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點臨近!人類或已自創宇宙第五維度,信息質量將達地球質量一半

2020-11-27 騰訊網

【徐德文科學頻道 || 最新最前沿科學專欄 || 信息災難】

最近,英國樸茨茅斯大學一位物理學研究員提出了一個假設,把愛因斯坦的質能等效,變成了質量-能量-信息等效,三者之間可以互相轉化。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非常新穎的觀點,按照這個假設,信息成了這個世界時間空間之外的第五維。兩百多年後,人類創造的全部信息,其比特數就將等於地球原子總和,質量達到地球質量的一半,從而造成類似世界末日的信息災難——奇點離我們可能已越來越近。

大抵所有人都知道物質有三種形態:固態、液態和氣態;物質還有一種形態,知道的人可能就不是很多了,尤其是年齡大一些的,這就是等離子態。但物質可能還有第五種形態,知道的人就更少了,甚至,嗯,目前可能只有一個人相信。

最近一項新的研究說,物質還有第五種形態,就潛伏在我們每個人的鼻子底下,而且在不斷地增殖,如果再不減緩的話,有可能引發世界範圍內的巨大危機。

你可能已經嚇壞了,什麼東西這麼厲害,還會對世界形成威脅呢?鼻子底下,是嘴巴嗎?嘴巴怎麼可能是一種物質形態,還會到威脅到世界的安全?

好吧,你已經在向答案靠攏了,如果繼續再反問下去,答案可能就呼之欲出了。物質的第五種形態,就是誕生於我們嘴巴,迅速在地球上瀰漫和泛濫的信息。

這項研究來自樸茨茅斯大學物理學研究員梅爾文·沃普森(Melvin Vopson),他在論文中預測,到2245年的時候,人類產生的信息質量就可能達到地球質量的一半,從而造成所謂的「 信息災難」。

天哪,地球質量的一半!這不是現實中的奇點臨近嗎?要是地球增加了一半質量,或者地球質量的一半都被信息佔據了,那該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啊,世界末日真的就要來到了嗎?

沃普森的研究始於著名物理學家拉爾夫·朗道爾(Rolf Landaue)1961年提出的熱力學原理,這個原理闡述了能量和比特(Bit)之間的關係——銷毀信息需要消耗相當的能量,創造和銷毀的信息越多,需要使用的能源就越多。比特是二進位中的一位,是信息的最小單位,如果要把我們產生的信息在手機、電腦、網際網路中傳播,所有信息最終都會以比特的形式呈現。

沃普森援引據IBM及其他大數據研究稱,目前世界上90%的數據都是在過去10年中創建的,人類每天要創建25億GB的信息,由於每個字節由8個比特組成,這就相當於2x10^19比特,每年創造的信息相當於7.3x10^21比特。而在一些重大事件或危機發生的時候,創建的信息還會更多,比如正在大流行的新冠肺炎病毒,就讓地球上的信息爆發式地增長。隨著人類數位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我們的生活將會越來越數位化,未來創造的數據只會越來越多,我們能夠應付這種持續湧入的信息嗎?

沃普森按信息每年遞增5%、20%和50%進行了測算,在增長最快的情況下,人類創造的比特數最早在2170年就會同地球上的原子總數相當;在短短130年內,光是信息所需的能源,就相當於現今人類消耗的所有能源總和。

沃普森假設,信息也可以像其他任何物質一樣,在質量和能量狀態之間轉移,這就意味著產生這些數據所需的能量可以等同於質量。沃普森估計到2245年,僅我們產生的信息就可能相當於地球總質量的一半。

好吧,小夥伴們可能都已經被這個理論驚呆了!愛因斯坦的質能等效,現在變成質量-能量-信息等效了,相互之間可以互相轉化。沃普森非常自信,由於狹義相對論和朗道爾原理都被證明是正確的,而他的質量-能量-信息等效原理就建立在這些概念的基礎上,所以他的理論也有可能被證明是正確的,並將開闢全新的物理學領域,尤其是宇宙學領域,信息將會成為宇宙中新的額外維度。

好吧,現在在時間空間四個維度之外,我們人類自己又創造了一個額外的維度出來,你覺得有沒有道理呢?沃普森並未太多地談到這種能量飽和是否會引發世界末日,或者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他認為這種新的奇點並不一定是一件壞事,相反,它可能代表了我們朝著超人類主義的未來發展的一種新形式。

這項研究8月11日發表在AIP Advances期刊上。

參考:

Inverse:Predicted "information catastrophe" may be caused by fifth state of matter

