位緩解睏乏的肢體;如果想要搬運重物上樓,你更願意找到電梯;運動員為了贏得比賽,期望能夠跳得高一點、跑得更快一些,或者期望將標槍投擲得更遠,為此他不得不拼盡全力對抗地球的引力,這些日常經驗全都是因為地球引力場產生的作用。我們再從更為宏觀方面想像,地球和其他行星圍繞著太陽運轉,這是太陽巨大的引力維繫著太陽系運行,銀河系中至少有2到4千億顆像太陽一樣的恆星,都是圍繞銀河系中央巨型黑洞產生的引力場轉動。其它的星系、類星體等也是如此,一想到這樣的情景,似乎我們很難相信在四個基本力中引力是最微弱的事實。
然而一個相反的情況是,雖然地球的直徑達到13000多公裡,地球產生的引力場使我們安享地表之上的生活,但你可以用1.3cm的磁鐵能夠輕易地對付地球引力,吸起1.3cm甚至更長的鐵釘,可見電磁力對抗引力綽綽有餘,引力在其它三種基本力面前可以說非常微弱,看來引力的確難以抗衡其他的三種基本力。
在物理學的範疇中,從對各種基本力的強度進行衡量和評價來分析,引力產生的相互作用在粒子物理學領域實在微弱可憐,以至於粒子物理學家在研究粒子之間的作用關係時,只會考慮電磁力、弱核力以及強核力的作用,而引力對於粒子之間的作用力微弱到忽略不計的程度。從原子的層面來說,原子核帶有正電荷,靜電產生的電磁力吸引著帶負電荷的電子,從而維持著原子的物質特性。但是,原子核與電子均為實體粒子,嚴格地講它們之間也存在著非常微弱引力,雖然引力微弱但同樣遵從距離平方反比規律,原子核佔原子質量的99.975%以上,電子只佔到不足0.025%,如果我們設想原子僅以引力維繫,那麼原子的直徑就不是現在這麼微小了,也許一個僅以引力維繫的原子比我們可以探測到的宇宙可視範圍大出許多倍!這真是難以想像,如果我們的宇宙之中引力是宇宙的唯一主宰力量,而沒有其餘的三種基本力存在的話,那麼原本多姿多彩的宇宙會是什麼模樣?
目前物理學的一切理論均被看作某種理論模型,被科學界普遍接受和認同的稱為標準模型,而追求標準模型的簡潔、對稱和美,應該是物理學研究的重要思路。現行的標準模型可以解釋一些物理現象、預測某些未知領域,並且得到部分實驗結果的驗證,但標準模型還有一些瑕疵和缺陷,顯然現行的標準模型還不能達到完全詮釋宇宙運行的程度。我們知道目前對於引力最精確的描述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而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只是廣義相對論中的一個特例。廣義相對論是目前描述引力的標準模型,但是對於宇宙擴張之初等極為強大的引力場則不太適用,因為質量和能量趨於無限大時,其所在的空間曲率也會趨於無限大!
在微觀粒子世界中的引力是可以忽略不計的,但對於粒子的研究使用了不同的標準模型,比如粒子速度的增加,其能量亦會增大時,研究人員就會使用相對量子場論進行詮釋;粒子的電磁力由量子電動力學描述;強核力則使用量子色動力學來精確解釋。
引力的作用範圍具有超距特性,引力至少可以波及數十萬光年的距離,引力雖然微弱,但它是將你安然穩定在地球表面、奔向太空必須克服的負載、維持月球繞地球旋轉、地球圍繞太陽旋轉和保持銀河系恆星結構完整的基本力(在這裡應該涉及到暗物質產生的引力作用)。假如我們將引力作為參照標準來度量其他三種基本力,將引力視為1個單位,那麼其他三個基本力與引力相比會有多大的作用強度呢?作用力強度遞增的關係依次為:
1、弱核力:也就是核裂變釋放的能量,參與放射性衰變,僅在原子核的範圍內產生作用,作用距離只能達到原子核直徑的距離。原子彈是依據中子誘發核裂變的原理產生作用,核裂變物質損失千分之一的質量,便會釋放出數十萬噸TNT爆炸產生的能量,弱核力的作用強度約為引力的百萬億億億倍左右。
2、電磁力:維持原子的物質屬性,將原子結合為分子,以及形成我們可見的常規物質。例如氯元素和鈉元素是劇毒或者極不穩定的,但是在電磁力的作用下形成食鹽,成為穩定而無害的必需品;在常溫狀態時氧和氫形成的分子都是氣體,在電磁力的作用下成為水,例如燃燒氫、氧的混合氣體就會形成水,但是你要破壞電磁力形成的化學鍵則非常困難。液態水是地球生物存在和生存的基礎,對於地球生物來講,水可以形成有機體內部進行物質交換和生化反應的液體環境,我們人類在日常生活中還需要食鹽中的氯元素生產胃酸幫助消化,需要鈉、鉀離子維持細胞膜電位的電生理活動等等。電磁力通常還以電磁波的形式輻射,包括微波、無線電波、可見光、X光和能量強大的γ射線,電磁力的作用強度比弱核力更強,甚至是弱核力的1百億倍之多。
3、強核力:這是我們人類已經掌握的最強大力量,強核力可以壓制所有其他的基本力,不僅將質子和中子緊緊地捆在一起形成原子核,甚至作用在亞粒子膠子的層面上,強核力同弱核力一樣僅在原子核範圍內產生作用,作用距離小於原子核直徑的距離。氫彈就是利用核聚變原理製造的熱核武器,聚變的初始條件必須達到極高的溫度和壓力,才能使聚變物質釋放出強核力,因此核聚變的初始條件非常嚴苛,故而使用小型的原子彈作為氫彈的起爆雷管,從而引發核聚變釋放出強核力。一般聚變物質會損失千分之三的質量,這部分損失的質量會轉變為能量釋放出來,僅僅千分之三的質能轉化,就可以達到數百萬噸TNT爆炸產生的能量,這就是氫彈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根源所在。強核力是四種基本力中最強的,強核力的作用強度大約是電磁力的數百倍以上。
本文系作者原創,本文的素材來源於《從混沌到有序—妙不可言的宇宙》一書。
隱惡揚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