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講座】尹海清:材料未來創新之路——材料基因工程與材料智能...

2020-12-03 中國科學院大學新聞網

  2018年12月6日晚7點,中國科學院大學科學前沿進展名家系列講座Ⅲ第178講在玉泉路校區階一4教室如期舉行。來自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尹海清教授為同學們帶來了題為「材料的未來創新之路——材料基因工程與材料智能製造」的講座。

  講座伊始,尹海清教授向同學們闡述了當下中國材料發展的現狀和局限,並以此鼓勵同學們積極投身材料研究,為國家材料學事業的歷史性發展擔起重任。材料是人類進步的標誌,裡程碑性的材料更是人類發展的基礎,材料正是劃分人類時代的重要標誌。不但如此,材料也是一切產品的基礎。我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發展瓶頸正卡在材料這一環上。從表面上來說,我們的發展之中,設備從哪裡來,維修該如何進行,如何有效的利用設備等都還是非常重要的問題。目前,我國材料的自給率只達百分之二十,何談設備自主?還有大片的天地等著我們未來一代去建設。

  美國提出的材料基因組計劃引領了世界潮流。計劃的提出從恢復製造業成為美國重要需求開始,「高端製造業」成為新一輪的關注重點。材料基因組計劃可謂是人類基因組計劃的二重奏,然而事實上基因這個詞並非恰當,大致上可以解釋為能影響材料性能的一系列指標。計算、實驗、數據互相影響互相支持,加之理論計算的輔助,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帶給了材料全新的發展方向。如何綜合這些方面,全能型無思維定式的人才正是其新鮮的血液與活力。

  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其獨具特色的方法論。理論計算、數據挖掘與實驗操作是材料的三大重要方面。談及理論計算,如精確的原子配比,是材料設計的基礎,晶體學知識可以給出基本準確的晶體結構來指導實驗。這樣一方面規避了實驗的危險性,另一方面也大大節約了實驗成本。我們的數據挖掘本領與國外的差距也是不可小覷的,資料庫的缺失極大的限制了材料學研究發展。實驗操作也與以往實驗大不相同,如何設計實驗變成了更為重要的一環,這方面能力的鍛鍊將會為同學們將來的發展帶來極大的幫助。

  這三大方面分別會引向材料的不同分支。材料計算學正是其中之一,尹老師著重講述了材料計算學方面的知識和她的工作。材料計算學注重於材料的計算與模擬。尹老師利用生動形象的例子解釋了計算材料學需要考慮的因素與現行條件下遇到的困難。材料計算同樣也是豐富多彩的,不同分支注重於不同的方面,同時又互相融合。不光是計算本身的融合,計算與實驗的融合也給材料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實驗方面,實驗的穩定性和一致性給工業製造帶來了極大的挑戰。這個瓶頸在遇到計算之後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各行各業都已經將數據作為重要的分析手段,而數據本身不代表科學,我們賦予其意義來指導我們對數據的進一步認識。計算機知識與材料知識相結合,這將是同學們又一非常有意義的選擇。

  最後,尹老師介紹了自己與學生在數據挖掘方面的工作,再次強調了我們在這些方面仍然大有可為。

  講座結束,同學們感觸良多,老師深入淺出的演講給大家留下了極深的印象,氣氛融洽。講座在鼓掌聲中圓滿結束。


報告人簡介:

  尹海清: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2006年入選「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長期從事粉末治金材料和材料數據的研究工作,近年來在粉末高速壓制、粉末微注射成形、材料資料庫及機器學習、第一性原理計算與模擬、材料跨尺度設計等研究方向上取得了較好的研究成果,主持和參與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項目、國家973計劃、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項目、863 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軍品配套項目和Kennametal-USTB國際合作科研課題20餘項。1996 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1996-2000年在北京化工大學任講師,2000-2002年在日本大阪大學接合科學研究所做客座研究員,2002 年至今在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等單位工作,主要從事科研與教學工作,2011年在國際上粉末冶金研究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CISP做訪問學者。曾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發表論文50餘篇,SCI收錄30餘篇,EI收錄30餘篇。《粉末冶金工業》、《中國科學數據》、《科研信息化技術與應用》及《中國科技諮源導刊》雜誌的編委,亞洲材料數據委員會(AMDC)委員及中方聯絡人,北京材料基因工程創新聯盟成員,材料基因工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首都女教授協會成員。

延伸閱讀:

