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 | 材料基因工程在船舶領域的應用思路

2020-09-03 前沿材料

材料基因組方法研究思路


圖1 材料基因組研究思路

材料基因組學的核心是建立材料配方、加工工藝與產品性質的定量聯繫,該定量關係確定便可在材料設計初期進行產品性能指標預測。性能指標預測模型的成功主要依賴於兩方面: 一是描述符集合的建立,二是多參數定量關係函數(預測模型)的建立。材料基因組研究思路可分為四步:數據集建立、描述符集合建立、預測模型建立和模型的可靠性檢驗與應用。


1數據處理

首先選擇具有完備性和代表性的數據集,然後進行數據清洗等預處理,以移除數據集中的異常數據。最後進行數據歸一化等數據轉換。通過以上三步使原始數據具備準確且可用條件。


2描述符集合建立

為了使不同方面的描述符最終能夠收斂地表達性質參數, 描述符被分為多個子集。這些描述符可以基於二維結構或三維結構進行計算得出。


3預測模型建立

合適的機器學習算法也是影響模型可靠性和準確性的關鍵一步。每種算法都有自己的優勢和缺陷,需要依據待解決問題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特徵功能的算法。如回歸、集成分類通常用於材料宏觀和微觀性質的預測,機器學習常常搭配智能優化算法(如遺傳算法和粒子群優化算法)進行模型的參數優化。根據材料研究應用場景不同,數據驅動的建模算法總結如下。


圖2 數據驅動的建模算法

船舶材料的需求特點

船舶工作環境複雜惡劣,船體及船舶甲板機械對材料的使用須防腐、防汙、防滑、減重等有較高的要求,船用機電設備如船舶主機、輔機等長期運行在高溫、高壓工況,對設備零件的剛度、強度、耐腐蝕性、導熱性具有較高的要求。我國船舶領域一些高端材料品種亟需解決國產化問題。如LNG船儲罐用殷瓦鋼、主機燃燒室相關部件材料、防汙、F級高強度鋼、雙相不鏽鋼板,以及齒條鋼等超高強度船舶與海洋工程用鋼。隨著我國船舶工業的高速發展,對船舶及其配套設備的材料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就要求船舶材料向高性能、多功能、低成本化、智能化、複合化、整體化等方向發展,傳統的「試錯」材料研製方法使船舶材料研發周期長、費用高,基於材料基因的船用材料研製方法可推進船舶設備快速更新換代進而實現船舶工業轉型升級。


就船舶工業而言,材料基因組技術的工作範圍包括:基於數據的技術,包括材料資料庫設計、開發及資料庫集成應用;基於計算的技術,包括材料成分設計、材料工藝仿真模擬、材料虛擬服役性能模擬;基於實驗的技術,包括極端環境下的模擬考核實驗、材料成分和工藝的快速篩選實驗等。下面從新材料成分設計、工藝優化、服役性能、材料資料庫等幾個方面,分析船舶工業對材料基因組技術的需求。


新材料成分設計方面,為了保證我國在船舶材料研發方面的持續競爭力,滿足未來船舶工業對新材料的重大需求,需要採用材料基因組技術設計新的材料。高溫合金、高性能鋼、鋁合金、鈦合金的新型成分計算涉及第一原理計算、Calphad相圖計算、相場分析等多尺度計算,需要對各種可能組分進行計算篩選,必然帶來高通量、高並發、長時間的大規模計算的需求。


工藝優化方面,目前鑄造、焊接、鍛壓等大型製件和複雜製件的「變形-殘餘應力-缺陷」的控制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現階段由於缺乏相關國產材料數據、模型及其參數測定方法和設備,未建立模擬驗證手段,因而建模仿真的可靠性不足。現有能力不能滿足對船舶配套設備關鍵材料的納觀、微觀、細觀和宏觀特性進行多尺度建模和仿真,對不同工藝過程進行多學科仿真與優化,對不同檢測試驗進行多場耦合分析和性能模擬的需求;現有軟體尚未集成,只能應用於材料工藝流程局部,未打通工藝過程數據鏈。因此,針對工藝仿真需求量大、任務急迫的特點,亟需建設高通量物性測試系統、高並行計算能力的硬體系統和工藝仿真軟體系統,提高重要材料製件的工藝控制水平。


