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級女孩發現西遊記漏洞,網友:真不怪吳承恩,一般人誰想得到

2020-12-02 養娃女神Miss劉

「」養娃女神Miss劉,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西遊記》——中國經典文學著作,四大名著之一,它貫穿著許多80後乃至90後的童年,是不少人心中最為美好的回憶。

蓋世英雄孫悟空,一路披荊斬棘,和兇猛殘忍、武藝高強、媚骨天成的妖怪們鬥智鬥勇,用盡平生種種絕學,歷經九九八十一番磨難,保護著東土大唐聖僧唐玄奘一路西行,終於取得大成真經。

伴隨著寒暑假電視的輪番播放,許多少年的心事都隨著師徒四人飄到遙遠的西方極樂淨土,劇中光怪陸離、如夢似幻的情景,更是讓人讚嘆不已:作者吳承恩,果真是文壇的巨匠!

5年級女孩發現西遊記漏洞,網友:真不怪吳承恩,一般人誰想得到

一個名叫馬思齊五年級小女孩兒,卻不墨守成規,敢於提出自己的疑問,對西遊記的故事情節提出了大膽的質疑

原來,日常生活中乖巧可愛的小思齊,十分喜歡《西遊記》,酷愛美食的她把這本名著前前後後地讀了十餘遍。

通過不斷地鑽研其中的故事,她發現了文中一個漏洞:既然唐僧師徒四人途徑了許多不同的國度,為什麼總是吃米飯配青菜這樣的中餐呢,印度的咖喱飯和飛餅都在哪裡呢?

網友對小朋友能夠提出這樣的見解暗暗稱讚,認為這位小朋友不光有縝密的心思,更有質疑前輩的勇氣

所有家長提了個醒:善於發現錯誤,提出質疑的孩子長大錯不了

一、觀察是學習的第一動力

善於發現是學習最基礎的能力之一,許多孩子因為觀察不夠細緻而造成簡單的題目頻頻出錯。

有時我們會發現這樣奇怪的算式,1×1=2,在家長眼中看來最簡單不過乘法運算,孩子居然能夠算錯,是基礎不紮實還是孩子腦袋不夠靈光,讓許多家長苦惱不已。

其實還有一種可能:因為孩子的觀察不夠細緻,把乘號看成加號而導致,並非運算能力方面的錯誤。

沒有細緻入微的觀察,不會有更深層次的發現和見解。

二、觀察是創新能力的推進器

好的觀察力是孩子們學習的源動力,它讓孩子擁有更強的求知慾。走馬觀花的看和細緻入微的觀察是不同的,不善於觀察的孩子,自然提不起對學習的興趣,對一切都沒有興趣,何談探索和求知呢?

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才能得到快樂與創新的動力。

三、質疑是深思熟慮的產物

我們的生活中和學習中,許多情況要本著「疑」的態度來面對,敢於質疑是成功的基礎,只有在質疑中才能不斷地探索,並且逐步發現事情的真理。

家長朋友們需要明白,疑問是大腦深思的產物,沒有認真的思考和潛心的研究,往往不會提出什麼問題

如果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家長千萬不要覺得不耐煩而武斷打斷孩子的問題,而是要通過引導來進一步增強孩子的邏輯性

疑問是在孩子們不斷地觀察和揣摩中才產生的,家長要鼓勵孩子善於發現,並提出自己心中的疑問。

四、質疑是通往知識殿堂的大道

疑問是獲取新知識的重要途徑,當孩子們有了疑慮,家長要指引孩子們不止步於此,要通過疑問來找到新的知識和內容。

著名科學家牛頓被樹上掉落的蘋果砸了腦袋,小小的蘋果就給牛頓帶來了無限的啟發和疑問:蘋果為什麼會掉落到地上,而不是飛向天空。帶著巨大的好奇心和深深的疑問,牛頓開始不懈地研究,終於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大腦好似一臺最為精密複雜的儀器,而質疑精神正是構成這臺儀器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五、質疑是發掘知識「新大陸」的原動力

疑問是創新的源泉,人類在不斷地學習與進步,許多觀點與知識也在不斷地修正。如果孩子能夠擺脫書本的桎梏,發現書中作者的不妥之處,那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就已經做到了超越前人。

