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落月的背後 - 新時代 - 海外網

2020-12-05 海外網

◎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

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著陸上升組合體歷經主動減速、快速調整、接近、懸停避障、緩速下降和自由下落階段,成功完成在月面預定區域的軟著陸。

拍攝:王永亮


這輕盈、穩健的一落,蘊藏著無數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

對於嫦娥五號來說,落月只有一次機會,必須一次成功。

相比嫦娥三號、四號,嫦娥五號對於著陸點的位置精度和平整度要求是空前的。由於涉及到採樣完成後上升器要在月面起飛,嫦娥五號挑選落點的過程,也是為後續上升器月面起飛選擇「發射場」的過程,其降落區域內不能有太高的凸起、太深的凹坑,坡度也需要符合任務要求。

簡單說,它是一邊飛行一邊尋找落點,如同一次從600公裡外開始、在15分鐘內完成的自主「跳傘」。

為了實現「選址正確、落得準確」,嫦娥五號採用了已經在嫦娥三號和四號上成功應用的「粗精接力避障」方式。這種方式,是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2所研製的制導導航與控制(GNC)系統指揮下,著陸上升組合體先大推力反向制動減速,然後快速調整姿態,對預定落區地形進行拍照識別,避開大的障礙,實現「粗避障」,之後再斜向落向選定的著陸點,飛到著陸點正上方後改為垂直下降,在接近月面時關閉發動機,落在月球上。

GNC系統在進行決策時,離不開各種數據支持。由五院西安分院研製的微波測距測速敏感器,如同一雙明亮的眼睛,感知著嫦娥五號的落月路徑,並向決策「大腦」傳遞信息。

據西安分院微波測距測速敏感器主任設計師張愛軍介紹,這部雷達在著陸上升組合體距離月球表面約15公裡時開機,在距離月面6公裡時正式開始工作。

「該雷達可以探測著陸器與月球表面的距離,以及著陸器下降的速度,並向上升器的制導導航與控制系統提供速度和距離的信息,以便著陸器判斷降落的落點和速度。」張愛軍說。

發動機為嫦娥五號安全落月提供了動力保障。不過,靠普通宇航發動機,是無法完成月面安全軟著陸任務的。

記者從航天科技集團六院了解到,月球是真空狀態,沒有大氣,意味著不能利用空氣摩擦實現減速。為完成探測器動力下降、懸停等著陸階段動作,要求發動機具備推力深度調節能力。

2006年,六院正式啟動7500牛變推力發動機關鍵技術攻關。經過艱苦探索,研製團隊先後突破「高性能、長壽命推力室」「流量精確調節與穩定」和「發動機系統優化與集成」三大關鍵技術,發動機技術指標基本滿足探測器要求,為後續研製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7500牛變推力發動機鼎力支撐下,2013年12月,嫦娥三號探測器完成了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2019年1月,嫦娥四號探測器實現人類首次月背軟著陸。這次,它又護送嫦娥五號著陸上升組合體平穩落在月球。

嫦娥五號落月最後階段的發動機關機,需要有精準的指令。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研製的γ關機敏感器,就是落月過程中的「剎車指令員」,責任重大。

落月過程開始後,置於嫦娥五號底部的γ關機敏感器便實時測量著探測器與月面的距離。當嫦娥五號落到距月面不足5米高度時,該設備發出關機指令,關閉軌控和姿控發動機。這一瞬間,決定著落月任務的成敗。隨著發動機反推力的撤離,嫦娥五號得以翩然落月。

據介紹,γ射線具備受外部環境幹擾小、精度高等特點,因而被應用於對精度、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載人航天和探月任務中。此前,航天科工研製的γ高度控制裝置已經在神舟飛船任務中成功應用,護送航天員安全返回。

離開了發動機的反推,嫦娥五號是以自由落體形式著陸的。雖然月球引力較小,降落高度也不高,但撞擊月面時仍會形成一定衝擊載荷。

這就需要著陸緩衝系統發揮作用,吸收著陸時的衝擊載荷,同時保證探測器不翻倒、不陷落。

著陸緩衝機構,通俗地說就是嫦娥五號的「腿」,是落月環節的技術難題之一。嫦娥五號的4條「腿」可不一般,它們集緩衝、支撐功能於一體,繼承了嫦娥三號、四號的完美基因,由五院機構分系統團隊精心設計。

記者了解到,該機構採用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偏置收攏、自我壓緊」式方案,保證了收攏簡單、展開可靠,能解決著陸緩衝、著陸穩定性等多方面問題。