  「科學前沿進展名家系列講座」創辦於2014年9月,是中國科學院大學為本科生開設的必修課程,同時歡迎研究生與教職工參加,由中國科學院大學本科部主辦,講座召集人為徐濤院士。該課程按照數學、物理、化學等13個專業,邀請相關科學領域的院士等知名專家開展專題講座。通過講述科學故事、介紹相關學科方向的科學前沿進展,讓學生在本科階段了解不同學科的科研方向與主要進展,拓寬學生的學術視野,為他們最終選擇學科專業與專業方向提供豐富的判斷依據。

 

相關焦點

  • 材料基因工程引領我國材料科技創新—新聞—科學網
    我國集成電路製造業所需的八大類器材中,12英寸矽片、光刻膠、氟聚醯亞胺膠等近千種關鍵材料大量依賴進口,高端引線框架、接插件材料也依賴進口。而且,發達國家已在搶佔未來制高點的新材料上加大創新力度,潛在新的短板將逐漸顯現,創新力不足、搶佔制高點難,以及資源保護和利用能力不強,嚴重製約可持續發展。材料基因工程的實施,可有效地解決新材料發展的瓶頸問題,促成材料科學技術的革命性發展。
  • 北京材料基因工程創新聯盟成立
    1月28日,北京材料基因工程創新聯盟成立儀式暨第一次全體會員大會在中科院物理所舉行。中國科學院物理所孟勝研究員當選為聯盟秘書長並匯報了聯盟未來工作設想。  北京材料基因工程創新聯盟的建立是繼2011年香山會議(以「材料科學系統工程」為主題的S14次香山科學會議學術討論會)後在北京範圍內建立的材料基因組工作平臺。
  • 材料學院舉行2018年迎新季學術報告會第二講之《材料基因工程》
    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基因組聯合研究中心主任、致遠講席教授、綠色建築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汪洪教授以《材料基因工程——數據驅動的材料創新》為題,為材料學院的師生們做了精彩的學術報告。汪洪教授從生活中常見的玻璃和燈絲材料的開發入手,娓娓道來,向在場師生們指出過去既有的材料發現方式的不足,通過對比生物世界的「基因」同物質世界的「材料基因」,闡明了「材料基因工程
  • 硅藻土材料講座
    PART 1   李凱霖學長為硅藻智能材料協會的同學們開展硅藻土介紹的講座, 目的是讓同學們了解硅藻材料協會的研究對象——硅藻土,以便同學們在以後能夠順利開展社團相關活動、增長廣闊的視野和把握未來研究的方向    PART 2 如何解析硅藻的穩定性?
  • 發展材料基因工程 產業化與應用不可斷鏈
    作為新興產業和製造強國戰略的重點發展領域,新材料是整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也是新工業革命的物質基礎。  圍繞不斷豐富和發展材料基因組工程理念和方法、推動材料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中國工程院國際工程科技戰略高端論壇——第三屆材料基因工程高層論壇於近日召開。
  • 北京材料基因工程創新聯盟成立—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近日,北京材料基因工程創新聯盟成立儀式暨第一次全體會員大會在中科院物理所舉行。
  • 第四屆材料基因工程高層論壇舉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彭建輝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堵力)「材料基因工程是當前國際材料領域公認的顛覆性前沿技術,已經成為推動材料科技創新的重要的原動力和重大的技術舉措。材料基因工程高層論壇旨在凝聚國內外頂級專家的智慧,研討科技前沿的重大問題,推動科技創新。」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院士在近日舉行的第四屆材料基因工程高層論壇上致辭時如是說。
  • 稀貴金屬材料基因工程在雲南啟動
    來自雲南省科技廳的消息,稀貴金屬材料基因工程已正式在雲南省啟動實施。  據悉,近年來,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都在抓緊布局以「材料基因組計劃」為核心的材料產業創新工程,以期在先進材料開發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保持在全球的競爭優勢。我國已將材料基因工程列入面向2030年的重大項目加以布局。
  • 材料信息學:解碼材料基因圖譜丨科普矽立方
    生物基因是生物體內攜帶遺傳信息的DNA片段,影響甚至決定著生物體的生長發育、衰老病死等所有生理過程。生物基因工程則是在分子水平上對基因進行重組,改變生物原本的遺傳信息,旨在按需設計新品種和產生新產品。那麼,同樣是由微觀粒子(原子、分子、離子等)構成的材料,是否也存在決定材料性能的「基因」呢?人們能否利用材料基因工程技術,按需設計特定性能的材料呢?
  • 第三屆材料基因工程高層論壇在昆明開幕
    材料基因工程是材料科技領域的顛覆性前沿技術,它的基本理念是,創新材料研發模式,採用「理性設計-高效實驗一大數據技術」相互融合、協同創新的方法,取代傳統的試錯法,加速新材料的發展;通過突破高通量計算方法、高通量實驗方法、材料大數據等關鍵技術,建設材料基因工程創新平臺,實現新材料研發周期縮短一半、研發成本降低一半的目的。
  • 第四屆材料基因工程高層論壇在綿舉行