敢於提出自己獨特的觀點,不隨波逐流,這樣的孩子一定能取得極大的成就;墨守成規、循規蹈矩的生活,固然不會出錯,但也極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創新,使之永遠無法超越前人。

有邏輯思維和想像力的孩子,學習優勢高人一等,家長別不當回事兒

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邏輯能力強的孩子,懂得舉一反三,可以全面地看待問題,從更多的角度和層面去思考,不僅可以輕鬆應對學習中的難題,連生活中遇到的棘手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抽象的思維能力,是在想像力的基礎上搭建而成的,在孩子們的眼中,也許樹葉和泥土就能堆砌出一座恢宏壯麗的城堡,不要小看孩子們過家家式的遊戲,這正是孩子們加強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

年幼的孩子無時不刻不盼著自己長大,甚至通過種種辦法向身邊的大人證明自己,這正是孩子需要被肯定的一種表現,當孩子把自己想像成蓋世英雄,可以很好地樹立孩子的自尊心以及責任感。

了解邏輯和想像力對孩子的重要性,就需要馬上行動起來,著手培養孩子這些能力。

經典童書《哪裡不對勁》,秉承著德國人嚴謹認真的態度,專注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提高想像力。本書針對3至10周歲的兒童,通過錯誤百出的敘述形式,以詼諧幽默的方式來鍛鍊孩子的觀察力,想像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好的童書要做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本書以不同的生活場景作為故事場景,色彩鮮豔、對比強烈的插圖,讓孩子一眼便愛上它,深深沉醉於書中的世界,更學到豐富的生活知識。

