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起核電事件通報,工人誤操作、誤碰,致反應堆運行異常,甚至停堆...

2020-11-25 每日經濟新聞

16起核電事件通報,工人誤操作、誤碰,致反應堆運行異常,甚至停堆……

每日經濟新聞 2016-10-29 16:49:07

中國核電在建機組數量世界第一,未來幾年內將躍居世界核電裝機容量第二大國,核安全成為社會不得不關心的話題。

從秦山核電站起步,中國核電事業歷經30年發展,如今核電發電量仍保持高速增長。據10月13日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數據顯示,初步統計,9月份全國核電發電量同比增長18.1%。

但由於「不了解」以及各種原因,不少人仍然會「談核色變」。一個典型的觀點就是:

發展核電是好事,但最好不要建在我家門口。

10月21日,國家核安全局網站上發布了《關於近期核電廠人員行為導致運行事件情況的通報》,《通報》稱,近期,若干核電廠在運行期間發生由於人員誤碰或誤操作等行為導致的運行異常或運行事件,甚至觸發反應堆停堆。

核反應堆?誤操作?運行異常?不少人對日本2011年的福島核事故還記憶猶新,看到這幾個詞,仿佛已經「腦補」出一部電影大片了……

究竟怎麼回事?

現役35臺核電機組安全業績一直良好

記者仔細閱讀《通報》中附帶的《核電廠人員行為導致的典型運行事件》後發現,16起核電廠人員行為導致的典型運行事件,主要分為三個方面,包括:

1.核電廠人員違反程序誤操作導致的運行事件,6起;

比如下面這起↓

2.核電廠人員誤碰導致的運行事件,6起;

比如下面這起↓

3.經驗反饋落實不到位造成的運行事件,4起。

比如下面這起↓

對於此事,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得到了環保部核電安全監管司有關負責人的獨家回應。

該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按照國際核與輻射事件分級(INES,International Nuclear Event Scale System)手冊,核事件分為1至7級,其中1至3級為事件,4至7級為事故。0級事件為1級以下的非等級事件,無重要意義,僅供糾正偏差和經驗反饋。

該負責人強調,目前核安全局接到的事件報告大部分是0級事件,無放射性後果,公眾不必為此過分擔憂。

據環保部核電安全監管司介紹,我國現役的35臺核電機組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安全業績,迄今未發生國際核事件分級(INES)2級和以上級別的運行事件。多年的監測結果表明,我國核電廠周邊環境輻射水平處於天然本底正常漲落範圍內。

對於此次為什麼會發布《通報》,上述負責人解釋稱,隨著我國核電運行機組數量的增加,為了進一步做好經驗反饋工作,我司組織分析各類典型運行事件,並定期以通報的形式發布。旨在通過典型案例的發布,進一步提高各營運單位的重視程度,積極開展經驗反饋工作,避免類似事件重複發生。

「在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WANO)綜合排名中,我國運行的核電機組各項性能指標均處於全球中上水平,部分機組處於世界先進水平」,上述負責人說, 統計分析表示,我國運行核電機組平均每臺機組發生的運行事件數量和國際上良好水平相當。

環保部:每起核電廠運行事件均會公開

國家核安全局指出,分析評價表明,相關事件的主要原因是核電廠營運單位質量控制存在疏漏、報警響應與參數監視不到位、風險分析和防範應對不充分、雙機組關聯工作不協調、安全重要記錄不規範、人員技能不足、未按程序操作、經驗反饋措施未有效落實等。

環保部核電安全監管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國家核安全局向公眾公開運行事件,之前是以國家核安全局年報的形式予以公開。

「自2012年以來,我局每年向各核電廠營運單位和相關單位發布典型的建造和運行事件通報,要求開展經驗反饋工作,不斷提高核電廠管理水平。2015年國家核安全局門戶網站投入運行,並設立了經驗反饋專欄。每起核電廠運行事件均通過該欄目進行了社會公開。」