服役性能方面,船舶配套材料製件的服役環境包括高溫、高應變率衝擊、高載荷等極端工況,實驗周期長、費用高;製件在服役過程中存在缺陷的萌生、發展、裂紋擴展、失效等一系列損傷演化過程。在材料設計、製造階段對服役行為進行研究,利用集成計算技術對含缺陷製件進行完整性分析,提出檢測和修理的判定標準,可以降低實驗成本、提高航行的安全性。


材料資料庫方面,材料資料庫設計、開發與集成應用是材料基因組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材料研發數據、性能數據和服役數據的收集、整理和集成應用有助於將歷史上積累的隱形經驗顯性化、有助於使服役數據反饋到新材料研製階段形成閉環,從而加快材料研發流程。建立全流程覆蓋的工業級的船舶材料數據共享平臺,在互利互惠的基礎上實現材料數據的分級分類共享,促進船舶材料工業的發展。


材料基因組在船舶設備中應用思路

短期內材料基因項目可以縮短船用材料研發周期並降低成本,長期來看還可以實現船用材料的按需設計。材料基因工程在船舶設備中應用的最終目標是通過理論模擬和計算完成產品的性能提升優化、新材料及新工藝技術應用和功能擴展,即優化產品的綜合性能、完成新工藝研究和新產品研發。從而利用虛擬設計、虛擬製造、高通量、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技術推進船舶及配套設備的研發速度。

基於材料基因工程的船舶及配套設備材料研製大致流程是:根據材料基因工程化應用思路、結合船舶對材料的需求特點以及具體應用中的功能導向提出材料研製需求,根據需求並結合材料組分與最終性能之間的關係確定初步的候選材料配方和加工工藝,通過理論模擬和計算完成材料配方的優化,再通過試生產、裝船試驗等最終研製成功、開始服役、進入市場化應用階段。

應用材料基因(組)方法進行船舶及其配套設備研發的具體方法為:根據船舶及其配套設備具體產品性能指標找到影響相關指標的關鍵零部件及其服役性能要求,根據提取出的關鍵材料服役性能數據,利用現有的材料資料庫進行材料介觀結構的設計。然後研究材料從介觀結構到零部件製造全工藝流程的高通量計算方法並計算提取最優的材料相關性能和工藝數據。通過這一過程梳理出基於高通量和大數據的船用材料全工藝流程研究方法,同時不斷豐富發展船用材料資料庫及高通量材料計算平臺。建立材料配方、加工工藝與產品性能的定量聯繫,根據定量聯繫建立虛擬試驗驗證的考核模型,利用虛擬試驗技術進行虛擬試驗驗證。建立專用物理試驗裝置對實物零件進行試驗驗證,驗證零部件服役性能與實際需求的符合性;同時,也不斷豐富發展船用材料虛擬試驗平臺,以指導更多船用材料設計開發。


圖3 材料基因在船舶及設備中應用路線圖


MatAi產品以材料基因工程技術為框架,融合材料信息學、數據挖掘、機器學習及人工智慧技術,加速新材料的研發與篩選,助力高新技術企業與科研機構,以低門檻、簡易操作、高效率運用材料大數據技術進行材料設計、篩選與發現。


MatAi以iDataCenter系統為客戶構建系統化、結構化及完整、規範的材料資料庫,通過iDataInsight系統,為客戶構建材料機器學習研究的解決方案。iDataInsight採用合適的模型進行訓練與優化,實現對「材料-成分-工藝-組織-性能-服役」規律的可視化探究與發現。