    >王辰、魏炳波、賴新春代表主辦方在致辭中對參加第四屆材料基因工程高層論壇的專家學者、嘉賓代表表示歡迎,對綿陽科技創新發展特別是在新材料領域科技創新發展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賀。他們說材料基因工程是材料領域的顛覆性前沿技術,是加速新材料的研發和應用進程、奠定全球新一輪製造業革命競爭優勢的關鍵。
  • 北京高精尖論壇聚焦材料基因工程—新聞—科學網
    論壇上,專家學者們分享了新材料領域前沿研究成果,探討了材料基因工程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應用,共同致力推動新材料研發和產業發展。 北京科技大學校長楊仁樹表示,新材料是國家經濟建設的物質基礎。近年來,我國在新材料領域厚積薄發,部分領域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 科學網—我國材料基因工程2025年或領跑世界
    本報訊(記者王之康)
  • 前沿 | 材料基因工程在船舶領域的應用思路
    如回歸、集成分類通常用於材料宏觀和微觀性質的預測,機器學習常常搭配智能優化算法(如遺傳算法和粒子群優化算法)進行模型的參數優化。根據材料研究應用場景不同,數據驅動的建模算法總結如下。下面從新材料成分設計、工藝優化、服役性能、材料資料庫等幾個方面,分析船舶工業對材料基因組技術的需求。新材料成分設計方面,為了保證我國在船舶材料研發方面的持續競爭力,滿足未來船舶工業對新材料的重大需求,需要採用材料基因組技術設計新的材料。
  • 寧波國際材料基因工程研究院成立-科技創新-每日科技網-多維度報導...
    【每日科技網】   近日,寧波國際材料基因工程研究院揭牌成立。  研究院下設高通量組合材料製備平臺,高通量組合材料表徵平臺,基於同步輻射光源的高通量組合材料原位製備與表徵平臺,高性能材料計算、仿真、設計公共平臺四個公共實驗平臺以及清潔能源材料與系統研發中心、表面工程材料研發中心、光/電功能材料研發中心、高性能結構材料研發中心、先進位造技術研發中心五個專項材料研究中心。
  • 進展| 用材料基因工程方法發現高溫非晶合金
    探索非晶形成能力強的合金體系一直是非晶合金領域的核心科學問題、關係到非晶合金工程應用的關鍵技術難題。但是非晶合金的形成過程涉及物理、化學、材料等多學科交叉基礎問題和多體相互作用,其複雜性使得現有的理論和計算模擬尚不能精確預測合金成分。多年來,非晶合金的開發始終停留在傳統的「試錯法」階段,探索過程低效、漫長,致使非晶合金的材料創新面臨重大挑戰和瓶頸。
  • 中國工程院國際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高端論壇——第四屆材料基因工程...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2020年10月21日至23日,由中國工程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材料研究學會主辦,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綿陽市人民政府、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學、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發展促進中心、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聯合承辦的中國工程院國際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高端論壇
  •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培養目標 立足山東,面向全國,培養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科學素養及紮實的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的工程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具有工程實踐應用能力、管理能力和可持續學習的能力、良好的創新意識和國際視野,併兼具團隊合作精神、社會責任感、工程職業道德和法律環保意識。
  • 用超算給材料測「基因」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極端條件物理重點實驗室主任汪衛華曾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我國很多關鍵材料並不能完全自給,因此希望通過先進的理念推動材料應用的發展及產業化。基於此,汪衛華實驗室在北京懷柔科學城構建了一個「材料基因工程平臺」。材料研究也有基因工程?這要從「材料基因組計劃」說起。
  • 未來的智能材料——超分子材料
    近年來,含UPy體系超分子材料的發展一直處於上升趨勢,人們通常把UPy基團以端基形式接到聚合物的兩端,藉助於四重氫鍵的作用,聚合物的力學性能、熱力學性能及微 觀形貌都有了一定的改觀。對於UPy體系超分子聚合物材料,我們最直接的應用就是可以作為一種自修復材料進行使用,該種材料在材料發生表面破損或者斷裂後,通過一定的溫度條件,或者是一定時間可以恢復到斷裂前的狀態,無論力學性能還是熱性能,都會跟以前毫無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