《哪裡不對勁》如同精彩絕倫的魔術,展現給我們不可思議的情景,讓孩子在開心中不斷尋找其中的錯誤,讓孩子在享受快樂的同時,加強了專注力和邏輯能力,為日後是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五年級女孩指出西遊記漏洞,專家:不能怪吳承恩!一般人真想不到
    有一個五年級的女孩就配得上這個詞。她指出了西遊記漏洞,專家:不能怪吳承恩!一般人真想不到! 《西遊記》這本書,從明朝到現在,經歷了200多年的歷史,不知到經過了多少專家的研究,還翻拍了那麼多次,但至始至終卻都沒人發現一個很明顯的漏洞,甚至是從明朝開始到現在都沒人發現,真的是可以說是奇蹟了! 而這和問題,卻被一個五年級的小女孩看出來了!專家表示也不能怪吳承恩!因為一般人真想不到。
  • 《西遊記》一個不容忽視的漏洞,被10歲女孩率先發現,不能怪作者
    ——吳承恩《西遊記》伴隨著我們暑假的回憶,因為我們小時候暑假必定會播放《西遊記》的,我們都是翻來覆去的看,從來都不覺得厭煩,因為《西遊記》確實挺吸引人的,即便有很多情節已經很熟悉了,但是還是想再看一遍,仿佛怎麼看也看不夠的樣子,《西遊記》一個不容忽視的漏洞,被10歲女孩率先發現,不能怪作者。
  • 西遊記有個嚴重的漏洞,這類妖精不該存在,他們讓唐僧無法生存
    《西遊記》作為四大名著之一,與其他三部作品有本質上的區別,那就是在這部小說中夾雜了不少玄幻的色彩,甚至可以說玄幻元素就是這部作品的主要組成部分,與如今的網絡小說不同,那些低質的小說都存在一個問題,就是作者都是想一出是一出,以至於整部作品前後出現矛盾的地方,或者是存在嚴重的漏洞,《西遊記》之所以能夠被稱為名著
  • 黃袍怪傳說 《西遊記》裡最讓人同情的妖精
    黃袍怪傳說 《西遊記》裡最讓人同情的妖精   西伯利亞平原狼,是傳說中奎木狼的原型 新版《西遊記》黃袍怪和百花公主。   □薩蘇  如果問誰是《西遊記》中最讓人同情的妖精,我要投黃袍怪一票。  他本是天上二十八宿之一的奎星,屬於天宮神將中的基本盤,玉帝嫡系部隊中的心腹大將,神通廣大,有勇有謀。  不料,他卻為了所愛下凡為妖。
  • 西遊記中,吃唐僧肉長生不老就是陷阱,這則廣告語主謀是誰
    大家看西遊記都知道,西遊記取經路上不管大妖小怪都想吃唐僧肉,白骨精「白骨夫人」又是第一個知道「吃唐僧肉長生不老」信息,這信息貫穿整個西遊?究竟是誰的主謀策劃?白骨精本是《西遊記》中的妖怪。吳承恩老先生有精彩描述:冰肌藏玉骨,衫領露酥胸。柳眉積翠黛,杏眼閃銀星。
  • 《西遊記》裡隱藏的秘密-金箍兒是智能晶片?
    神話影響了後代人的創造,後人一代代用發明來驗證祖先的想像。第二個可能,吳承恩是未來人類穿越到了16世紀的明朝,假設吳承恩生活在2300年地球。《西遊記》裡描述的一些現象,都是未來生活的常態。我更傾向於穿越。
  • 吳承恩的數學簡直一片混亂……
    只是想分享一個觀點:吳承恩老先生的數學應該是比較差的,他對計量單位的概念也是十分模糊的。這導致吳承恩在《西遊記》中,對人、物的長度描寫上是張嘴就來,一筆糊塗帳,完全沒有考慮現實的合理性。(當然,作為一部神話小說,好像也不需要什麼合理性啊,所以本文不是求全責備。)
  • 吳承恩能寫出《西遊記》,全靠這件法寶開竅
    1492年時,美洲被哥倫布發現,這是教科書說的,其實鄭和船隊更早,甚至還有更早的,公元五世紀時中國的慧深(精通佛法資料的高僧)就東渡到達了扶桑(北美洲的墨西哥)。吳承恩博覽群書,掌握並分析了很多歷史數據。
  • 《西遊記》:「八十一難」故事的演化過程
    朝鮮十六世紀有一部《樸通事諺解》,其中提到並引用了一些《西遊記平話》的情節,尤其是車遲國鬥法一段,非常詳細。孫行者攪鬧車遲國道士羅天大醮,君前鬥法,猜物、下油鍋、賭頭等情節十分生動,與吳承恩《西遊記》小說第四十六回相互對應,此外尚有黑熊精、黃風怪、蜘蛛精等情節與「八十一難」中相互對應,以及女兒國、火焰山等稱謂和情節。
  • 《西遊記》裡的孫悟空是吳承恩創造的還是有歷史依據?答案找到了
    4月5日,清華大學柴繼傑團隊、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周儉民團隊和清華大學王宏偉等團隊聯合在《科學》雜誌發表一項成果:在植物中發現由抗病蛋白組成的抗病小體並解析其冷凍電鏡結構,揭示了抗病蛋白管控和激活的核心分子機制。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康振生評價,這是植物免疫研究領域取得裡程碑式的成果,或將引領未來植物病理學和免疫學的發展。
  • 重溫童年神劇《西遊記》,卻發現儒雅的唐僧是個雙標渣男?
    最近我在B站與各位小夥伴重溫這部《西遊記》的時候,通過劇中一些人物的臺詞和大夥發的彈幕,越發覺得這好像和我小時候看的有點偏差。孫悟空倒還是那個武藝高強的大師兄,雖然現實中六老師兩開花不過不影響悟空在我心中的形象。沙僧也還是那個打小報告的人:「大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啦!」
