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學家將人龜結合,原來烏龜的殼不是皮膚,而是它的肋骨

2020-12-05 奇點先驅

筆者:三體-小遙

提起烏龜,人們可能想到這是世界上最長壽的動物之一,它們行動遲緩,能夠長期保持固定的狀態,並且作為寵物飼養的話也有說不完的優點……

然而,受到各種信息的誤導,我們常常認為烏龜的龜殼就是它們的「房子」。這不僅能夠在危險時為它們提供藏身之處,還是重要的盔甲,加上有些品種的烏龜龜殼還會定期脫落,所以人們都把其當做烏龜背部堅硬的皮膚。

實際上,根據生物學家的研究,龜殼的真面目是烏龜的肋骨。這種與眾不同的生理結構是漫長進化過程取得的成果,並且長期以來也是古生物學家研究的重點。

藉助於生物胚胎重演理論以及各種出土的龜類化石,生物學家找到了明顯的證據。尤其是在先進的科學儀器支持下,通過觀察不同時期的龜卵內部形態,他們發現烏龜的殼的確是從肋骨演變而來的。

前段時間,還有一位日本科學家繪製了一幅幅特殊的人體結構圖,他巧妙地將各種動物與人類相結合,其中就有龜類。只見擁有龜殼的人類從肋骨部分開始向外擴張,四肢也因此顯得格外短小,整體「顏值」直線下滑。

而生物學家表示,這幅圖十分嚴謹,因為人類如果在進化過程中擁有殼的話,也是需要從肋骨開始改變。

在此基礎上,生物學家們分析烏龜在早期演化的過程中並不是選擇將背部皮膚變得更加堅硬,反而是將肋骨和脊椎進行改造,從而為內臟提供了更大的空間,甚至還保留了一部分「應急空間」,這也是它們能夠在危險來臨時自如縮動的原因。

不過生物學家表示,肋骨變成背部的厚殼之後,烏龜的腹部失去了重要的保護,所以這並不是一種完美的進化。好在它們的殼足夠堅硬,在大自然的競爭中也為其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同時,我們也認識到自身探索的局限性。生物進化過程中存在太多細微之處,其中都有可能影響到它們的進化方向。因此,人們在未來還需要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揭開更多生物的進化之謎。

