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迷你地震儀!美國華人研究員 新思路獲Google採用

2020-09-03 中國小康網

中新網8月26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近日,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地震學研究室華人研究員孔慶凱表示,他參與的地震預警系統「My Shake」的研究,可利用安卓手機自帶的加速傳感器傳來的數據,計算地震數據從而預警。

目前,此想法已被Google採用。該研究的原理是手機自動記錄震動,將數據輸入網絡並即時分析,和所有搜索地震關鍵詞的人分享地震規模、位置和估計的震動區域。Google長遠目標是,即使某國家沒有地震預警網絡,也能利用手機的迷你地震儀預警。

據了解,孔慶凱參與地震研究9年,地震學博士學位導師正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地球與行星科學系教授、地震學實驗室主任Richard Allen。Allen領導了手機移動程式「My Shake」的研發,2019年聯合州長應急服務辦等部門發布,成為全美首個州級範圍內的地震預警系統。透過地質調查所運營的地震早期預警系統,「My Shake」可以提供警報。

地震早期預警系統檢測地震的第一個震波(稱為P波)來預警,震波的傳播速度快於破壞性更大的S波。而用於通信的無線電波遠快於地震波,接受者離震中越遠,P波和S波之間的延遲就越大,「My Shake」發出的預警時間越長。

孔慶凱說,「My Shake」預警系統主要為兩部分,一是已啟用的手機App,透過地震早期預警系統預警;二就是利用手機本身加速傳感器來探測地震並預警,目前正在研發,並已經和Google合作。只要是安卓智慧型手機,即使沒有裝App,也能利用內嵌的加速傳感器檢測地震。

手機加速傳感器能感知不同方向的加速度,進而記錄、測量甚至預警地震。研究者的職責,是利用手機現有的硬體傳感器,開發算法和軟體,把硬體的用途變成測量地震的裝置。傳統地震臺利用大型傳感器測量地震波,而手機相當於小型傳感器。系統算法較智能化,可分辨手機人為晃動和地震震動的區別,將數據發回給數據中心,推算震中、震級等數據。

孔慶凱表示,研究之初層面臨質疑。有人認為,傳統地震臺的大型傳感器靈敏,造價不菲,在加州能測量到日本的6-7級地震,而手機傳感器只需2美元一個,能否真正預警?

對此,孔慶凱和團隊在地震後,利用採信數據進行模擬時發現,2016年南加州博雷戈泉 規模5.2級地震中,在強震到達棕櫚泉前,手機預警6秒鐘。2018年伯克利4.4級地震中,在舊金山灣區,手機預警時間也有數秒不等。

孔慶凱說,目前用手機測算、預警地震,還在研發階段,並未大量投入使用。除Google外,凡是安裝有移動程式「My Shake」的手機用戶,也會採集震動數據,並上傳到柏克萊加大實驗室分析。(劉先進)