  • 唐僧三位徒弟,將他們名字連起來讀,你會發現吳承恩最大的秘密
    清乾隆年間,清代文學家、考古學家吳玉安首次提出《西遊記》的作者是住在明朝嘉靖年間的吳承恩,後來又是民國時期的魯迅,提出了「神魔小說」的概念,荒誕離奇的神魔小說在明代後期非常流行,不僅《西遊記》,還有《南遊記》、《東遊記》、《北遊記》。
  • 吳承恩的出生地,孫猴子的老家,江蘇花果山
    想必這個問題恐怕連三歲小兒都難不倒,早已不成其為問題了。其實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偉大領袖毛主席就發過「金口玉言」:孫猴子的老家在新海連市雲臺山!響徹寰宇,音猶在耳。國內外眾多學者皓首窮經,以令人嘆服的史料佐證了「主席語錄」的絕對正確。國家文物主管部門、國內外《西遊記》及吳承恩研究機構及專家幾乎眾口一詞,連雲港市花果山乃「正宗」孫悟空老家,鐵板釘釘,不容更改。
  • 西遊記真正的意義不在電視劇裡,而在你的腦海中!
    很多讀過西遊記的網友都認為西遊記本身是一本諷刺小說,而更多看過西遊記的網友則管它叫四大名著。事實上,看西遊記電視劇的,還是小孩子、年輕人居多。我個人也認為西遊記是一本諷刺小說,這一點我之前多次寫過,今天再稍微談一談。
  • 《西遊記》中,長生不老不等於不會死,背後的秘密在這三樣東西上
    各位看官,在開始我的文章前,請您回憶一下,關於《西遊記》及其影視作品中,給您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麼?是師徒四人一路打怪升級,還是孫悟空的各種武功絕技?或者是經典臺詞:「嫂嫂,你張開嘴,我出來了」等等之類?應該來說,每個人都會從《西遊記》中讀出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今天,我想來說說關於《西遊記》中「長生不老」的那些事。
  • 吳承恩構建的動物分類體系
    在《西遊記》的第一回中記述到,美猴王每日率領眾猴朝遊花果山,暮宿水簾洞,嬉戲宴樂,忽然有一日萌發了關於生死的憂患意識,因此眾猴勸慰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歡會,在仙山福地,古洞神洲,不伏麒麟轄,不伏鳳凰管,又不伏人王拘束,自由自在,乃無量之福,為何遠慮而憂也?」少年時每讀書至此,就會心生疑惑:按照文中意思推斷,猴類當是屬於麒麟和鳳凰管轄的,這一叢林法則出於誰的安排?
  • 《西遊記》原文中的五句真言,道破人生天機,說透處世至理!
    眾所周知《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國古典文學史上的瑰寶,大家都知道《西遊記》的作者是明朝小說家吳承恩,其實早在唐朝後期及五代時候西遊記的故事就已見雛形,時至明朝書中人物及故事情節已經有相關的曲藝形式出現,後來經過吳承恩的整合與編撰,最終有了我們如今看到的版本。
  • 西遊記共有多少名妖王?為何這類妖王出現得最多?
    (蝸牛看西遊第1994期)文/範泛記書西遊記中的一大看點就是各類妖精。因為主人公就那麼四位。雖然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在相貌品行上各有千秋,但看得時間長了總會產生思維定勢和視覺疲勞。按照非官方、不權威統計,西遊記中一共出現41批次66個妖怪。當然,這裡面不包含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和小白龍。這麼多妖怪有男有女,有大有小,有強有弱,有的知名度極高,有的卻鮮為人知。小編匯總分析發現,妖怪的出處大體可分為四類:一是動物修煉成精,如呆萌黑熊精;二是植物修煉成精,如美麗的杏仙;三是私自逃離的神獸,如佛祖的舅舅大鵬鳥;四是耐不住寂寞的神仙下凡,如黃袍怪奎木狼。
  • 和平精英:光子至今未改的漏洞?前兩個太細節,一般人不知道
    二、車胎建模漏洞 車輛的建模問題不僅只存在於玻璃上,輪胎也有較大的問題。為了給大家驗證這個問題,小女孩找來了一輛三輪摩託車作為試驗品。  四、樹木建模漏洞 當玩家們從飛機上跳下,在空中時便能發現,地圖上的樹木並不是非常逼真。對於一些使用低配手機的來說,他們看到的樹木甚至是一坨綠色的不可名狀物體。
  • 85後大神花10年重畫《西遊記》,張張驚豔,震撼心靈!
    《西遊記》,不用多說,不管哪個年齡段,對它都可說是熟悉無比的了,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各種相關作品也是層出不窮的。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下85後大神花了10年重畫的,不一樣的《西遊記》系列畫作。真的張張都讓人感覺驚豔無比,讓人看得心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