上述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表示:「後續,我們將繼續嚴格按照法規標準要求開展核安全監管工作,堅持」安全第一、質量第一「的根本方針,不斷加強監管能力建設,提高核安全監管水平,為我國的核電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此外,記者還注意到,近年來國內核電企業也在通過定期公開核與輻射信息、主動公開核電運行事件、舉辦例行新聞發布會、邀請公眾深入參觀核電站等各種方式,不斷加深與公眾和媒體的溝通、回應公眾對核電發展的關切,希望打破「談核色變」的恐慌。

比如今年8月7日,中廣核開展了「公眾開放體驗日」,在中廣核大亞灣、臺山、陽江、寧德、紅沿河、防城港等核電基地聯動舉行,開放日邀請了近千名公眾代表參與各大核電蓋達組織的深度體驗與互動交流活動。

而據中國核電官網消息,10月16日,三門核電有限公司迎來了由台州市科協組織的「科學每一天——我是小小科學家科普遊」活動的40多個家庭100餘名大小朋友深入三門核電站,加深對核電的理解。

>>附:16起核電運行事件

1.寧德核電廠現場操作人員誤開閥門導致排氣煙囪總β活度短 時超化學技術規範限值運行事件;

2.寧德核電廠化學人員取樣錯誤導致穩壓器液相硼濃度失去定期監測的運行事件;

3.陽江核電廠調試人員誤操作公用機組防火分區風門動作按鈕 導致已運行機組碘排風迴路不可用的運行事件;

4.寧德核電廠維修人員誤拔通訊櫃光纖插頭導致電站計算機信息和控制系統(KIC)不可用的運行事件;

5.防城港核電廠操縱人員誤操作防火分區風門動作按鈕導致 DVW 碘排風迴路全部不可用的運行事件;

6.嶺澳核電廠維修人員漏拆接線導致主控制室空調系統(DVC) 碘迴路不可用的運行事件;

7.田灣核電站搭設腳手架人員誤碰汽輪機調節油系統洩油閥觸 發停堆的運行事件;

8.防城港核電廠清潔人員誤碰主蒸汽隔離閥觸發停堆的運行事件;

9.昌江核電廠操縱員誤點擊蒸汽凝汽器排放系統(GCT-C)閥門 轉換按鈕導致控制棒落棒的運行事件;

10.寧德核電廠運行人員誤碰 48V 直流電源系統配電盤開關產生多個隨機第一組 I0 的運行事件;

11.陽江核電廠檢修人員誤碰 DVC 碘迴路入口風門動作機構導致碘過濾功能不可用的運行事件;

12.防城港核電廠施工人員打磨、焊接作業誤觸發多個感煙探測器報警導致 DVW 碘排風迴路全部不可用的運行事件;

13.福清核電廠 DVC 碘過濾器迴路風機動力電纜接線錯誤導致碘過濾器迴路不可用的運行事件;

14.昌江核電廠調試設計變更未及時經驗反饋至 2 號機組導致停堆的運行事件;

15.紅沿河核電廠運行人員操作不當導致一迴路壓力超出「壓力和溫度運行許可圖」(P-T 圖)範圍的運行事件;