相關焦點

  • 烏龜的龜殼為何會進化出來?只是為了自我保護?其實那是肋骨!
    2008年發現龜殼「半成品」,原來是肋骨!自然界當中的不同生物,由於環境的不同而進化出了不同的能力,當然進化有一個巨大的前提,那就是可以在自然界當中生存下去,如果連生命都沒有了,那麼所有一切的能力都是空談。
  • 烏龜離開殼還能生活嗎?科學家將烏龜解剖之後清楚了
    許多朋友都喜歡養小烏龜,這也是有愛心的一個表現,烏龜真的很可愛呢,綠色的龜殼,短短的四肢和小小的頭,非常惹人喜愛,烏龜的壽命相當長,有許多人養烏龜是為了圖個吉祥,也有人把它當做禮物送給老人,象徵長壽。那大家對烏龜有多了解呢?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吧,烏龜是一種生命力很強的爬行動物。
  • 烏龜的龜殼能夠和烏龜分開嗎?一旦分來會怎樣?很多人都想錯了!
    龜自古以來就因其長壽的特點受到很多人的青睞,在很早以前龜甲就開始被人們使用,在出土的很多墓葬中都有發現龜甲,而且龜甲都出現在規格比較高的大墓中,龜甲在古代有很多用途,比如行醫工具、佔卜工具、做護臂等等。
  • 2億年前烏龜不會縮殼,科學家找到它的祖先,樣貌跟現在差別很大
    ,這個距今已經有2億多年前的烏龜,終於在現代人類的面前露出了它的模樣。研究發現2億年前烏龜並不會縮殼讓古生物學家們驚訝的是,這次研究的遠古烏龜化石顛覆了此前人們對於烏龜的一個認知:烏龜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會將頭縮進烏龜殼裡。
  • 夏娃不是用亞當肋骨造的,而是……
    《聖經:創世記》裡記載,上帝用亞當的肋骨創造了夏娃。但美國一位學者卻發表驚世理論說:上帝用來創造夏娃的,並非肋骨,而是亞當的「陰莖骨」。
  • 原來龜殼最早是用來挖洞的!
    如此神器,人類科學家對其也是百般痴迷。 「長久以來,古生物學家和進化學家對龜殼的的來源一直困惑不解,」蘇黎世大學(University of Zurich)的古生物學家託爾斯滕·沙耶爾(Torsten Scheyer)說。科學家通過對烏龜化石與今天的龜殼對比觀察發現,龜殼很有可能是由擴大的肋骨進化而來的。這些肋骨在烏龜行動時對其身體有支撐作用,還有助於烏龜肺部通氣。
  • 烏龜離開了「龜殼」是否還能活下去?專家給出答案,很多人不敢信
    烏龜是特化的爬行動物,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幾千萬年,與恐龍是同時期的動物。烏龜最大的特徵就是佔據了它一半體積的龜殼了,這可是它的防身利器,就算有天大的危險,躲進龜殼裡即可。不過很多人也非常好奇,烏龜離開了龜殼怎麼樣呢?
  • 人體各項器官衰老時間表找到了,原來最先衰老的不是皮膚,而是它
    人有生老病死,衰老也是我們身體所必須經歷的正常生理階段,很多的人都會以為最先衰老的是皮膚,因為長皺紋是衰老的早期跡象。其實在我們身體內部有很多的器官,隨著年齡的增長都開始逐漸的退化,那麼各項內臟器官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衰老退化的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日本人徹底把生物科普「玩壞」了
    比如烏龜…人:沒錯,這個胸腔變大,圍繞著身軀,只剩半張臉和四肢伸出來的奇行種,就是人類擁有龜殼後的樣子。其實要說為什麼會有如此奇葩的形象,還得從烏龜一直被誤解的身體結構說起。龜殼並不像我們想像中那樣,類似硬殼或衣服的存在,而是它們自身骨骼結構的一部分,主要是由肋骨組成的大胸腔,裡面還藏著肩胛骨和骨盆。
  • 謝霆鋒愛養烏龜?龜殼下面的秘密!
    有人認為烏龜的殼像外衣一樣可以自由脫掉。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烏龜是不可以完全的離開龜殼的,烏龜殼其實就是它骨骼結構的一部分。龜殼中有神經和血管,如果龜殼受傷,烏龜也會非常疼痛,從圖片上可以清晰看到其內部構造。
  • 27張可愛的烏龜照片 原來烏龜也萌萌噠