AIP Advances:The information catastrophe

徐德文科學頻道公眾號:xudewen028,傳播最新、最前沿、最有趣的科學,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奇點臨近!人類或已自創宇宙第五維度,信息質量將達地球質量一半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非常新穎的觀點,按照這個假設,信息成了這個世界時間空間之外的第五維。兩百多年後,人類創造的全部信息,其比特數就將等於地球原子總和,質量達到地球質量的一半,從而造成類似世界末日的信息災難——奇點離我們可能已越來越近。
  • 2245年,地球質量的一半將轉化為數字信息質量
    原標題《科技進步與「信息災難」:2245年,地球質量的一半將轉化為數字信息質量》如今,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充斥著各種數字信息,社交、工作、娛樂,一切都以數字信息為主。試想一下,未來地球的主要存在形式不再是有實體的物質,而是一個一個的數字信息。或許你認為,這種場景只會出現在科幻電影中,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我們如今正加速邁向一個數位化的世界,一個數位化的地球。
  • 2245年,地球質量的一半將轉化為數字信息質量
    原標題《科技進步與「信息災難」:2245年,地球質量的一半將轉化為數字信息質量》。如今,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充斥著各種數字信息,社交、工作、娛樂,一切都以數字信息為主。試想一下,未來地球的主要存在形式不再是有實體的物質,而是一個一個的數字信息。
  • 科技進步與「信息災難」:2245年地球的一半將轉化為數字信息質量
    由於 1 字節是由 8 位數字信息組成的,地球上每天產生的位的總數是 2×10^19。假設以每年 20% 的速度增長,我們估計從現在起 350 年後,數字比特的數量將超過地球上所有原子的數量。而 300 年後,維持這種數字生產所需的能耗功率將超過 18.5×10^15 瓦,即根據質能信息等效原理,數字信息質量將佔到地球質量的一半以上。
  • 到2245年,地球質量的一半將轉換為數字信息質量
    當我們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氣,銅,矽和鋁等資源為大型計算機廠供電並處理數字信息時,我們的技術進步是將地球物質從物理原子重新分配到數字信息-物質的第五種狀態,以及液體,固體,氣體和等離子。最終,我們將達到一個完全飽和的點,這是我們進化的一個時期,在此期間,數字位將超過地球上的原子,「主要是計算機模擬並由數字位和計算機代碼控制的世界」。
  • 信息如果有重量,超過地球一半會怎樣?
    過去的 10 年,人類就製造了地球上 90% 的信息。也許我們正在改變地球存在的形態,卻不自知。1947 年,第一個電晶體誕生。從此地球上有了以數字形式存在的信息,它的基本單位是比特。與之對應,物質的基本單位是原子。根據 IBM 估計,現在地球上每天產生的數字信息是 2.5 × 10 字節。
  • 信息如果有重量,超過地球一半會怎樣?
    過去的 10 年,人類就製造了地球上 90% 的信息。也許我們正在改變地球存在的形態,卻不自知。1947 年,第一個電晶體誕生。從此地球上有了以數字形式存在的信息,它的基本單位是比特。與之對應,物質的基本單位是原子。
  • 奇點臨近
    聽到這裡,你可能會問,這樣看來,機器什麼都可以取代,那麼未來人類何去何從?會不會真像電影《終結者》一樣,被機器給終結了呢?       這是個終極的哲學問題,很宏大,我們一點一點看,庫茲韋爾在這本書裡提出一個獨特的世界觀,他認為人類歷史可以分為六大階段,每一個階段信息傳輸效率都比前一個階段大幅提高。
  • 奇點臨近,臨近北京
    奇點臨近,臨近北京我買了一本《奇點臨近》,還沒有開始看。這本書後來影響了一所大學的誕生——奇點大學。那本書所講的人工智慧領域的奇點意味著在某個不可避免的時刻機器的智力將超過人類。奇點大學並不是一所通常意義的大學,學生進來學4年,獲得國家認可的文憑。
  • 「信息災難」理論:2245年,地球一半質量轉化為數字信息
    英國樸茨茅斯大學的研究者指出,人類的信息增長正「一點一點」地改變地球,甚至可能帶來一場「信息災難」然而,在短短幾個世紀內,人類每年產生的數字比特總量就將超過地球上的原子數量;更令人驚奇的是,這些信息可能將佔到地球質量的一半。這一令人不可思議的結論來自於一項新研究,研究者對數據隨時間的增長進行了觀察,並提出了這種增長可能帶來的災難性後果。  我們生活在信息無比豐富的時代。
  • 人類發現首個中等質量黑洞 宇宙終結者還是締造者?
    原標題:人類發現首個中等質量黑洞 宇宙終結者還是締造者?  研究黑洞,有助於人類了解宇宙的演變,並最終了解人類自身的起源。因此,這項重要發現,無疑也再次激發了人們對於黑洞,這個宇宙中最神秘天體的強烈好奇。  宇宙最強BOSS  吞噬一切只要你靠近  說到黑洞,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起電影《星際穿越》。為了拯救人類,男主角義無反顧衝入那一團漆黑,最終掉落至接近奇點的五維空間,實現時空旅行。