16.寧德核電廠施工人員多次誤碰閥門傳動鋼纜導致應急柴油發電機組日用燃油罐排空的運行事件

相關焦點

  • 國家核安全局:若干人員誤操作觸發核電反應堆停堆
    由於核電設施的特殊性,核電廠運行的安全問題一直備受外界關注。中國政府部門少見地主動公布核電運行事件,且涉及到核電站的安全運行,這則通報引起不少關注。  10月21日,國家核安全局網站上發布了《關於近期核電廠人員行為導致運行事件情況的通報》(下稱《通報》)。
  • 國家核安全局通報海陽核電廠兩起運行事件:無放射性後果、無環境汙染
    根據《國際核與輻射事件分級手冊》,兩起事件均被界定為0級事件,即「無安全意義」的事件。該負責人表示,國家核安全局通過國家核安全局網站公開核電廠的運行事件信息,是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安全法》和國家其他有關政務信息公開的規定進行的,從2019年6月至今,已公開核電廠發生的19起運行事件,其中2019年14起、2020年5起。
  • 環境部答封面新聞:「海陽核電廠事件」未致廠內廠外放射性後果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 代睿4月15日,生態環境部召開3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核電安全監管司司長湯搏在回答封面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日前山東海陽核電廠2號機組發生的兩起運行事件已經處理完畢,「應該說沒有任何廠外廠內的放射性後果。
  • 實時闢謠 | 多家核電廠停堆?蚊子會傳播新冠病毒?
    謠言粉碎機一 : 受疫情影響,多家核電廠停堆?不實!針對「是否有核電站因疫情暫停關閉」的提問,4月15日,生態環境部核電安全監管司司長湯搏在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疫情確實對核電行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沒有核電廠因疫情影響而導致暫時的停堆或者關閉。
  • 2020年1-6月全國核電運行情況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核電網訊:截至2020年6月30日,我國運行核電機組共47臺[1](不含臺灣地區),裝機容量為48759.16MWe(額定裝機容量)。二 核電生產安全情況2020年1-6月,各運行核電廠嚴格控制機組的運行風險,運行核電機組的三道安全屏障均保持完整狀態,燃料元件包殼完整性、一迴路壓力邊界完整性、安全殼完整性滿足技術規範要求。發生1起國際核事件分級(INES)1級運行事件[9],未發生2級及2級以上的運行事件。
  • 環境部:沒有核電廠因疫情影響而導致暫時停堆或者關閉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 代睿 4月15日,生態環境部核電安全監管司司長湯搏在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疫情確實對核電行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沒有核電廠因疫情影響而導致暫時的停堆或者關閉。
  • 俄羅斯核電現狀及主流反應堆技術分析
    俄羅斯核電現狀   核電在俄羅斯電力結構中約佔18%,而天然氣發電約佔一半。國際天然氣價格是其國內燃氣發電價格的五倍,因此,俄羅斯願意發展核電,把節約下來的天然氣賣給國際市場,從而獲得更大利潤。另外,西伯利亞氣田到2020 年產氣量預計會下降到四分之一。
  • 美國第四代核電技術再度上演「起大早趕晚集」 兩條腿走路奮起追趕...
    早在1999年6月的核學年會上,美國就提出了相關概念,並在2000年牽頭拉攏法國、英國、日本等核電先進國家成立了Gen-IV(第四代)國際論壇,並完成制定了Gen IV研發目標計劃。結果,他們又重複了三代堆上「起大早趕晚集」的劇情。首先要說明的是,核電劃代實際上不是個非常嚴格的事情,只是一個約定俗成的劃分。
  • 《車諾比》由真實事件改編,還原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
    車諾比事件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化學事故,1984年印度博帕爾毒氣洩漏事故,2.5萬人直接死亡,55萬人間接死亡,20萬人致殘,1986年車諾比事件是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也是首例被國際核事件分級表評為第七級事件的特大事故,普裡皮亞季城因此被廢棄。
  • 核電發展概述
    核電是核能發電的簡稱,是利用核能發電產生的電能。利用核能發電有利於優化國家或區域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安全性和經濟性,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據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統計,截至2011年1月底,全世界正在運行的核電機組有442座,運行核電站主要分布在北美、亞洲和歐洲,核電發電量約佔全球發電量的16%;正在建設的核電機組有65座,其中我國有30座。