與嫦娥三號的著陸緩衝設計方案相比,嫦娥五號任務由於難度增加,著陸緩衝能力要求提高了30%,但機構重量指標卻減少了5%。五院總體設計部研製團隊最終解決了這個難題。

嫦娥五號落月過程中,還有一些鮮為人知的精妙設計。

從表面看,是著陸器「託著」上升器降落到月面,實際上,著陸器上GNC系統的工作,卻藉助了上升器上的中央控制計算機和星敏感器。

中央控制計算機是上升器在月面起飛時要用的「最強大腦」,星敏感器則能讓上升器通過「看星星」確定自己的姿態。

這樣的「合作」,是設計人員結合「上升器全程陪同著陸器」的實際想出的妙招,既節約了成本,又減輕了重量。

此外,當著陸器接近月面時,發動機激起的月塵容易讓星敏感器「迷眼」,從而影響後續上升器起飛。研製團隊專門設計了一個蓋子,可以在落月最後階段把星敏感器的鏡頭蓋起來,他們稱之為「天黑請閉眼」。待落月之後月塵散去,再讓星敏感器「睜眼」。

遠在38萬公裡外經歷生死考驗的嫦娥五號,一舉一動都令國人牽掛。好在通過各種天線和數據傳輸手段,地面可以跟嫦娥五號保持聯繫,隨時了解它的動態,向它發送指令。

在上升器上,裝有西安分院研製的測控天線,如同嫦娥五號隨身攜帶的手機,是它與地面之間測控通信的主要依靠。而著陸器拍攝的落月照片,則由該院研製的數傳系統實時傳回,為地面決策提供依據。

相比地面上的手機,地月通信距離遠了幾萬倍,數據發送需要採用特殊的對地定向天線。由五院總體設計部設計的定向天線採用雙軸驅動機構,就像人的肩、肘關節,能讓反射面天線輻射器靈活轉動,始終對準地面。為了滿足任務要求,反射面天線的設計輕量化到極致,相比同類天線減重了40%以上。