  • 人類發現首個中等質量黑洞宇宙終結者還是締造者?
    捕捉宇宙電磁波,間接描繪黑洞輪廓。恆星衰老,向奇點無限坍塌形成黑洞。中等質量黑洞照片。日前,美國和歐洲的天文學家宣布,他們首次探測到了一個中等質量的黑洞。為了拯救人類,男主角義無反顧衝入那一團漆黑,最終掉落至接近奇點的五維空間,實現時空旅行。既神秘又遙遠,卻很可能保有人類起源秘密的黑洞究竟是什麼?如果整個宇宙運行是一場升級打怪的遊戲,那麼黑洞就是場內目前已知的最強BOSS,其他玩家一旦靠近,立刻會被它無情吞噬,就連光都無法逃脫。黑洞這個開掛的超能力是如何練就的?
  • 宇宙中的物質是從哪裡來的?真的來自大爆炸的奇點嗎?
    宇宙浩瀚而神秘,地球在宇宙中實在是太過不起眼,甚至都比不上沙漠中的一粒沙子!然而如此渺小的地球上卻誕生了人類——偉大的智慧生命,於是我們開始了探索,從最開始的地心說一直發展到了現在宇宙模型的構建,試圖解開宇宙的秘密。
  • 人類發現首個中等質量黑洞
    中等質量黑洞介於恆星級黑洞和超大質量黑洞之間,質量為太陽的100到1000倍。此次探測到的中等質量黑洞其質量是太陽的142倍。研究黑洞,有助於人類了解宇宙的演變,並最終了解人類自身的起源。為了拯救人類,男主角義無反顧衝入那一團漆黑,最終掉落至接近奇點的五維空間,實現時空旅行。既神秘又遙遠,卻很可能保有人類起源秘密的黑洞究竟是什麼?
  • 整個人類有多重、地球有多重、太陽、銀河系及宇宙有多少質量?
    一,在地球生命系統裡,如果按質量來比較,人類真的是無足輕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刊載了一項研究。該研究通過統計調查,將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按照幾個大類分類,去掉水分,分別計算出它們所含的碳元素(地球生命的標誌性化學元素)的質量,結果人類在所有生命中佔據的比重不到1%;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碳含量共計約5500億噸;地球上所有的細菌加起來,質量是所有人類的1166倍。從基因的傳承來說,人類遠遠不是最成功的物種。
  • 信息大爆炸或將威脅人類?屆時改變一半地球?看看這理論合不合理
    作者:吳一千目錄:信息的生成,需要很多電嗎生成的信息,需要多少硬碟存儲信息將成為物質的第五種形態,人類將如何應對大規模集成電路以及電晶體的誕生,大大降低了信息傳播的成本,讓人類從工業社會步入了信息社會根據能量和質量可以互相轉換這一原理,我們可以估計出每年生成的信息,重量是多少。目前每年能生成233公斤的信息,這沒多重。但信息量是以指數級爆炸增長的,假設信息每年比前年多50%,再過225年,生成的信息質量將是地球質量的一半!
  • 「信息災難」即將來臨?150年內數字比特數量將超過地球原子數量
    將會有133的12次方(133後面有48個0)個比特存在——與地球上原子的估計數目相同。然而,支持信息傳遞所需的能量將等於目前地球上產生的所有能量,這將對環境方面的擔憂。根據這份報告,到2245年,數字內容的質量也將達到地球質量的一半——大約為6,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6 x 10的24次方)公斤。
  • 宇宙終結者還是締造者?人類發現首個中等質量黑洞
    中等質量黑洞介於恆星級黑洞和超大質量黑洞之間,質量為太陽的100到1000倍。此次探測到的中等質量黑洞其質量是太陽的142倍。研究黑洞,有助於人類了解宇宙的演變,並最終了解人類自身的起源。因此,這項重要發現,無疑也再次激發了人們對於黑洞,這個宇宙中最神秘天體的強烈好奇。黑洞:吞噬一切 只要你靠近說到黑洞,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起電影《星際穿越》。為了拯救人類,男主角義無反顧衝入那一團漆黑,最終掉落至接近奇點的五維空間,實現時空旅行。
  • 奇點大爆炸誕生了宇宙,這個奇點是如何來的?一種猜想讓人們害怕
    數百年前,人類走進了科技發展的道路,在科技的幫助下,人類很快實現了飛天的夢想,走出地球開始探索宇宙。只有當人類真正走出了地球,才知道我們過去的認知是多麼的無知。站在太空中,我們明白了人類生存的地球只不過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的一員,而太陽系外還有直徑達10萬光年以上的銀河系,銀河系之外還有更加浩瀚的宇宙。而地球在宇宙面前,可能連一粒塵埃也算不上。
  • 地球正在被「比特」化,2245年或將喪失一半的質量
    他認為,雖然信息是無形的,但信息可能是有質量的。「二向箔」毀滅了太陽系,而人類發明的「比特」可能會吃掉地球。當前全球數字信息的總量大約是10²¹比特,且在迅猛地增長著。這其中有90%是最近10年才產生的。假設數字內容每年的增長率為20%,那麼350年後,地球上的「比特」總量將比組成地球的原子總量(大約是10⁵⁰)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