  • 我是中國的核電工程師,看完《車諾比》我有話說
    今天,讓我們跟隨中核集團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核電安全研究中心工程師的視角,一起深入了解核科學:作為一名長期奮戰在一線的核電工程師,突然發現自己的專業知識成為大眾關心的話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起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嚴重的核事故起源於一次旨在提高安全性的試驗。該試驗意在檢驗失去廠外電源的情況下,汽輪機依靠慣性自轉繼續發電,在備用的應急柴油發電機投入前可以提供多久的電力。
  • 我國三代核電最新型控制棒驅動機構成功研製,世界領先
    控制棒驅動機構承擔著反應堆的啟動、功率調節、保持功率、正常停堆和事故停堆等功能,其設備性能直接關係到反應堆運行的安全性,是核島中的關鍵主設備。ML-C型控制棒驅動機構是世界上壽命最長、可靠性最高的三代核電站控制棒驅動機構,整體技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 核電英語與核電翻譯參考1
    (美諾克斯堆)British gas-cooled Magnox reactor高溫氣冷堆 high temperature gas-cooled reactor (HTGR)快中子增殖反應堆 fast breeder reactor (FBR)輕水堆 Light Water Reactor (LWR)先進反應堆 advanced reactor
  • 我是中國的核電工程師,看完《車諾比》我有話說!
    今天,讓我們跟隨中核集團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核電安全研究中心工程師的視角,一起深入了解核科學:作為一名長期奮戰在一線的核電工程師,突然發現自己的專業知識成為大眾關心的話題。在一集不落刷完劇後,今天想從一名核電從業者與核電安全研究者的角度和大家聊聊車諾比到底發生了什麼,類似事故會不會在我國發生↓△華龍一號與車諾比的隔空對話01車諾比核事故為什麼會發生?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起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嚴重的核事故起源於一次旨在提高安全性的試驗。
  • 大亞灣兩個鮮為人知的核電事故!損失巨大!
    因為監測這件事情非常無聊、時間還長,操作人員發現有個燈飾開關,該開關一按就亮,比較有趣,便隨意點按它。,發電機變電動機運行,發電機過流保護動作使主變口壓開關跳開,反應堆停運。總結核電總的來說是非常安全的,它發生事故的概率非常的小。但同時也令人害怕的是,一旦事故發生,那就可能是無法挽回的大型事故。而歷史上那幾大又名的核電事故——車諾比事件、福島事件等,都是因為人為原因造成的。
  • 「車諾比事件」人類歷史最嚴重的核電事故
    一、藉機測試1986年4月25關閉以做定期維修和測試,4號反應堆藉此機會測試反應堆渦輪發電機的能力是否能過在電力損失的情況下仍舊有足夠的電力供應反應堆的安全系統。由於車諾比的安全系統的備用電力供應為一對柴油機(無法瞬間啟動)此時需要依靠渦輪產生的電力為供應能量給水泵。之前已經進行過想類似的實驗,結果不盡人意。
  • 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核災難:車諾比事件
    車諾比事件是一場被稱為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核災難。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六日凌晨一點二十三分四十七秒,車諾比核電站第四號反應堆發生爆炸。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核災難。蘇聯終於認識到了事件的嚴重性。之後數個月蘇聯政府派出無數人力物力,停住反應堆的核裂變,撲滅大火,加蓋石棺,控制輻射,疏散居民。隨後,蘇聯政府把爆炸反應堆周圍三十公裡半徑的範圍劃為隔離區,撤走所有居民,並將該地四周用鐵絲網圍住。到了二零零六年官方統計時,車諾比事故共造成了四千多人死亡。
  • 中國安裝全球首座高溫氣冷反應堆 安全性第一
    原標題:全球首座核電高溫氣冷堆主裝備吊裝 被譽為最安全的核電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第四代核電商用示範電站正在山東榮成逐漸成型。反應堆壓力容器成功吊裝就位自主四代核電:任何情況下不會發生堆芯融化和大量放射性釋放事故科技日報曾報導了1994年發生在清華大學核研院的10兆瓦(1兆瓦=1000千瓦)高溫氣冷堆核安全演示:工作人員通過操作讓核反應堆冷卻劑循環風機停止工作,立刻反應堆向外傳輸熱量的能力喪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