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突然有媽媽問我,真的能給寶寶吃雞肉嗎?吃了會不會長不高?
原來這位媽媽之所以有這樣的擔憂,是因為看到了一則新聞:
一對夫婦聽信了吃小公雞能長高的偏方,給孩子吃了一年半的小公雞,結果小男孩14歲只有158釐米,比同齡孩子的平均身高矮了11釐米。
一、孩子為什麼會長不高?
其實,小公雞確實可以給孩子增加營養,促進骨骼生長和身體發育。
但問題就在於小公雞太補,長期給孩子吃的話,反而會提前啟動性腺軸,讓第二性特徵提前出現。
相信媽媽們都知道,孩子一旦到了性特徵出現的時期,就不容易長高了。
而吃小公雞就加速了性特徵出現的速度,雖然短時間內拔高了孩子的身高,卻壓縮了整體長高的時間。
這跟拔苗助長是一個道理,試想一下,讓孩子半年長5釐米,但只長一年,和半年長3釐米,但持續長4年,到底哪個對孩子更好呢?
所以,並不是雞肉不能吃,而是不能這樣「瞎補」。
二、雞肉有什麼營養?
雞肉作為「白肉」,其營養價值很高,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但脂肪含量卻遠低於我們常吃的豬肉、牛肉、羊肉等等。
尤其是雞胸肉,更是理想的蛋白質補充物。很多健身人士都喜歡吃雞胸肉,增肌又健康。
而孩子在青春期適當吃些雞肉,是有利於孩子的身體發育的。
三、要長高,營養均衡是關鍵
飲食雖然對孩子的身高有影響,但絕對不是單靠某種食物就能讓孩子一下子竄個好幾十釐米的。
飲食均衡才是生長發育的關鍵,尤其是鈣、維生素D和優質蛋白這三樣,是長高的最為關鍵的營養素。
這些食物就非常有利於孩子的身高發育:
牛奶
牛奶富含製造骨骼的營養物質——鈣,很容易被成長期的孩子吸收。
雖然喝牛奶並不能保證一定長高,但多補充鈣不是壞事,能夠增強骨密度,不易骨折,讓孩子更強壯。
每天三杯牛奶就能滿足孩子成長期所需的鈣質,幫助孩子成長發育。
雞蛋
雞蛋也是非常營養的食材,它富含蛋白質,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有的媽媽會擔心蛋黃中的膽固醇對孩子不好,其實處於成長期的孩子基本不用擔心膽固醇值,每天吃1~2個雞蛋都是合適的。
黑大豆
大豆是公認的高蛋白食物,而黑大豆的蛋白質含量更為出色,有利於孩子成長。
媽媽們可以在做飯的時候加一點黑大豆,或者和黃豆一起磨成豆漿給孩子喝。
沙丁魚
沙丁魚富含蛋白質和鈣,並且它所含的鈣比其他海藻類中含有的植物性鈣更容易消化吸收。
除了沙丁魚,鳳尾魚、銀魚、胡瓜魚等海鮮類也是很好的食物。
胡蘿蔔
胡蘿蔔富含維生素A,有助於蛋白質的合成。
如果孩子不喜歡吃胡蘿蔔,可以榨成汁,或者跟其他的肉類一起炒,這樣不僅可以調味,營養也更豐富。
孩子的成長發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長高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家長們應該做的是加強孩子的營養,讓豐富均衡的營養充分補充到孩子的身體裡,而不是一味相信偏方,耽誤了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