    分享27張可愛的烏龜照片,原來烏龜也是一大萌物啊,尤其是它們在很小的時候,相信很多網友看了這些照片,也能愛上它們。有喜歡烏龜的網友嗎?分享27張可愛的烏龜照片,原來烏龜也是一大萌物啊,尤其是它們在很小的時候,相信很多網友看了這些照片,也能愛上它們:1、掌心裡的小可愛——四隻小烏龜。
  • 日本人徹底把生物科普「玩壞」了
    沒錯,這個胸腔變大,圍繞著身軀,只剩半張臉和四肢伸出來的奇行種,就是人類擁有龜殼後的樣子。其實要說為什麼會有如此奇葩的形象,還得從烏龜一直被誤解的身體結構說起。龜殼並不像我們想像中那樣,類似硬殼或衣服的存在,而是它們自身骨骼結構的一部分,主要是由肋骨組成的大胸腔,裡面還藏著肩胛骨和骨盆。
  • 遠看以為是檸檬,仔細一看原來是烏龜,這顏色太別致了
    可能因為烏龜的互動性沒有那麼強,所以烏龜並不像貓狗那麼火。在生活中,烏龜也算是最常見的動物之一,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有可能購買烏龜回家飼養,而且烏龜價格便宜、飼養簡單,買它們的人也特別多。其實,烏龜的品種也有很多很多,它們的長相也有區別,一位主人就在網絡上曬出自己飼養的烏龜照片,不過很多人一開始並沒有發現這是烏龜,因為這些烏龜跟我們印象中的烏龜有點不一樣……遠遠看去,還以為照片裡的是檸檬或者橙子,不過只要仔細一看,還是會發現一些不對勁的,因為它們並不是什麼檸檬
  • 烏龜為何會進化出龜殼?如果你認為是為了自我保護,那你就錯了
    烏龜為何會進化出龜殼?如果你認為這是為了自我保護,那你就錯了烏龜相較於其它動物來說寓意是非常不錯的,因為它的壽命較長一些,老人經常將其養在家中以求平安,烏龜有一個地方讓人特別的好奇,那就是它那厚重的龜殼,那烏龜為什麼會進化出龜殼呢?
  • 烏龜真的能活一萬年嗎?科學家給出答案,原來被騙了這麼久
    烏龜的壽命是可以活上萬年的,甚至有人認為,烏龜是一種可以長生不死的動物。那麼,真相究竟如何呢?科學家經過研究認為,烏龜的壽命一般來說可以活過百年,而且活了300多年的烏龜也很多,不過,活過千年的烏龜就很少了,而且上萬年的說法,按照目前的觀點來看,是屬於無稽之談。
  • 烏龜如果沒了龜殼,還能存活嗎?科學家掰開龜殼後有了答案!
    烏龜如果沒了龜殼,還能存活嗎?科學家掰開龜殼後有了答案!烏龜非常長壽,而且當它生長到鎧甲不能夠容納它本身體積時就會脫殼,在脫殼時它會蛻掉舊的殼而露出裡面已經基本長好的新殼,所以烏龜幾乎時刻都會將身子藏在殼裡面,烏龜如果沒了龜殼,還能存活嗎?科學家殘忍掰開龜殼後有了答案!
  • 日本出現罕見雙角烏龜,這也太怪了吧
    日本靜岡縣河津町濱的「iZoo」動物園7月3日迎來了一名新成員,是一隻10歲的雌性烏龜,本來是一則不值得報導的消息,奈何這隻烏龜長了角,而且是在眼皮上長了一對1釐米的小角!讓看過的人嘖嘖稱奇。7月4日,「iZoo」動物園已經允許大眾公開欣賞這隻奇異的烏龜。
  • 美國科學家提出一種觀點:人死後生命沒有結束,而是永遠活下去
    文/聚鑫老師(現/貨、外/匯、分析師帶你穩健盈利交流ccd89757)來自美國的再生醫學領域的科學家羅伯特曾經出過一本著作叫《生物中心論》,他書中有這樣一種觀點:人死後生命沒有結束,而是永遠活下去此書一出立馬引起了民眾的熱議。
  • LOL中4款連本人都認不出來的皮膚!最後竟然變烏龜
    目前的LOL已經有140多位英雄了,對於大多數的玩家來說,這是一款免費的遊戲,因為我們買人物基本不需要花錢,如果要是準備買皮膚的話就不一樣了,大部分的人物都和原畫差不太多,就是頭一回看見皮膚也能認出來是誰,可是近年有些人物的皮膚改動的確實比較誇張,以至於很多玩家看見了皮膚都認不出來是哪個英雄
  • 為何唐僧沒有幫通天河的烏龜問壽命,不是因為忘了,而是不能!
    相信很多的小夥伴的童年回憶中,《西遊記》佔了很大的一部分,因為《西遊記》實在是太吸引人得眼球了。在86版得西遊出現之後,《西遊記》的呼聲又上升了一個層次。為何唐僧沒有幫通天河的烏龜問壽命,不是因為忘了,而是不能!雖然當時的特效差,但是演員們確實精益求精,表現得十分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