模擬動畫截圖。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責編:秦雅楠

31929427,.完美落月的背後,.,.204306,.秦雅楠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落月背後:800多秒驚心動魄降落「表現近乎完美」
    嫦娥五號要奔月啦 【 嫦娥五號落月背後:800多秒驚心動魄降落「表現近乎完美」】北京時間12月1日23時11分,在經歷了為期一周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之旅後,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
  • 完美落月的背後
    落月發動機有絕招發動機為嫦娥五號安全落月提供了動力保障。不過,靠普通宇航發動機,是無法完成月面安全軟著陸任務的。記者從航天科技集團六院了解到,月球是真空狀態,沒有大氣,意味著不能利用空氣摩擦實現減速。為完成探測器動力下降、懸停等著陸階段動作,要求發動機具備推力深度調節能力。2006年,六院正式啟動7500牛變推力發動機關鍵技術攻關。
  • 嫦娥五號是如何完美落月的?
    GNC高精度關鍵技術嫦娥五號任務的落月和近月制動一樣,都是只有一次機會,必須一次成功。由於涉及採樣後上升器的月面起飛,所以,嫦娥五號落月的過程也是為後續上升器月面起飛選擇「發射場」的過程。可以說,落月的過程就是邊飛行邊找尋落點,在15分鐘內完成,約600公裡外的全程自主跳傘。
  • 嫦娥五號完美落月的背後:剎車指令員責任重大
    落月發動機有絕招  發動機為嫦娥五號安全落月提供了動力保障。不過,靠普通宇航發動機,是無法完成月面安全軟著陸任務的。  記者從航天科技集團六院了解到,月球是真空狀態,沒有大氣,意味著不能利用空氣摩擦實現減速。為完成探測器動力下降、懸停等著陸階段動作,要求發動機具備推力深度調節能力。
  • 嫦娥攬月|探測器完美落月背後隱藏著什麼「黑科技」?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 供圖2020年12月1日,在經歷了為期一周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之旅後,「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著陸上升組合體成功實施在月面預定區域的軟著陸。歷經主動減速、快速調整、接近、懸停避障、緩速下降和自由下落段,這穩穩的一落看似輕盈輕鬆,卻蘊藏著「嫦娥五號」探測器抓總研製單位航天中國科技集團五院的眾多智慧和積澱。
  • 嫦娥攬月|探測器完美落月背後隱藏著什麼「黑科技」?
    歷經主動減速、快速調整、接近、懸停避障、緩速下降和自由下落段,這穩穩的一落看似輕盈輕鬆,卻蘊藏著「嫦娥五號」探測器抓總研製單位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的眾多智慧和積澱。GNC高精度關鍵技術「嫦娥五號」任務的落月和近月制動一樣,都是只有一次機會,必須一次成功。由於涉及採樣後上升器的月面起飛,所以,「嫦娥五號」落月的過程也是為後續上升器月面起飛選擇「發射場」的過程。
  • 看嫦娥五號如何做到完美落月?
    這看似輕鬆的一幕,實際上卻歷盡艱辛,嫦娥五號探測器要像跳傘運動員一樣在深空完成一系列高難度動作:主動減速、快速調整、接近、懸停避障、緩速下降和自由下落段……這背後離不開高科技的保駕護航。由於涉及採樣後上升器的月面起飛,所以,嫦娥五號落月的過程也是為後續上升器月面起飛選擇「發射場」的過程。相較於嫦娥三號、四號,嫦娥五號對於著陸點的位置精度和平整度方面的高要求是空前的,需要一個著陸區域內無太高的凸起、無太深的凹坑,坡度要符合任務要求。可以說,落月的過程就是邊飛行邊找尋落點,在15分鐘內完成,約600公裡外的全程自主跳傘。
  • 綜合消息:海外祝賀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落月成功
    新華社北京12月2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導: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1日成功著陸月球,並傳回著陸影像圖。對此次任務持續關注的海外各界人士、媒體等紛紛對中國在深空探測領域再次邁出重大步伐表示祝賀,並相信中國將在太空探索方面不斷取得新成就。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了!開始「挖土」,高難度落月背後關鍵技術曝光
    新華社發(國家航天局供圖)12月1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嫦娥五號探測器落月瞬間。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12月1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嫦娥五號探測器落月過程。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12月1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嫦娥五號探測器落月過程。
  • 嫦娥「五姑娘」完美落月,開始「挖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專家告訴記者,歷經主動減速、快速調整、接近、懸停避障、緩速下降和自由下落段,嫦娥五號這穩穩的一落看似輕盈輕鬆,卻蘊藏著科研人員的眾多智慧和積澱。此次嫦娥五號落月有四大看點。看點一:「選址準、落得穩」嫦娥五號任務的落月和近月制動一樣,有且只有一次機會,必須一次成功。
  • 嫦娥五號落月背後:800多秒驚心動魄降落「表現近乎完美」
    嫦娥五號落月示意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供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嫦娥五號探測器研製專家表示,從發射升空到成功落月,7天跋涉38萬公裡,800多秒驚心動魄的落月過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表現近乎完美。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任務將從月球採集約2千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後續任務更加可期。
  • 《金枝玉葉》Netflix首播背後,海外出道為國劇帶來了什麼?
    然而,除了追逐競爭對手,背後的廣播平臺網飛可能會吸引更多的公眾注意力。這不是網飛第一次推出民族戲劇,但這是網飛第一次被選為民族戲劇的首播平臺。因此,不可否認的是,與舊的時間機器相比,新的航海時代正在使中國戲劇以更低的門檻和更高的效率批量進入海外市場。所謂的航海光環已經逐漸減弱,人們把新的期望放在時間之上。從時間的角度來看,中國戲劇出海的時間間隔在短短幾年內發生了質的變化。
  • 嫦娥「五姑娘」完美落月,開始「挖土」!
    作者:郭超凱  北京時間12月1日23時11分,在經歷了為期一周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之旅後,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  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任務將從月球採集約2千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
  • 嫦娥五號完美落月的背後,四大高新科技不容忽視
    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預選著陸區,是我國第三個成功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著陸過程中,著陸器配置降落相機拍攝圖像並傳回著落影像圖。成功著陸後,將開始探索和採集月球樣品。這看似輕鬆的一幕,實際上卻歷盡艱辛,……這背後離不開四大高新科技的保駕護航。
  • 嫦娥五號落月背後的800秒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嫦娥五號探測器研製專家表示,從發射升空到成功落月,7天跋涉38萬公裡,800多秒驚心動魄的落月過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表現近乎完美。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任務將從月球採集約兩千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後續任務更加可期。
  • 綜合消息:海外祝賀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落月成功
    新華社北京12月2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導: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1日成功著陸月球,並傳回著陸影像圖。對此次任務持續關注的海外各界人士、媒體等紛紛對中國在深空探測領域再次邁出重大步伐表示祝賀,並相信中國將在太空探索方面不斷取得新成就。
  • 嫦娥五號完美落月,「挖土」模式開啟
    落在哪?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消息,12月1日22時57分,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從距離月面約15公裡處開始實施動力下降,7500牛變推力發動機開機,逐步將探測器相對月球速度從約1.7 公裡/秒降為零。12月1日拍攝的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畫面。
  • 完美日記IPO,給新消費品牌帶來的5條啟示
    來源:新消費內參     作者:龍貓君   新消費導讀   今天完美日記(需求面積:50-100平方米)上市,又會是很多人的不眠之夜。   也一定會有很多各種視角解讀的文章,也會有各種祝福。   當然背後的大贏家高瓴資本,真格基金都能賺的盆滿缽滿。
  • 家用電器2021年度策略:海外出口新時代開啟,國內銷售更上一層樓
    長期展望:品牌出海新時代開啟,中國家電企業具備多元化競爭優勢 。中國擁有完整的家電供應鏈體系,成本優勢顯著;國內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創新紅利顯現;跨境電商等方式滲透率提升帶來了更好的渠道觸達度;同時國內企業在新營銷、新渠道運營等管理實踐走在海外公司前面。因此,不同於原來的代工出口,中國企業品牌出海的時代大幕正在拉開。
  • 揭秘嫦娥五號落月背後驚心動魄的800秒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嫦娥五號探測器研製專家表示,從發射升空到成功落月,7天跋涉38萬公裡,800多秒驚心動魄的落月過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表現近乎完美。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任務將從月球採集約兩千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後續任務更加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