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研究員 周辰)訊,今日滬深兩市展開寬幅震蕩,前期三大主線板塊軍工、光伏、新能源汽車大面積分化,而科技股群體再次大面積走強。其中,消費電子表現出色,板塊大漲3.75%,個股方面,藍思科技飆漲11.55%,創上市以來最大單日漲幅,市值猛增156億,中軍立訊精密、歌爾股份的漲幅也均在4%以上。此外,晶片板塊的表現同樣不錯,多達8股漲停。值得注意的是,科技股上一次大面積跑贏趨勢抱團股發生在12月29日,而這恰恰被認為是本輪跨年行情的起點,在此之後3個交易日市場出現了井噴行情,兩市成交額也就此突破萬億大關。
財聯社統計往年春季行情的規律發現,一月份國防軍工類的上漲概率比較高;二月份電子和計算機上漲的概率91%;三到四月份,一般是大金融;五到六月份是消費類上漲概率高些。
賺錢效應不斷擴散 市場進入正向循環
近幾個交易日行情體現出來的火爆從指數層面很難看出,昨日消費、科技、光伏、新能源汽車、軍工幾大主流板塊表現異常搶眼,然而由於金融股大跌,因此滬指漲幅並不明顯。到了今日,消費股中白酒、食品和豬肉漲幅仍然十分驚人,前期強勢板塊新能源車、光伏、軍工大幅震蕩,科技股這邊,大型電子股藍思科技、立訊精密、歌爾股份、海康威視、大華股份、三安光電、韋爾股份集體暴漲。
就在個股行情如此火爆之際,今日殺跌明顯的權重板塊依然存在,除了大金融之外,周期股也加入到了下殺的隊伍中,而這兩者卻是對上證指數影響最大的一線藍籌和二線藍籌股。由此,和此前7月的指數級別突破行情不同,這次所展現出的是指數溫和式上漲。
事實上,在迎來現在這段美好時光之前,國慶節後至12月28日期間,市場總體的賺錢效應可謂十分慘澹。雖然,當中階段性的主線依次有光伏、新能源汽車、順周期、軍工,但是大量的個股卻被邊緣化。
這幾大主線中,新能源汽車和光伏板塊是貫穿整個四季度的超級熱點,順周期主導了11月滬指從3200點箱體底部運行至箱頂3458點的行情,軍工則是在12月中旬以後加速走強。
但是,在四季度市場主線間卻遲遲無法形成有效的合力。主線之間來回切換異常頻繁,對應到分類指數上,同樣是單一指數主導一個月的行情,例如,順周期領漲的11月份,滬指成為了各分類指數中最強的指數,而消費白馬股和高端製造活躍的12月份,創業板指成為了最強的指數,分類指數之間的蹺蹺板效應異常明顯。
由此,市場的賺錢效應始終集中在一小部分群體當中。數據顯示,從12月初到12月29日這21個交易日中,跌幅大於20%的數量就有283家,跌幅大於10%的更是高達1604家,兩市個股漲跌幅的中位數在-7%,在虧錢效應如此慘烈後,市場迎來了「物極必反」,前期弱勢區域揭竿而起,一舉扭轉了陰跌的局面,開始產生低點不斷抬升的小趨勢上升行情。與此同時,高位趨勢票在經過了12月29日的「一日驚魂」後很快在寧德時代為代表的核心藍籌股帶領下重拾升勢。就此,高低位形成良性輪動,賺錢效應開始不斷擴散。
根據此前的統計數據,兩市保持2至3條活躍主線的情況下,成交額一般需要在7000億至8000億區間。而要3至5條主線同時活躍,需要9000億甚至1萬億以上的成交量。在目前科技股大面積轉暖之際,而高位趨勢股也仍然趨勢保持完好下,兩市成交額放大到1萬億以上也就成為順利成章的事情了。
科技成長股封殺下跌空間 開啟跨年行情
從2018年下半年以來,科技股曾有過兩段波瀾壯闊的大行情,分別是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以及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末。在這兩段普漲行情後,科技股進入了結構性分化階段,期間這在2020年6月至7月期間,有過一次大面積普漲,其餘大多數時間的表現均不盡如人意。
在科技股表現疲弱期間,市場當中仍有兩個區域出現了結構性的大行情,分別是2020年3月至2020年8月的消費股行情,以及2020年6月到目前的高端製造(汽車、光伏、軍工)行情。根據一般的輪動規律,每一個主風格區域成為階段性主線後,持續的時間一般為半年時間左右,而半年時間往往可以將局部抱團演繹到極致狀態。在此之後,市場便迎來了風格的切換。
指數角度,4月-7月的行情和10月-12月的行情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前者機構抱團主要圍繞科技、消費、醫藥三條賽道中的優質成長股,而後者則主要圍繞新能源汽車、光伏、軍工三個板塊展開。在三條主線纏繞前行的過程中,指數呈現出波瀾不驚的狀態,4月至6月期間指數維持30度角小幅推升狀態,持續消化前期3月份暴跌的壓力,後者通過箱體寬幅震蕩的方式消化7月份大漲後調整的壓力。
從時間角度,發生階段性井噴的時間點同時出現了機構結算考核窗口期。6月末之前,機構資金主配三條賽道,對高端製造業仍然是低配,此後資金大面積湧入製造業當中。而本次指數突破前期箱頂之前,科技股也屬於不受機構重點配置的位置,從而被冷落了半年的區域。伴隨著,中信證券12月27日的提示抱團風險的研報以及12月29日高位趨勢票籌碼的大面積鬆動,開始有機構資金開始切換到科技成長股當中。
有業內人士分析,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具有季節性特徵的板塊運行規律,這主要還是和A股市場的整體環境以及主導資金的性質有關。2020年以來公募基金規模大爆發,募資額創出歷史新高,從而牢牢掌握了A股的話語權。在這種情況下,A股市場很大程度上也和公募基金的業績和調倉需求深深的捆綁在了一起。這其中,最容易發生變化的時間節點恰恰就發生在年中和年末。
該分析人士進一步指出,從資金行為角度看,以趨勢投資為主的A股在一年中多數時間內,資金玩個股都是趨強而跟,大資金很少玩弱勢股。而只有在年中和年末,會主動布局一些弱勢股,同時減持階段性漲幅很大的個股。板塊一旦走弱,一般只有在年中或者歲末年初才有重新崛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