相關焦點

  • 美國華人研究員手機預警地震新思路獲Google採用
    中新網8月26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近日,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地震學研究室華人研究員孔慶凱表示,他參與的地震預警系統「My Shake」的研究,可利用安卓手機自帶的加速傳感器傳來的數據目前,此想法已被Google採用。該研究的原理是手機自動記錄震動,將數據輸入網絡並即時分析,和所有搜索地震關鍵詞的人分享地震規模、位置和估計的震動區域。Google長遠目標是,即使某國家沒有地震預警網絡,也能利用手機的迷你地震儀預警。據了解,孔慶凱參與地震研究9年,地震學博士學位導師正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地球與行星科學系教授、地震學實驗室主任Richard Allen。
  • 美媒:美國華人研究員手機預警地震新思路獲Google採用
    來源:中國僑網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近日,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地震學研究室華人研究員孔慶凱表示,他參與的地震預警系統「My Shake」的研究,可利用安卓手機自帶的目前,此想法已被Google採用。該研究的原理是手機自動記錄震動,將數據輸入網絡並即時分析,和所有搜索地震關鍵詞的人分享地震規模、位置和估計的震動區域。Google長遠目標是,即使某國家沒有地震預警網絡,也能利用手機的迷你地震儀預警。據了解,孔慶凱參與地震研究9年,地震學博士學位導師正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地球與行星科學系教授、地震學實驗室主任Richard Allen。
  • 谷歌:每部安卓手機都將成為迷你地震儀和地震預警器
    谷歌指出,他們將利用安卓手機為用戶提供地震預警。谷歌已經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進行了試驗,與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和加利福尼亞州州長緊急服務辦公室(Cal OES)合作,利用ShakeAlert系統直接將地震警報發送到加利福尼亞州的安卓設備上。
  • Google正在將Android手機變成地震儀
    有了這個,Google實質上會將您的Android手機變成地震儀,以創建公司所說的「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監測網絡」。該公司認為,智慧型手機加速度計足夠靈敏,可以測量地震後第一波到達的P波。每當電話認為已檢測到地震時,它將把該信息發送到中央伺服器,由中央伺服器確定這是否真的是地震。目前,只有當有人搜索「地震」或類似關鍵字時,Google才會使用此數據顯示信息。
  • 手機秒表地震儀 谷歌將地震探測警報引入Android手機
    來源:CNMO據外媒ZDNet消息,谷歌已宣布,計劃在全球Android手機上引入地震預警系統。該公司認為,這個系統將依靠所有智慧型手機中內置的加速度計來檢測地震信號,可使Android手機充當迷你地震儀。
  • 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曉風等華人學者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至此,美國國家科學院在職院士總數達到2403人、外籍院士501人。以下為此次入選的華人學者名單:曹曉風植物表觀遺傳學家,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Howard Chang分子生物學家,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教授、個人動態調控組中心主任、霍華德·修斯醫學(HHMI)研究員。2017年當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2018年獲美國國家科學院分子生物學獎。致力於基因組學研究。
  • 手機google map下載
    【手機google map下載遊戲資料】
  • 谷歌研發新地震警報系統 手機秒變地震儀
    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的手機有一天會變成地震儀?安卓手機用戶不必安裝任何APP,就能在地震來臨時收到警報。目前這一地震警報系統只覆蓋了美國加州,但谷歌表示這一系統有望給全球發出地震警報。谷歌宣布,安卓手機將能用來感知世界各地的地震,也許有一天還能給全球發出地震警報,首個大眾警報系統於8月11日在美國加州上線。
  • 高福、顏寧、鎖志剛等華人科學家入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其中,中國疾控中心主任、國家自然基金委副主任高福和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結構生物學家顏寧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洛克菲勒大學教授、HHMI研究員Jue Chen(陳覺,音譯)與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鎖志剛(Zhigang Suo)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
  • 琳琅滿目的地震儀
    以上的地震儀。Trillium Compact 120s:將寬帶地震儀的卓越性能與堅固檢波器的安裝方便性相結合。120s儀器採用對稱三軸力反饋傳感器設計,觀測頻帶從120s到100Hz。Trillium Compact 20s:具有對稱三軸力反饋傳感器設計,觀測頻帶從20s到100Hz。
  • 地震儀,了解一下
    今天大部分地震儀仍然按照米爾恩和他助手的發明原理進行設計,科學家將繼續通過研究地殼的移動和擺錘的擺動的關聯性來探測地球的震動。該儀器十分輕便且操作簡單,因此這種有效的工作地震儀被安裝在全世界的許多地方。
  • 美國華人教授張首晟獲尤裡基礎物理學獎前沿獎
    美國華人教授張首晟獲尤裡基礎物理學獎前沿獎     當地時間3月20日晚,瑞士日內瓦,美國史丹福大學華人物理學教授張首晟(右)獲尤裡基礎物理學前沿獎。
  • 美國打造手掌大小迷你無人機 靈感源自蟬(圖)
    美國打造手掌大小迷你無人機 靈感源自蟬(圖) 2015-05-17 12:41:38「蟬」型迷你無人機。   中新網5月17日電 據外媒報導,美國軍方科學家近日打造出了一款迷你無人機,大小如手掌,猶如一臺長了翅膀會飛的手機。  報導稱,這部 「微型飛行器」的發明靈感來自蟬,因此就被取名為「蟬」。蟬在幼蟲時期會花上多年時間蟄伏地底,之後成群爬出土壤,羽化成蟲後交配產卵,最後掉落地面死亡。這個生命規律啟發了科學家。
  • 7位華人學者入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新晉院士名單—新聞—科學網
    此外,還有6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分別為Howard Chang、程亦凡(Yifan Cheng)、黃永剛(Yonggang Huang)、華泰立(Terence Hwa)、 曹穎(Doris Y.
  • 2019美國工程院院士名單出爐!兩位華人學者入選
    美國國家工程院(NAE)公布2019年新當選院士、外籍院士名單,共增選86名新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有兩位華人學者入選:美國西北大學機械工程系終身教授陳衛當選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特聘教授、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曲久輝當選外籍院士。
  • 熱烈祝賀舒菁研究員獲2019年華人物理學會亞洲成就獎
    近日,全球華人物理學會(OCPA)頒發了2019年度亞洲成就獎(Achievement in Asia Award(AAA), ROBERT T. POE PRIZE),我所舒菁研究員獲此殊榮,熱烈祝賀舒菁研究員!該獎項是為了表彰舒菁研究員在粒子物理與宇宙學中對基本對稱性破缺的前沿研究。
  • 新聞資料:曾獲諾貝爾獎的華人匯總
    曾獲諾貝爾獎的華人匯總如下:李政道:1926年生於上海,美籍華人,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31歲。楊振寧:1922年生於安徽,美籍華人,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35歲。丁肇中:1936年生於美國,美籍華人,1976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40歲。
  • 頭條應屬於西澳這位華人學者!
    高被引科學家」(Highly-Cited Researchers原文參考:https://www.ecu.edu.au/features/postgraduate/ecu-researchers-on-global-list-of-the-worlds-best不僅獲是科睿唯安的被高引研究人員,孫教授也是澳大利亞人報《The Australian》根據研究表現評選出的
  • 1986年10月15日 美籍華人李遠哲獲諾貝爾化學獎
    1986年10月15日,李遠哲博士榮獲該年諾貝爾化學獎,為炎黃子孫增添了光彩和榮譽,美國華人引以自豪。李遠哲是繼美國物理學家李政道、楊振寧和丁肇中之後,第四位獲得諾貝爾獎金的美籍華人。他也是第一位獲得這項獎金的原籍為臺灣省的科學家。1936年,李遠哲出生在臺灣新竹縣,父親李澤藩是一位八十高齡的臺灣老畫家。
  • 化學史上的今天 | 10月15日——華人科學家李遠哲獲諾貝爾化學獎
    他是第一位獲諾貝爾化學獎的華人科學家。但作為著名的科學家,他在華人世界了他的口碑很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