相關焦點

  • 發展材料基因工程 產業化與應用不可斷鏈
    作為新興產業和製造強國戰略的重點發展領域,新材料是整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也是新工業革命的物質基礎。  圍繞不斷豐富和發展材料基因組工程理念和方法、推動材料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中國工程院國際工程科技戰略高端論壇——第三屆材料基因工程高層論壇於近日召開。
  • 第四屆材料基因工程高層論壇舉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彭建輝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堵力)「材料基因工程是當前國際材料領域公認的顛覆性前沿技術,已經成為推動材料科技創新的重要的原動力和重大的技術舉措。材料基因工程高層論壇旨在凝聚國內外頂級專家的智慧,研討科技前沿的重大問題,推動科技創新。」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院士在近日舉行的第四屆材料基因工程高層論壇上致辭時如是說。
  • 第三屆材料基因工程高層論壇在昆明開幕
    本次論壇由中國工程院、雲南省人民政府、中國材料研究學會主辦,雲南省科學技術院、北京科技大學、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發展促進中心、雲南省貴金屬新材料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承辦,旨在進一步促進材料基因工程基礎理論、前沿技術和關鍵裝備的發展和應用,加強國際交流,加速我國新材料的研發和應用。
  • 第四屆材料基因工程高層論壇分論壇在綿舉行
    10月23日,第四屆材料基因工程高層論壇分論壇在綿舉行。論壇上,材料基因領域卓有成就的領軍研究者們聚焦材料高通量計算與設計、材料高通量製備與表徵、材料服役與失效行為高效評價、材料資料庫與大數據技術、材料基因工程技術應用等主題,展開深入探討。「大咖」們攜帶該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亮相,或直指行業「痛點」,或帶來新的啟發。
  • 第四屆材料基因工程高層論壇在綿舉行
    >王辰、魏炳波、賴新春代表主辦方在致辭中對參加第四屆材料基因工程高層論壇的專家學者、嘉賓代表表示歡迎,對綿陽科技創新發展特別是在新材料領域科技創新發展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賀。他們說材料基因工程是材料領域的顛覆性前沿技術,是加速新材料的研發和應用進程、奠定全球新一輪製造業革命競爭優勢的關鍵。
  • 科學網—我國材料基因工程2025年或領跑世界
    本報訊(記者王之康)
  • 北京高精尖論壇聚焦材料基因工程—新聞—科學網
    論壇上,專家學者們分享了新材料領域前沿研究成果,探討了材料基因工程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應用,共同致力推動新材料研發和產業發展。 北京科技大學校長楊仁樹表示,新材料是國家經濟建設的物質基礎。近年來,我國在新材料領域厚積薄發,部分領域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 中國工程院國際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高端論壇——第四屆材料基因工程...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2020年10月21日至23日,由中國工程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材料研究學會主辦,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綿陽市人民政府、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學、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發展促進中心、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聯合承辦的中國工程院國際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高端論壇
  • 進展| 用材料基因工程方法發現高溫非晶合金
    在高通量實驗中,組合製備能夠實現系列樣品的平行合成,結合結構和性能的高通量表徵,材料基因工程可在短時間內篩選出具有預期特性的新材料,大幅提高新材料研發的效率。高通量實驗方法在非晶合金領域創造性的應用,有望突破成分多樣性和複雜性造成的非晶合金材料探索所遇到的瓶頸,解決非晶合金的形成能力問題,實現非晶合金新材料的高效探索,獲得更多高性能非晶合金材料,拓寬非晶合金在高技術領域的應用範圍。圖1. Ir-Ni-Ta-(B)高溫非晶合金的設計以及高通量實驗方法。
  • 九大領域一百八十四項全球工程前沿發布
    能源與礦業工程、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以及輕紡工程、農業、醫藥衛生、工程管理9個領域,遴選出年度工程研究前沿93項和工程開發前沿91項。而在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領域,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規劃與設計技術排在該領域工程開發前沿的第一位;在農業領域,動物病毒的溯源、進化、遺傳變異也是位列該領域工程研究前沿的第一位。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推進,生態環境的變化和人口高度密集,極大地提高了城市中傳染性疾病的傳播率。
  • 材料基因工程引領我國材料科技創新—新聞—科學網
    圍繞豐富和發展材料基因組工程理念和方法、推動材料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11月23日至25日,在雲南昆明舉行的中國工程院國際工程科技戰略高端論壇——第三屆材料基因工程高層論壇上,材料領域30多位院士,150多位國內外知名的新材料領域專家學者,近千名科研人員、企業代表齊聚滇池之濱,聚焦當前材料領域發展的重點、熱點、難點,分享學術思想,交流學術成果。
  • 【科學講座】尹海清:材料未來創新之路——材料基因工程與材料智能...
    2018年12月6日晚7點,中國科學院大學科學前沿進展名家系列講座Ⅲ第178講在玉泉路校區階一4教室如期舉行。來自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尹海清教授為同學們帶來了題為「材料的未來創新之路——材料基因工程與材料智能製造」的講座。
  • 前沿應用|高科技纖維材料在醫療領域的應用
    前沿應用|高科技纖維材料在醫療領域的應用 發表時間:2018/9/11
  • 船舶與海洋工程:面向大海,大有作為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旨在培養具有堅實的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基礎,受到較強工程實踐和研究能力訓練,掌握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的基礎知識,具有較高的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能夠從事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內的設計、建造、檢驗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專業人才。
  • 簡述碳纖維在船舶領域應用的優劣勢
    近年來,「碳纖維」已經在我們日常語言中成為了流行語,在生活中各個領域都能找到它獨特的黑色菱形圖案。它是F-22 Raptor戰鬥機中絕對至關重要的材料,但在SUV汽車雜物箱門中的應用卻似乎不是那麼重要。言而總之,碳纖維已經成為一種時尚的裝飾物品。
  • 公派參考|熱點和新興前沿領域
    請看以下學科排名前10的熱點前沿分布。  Top10熱點前沿主要分布在食品科學與工程、動物傳染病、植物生理、作物科學、藥用植物、動物營養六個子領域。其中,食品科學與工程熱點前沿數量最多,有3個,分別是糧食加工方法、果蔬乾燥加工和食品智能包裝研究。
  • 中國工程院發布《全球工程前沿2020》9領域184個項目入選
    中新網北京12月18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工程院18日在北京發布《全球工程前沿2020》報告,聚焦工程科技領域具有前瞻性、先導性和探索性,對工程科技未來發展有重大影響和引領作用的主要研究和技術方向,從機械與運載工程、醫藥衛生等9個領域遴選出184個項目,包括年度工程研究前沿93項和工程開發前沿91項。
  • 材料學院舉行2018年迎新季學術報告會第二講之《材料基因工程》
    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基因組聯合研究中心主任、致遠講席教授、綠色建築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汪洪教授以《材料基因工程——數據驅動的材料創新》為題,為材料學院的師生們做了精彩的學術報告。汪洪教授從生活中常見的玻璃和燈絲材料的開發入手,娓娓道來,向在場師生們指出過去既有的材料發現方式的不足,通過對比生物世界的「基因」同物質世界的「材料基因」,闡明了「材料基因工程
  • 盤點船舶領域不可不了解的科研院所
    圍繞海軍武器裝備發展要求,根據科工局對研究所定位,按照「一代平臺,一代材料,一代工藝,一代型號」的建設原則,建設五個實驗室、三個中心。大型複雜件精密成形技術實驗室、非金屬複合材料及成形技術實驗室、金屬基複合材料及成形技術實驗室、表面工程技術實驗室、輕合金材料及高溫合金實驗室等五個專業實驗室,以及材料分析及可靠性評估中心、工藝仿真及數位化驗證中心、增材製造應用推廣中心。
  • 新拓三維DIC-3D應變測試技術在船舶材料及零部件的應用
    玻璃纖維(玻璃鋼)和特殊木質材料因化學穩定性好,具有耐腐蝕性等優良特性,具有高強度、高模量和低延伸率的特點,已廣泛應用於船舶與海洋工程材料中。用戶需求國內某知名大學的船舶與海洋結構科研實驗室,擬採用玻璃纖維材料拉伸試驗、木質材料的三點彎曲實驗,以測試材料在模擬工況下應力應變情況。